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最近都在台南郊區真的有點想念阿里山了
好不容易氣像說冷氣團稍稍減弱而晚上又沒什睡意
所以半夜三點半就麼摸黑出門夜騎
06:27在嘉義中埔隨便吃個早餐後一路上來阿里山
本來以為會有雲海可欣賞的
結果雲都不知道躲到那去了
真是殘念啊!

06:50來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身穿兩件外套的我都覺得手腳冰凍不聽使喚了
真是冷到受不了
不過經過這裡我是一定會停下來瞻仰一下鄒族人的聖山"大塔山"
大塔山上的五彩流雲很美

往祝山的天空仰望
光線透過雲彩有種感覺很詭異

07:28來到新中橫塔塔加的東埔山登山口
已經有好一陣子沒上去了
既然今天那麼冷當然要來去走一走順便運動熱身一番

站在步道上望新中橫還有我的藍色好伙計
另一台機車是剛剛登山口遇到一個阿兜仔的(雞同鴨講他不會國語我也不熟悉英語)

步道中途的觀景台(可以近距離看到玉山主峰及玉山北峰)

08:10上來到東埔山三角點(東埔山海拔2782公尺)

08:38下來到登山口(今天北風狂吹像刮颱風似的)
經過上山又下山的活動活動總算感覺好多了沒那麼冷了
那就繼續台21線之旅吧!

08:48來到夫妻樹
不管是晴天或雨天
也不管是大熱天還是大冷天
夫妻樹依舊彼此相依佇立在新中橫的公路旁

09:06來到觀山休憩區(海拔1900公尺)

觀什麼山呢?
當然是觀玉山主峰囉!!

同富隧道

和社明隧道

騎著騎著眼睛一亮
對面應該是東埔部落了吧!!

讓人怵木驚心的崩蹋路段
不知道這樣的工程能不能再抵擋得了下一次的風災呢?

09:29來到觀峰休憩區(海拔1460公尺)

隨著海拔一路下降漸漸不再感覺寒冷
在此觀看玉山主峰好像更近了呢!!

東埔部落在日治時期時,被稱為『臺中州新高群東埔社』。「東埔」一詞譯自於鄒族語『TOMPU』,是『斧頭』之意,因往昔鄒族在此製造石斧而得名。而群居東埔之布農族人(郡社群),稱此地為『ha-nu-pan』,譯為『獵場』之意。
現居住於東埔的布農族人約於二百餘年前由郡大溪谷遷移而來的,屬於布農郡社群,亦為典型的高山原住民。至今,東埔部落依地理環境劃分為六個鄰,其中東埔一鄰位於玉山國家公園範圍內,東埔二鄰與五鄰為觀光溫泉區,其他鄰里則分別居住在陳有蘭溪的台地上。依照布農族的地理分布,多數的布農族部落皆為「聚合式」的樣貌共同生活,但東埔部落卻屬於罕見的「散居型」的特殊部落。
東埔村總數人口數約1297人,原漢共居,但以布農族人居多。

東埔部落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境內,而信義鄉北與仁愛鄉、魚池鄉二鄉相接,東倚中央山脈與花蓮縣分界,南與高雄縣及嘉義縣比鄰,西與鹿谷鄉、竹山鎮、水里鄉互為倚角。且東埔部落位置於信義鄉以南,座落於陳有蘭溪與沙里仙溪交會處,面對玉山北峰的尾陵,可望見玉山西峰及塔塔加鞍部,是最接近玉山主峰的布農族部落。

開滿遍野的王爺葵花海

橫跨溪谷的高架橋

土石流後的溪床

往神木村的連絡道
位於信義西南角的神木村,村名源自境內一棵樹齡長達千年的「樟樹神木」。神木村介於阿里山山脈對高山及同富山之間,境內除了有和社溪上游神木溪、那瑪嘎班溪與出水溪外,尚有許多不知名野溪,溪谷落差甚大,侵蝕力極強,每遇大雨,河水暴漲造成巨災,是本地生態環境的一大隱憂,境內居民多集中於和社溪及其支流沿岸的河階地上,以梅、桃、李、茶、高冷蔬菜及愛玉子等為主要產業作物,合宜的氣候,再加上高海拔的氣候環境,使其所生產的農作物清甜鮮嫩,頗得消費者青睞。

神木村的村落
村民依舊努力守候家園求生存

風災土石流中受創的神木商店

崩塌的山坡與路基流失的明隧道殘骸

10:23離開神木村後來到同富街上

位居信義鄉西南角的同富村,境內陳有蘭溪、沙里仙溪以及和社溪流貫,河階地形發達。其中地勢最高處又名草坪頭區盛產高山茶,亦即今日之「玉山觀光茶園區」。原為鄒族鹿株大社與布農族之游獵爭戰之地的同富村,現為新中橫公路上之重要樞紐站,連結東埔溫泉與玉山國家公園兩大風景區; 沿途櫻樹梅林遍佈,錦簇花團五彩繽紛;地處玉山國家公園管轄的塔塔加段更有參天古木美景,為民眾賞玩新中橫路段時的最佳停憩站。

同富村街景

10:29來到和社橋
東埔部落與同富社區(舊名:和社)僅隔著陳有蘭溪與和社橋相連。民國八十九年的桃芝風災把老舊的和社橋在一夕之間沖毀,之後,由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重新興建,並於民國九十二年七月完工。新建的和社橋是利用鋼骨材質建造,外貌如同一座紅色大彩虹,造型富麗堂皇,並有效解決東埔居民對外交通的問題,也拉近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每到夕陽餘暉後,因為橋座造型特殊再加上陳有蘭溪溪谷的美貌,附近的居民都會攜家帶眷於橋頭兩邊散步、嬉戲,形成一幅溫馨的畫面。

陳有蘭溪
陳有蘭溪是濁水溪流域中最為主要的河流,發源於南側的玉山與阿里山地區,由南向北流在水里的東側與濁水溪會合。陳有蘭溪具有寬廣的河床最寬約有800公尺,河流形態屬於辮狀河。辮狀河的特徵是河水在寬廣的河床中猶如髮辮一般呈交織狀的河道,河道之間獲兩側為高灘地只有洪水時期才會被河水掩沒。農民經常開墾高灘地成為農地,因此在洪水時經常發生災難。

10:34來到了東埔日月雙橋
由行政院重建會協調大陸善款二億八千多萬的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日月雙橋」,已於九月廿四日完工通車,除了成功取代於莫拉克颱風災害中受損的哈比蘭隧道,更讓中斷二年的東埔溫泉區重燃生機。

廢棄的哈比蘭明隧道

遭到風災土石流所破壞的山壁

日月雙橋以提籃式雙拱橋設計,宛如玉山山腳下美麗的彩虹臥波,橋面並特別設計「觀景台」,可眺望東北亞最高的玉山主峰和北北峰,橋端融入布農文化圖騰及布農族射日傳說的文化語彙兼具景觀與文化特色,已成為遊客到信義鄉旅遊必須造訪的觀光景點。
莫拉克風災後,東埔村唯一聯外道路哈比蘭明隧道嚴重受損,地方與民意代表積極爭取,行政院重建會運用大陸善款挹注經費,以跨越陳有蘭溪興建兩座鋼構橋梁設計,於橋身融入布農文化語彙,使這兩座橋更具特色,成為信義鄉地標與新景點。

10:43來到東埔吊橋
東埔位於南投縣信義鄉,近台灣第一高峰玉山境內,為台灣地區海拔最高的風景區,擁有豐富的水資源與自然景觀。這一天來到東埔,天氣意外的特好~春天的好風光,照耀著東埔更加的活力迷人,眼前高山壯麗的景色、蜿蜒的山路前行,依山傍水的景致外加部落文化的傳統,完成了一幅美麗又動容的故事。

現今居住於東埔的布農族人是大約於二百多年前由郡大溪谷遷移而來的,屬於布農郡社群,也是典型的高山原住民。依照布農族的居住部落分布,多數的布農族部落皆為(聚合式)的樣貌共同生活,但東埔部落卻屬於罕見的(散居型)的特殊部落。東埔村總數人口數約1300人左右,原漢共居,但仍以布農族人為多數。

東埔的獵人出發時也有一些禁忌,如剛開始出發時,有人放屁,稍停再走,如原在早晨出發,可延至下午出發。若有人再放屁,次日去,打噴嚏,亦復如此。路過蛇、鼠,須折返社中,翌日再去。
他們在開始走路的一段時間內,不可抽煙,否則會打不中獵物。領隊在路上還得做鳥占,占到不吉利的現象時,立即折返社中舉行夢占。此外,各族各部落皆有獵場,互不侵犯,犯者將引起糾紛,甚至於格鬥。

東埔吊橋位於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溫泉區,是由縣政府施設完成一座以綠色為主體的吊橋,與溫泉區美景及原鄉布農文化相互輝映,值得遊客前往作人文觀光的深度旅遊。這座吊橋位在東埔溫泉區新闢大停車場邊,橫跨彩虹瀑布下方溪流,全長195公尺、高25公尺,上下坡度高低差達8公尺,是全省少見的爬坡式吊橋。

百步蛇與老鷹之戀
報導人:全財福/新鄉
整 理:麥樹‧比撒日灣
傳說在一個深山部落裡,有一位年輕英俊的少年有一天,他上山打獵時,看到一位美麗少女,就被這女孩子給迷住了,美麗的女孩子也喜歡這英俊的少年,但是那位女孩子卻不是他們部落裡的人,或者說,沒有人認識這位女孩子。
不久,那少年就帶著那少女一起回家,一回到家裡時,少年的父母打量了這位少女,感覺不妥,父母就反對他們做情人,少年的父母就把那少女趕走了,狠心的叫她離開這個部落。
時間過了好久,少年還是想念那少女;少女也惦記著少年。
少年整天都在地上一圈又一圈的畫,從早到晚,不停地在地上畫圈又一圈。後來事情就開始發生了,那離開部落的女孩子竟然變成了一條美麗的百步蛇,少年一直想著她於是他選擇趁夜離開部落尋找美麗的情人。
一路上他傷心難過,累了,就在樹林下睡著了,等他早上起來,就發現他全身上都是羽毛,後來頭也開始長了羽毛,這個少年就變成了一隻老鷹。
這時候,他們還是一直想念著對方,到最後百步蛇整天都到外面尋找老鷹的蹤跡,而那老鷹也是從天空俯瞰尋找著百步蛇的蹤影。所以據說,老鷹飛翔時,直到現在也好像是在天空畫著一圈又一圈的樣子,只是,百步蛇何時能抬頭看著天空呢?

早在日據時代,彩虹溪谷上就已興建了一座吊橋,當時吊橋是用來聯繫東埔一鄰和東埔三鄰兩地,但隨著日後交通發達,吊橋也年久失修、毀壞,在政府單位與地方組織的協力之下,建設了這一座長約200公尺的東埔吊橋,與溪谷距離高達128公尺,是目前全國最高、最長的吊橋。

東埔吊橋最大的特色,除了最長、最高之外,採鏤空設計的橋面,不但可以直視橋底,雲霧來時,還有種漫步在雲端的感覺,白天的吊橋融合在青山綠水中,向東可以遠眺玉山山脈、向西則可以瞭望同富村,兩側則是綿延青山及溪壑,景色相當優美到了夜晚,又是一種不同的風貌。

由東埔吊橋眺望東埔溫泉飯店區

哈哈!真是夠深的溪谷了

藍天青山加上美麗的吊橋
形成一幅很美的圖畫

根據布農部落長老口述得知,傳說在古老年代,有一個布農族人因為追逐受傷的鹿而來到東埔附近,發現受傷的鹿在溫泉中浸泡療傷,他將見到的景像告訴族中長老,當時布農族之郡社群人,由於人口增多,耕地及獵場明顯不足,族中長老在商議後決定遷移至此,布農族人於是越過郡大溪及陳有蘭溪向南邊東埔社遷移。由於此處溫泉可飲可洗、泉質奇佳。鄒族人與布農族人開始爭奪,最後布農族爭奪成功,從此在這裡開拓家園。鄒族人則逐漸向阿里山方向遷移! 而群居東埔之布農族人(郡社群),則稱此地為(ha-nu-pan),譯為(獵場)的意思,因東埔依山傍水,昔日為野生動物 之活動頻繁的地方。東埔布農族是一支強悍的民族,以狩獵、游耕為主,狩獵是布農族人早期的生活文化,重要性僅次於農耕,布農族土地是部落共有制是共享民族。

東埔溫泉風景區導覽圖

10:58終於來到東埔溫泉街
東埔(TONPO)在鄒語母語裡是斧頭的意思,源於鄒族人曾經在此地製造石製斧頭之故,後來因為布農族人的入侵而遷移。

東埔溫泉街一景

日據時期,1913年日本人在此設有東埔警察駐在所,做為扼守進入山地區域之關口;並因溫泉之發現而設有日本警察療養所。1914年日本人對台灣全島所有原住民完成征伐後,強力執行日本人所謂的(理番政策),並從1914年開始實施番社遷移計劃,將布農族人由舊社址強制移往現今的新社址(東埔的布農族人,成為台灣本島上最後歸順日本人的原住民)。

位在山坡上的東埔天主堂

環境很清幽的溫泉飯店

11:06來到往彩虹瀑布的步道
彩虹瀑布是東埔溫泉的源頭,步行約三十分鐘即可到達。前往彩虹瀑布的途中,櫻花、桃花爭艷奪目,蜿蜒小徑之後會經過一座神秘的彩虹橋,彩虹橋牽引著每個人心,在山林間跳躍。而彩虹瀑布清泉優雅奔放,彷彿自天上宣洩而下,清澈甘甜之溪水供應東埔居民無數個年頭,可說是東埔的生命活水。彩虹瀑布的水源充沛,地勢又高,東埔一鄰、三鄰和觀光區旅遊飯店的二鄰、五鄰的居民,皆以彩虹瀑布的水為家庭用水,供應每日所需。

步道每一段都有居民所認養維護

暖和的冬陽
漫步在步道上邊欣賞延途的風光真是愜意

一處觀景平台

還可以往溫泉頭
當然要來去參觀一下

忘了戴頂帽子汗流頰背
今天還真像洗三溫暖似的

11:20來到東埔溫泉源頭

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將東埔規劃為溫泉遊覽區,從此漢人開始日漸移入經營,也開始了東埔的布農族人的悲歌!布農族人從祖居地引食用水,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要開單罰款,移送法辦,漢人財團卻可以大舉堵住河流源頭,引水養鱒,一養數年,平安無事。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可以默許漢人溫泉飯店大規模盜取國家公園內的溫泉資源,而布農族人只要稍加抗議,立即會遭飯店召來黑道圍毆。
首先掠奪布農族人溫泉水源的竟然是國家公權力挾帶旅館財團進入東埔,民國65年時,東埔2鄰族人祖傳的溫泉源頭被3個單位的勢力佔據:省屬山地青年活動中心、東埔國小及觀瀑樓旅社。從那時起到85年爭回溫泉水源止,整整20年的時間,東埔的布農族人喪失了祖先留下來、大自然賜予的寶貴資源。

東埔溫泉源頭泡湯池
大自然賜與養生的秘方 東埔溫泉系弱鹼性碳酸泉,其PH值為7.5~8.5 之間,溫泉維持在攝氏45度左右。冬天較高,夏天較低,不必用山 泉水稀釋,是原汁溫泉。 東埔溫泉位於望山山麓,隸屬於南投縣信義鄉,以天然溫泉及山 景聞名,海拔約為1200公尺。是夏季避暑的熱門 觀光區。區內 溫泉水質透明,可浴可飲,據說可以養顏美容。

真是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
青山綠林好風光啊!!

步道中途的休息涼水攤

延途的階梯還真是有得爬
沒有綠蔭遮日快曬暈了

往情人谷尚有250公尺

11:38來到彩虹吊橋

彩虹吊橋位於東埔溫泉區後半山腰,於民國92年元月完工啟用的紅色大吊橋,從勝華飯店後方山路順溪而上,先見彩虹吊橋,吊橋過後,能看見相當美麗的「彩虹瀑布」。步道前段需攀登小段小陡坡,但只要堅定往上爬,美景即在眼前。

喜歡吊橋的線條美

總算有綠樹遮蔭了
感覺到些許的涼意

11:45來到了情人谷
站在情人谷旁,首先感受到了一股涼意從山澗中襲來,
置身在大自然的芬多精中,充分放鬆身心,真棒!

繼續往上來到彩虹步道的休憩涼亭

11:48來到彩虹瀑布了
彩虹瀑布,如清泉般萬馬奔騰,彷彿從天上而下氣勢磅礡,
令我們久久捨不得離開,而從瀑布直瀉而下來的霧氣帶有大量負離子,
像是滋潤心肺般清涼,令人身心暢快無比。

「彩虹瀑布」是東埔溫泉的源頭,東埔居民飲用已有無數個年頭,
因此這清泉溪水可以說是東埔的生命活水。

只要天氣良好,每到中午1點至2點左右,
彩虹瀑布如一股清泉般從上而下宣洩與太陽熱情地接觸,
而形成了一道五彩繽紛的彩虹,絢麗又美麗。

橫跨天際密密麻麻的水管真蔚為奇觀啊!

又下來到溫泉源頭囉!!

日本鳶尾(白花射干)

日本鳶尾(白花射干)

12:41又下來到停車處了
一旁的民居沿著斜坡而居

東埔溫泉飯店區

12:57來到東埔登山口
東埔登山口是登行玉山主峰的一個重要入口。附近有玉山國家公園界碑及東埔一鄰入口的布農獵人銅像,自行開車前往登山的遊客,可以將車子停靠在玉山國家公園的界碑處,那裡有空曠的場地可以供遊客免費停放車輛。自東埔登山口登爬玉山約二十公里的腳程,單程的行程安排以兩天一夜為宜。沿途風光美不勝收,除了會經過雲龍瀑布、乙女瀑布、中央礦山等名勝,還有幾處人工建造的避難小木屋可以休憩。不諳登山健行的遊客,最好不要冒然自行上山,以免發生危險。

東埔登山口路線圖解說

玉山國家公園登山路線告示牌

這就是東埔登山口了
下一回就來這為起點到父子斷崖走走吧!!

東埔溫泉位於玉山山腳下,海拔1120公尺,沿新中橫公路至阿里山只需2個小時車程。地理位置屬南投縣信義鄉,位在陳有蘭溪畔,郡大山、望鄉山的山腳下,對面是玉山北峰尾稜,各方山谷的匯集地,造成氣流季風的障壁,因此東埔四季如春,冬暖夏涼...

對面山腰上的吊橋是剛剛走過的彩虹吊橋

13:20離開東埔溫泉區再回望日月雙橋
東埔日月雙橋神話故事
古早祖先說沒有月亮,只有兩個太陽的兄弟,輪流出現,沒有夜晚,人們必須拼命耕作,累的人可休息,懶惰的人必須睡在石頭下,勤奮的睡在石坦上,因為陽光很熱,父母耕作時,羊皮舖在地上讓小孩睡,孩子卻被太陽曬乾,變成蜥蜴,父母難過就去征伐太陽,父母一路上重橘子,然後到達太陽的地方,放劍射太陽,射中了右眼,太陽用布擦眼睛,一個眼睛終於瞎了,太陽就變成月亮,月亮很生氣用手抓住人卻從手指縫溜走了,回家的路上所種的橘子都結果實了。月亮原來是太陽,太陽變成月亮的時候,跟著人們走,並告訴人們要祭忌,月亮對他們說:不要吃甜的東西,違反會飢饉。

延著台21線離開同富經過望鄉部落
隔著阿里不動溪與「久美社區」毗鄰的「望鄉部落」,位居玉山山脈西北方海拔近一千公尺處的,是全台唯一可以清楚眺望玉山主峰的美麗部落,近年族人為促
進地方永續發展特成立協會,推動高山生態導覽及原鄉藝術文化的體驗行程,讓這座「開門見玉山」的美麗部落成為玉山眼前,最光彩耀眼的一顆明珠。

對面應該就是郡大山了吧!!

13:33經過久美部落
位居新中橫路段的望美村,可分為「久美社區」及「望鄉社區」兩大部分。其「久美社區」以布農族的卓社、郡社還有鄒族為主,「望鄉社區」部落則以布農族中的巒社族人居多。其中座落於陳有蘭溪中游左岸的「久美社區」,是一處以夏季蔬菜、花卉、番茄及葡萄為主要產業的農業部落,境內的千歲吊橋,為日治時期所建至今已有百年歷史,走在古橋之上遠山嵐渺、清風拂面,思古幽情,好不愜意。

改天可以再來個部落之旅

橫跨溪谷的吊橋與流籠

一次限兩人通行的小型吊橋

美麗的山巒

裸露的山壁挺嚇人啊!

陳有蘭溪橋

全景圖

13:56來到梅子夢工廠園區
南投信義鄉位處於玉山山麓,大多是山地,而且日夜溫差大,氣候非常適合梅樹生長,因此將梅樹引進此鄉栽種,而成為台灣梅子的主要產區。所以每年輸出到日本的高品質梅子,信義鄉梅子就佔了大部份。
而著名的梅子夢工廠園區,就是早期南投信義鄉農會的食品加工廠,在政府開放民間釀酒之後而轉型為梅子酒莊,成為台灣第一家取得製酒執照的農會酒莊。不過在九二一地震之後,重新轉型,信義鄉農會經過三年的建構,投下近億元經費,逐漸形成現在的梅子夢工廠園區。而後又取鏡於日本「道之驛站」(旅人休息站)的作法,將其轉換為購物、用餐及休息服務之外,另外還規劃文化與旅遊資訊、農業體驗及產業導覽等的遊憩設施,於2008年12月21日落成啟用成為一個休閒園區。
隨著電影海角七號的竄紅,「馬拉桑」也成為家喻戶曉的的名字,而「馬拉桑」是阿美族語「喝醉了」的意思。電影裡的小米酒,其實就是由梅子夢工廠裡所生產的「小米唱歌」的化身,是布農族人節慶時所喝小米酒。

在全台一千三百多個銷售點鋪貨,從原本賠本生意,到今年已經創下一億兩千萬元的驚人業績,
「梅子夢工廠」的夢想沒有就此打住,
他們背負著為梅農園夢的偉大使命,繼續將「梅子夢工廠」拓展為占地三公頃的五大園區,
同時也積極準備通過國際食品安全管理系統認證標準ISO20002,
打算重返國際市場,恢復過去在外銷市場上「第一」的榮耀。

讓人經過無法不停下腳步來此一覽的梅子夢工場

吸引遊客目光的變形金剛

長老說話伴手禮館

雖然不是休假日不過來這的遊客依舊車水馬龍好不熱鬧

離開梅子夢工場園區後繼續順著台21線往水里方向前進

14:11經過水里上安魅力農村
上安村位於南投水里鄉的最南端,北與郡坑村為鄰,南以信義橋與信義鄉明德村接壤,新中橫公路貫穿全村。上安村是個典型的農村,絕大多數的居民世代以務農為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宛如世外桃源。早期因伐木及開墾而興起,曾經發展成上千人居住的村鎮。近年來因國人旅遊方式與觀念的改變,上安村也逐漸轉型朝向觀光休閒產業發展。
上安村與信義鄉緊緊相鄰,區內主要產業也與信義鄉相仿,以栽植葡萄和梅為多,其梅園集中於鵲橋兩側山坡地,加上得天獨厚的天候條件特別栽培的香菇,當地的香菇農場配合觀光發展,推出香菇生態解說,遊客也可體驗採菇樂趣,使水里上安產業風情更加推廣。
上安社區曾遭受九二一地震嚴重損害,經過三年來在社區居民的大力配合下,將梅產結合藝文、社區景觀、社區特色以及教育的產業活動,獲得 921 重建區的「產業振興獎」,為社區帶來莫大的鼓舞。其中最有趣的,也是最具特色的,即是社區居民們的梅枝廢物利用,將梅子樹每年修剪下的長枝,製作為代表社區的「呆呆鉛筆」。沒想到就這樣,農民們在農閒時,做出了梅樹幹鉛筆、原子筆、手工藝品等,而這一些古意工藝品的獨特性,更幫了促銷這裡的梅子一個大忙。
上安村是水里鄉知名的梅子產區,梅園面積達40公頃,加上諸多數十年的老梅樹,成為冬季賞梅的最佳景點。九二一地震後,如同許多重建的地區一樣,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輔導與協助下,上安居民對於自己的家園充滿了美麗的憧憬與希望,本著尊重大自然為原則,改變了原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典型農村生態,繼而致力於農產業之轉型,重塑出全新的上安村,而成為今日的休閒農業區。

彷彿罩著一層薄紗好美的山景

濁水溪谷

14:26來到了水里蛇窯

蛇窯源起於福洲,因窯長似蛇且順著山坡砌成,因此而得名。水里蛇窯可說是台灣製陶業的先驅,曾培養出優秀的製陶師傅,加上當地特產黏土,雜質少韌性強,燒製成品堅固耐,因此而聲名遠播。說起水里的蛇窯就屬頂崁村41號的"水里蛇窯"最為知名,此窯為南投陶藝老師傅林江松創建於民國16年,傳至今已有三代,在林國隆先生結合觀光的經營理念下,老窯新開,蛻變成台灣第一座陶藝文化園區,園內設有陶藝教室、茶藝館、文物館及景觀園藝等等,成為一處文化休閒的旅遊好去處。

這座獨一無二的蛇窯建於1926年,蛇窯源自大陸福州,由民間經營,故稱民窯,至於官窯則稱龍窯。蛇窯是順著斜坡地以土磚砌成,窯身甚長,遠望如蛇形,故名蛇窯。水里蛇窯是台灣現有最古老、最具傳統鄉土文化的柴燒窯。這種由坯土和木材共同創出的藝術作品絕非現代化窯製品所能比擬。

蛇窯內並特為遊客精心規劃傳統文化介紹和工藝及陶藝作品展示,另有蛇窯茶藝館供遊客休憩品茗。多媒體視聽室介紹陶藝藝術,陶藝教室則讓有興趣的遊客親手一嘗捏陶樂。

水里蛇窯導覽圖

離開水里蛇窯後繼續往回程行走
見到一旁的青山綠水還有溪裡清心自在的釣友
真是愜意啊!

14:53來到了集集車站

集集最著名的,就是那奔馳七十餘載的鐵路支線─集集線小火車,不但是集集最珍貴的活古蹟,也是全台觀光火車的成功範例。集集支線火車通車初期以載運工程材料為主,不過隨後亦負擔起運輸沿線鄉鎮的旅客、香蕉、稻米、水果和木材的功能,現今則轉型為休閒觀光兼具旅遊運輸的功能。

集集車站曾因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損毀,經成功企業家葉先生捐款修護完成並點交還交通部鐵路管局,目前是集集鎮觀光旅遊重要據點。鐵路文物展示館早期乃作為存放資料及肥料倉庫,現今則作為鐵路文化保存展示,館內展示集集支線早期發展情形、九二一大地震資料照片等,而車站旁左側停放乙輛SL22燃煤蒸氣老火車頭,原是阿里山早期運送木頭所用,凡是老火車迷可前往觀賞。

集集站因位於集集線鐵路之中心點,日據時期屬於台中州新高郡,為當時地方行政中心。集集站外型極為典雅拙撲,距今已有數十餘年歷史,為目前本省僅存的少數古老火車站。它是一座以檜木建造的古老車站,純樸、簡單的小鎮風味,總會令人想起曾經興盛一時的黃金歲月,感覺格外溫馨,

雖曾遭921大地震損毀,現已重建完成,觀光客到集集旅遊日漸增多,每逢假日,集集線火車常常客滿,老車站的味道已成為觀光旅遊、攝影、拍照之最佳外景。集集線小火車,是集集現今最珍貴的活古蹟,初期以載運工程材料為主 ,不過隨後亦負擔起運輸沿線鄉鎮的旅客、香蕉、稻米、水果和木材的功能。在昭和五年(1930)年,正是臺灣香蕉外銷日本的黃金時代,當時的中寮、水里、社寮、秀峰一帶所產的香蕉,都在集集集散,再藉由集集支線運往外地以外銷日本。

「集集火車站」位在以鐵道文化為主的觀光小鎮「南投縣集集鎮」,車站主體是以純檜木建材打造而成,外型極為典雅拙樸。集集在鐵路尚未建造之前,對外交通主要依靠輕便車及挑夫運輸,運輸量少且轉運相當不方便,到了日本統治時期為了要運輸「日月潭發電廠」的建築材料,開始興建集集線鐵路與集集火車站。「集集火車站」目前已有七十幾年歷史,從早期載運貨品到後來運輸沿線鄉鎮的旅客、香蕉、稻米、水果和木材的功能,目前已是全省所僅存的古老火車站。

集集小鎮觀光導覽圖

午后的陽光灑在鐵軌上

現在來到「集集火車站」除了可在古色古香的老火車站與鐵道旁留影,您也可以參觀「鐵道文化展示館」來個知性之旅。走出火車站,在廣場外除了有各式小吃店讓您可以品嚐集集在地的美食,一旁也有規劃完善的自行車道,沿途連結許多著名的集集景點,如軍史公園、明新書院...等等,讓您可以恣意暢遊集集小鎮的風光。

綠意盎然的自行車道

14:34集集綠色隧道
從二水搭集集線火車過來,記得坐在靠右的位子上,往右車窗看出去,你就可以看到「綠色隧道」的風光。綠蔭微風,在夏日裡,「綠色隧道」是讓人心靜自然涼的地方,在冬天,則是一條恬靜溫暖的休閒之處。暢遊「綠色隧道」最棒的地方就是搭乘集集火車,在集集站下車後,在當地租一輛自行車,讓風吹過髮際,享受自然風與綠葉的清香

16:04離開集集走台3線到了古坑鄉綠色隧道

古坑綠色隧道位於往永光的台三線路上全長約二公里,兩旁有這綠樹成蔭的芒果樹樹齡約五十年,有點像集集的綠色隧道不同的是集集綠色隧道兩旁種的是樟樹。不論古坑或集集其濃密的綠蔭彷彿是條陰涼的隧道故稱為綠色隧道。
在古坑綠色隧道旁的是綠色隧道公園和沿著隧道而行的台糖小火車,不論是鐵軌、車站或車廂都獨具特色,如此優美的道路與公園自然而然成為假日休閒的好去處,也是新人拍婚紗照的好場所。來到古坑除了品嚐古坑咖啡和古坑柳丁外,古坑綠色隧道也是不可錯過的好去處。

透過雲彩的光線好美啊!

16:30又回到竹崎親水公園了

傍晚八掌悉的夕陽伴我歸

算了算16個小時跑了400多公里的路回台南
趁著歲末來趟台21線之旅體驗一下海拔高低跟溫差三溫暖
一個很難忘也很美好的旅程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