初步規劃路線大致如下:
第一天 台南 > 南迴公路 > 花蓮。
第二天 花蓮 > 武嶺。
第三天 武嶺 > 宜蘭 > 北宜公路 > 菁桐車站 > 台北市。
第四天 台北 > 大溪 > 北橫 > 武嶺 > 清境民宿。
第五天 清境民宿 > 日月潭 > 台21線 > 阿里山 > 台3線 > 玉井 > 台南。
※(想直接看路線時間相關資訊,請跳過下段感想,資訊放於文末)
小時候遇到假日時,偶爾爸就會帶全家一起出門走走,也去過了不少地方,但是小時候哪懂得什麼休閒情趣,到了後來,只記得那時候一聽到要全家出去玩,就開始有一種厭惡的感覺,不想去、不要去、開始躲。有幾次全家出門後,我自願一人留下看家,雖然沒參與家庭活動,心裡有些怪怪的,但是仍然敵不過不想出遊的厭惡感,所以印象中有幾次全家出遊我都沒參與。當時為什麼那麼不想出門旅遊,後來想想…大概是討厭坐車吧,一整天坐下來常會腰酸背痛,遇到山路繞呀繞的還會暈車吐,遇到塞車還得經歷漫長的等待,車子曬到太陽後,車內的溫度和氣味也是讓我不舒服的原因,暈車常是這樣引起。但最主要的,我想應該是…對於目的地,我沒有期待感,並不是那個年齡的我會想去的地方,我都是被帶著走的,看山、看海、看花草、逛逛風景區、吃吃當地土產…等等,這些都不是那個年紀的我會有興趣的地點,因此對當時的我來說,旅行=坐整天車+暈車。我想,也因此到後來才會那麼不喜歡出門吧?
隨著年紀增長,想法也慢慢不同了,我反而開始喜歡到各種不同的景點走走看看,到底是什麼時候改變的我也不清楚,長大後反而會規劃一些地方四處遊玩。
多年後的現在,也才終於「開竅」,慢慢能領悟到爸媽當時的想法,然而現在卻因家庭成員長大後各自忙於工作,時間難調整在一起,當年全家一起出遊的景象,現在一年難得一次。幼年時的不懂事,遺失了許多與家人相處的美麗時光,多年以後偶然不自覺地想起,看著獨缺我的全家旅遊照,隱隱的…總還會感到遺憾…。
「旅行,是為了尋找一條回家的路」
偶然間從電視知名導遊口中聽到這樣的一句話,最初是由誰開始說的,我並不清楚,不過這句話套用在我身上的話,對我來說很簡單,就是「因為平日在都市日復一日的工作,漸漸地身心感到疲乏,雖然住在家裡,心裡卻早就飛到家外面去了,只想要離開目前的環境,好好的放鬆,看看不一樣的世界。」所以藉著旅行,能夠帶領我的心,找到一條重新想回家的路。
第一次環島,大約是八、九年前了,當時環島的風氣還沒現在這麼興盛,偶爾才聽說有人這麼做;時至今日則大不相同,每天都有人以各式各樣的方式在環島,火車、汽車、機車、單車、步行、溜冰鞋…?各種方式真是多采多姿。而之後,又陸續環了兩次,都是和大學同學一起出發,一路上熱熱鬧鬧、有說有笑的,很好玩。畢業後大家開始各自的工作,時間無法再互相配合,因此前幾年只好自己單車上路,去年則環了半島,今年終於千辛萬苦的喬出假期,準備再來趟旅行…。
出發前正好遇到台灣氣候非常不穩定的狀態,整週的下午都可能會下起午後雷陣雨,看著氣象局預測,整個台灣地圖上滿滿都是雨雲的圖示,心情瞬間盪到谷底,開始想著是否要變更路線和地點。
「還是改到外島好了?」
「乾脆出國玩?」
各種聲音在內心交戰著,讓我遲遲無法下決定,畢竟如果整個旅程都在下雨,沒有黃澄澄的陽光,只能整路穿著雨衣,那這趟旅行的興致就毀了一半了。雖說雨天旅遊也另有一番風味,但是我仍偏好陽光的夏天。
一直到出發前兩三天,才終於決定了。
「我要依照原訂行程玩台灣!」
理由是如果把原訂的路線改成去外島玩,天氣固然比較穩定,但是去外島也不用花到這麼多天,這樣的連假一年難得一次,如果換成只需要兩三天的外島之旅,剩下的假期就有些可惜了,因此即便是明知天氣非常不樂觀,極可能天天都會下雨,我還是「明知山有雨,偏向雨山行」了。
雨山? 沒錯,我的路線規劃主要重點都在山區。
由於已經有環島經驗,因此這次我不像之前專注於”環”島這層意義上,這次我想走沒走過的路線、看之前沒看過的自然美景。西半部的都市城鄉人文景點,由於長年住在市區,我倒是還好;以我而言,我偏好自然、壯麗的山水。我想大概是看看雄偉的高山和一望無際的大海,這種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奇,最讓我感到心曠神怡吧。所以我很喜歡能夠置身於那樣的環境當中去親身體會,吹吹當地的涼風、看看當地的風光美景、聽聽當地的各種聲音、呼吸當地的味道空氣,甚至是嘗嘗當地的美食、淋淋當地的雨,用身體所有的感官去體會當地的自然風情,所以我才會選擇機車這種最貼近環境的旅行工具。不選汽車,是因為以往搭車旅行,可能點跟點之間的沿路風景,會被我一睡而過,待在車內也被阻隔了跟現場環境的感官體驗和互動,這樣的旅行會少了很多趣味和臨場感。所以雖然機車旅行的方式得風吹日曬,不過這些也都是各種感官的體驗嘛,絕對不是因為我沒汽車的關係XD。
因此在路線的規劃上,我想走沒走過的路線、看沒親眼看過的風景。而能夠同時包含這些要求的地點,就是中橫合歡山。我一直想要看看沒有光害的星空到底是什麼樣子,以前聽我哥說他看過一次,是在夜晚高山上的星空,星星繁密到有點可怕,密度高到幾乎不太有空隙。這和我平時在都市看的受光害影響的星空,很不一樣,就算是跑到較偏遠的海邊、郊區,看到最清楚的星空,也只是比較多的星星,比較亮一些而已,因此從以前開始就一直想要到夜晚的高山上,去看一下哥所稱的那樣的星空。在電視或網路上看過許多星空的圖片,有些真的清晰繁密壯觀得可怕,這些美麗的星空夜景更是加深了我想要親眼看一看的想法。因此我想要前往合歡山武嶺,這段台灣最高的公路觀賞,都市光害應該跑不到這麼高的高山了吧?而夜晚上武嶺觀星,對於機車旅行者來說,在山上過夜會比較適宜,一方面不用半夜涉險摸黑下山;一方面山上夏季夜晚氣溫仍然極低,大多只有個位數,找個溫暖的旅社民宿當據點還是比較舒適些,所以決定在合歡山上找地方住一晚,休息一晚後,隔天再繼續前往下個地點。
另外沒去過的路線則是北橫─也就是「北部橫貫公路」。(我指的「沒去過」的路線,是指沒自己騎機車去過,搭乘汽車或遊覽車對我來說不算自己去過,因為我應該也不會專注在路況與周圍環境風景上。)身為南部人,台灣三大橫貫公路的南橫,有幸在88風災中斷之前幾年已經親自去過,而中橫也於去年環半島時走過,三橫就獨缺北橫我仍未欣賞當地美景,因此這趟旅程此地也成了我必經之路。然而難就難在從合歡山要往北橫,得要走台八線往梨山方向再接台七甲線,而北橫的起迄據我查詢維基百科,得知北橫主要為台七線,西起桃園大溪、東至宜蘭縣壯圍公館,而台七甲線其實是接到台七線的路段中間,這也就是說我只能從中間開始走,想要觀賞全線風景,就勢必有路線得重疊了,看是要先往宜蘭到路段中點後再折返,還是先往桃園大溪再折返?不管哪一邊先,對我來說都是有點蠢的事情,想想剛好平溪菁桐車站我也是一直無緣親自前往,乾脆先到台北住一晚,這樣也能夠將菁桐車站納入目標地點之中,之後再往桃園大溪,再走北橫的另一段,如此完整的北橫就都參觀到了,但是這樣一來就又回到台七甲線,台七甲線交接處是一個不毛之地,它就是三個方向的道路交接處而已,沒有民宿和旅館(除非你搭帳篷露營),這樣一來,我就又得走回台七甲再騎回武嶺,從南投下去回台南。想想還是算了,畢竟我想走的這些點,再怎麼規劃還是會有重疊的地方,乾脆再上一次武嶺,再看一次星空,畢竟高山上的氣候變化快速,萬一第一次氣候不好沒看到星空,還有第二次回程的機會。「恩,那就這麼做吧。」
至於台灣旅行的方向選擇,到底是要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有些人覺得可能沒有差,反正都是繞一圈,但是對我來說還是有差,這要分成兩部分來講,分別是
一、視野層面,以及
二、精神層面。
首先,視野層面的話,因為台灣是右邊行駛的國家,連走路都要靠右邊,因此當走到台灣東邊的沿海公路時,順時針方向的旅行者是行駛在靠山壁的一邊,如果想要看看台灣東邊的外海,則還要隔著對向車道,會有點距離,但是也比較安全;然而如果是逆時針方向的旅行者,則是靠著道路的最外圍行駛,右邊就是安全欄杆,欄杆外面就是懸崖,下面就是海,掉下去就是上天堂。逆時針方向的路線視線比較好,但是也比較危險一些。
至於精神層面的話,對於從台南出發的旅行者來說,假設機車旅行一天騎個200多公里來說,順時針方向可以騎到北部,逆時針方向大約可以騎到東部,但是以心理感受方面來看,順時針方向由於台灣西半部大多是市區道路,紅綠燈停停走走、擁擠的車流也漸漸讓人煩悶,加上長年住在城市裡,再繼續走在都市叢林中,繼續看著早已習慣的風景,心情很難會有變化,比較不好玩;但如果是逆時針方向的話,早上出發下午就能到達台灣東部,看到的視野景觀也是一路從都市鬧區,慢慢變成郊區山林,早上還在都市,下午就在海邊,如果走南迴公路的話,會先進層疊壯闊的山林欣賞美景,出山區後猶如柳暗花明又一村地再迎向東部一望無際的開闊汪洋,沿途的風光美景盡收眼底。對於長時間居住在水泥城市中的人來說,習慣…讓心情本來無感,就如一潭死水,但卻在極短的時間內,立即觀賞到美麗山林和壯闊海洋,瞬間感受到自然壯麗山水的強烈震撼,心情就好像雲霄飛車從最底部一瞬間爬升到最高點一樣,絕對令人印象深刻而深受感動。也因此,從台南出發,歷來我總是採用逆時針的方式旅遊,沒辦法,東部的沿岸風光太令我嚮往了。
初步規劃後,路線大致如下:
第一天 台南 > 南迴公路 > 花蓮。
第二天 花蓮 > 武嶺。
第三天 武嶺 > 宜蘭 > 北宜公路 > 菁桐車站 > 台北市。
第四天 台北 > 大溪 > 北橫 > 武嶺 > 清境民宿。
第五天 清境民宿 > 日月潭 > 台21線 > 阿里山 > 台3線 > 玉井 > 台南。
回程經阿里山走台3線返家,是因為之前都走台1線,只有車輛沒有風景,所以這次想走比較不一樣的路線。
主要的地點都規畫好之後,赫然發現路線變成8字,因為也沒有環全島,所以就成了台灣8字之旅。

第一天 2012年7月26日(四)
今天其實七、八點就醒來了,不過真正到了要出發時,心裡才開始出現捨不得離開家的感覺,好像以前當兵要回營區似的感覺又出現了;反正只有自己一個,好處就是想走就走、想停就停都隨自己,不用配合誰,只是雖然一個人很自由,但也隨時可能一個念頭閃過,就輕易說放棄。
我慢慢動作、慢慢緩和調適心情,畢竟一出發就得獨自好幾天脫離這熟悉的環境,心裡難免會怪怪的。近年來幾次個人長途旅行,也很清楚會有這種不自覺的心理作用會產生,畢竟自己原來的世界都照常在運轉,只有自己獨自脫離軌道,這種莫名的孤獨和不安感,總會不自覺的產生。
我一邊慢手慢腳隨意的收拾行囊、一邊跟媽閒聊著預定行程。沒錯,出發前我才開始慢慢整理行李,可以見得我有多隨意了。就這樣又多拖了一段時間,裝備確定差不多齊全、心裡也準備好要出發後,時間卻已經被我拖到接近中午了…。最後,上午11點45分,出發!(出發里程數:73233公里)

不是不準,而是我手錶故意調快了一點。

台南仁德交流道前,看到那團烏黑的烏雲,心情就涼了一半,午後雷陣雨的天氣型態,希望今天有好天氣。

太陽在這時候開始露臉,由於將要長時間騎車,即便是陰天也會曬傷,因此簡單作一下防曬裝扮。

查看一下導航路線設定是否就位,其實從台南到花蓮,路線很簡單,不用地圖都知道路。

正午時分,很高興太陽露臉了,不過陽光其實挺曬的。

騎長途,戴個墨鏡好了,雖然我崇尚原始天然的體驗,到當地也不想聽耳機音樂,只想聽當地的聲音、看當地的光線色彩,不過現在還在公路上,長途騎下來光線刺眼,眼睛很容易疲勞,會影響行車安全,還是先帶個墨鏡好了,到東部再拿掉。

到高雄小港機場前道路,機車騎士都躲在樹蔭下。

施工大哥們很幽默,假人還幫它戴上眼鏡。

雙園大橋,去年經過還是走便橋,今年就已經修復完成了。看到那遠方的大片烏雲,偏偏還是得往那遠方前進。

反方向,這方向看起來工業區工廠很像未來高科技都市的感覺,以前晚上來,密密麻麻的燈光,看起來也頗為壯觀。

大鵬灣到了。


看到這個路段,就知道很接近墾丁了,不過到達這邊已經在飄著細雨。

果然,雨勢大了起來,只好穿著輕便雨衣。

楓港到了,到這邊要先加滿油,準備進入南迴公路。

路口的便利商店,門口總是會看見單車,可能是在作進攻南迴公路前的準備。

南迴公路路口。

開始進入山區,視野很開闊。

台東還有82公里...到這邊細雨短暫停歇。

騎了一段路,雨勢又開始變大。

雖然是陰雨天,但看起來還是挺壯觀的。

部分路段在進行施工,被擋了下來,怪手拖著大鐵板先通行。

這個路段開始放晴,路面施工中,砂石灰塵一起來,非常不平坦,一不小心會犁田。

終於到達壽卡了,這邊是南迴公路的最高點,到達這裡以後,接著就是一路的下坡了。路面都是乾燥的,可見只有前面路段有下雨,一路上就這樣下下停停...所以沒有親自到就不知道到底會如何,旅行就是這樣充滿驚喜,散發著令人著迷的魅力,真是太刺激了!

壽卡鐵馬驛站,這邊是單車騎士騎南迴時,最想看見的地方,因為看到這裡,代表不用再爬坡了XD,多年前騎單車經過時,真的開心得快哭了。

慢慢地...看見遠方的海洋在靜靜等著我了...

山路蜿蜒~看到速度感了嗎?

南迴公路看到的第一間超商。

終於出了山區,一出山區就看到浩瀚無垠的海洋~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還是很壯觀,只可惜今天的天氣不太好,猶記得去年到這來時,藍天白雲美麗極了。


多良車站,現在已經停止使用了,面對著汪洋大海,果然是最美麗的車站。

筆直大道,準備進入金崙市區。


市區就在道路兩旁,小小的城鎮,很迷你可愛,多年前曾在此住宿一晚。

城鎮很小,這段路機車大約15秒內就走完,右轉後就又繼續沿海公路了。

在這邊看見對向有一大群單車環島的..少年,看這陣容應該是環島,有看到人員跟車,想必是有後援部隊協助支援。真棒,好熱血!


這位也是,揹著裝備,獨自一人單車環島。

東部沿海公路就是這麼壯觀美麗,但就是少了一味,陽光沒出來啊~~~吼~~~
海水都變得灰濛濛的,不夠美麗。

看到這樣的路段景觀,就是快要到台東了~~喔~屁股快麻了~~

田裡的水,倒映著天空,好像鏡中世界般奇妙。

這張是iPhone拍攝,色彩不太相同,可以比較比較。
不錯的風景,停下來拍一下照片,沒有陽光,沒有單眼,大家就將就看吧~~
機車旅行不太想帶太重,加上下雨,所以單眼就放家裡,只帶著隨身小DC和iPhone隨手拍囉~
一方面單眼帶著,怕我毛病又開始犯了,又開始不死心地狂拍猛拍構圖。這是趟身心休閒之旅,我只想盡情放鬆的體驗美麗山水,不想再去顧慮太多拍攝的事情,純粹小相機記錄一下就好了。
下午5:20分,終於到了台東,但是我面臨一個重大的抉擇,由於今天一直拖到中午才出發,所以原先預定要到達花蓮的行程,面臨了可能會很晚才能到達的狀況。本來行前預估晚上八點前抵達花蓮,不過由於我拖延太久,5點20分才到台東,依照去年的紀錄,一路用趕的也得要3小時多才會抵達花蓮,何況現在天色已晚,沒路燈又無法騎快,如果繼續趕路,預估可能要晚上9點甚至10點才會抵達花蓮。這樣一來,到達花蓮後,市區商店也都關門休息,這一路趕路前進,也會遺漏掉許多風景,著實為難了一下下...
....好吧!
今晚就在台東住宿吧。
原因一方面也是不想要因為趕路,而失去了旅行的品質。今天的東部沿海公路因為近來午後雷陣雨的天氣型態,一路上都沒有好陽光好風景,已經讓我有點失望,雖然在出發前就已經知道了,但是心中還是抱著一絲絲的期望,希望氣象預報沒那麼準,能夠有一點點的機會看到陽光綻放的美麗東部海岸。
有時候,適時地停止..退後,雖然可能預計的進度慢了,但也許接下來會有不一樣的美麗風景...。
既然決定先住宿台東,那我就慢慢來了,找了之前騎單車來時投宿的民宿,梳洗一番後,準備悠哉的到台東市區到處晃晃。

看著我的輪胎,滿布著泥濘啊,這不就是off road嗎? 看來我的老車,也飄盪著off road 剽悍的精神啊~
帥呀! 哈...我又開始在幻想了...

騎車晃到海濱公園,看到一堆人在排隊,原來這是很有名的蔥油餅,人太多了,先去逛逛,等會再來吧。

海濱公園也蠻多人前來散步,看著遠方綿延的山脈,清涼的微風吹來,黃昏時刻散發著一種輕鬆悠閒的氛圍,台東還真適合休閒養生。

逛完公園,再回去買一下蔥油餅,大概是晚了,人比較少了。

買了蔥油餅以後,騎著車想找個地方大快朵頤一番,繞到這大片綠草地,還蠻漂亮的。

已經有幾位遊客,停在海邊觀看風景,遠遠看還挺壯觀的,只有風吹聲相伴,很悠哉閒適的氣氛。

不同的相機拍攝,照片只有縮圖,都沒改色,看的出來顏色表現不太一樣。
現場的那種遼闊壯觀的視覺感受,這張照片實在無法完整的表現出來,還是得親自到現場才能親身體會。陰天的氛圍帶著一種靜寂的清幽,就是如此,其實各種氣候狀態都有各自的風情,這樣想來,陰天其實也有它獨特的魅力。

不同焦段。

我的蔥油餅,裡面有九層塔,還挺好吃的。

路上看到這棟建築,拼拼湊湊,對比一般水泥建築水平垂直那樣直挺挺的線條,這樣歪歪扭扭的,還挺有不同的特色風味。

天色漸漸昏黑,台東的夜晚即將來臨。

台東熱鬧的市區。

我的晚餐,隨便找一間專賣虱目魚的店,吃完後,恩...台南好像還是比較好吃些。

順便買一下隨身糧食,因為明天就要上合歡山武嶺,聽說沒有供應食物,要先買好。

買個罐頭順便吃好了。這些不是狗罐頭...

吃飽飯以後,才看到這兩間很有名的小吃,以前都沒吃過,看到這麼多人排隊,我也懶得排了,下次吧~

.....草莓...............被太陽親的....XD
雖然做了許多防曬措施,不過做得不太確實,光線還是會從一些小縫隙攻擊,反正意思到了就好,我也不想包到密不透風,不過就是曬黑、部分區塊膚色不太均勻而已,對我來說也沒差,幾個月後就會再回來了。

回到民宿,休息一下,查了一下明天的相關資訊,順便檢視一下導航的路線,準備睡覺囉。
第一天里程大約:247公里
----------------------------------------------------------------------
----------------------------------------------------------------------
2012年7月26日(週四)上午大約 11點45分台南市出發
出發時里程數:73233公里
大約13點15分抵達--高雄小港機場附近,
大約13點47分抵達--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在此附近加油為73329公里,跑約96公里,加110元汽油)
大約14點55分抵達--楓港-南迴公路入口,
大約15點30分抵達--南迴公路壽卡-鐵馬驛站,(里程數為73384公里,跑約151公里)
大約15點50分出南迴公路山區,看見東部大海。
大約16點20分抵達--多良車站,
大約16點23分抵達--金崙,
大約17點20分抵達--台東。
(里程數大約73480公里,已經逛了市區一段路程才想起拍攝里程數,自己扣掉幾公里取整數)
第一天里程大約:247公里
寫這好花時間.... >"<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