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Transalp - 奧地利、斯洛文尼亞、義大利

現在還在香港的機場等明早的班機回台,先貼一篇文預告。

緣由

推廣數位 台4年輕人在奧獲獎(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ShowNews/WebNews_Detail.aspx?Type=FirstNews&ID=201009040009


20100902_074 by Qweaz, on Flickr


DSC_9997 by Gimi Wu, on Flickr

簡單來說就是出國比賽得了個特別的獎,並且受邀在當地演講。
所以我就利用不多的時間安排了一下走阿爾卑斯山東麓的行程。

路線

Munich (德國)
Linz (奧地利)
Klagenfurt (奧地利)
Ljubliana (斯洛文尼亞)
Postojna (斯洛文尼亞)
Bovec (斯洛文尼亞)
Tarvisio (義大利)
Salzburg (奧地利)
Munich (德國)


2010 Puncar-Linz by schee, on Flickr

車款


Puncar-Linz by schee, on Flickr


20100902_012 by Qweaz, on Flickr

照片


Puncar Linz by schee, on Flickr


Puncar Linz by schee, on Flickr
2010-09-08 0:32 發佈
schee wrote:
現在還在香港的機場等...(恕刪)

恭喜得獎,這是很特別的經驗喔!
在歐洲騎車很舒服阿
不過在冬天就很麻煩
這個季節不錯
前言

台灣一年可能有一團跑阿爾卑斯山區域,但這區域寬1200公里,橫跨數個國家。
多半跑的路線也是以中段為主。但這區域其實非常的廣大,在歐盟未成立之前,
跨國騎車對拿台灣護照的我們來說,非常麻煩。在第一波的歐盟15國成立後,
去的人也就稍微多了一些。第二期又加了東歐幾個國家,但台灣去那邊騎車的,
除少數因公司業務需求外派當地,每年跑這路線的,應該五根指頭數得出來。


Alpenrelief_01 by schee, on Flickr

我這次跑的是東段,有幾個比較著名的「極點」,分別是:

- Vienna 維也納(東北)
- Ljubliana (東南)
- Udine (西南)
- Salzburg 薩爾斯堡(西北)


Julische_Alpen by schee, on Flickr

維也納因為安排不及,所以沒過去。但同行的朋友和台灣駐外單位的人吃了個午餐。
我想下次再騎車去打聲招呼。Udine 則是位於義大利的東北,路線安排也不好容易,
我只是經過,但沒進去。另外的兩個城市,分別是 Salzburg(奧地利)和 Ljubliana(斯洛文尼亞)。前者2004年騎車去過一趟,沒多停留。
後著是斯洛文尼亞的首都,當然就是必訪重點。斯洛文尼亞對台灣人相當陌生,
也是前南斯拉夫的聯邦之一。人口只有兩百萬出頭,但卻也是歐盟的一分子。
人均年 GDP 高達兩萬八千美元。想想台灣有著對方十倍的人口,
在國際上也更為著名,但所得只有人家一半之譜。很顯然地,這國家顯然有其獨到之處。

我這次去的非常急,連申根簽證(德簽)都是班機出發的當天中午才拿到。
所以行程安排多仰賴著數年來所做功課,才得以順利成行。
車的問題可能是很多人最好奇的一部分,雖然早已選好,但因為簽證一直沒拿到,
我也是前一晚才預付1/4價格訂好車後,再請對方準備。

另外就是此行前去有一半算是「志業」,也就是得到 Prix ARS Electronica 的特別提名,
因此有不少時間在準備簡報和演講的內容,也讓旅程的規劃稍微遜色了一點。
我本來在出發的前兩天還想直接走到捷克,然後東進匈牙利再回來。
不過那些區域多是平原,而且也跟我熟悉的主題路線阿爾卑斯山區不甚有關,
最後還是穩住陣腳,照原訂計畫前行。

我帶了一個登山背包和一個塑膠大箱子。
登山背包有個好處,即使騎車時綑紮技巧不佳,需要背些東西在身上,
對身體負重的重心慣性,也會友善很多。
大箱子基本上就是放店裡就好,不用多擔心。


20100831_02 by Qweaz, on Flickr

我所有的物品都是用一袋一袋區隔開來裝好,所以若臨時有什麼變動,
比如說物體超重或是摔車之類的,東西灑出來也比較優雅和專業些。


2010-09-02 07.09.36 by schee, on Flickr


2010-09-02 07.09.29 by schee, on Flickr


2010-09-02 07.09.19 by schee, on Flickr
https://sport10.org
第一天班機中午到慕尼黑,但德國這邊的車行在週間通常只營運到18:00,
週六了不起到12:00,週日則是不開門。所以訂還車時程、取車和準備,要算的準。
晚還車會罰錢,超過每日限制也會按照公里數加罰。
例如超過每日250公里後,1公里多加0.3歐元之類的罰則。
德國人偶爾可以說情,但最好是遵守規定會比較保險。
若要有更高的每日里程限制,以我本次租賃五天為例,
1000公里要多加100歐元。

看到這價格很多人可能會開始頭暈。
但請理解,本來騎車的難度和危險性自然就比開車高很多,
在歐洲租車便宜,但租摩托車就要付出比較大的經濟代價。
不過最大的好處就是,想去哪,就去哪。這點是一般背包客所完全無法享受的。
當然還可以享受一點點特殊的注目禮,
因為東方人騎大車,本來在這些國家就比較少見(偷笑)。

我16:00取車,整備到17:10才出發。處理事項包含文件補齊、收取租金、
預刷1300歐元的意外最高自付額、安裝GPS、將自己的行李裝備重新安排等。
確認車體狀況與各項事宜後,才緩慢出發。


Puncar-Linz by schee, on Flickr

當晚住在離取車處約20km近郊的旅館。
基本上我不想要第一天下飛機就趕車超過100公里,因為不只夜間視線和精神不佳,
對當地道路狀況也還沒熟悉,容易出事。
旅館就在慕尼黑展覽館 Messe Muenchen 旁的某個交流道約100米之處,
隔天不用困在市區,即可直上 Autobahn。


2010-09-02 01.57.26 by schee, on Flickr


2010-09-02 07.21.56 by schee, on Flickr

我選了 Honda Transalp 650 XL 毫無激情的這台。
在阿爾卑斯山區要低調無害的騎車,這應該是首選之一(偷笑)。
國內很難騎得到這台,基本上我喜歡的車款在國內幾乎都不是主流。
這也是我考慮租賃的原因(再笑)。

我地圖是在當地買的,因為幾年前的版本可能已經過時。
這地圖很棒,每一頁都可以分離取出,抽放在油箱袋的透明內裏看。
最重要的是防水,是專門給騎車的人用的。

但這種地圖的比例尺比較小,所以如果進到城區(例如慕尼黑或是 Linz),
需要配合市區的地圖來看。市區的地圖不一定要買,
因為通常在 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 可以拿到和問到。
除非要久待,不然拿免費的順便跟人聊天,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2010-09-02 05.52.43 by schee, on Flickr

德國(或是奧地利)旅館的早餐一定要吃,尤其是對我們這種吃素的人。
因為可能整天都找不到低於10歐元起跳的餐點,所以一早要餵飽肚子。
我預計隔日一早走大約240公里到 Linz,不走全程 autobahn 的南邊那一條,
而是直接穿過平原和低地丘陵,取最短路線。
先適應短程但多變的路況與道路等級。


Picture 28 by schee, on Flickr

預計08:00出發,11:00抵達 Linz 的旅館,叫夥伴們起床和出來迎接。
想到其實還頗為莞爾,前幾天才在機場互道珍重,過兩天我竟然騎車去跟他們在異國的他地會合。

10:30左右到了進城前最近休息站。德國/奧地利的休息站和台灣有相當大的不同。
從休息站定位、餐飲服務、道路資訊服務,乃至於建築以及站區規模等,
比較類似日本的「道之驛」的型態。但由於歐洲各國間的內陸貨運,
多靠連結車車隊來承載,因此休息站內有大量連結車停等的區域,
這點就和日本就很不一樣。而且車籍來源非常多樣,從土耳其到西班牙籍的車牌,
都可以在休息站看到。


2010-09-02 10.27.58 by schee, on Flickr


2010-09-02 10.18.14 by schee, on Flickr


2010-09-02 10.28.06 by schee, on Flickr

我通常離開休息站時,會故意把安全帽拉上去,
讓他們知道我是東方人後,才揚長而去(哈哈...)。
進步國家可以這樣做,但在有一些特別的區域,
或許你會想辦法盡可能隱藏自己的身份和國籍。

找好夥伴們在 Linz 城內的區域後,跨騎上馬,
繼續第一天早上240公里的晨跑。
https://sport10.org
好棒 可以在一個自由自在的歐洲暢遊

真的好羨慕..期待您的遊記
羨慕......!!
到歐洲自助旅行一直是我的夢想之一
期待你精彩的續集
感謝,我本來想說是不是這主題太冷門,所以沒人有興趣。
那我就再繼續寫了。:p
https://sport10.org
schee wrote:
現在還在香港的機場等...(恕刪)

很少看到歐洲的遊記,希望可以再繼續寫下去 好想看啊!!




打預告時我就很期待,只是一直淺水 ......

期待下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