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瀑布從台北橋宣洩而下,尖峰時段車流量驚人,全台機車約1500萬輛,早就不是奢侈品代表,因此機車貨物稅被討論應該退場,但現在財政部這樣說。
財政部小編透過圖卡解釋,機車當然不是奢侈品,會課貨物稅是因為它是「移動汙染源」,更說是為了改善空氣品質;但網友納悶狂噹,難道貨物稅指的是空汙稅嗎?
民眾:「這兩個東西應該不太一樣吧?跟汙染是沒有關係才對。」
民眾:「就覺得很不公平吧!就因為已經收到的費用了,卻又再轉換個名詞,硬要去加上這個稅,因為現在機車越來越不便宜。」
財政部惹怒機車族,因為事實上貨物稅設立於民國57年,政府是為了要降低購買奢侈品慾望,特別將機車、電視、冷氣和汽車等,視為奢侈品課稅,和空氣汙染根本毫無關係。
立委高嘉瑜:「貨物稅都被視為奢侈稅,那現在不當奢侈稅,可是卻又拿一個移動汙染源,來汙名化機車族,財政部的說法,只是為了課徵貨物稅而課徵貨物稅。」
財政部常務次長李慶華:「基本上你說它是重複課徵呢,其實………看起來好像是有重複,但事實上,畢竟它的課稅,課徵的目的、課徵的用途是不同的。」
是不是重複課徵?財政部大動作開記者會,卻也交代不清,現在貨物稅,恐怕短時間內難用「空汙環保議題」打迷糊仗。
財政部開宗明義說明,課徵貨物稅的原因在於機車是移動汙染源,汽機車空汙廢氣有害人體檢康,因此必須負擔貨物稅。這樣的邏輯根本不通,貨物稅課徵有七大項目,分別是橡膠輪胎、水泥、飲料品、平板玻璃、油氣類、電器類以及車輛類,如果照財政部的說法,貨物稅課徵是針對造成汙染的商品,那麼飲料、玻璃、電器都是會污染的商品?稅金徵收怎麼會同一種稅賦有不同課徵的條件,如果依法論法,貨物稅就是貨物稅,怎麼可以冠上環保之名將貨物稅無限上綱。
財政部第二點回應,目前已有汰舊換新的補助,這項補助是為了達到防治空汙兼產業轉型,難道家中沒有老舊機車可以申請補助,就無法支持產業轉型嗎?只要購買7期環保機車就是支持產業進步及轉型,怎麼會以淘汰舊機車作為補助條件,這樣的補助門檻已經把7成沒有舊機車的民眾排除在外。
Kymco執行長柯俊斌表示,貨物稅原始的課徵精神就是針對奢侈品課徵,當時汽機車是少數人能負擔的高價品,這才是貨物稅的歷史背景,如今機車已經不是高昂的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需品,貨物稅的存在成為課稅上的矛盾,既然機車貨物稅原始的課徵精神已經不存在,不應該繼續課徵,也不該以抑制移動汙染作為課徵貨物稅的理由。
財政部的兩項說明並沒有新的解釋,而是圍繞在舊有的邏輯不斷重複,抑制空汙已經有隨油徵收的空汙費,將貨物稅視同空汙費並不合理;此外汰舊換新是有條件的補助方案,既然財政部也認同機車不是奢奢侈品,想必財政部也同意機車是全民生活的重要工具,為了降低庶民的生活壓力,財政部是不是該照顧廣大辛苦生活的機車族。



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