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法規上路機車跟著漲,誰搬走了補助裡的乳酪?

原本政府為了減輕廠商的成本壓力,提供環保補助原是美意,結果廠商反而變相漲價,成本就算變低也不會調回價格


新聞:環保法規上路機車跟著漲,誰搬走了補助裡的乳酪?

https://technews.tw/2020/03/04/taiwan-motorcycle-price-keep-rising/

買一台機車要多少錢?不管你買電動車或燃油車,政府都會提供環保補助,但為什麼機車還是越來越貴呢?因為有人把補助款裡的乳酪偷走了。

國民交通工具機車越來越貴,過去頂級車款 6 萬元有找,如今動輒 8、9 萬元以上高價。然而就算消費者選擇相對平價的車款,價格也是一路攀升,有些車款 3 年內甚至漲了萬元以上。究竟為何機車越來越貴?
為了配合政府不斷提高的節能標準,每一期的環保法規都迫使廠商提升更多的成本,同時還有隨之增加的安全規格要求,像是 ABS、CBS 煞車系統等,對廠商來說都是成本。政府為了減輕廠商的成本壓力,因此針對符合最新環保法規要求的車輛,都會提供補助。

根據環保署規定,在 2020 年汰舊換新購買電動機車,可以獲得 5,000 元補助;購買輕型或小型(綠牌)則可獲得 3,000 元補助;購買符合七期環保法規的燃油機車同樣也補助 5,000 元。

然而,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道的事實是,符合七期環保法規的車,通常都比較貴,因此許多網友都趕在去年底換購六期車,省下一筆費用。嗯?不對啊,不是有補助嗎?為什麼大家反而要去買比較不環保的六期車呢?
參考 Yahoo 汽機車網資料,以光陽平民車款 GP 125 為例,ABS 款定價從 2018 年的 5.6 萬,到 2019 年的 5.8 萬,2020 年售價則來到 5.88 萬;如果是原先就高價位的頂級車款,漲幅則更為驚人,過去 3 年價差甚至超過 1.6 萬元。

儘管隨著技術進步與規模經濟成長,零組件的價格相對下滑,不過整車售價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動,反而持續在上漲,網友留言表示,「補助 5000 漲價 6000,台灣人早就習慣了」。

「車廠面臨車市萎縮,營收獲利不如以往,有機會漲價時,多少能彌補一些營運上的缺口。」鑫鴻車業銷售經理魏貴芝認為,許多長銷車款的關鍵零組件,過去十多年來因規模經濟,成本變低,但並未反映在整車價格上。舉例來說,「2006 年法規強制導入噴射引擎,同個零件起初車廠採購 2000 多元,現在 1000 多元就有,理論上車價應該要變便宜;然而近年很多車款在沒有明顯升級配備的情況下,整車售價不但沒有掉,反而往上漲。」

可能會讓消費者更不開心的是,明年(2021)起補助款將會縮水 2,000 元,車廠若隨之調降售價,則坐實了「賺走補助」之罵名,但若不調降,消費者心裡更是不爽。或許等到補助減少後,又會出現其他優惠購車方案來回饋。

每當新一期環保法規上路,一樣的把戲又要重複上演,在快速改變的這個時代,如果整天抱怨自己的乳酪被別人搬走,恐怕難以做出正向改變,而如何去找到新的乳酪,才是各大車廠應該深思的問題。
2020-03-05 9:47 發佈
真的不知道這幾年漲價漲那麼多的合理性在哪,備配感覺也沒升級多少
忘記了還是不想想起 wrote:
原本政府為了減輕廠商(恕刪)


補助是不是都給廠商賺走了?
明明就是補助車主的,結果自己吃補助吃最兇,真的不知道補助燃油車的正當性在哪
乳酪都被誰吃掉了?感覺很明顯就是有人透過漲價吃掉原本要補貼給消費者的乳酪
在這篇我就就過了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15&t=6034225&p=4#76665332


tnutem wrote:
靠著環保名義,幾期幾期的節節高升
然後車廠就藉故材料技術愈來愈貴
在來個政府補助,不漲價也難

來個大比喻

一台車本來105年賣個5萬是5期環保車
106年環保要變成6期環保車,當然材料技術就要加一點點,新車變成5萬5
然後呢,政府又要補助個5千,那車廠就以6期環保為由本來是5萬5的車
反正政府都要補助5千了,那就新車賣6萬好了
然後減掉政府補助的5千,車廠還是賣5萬5阿,車廠又多賺了政府5千,可是消費者覺得漲5千而已
107年政府補助變少了,剩下補助2千,那車廠呢,我少賺補助的3千當然要從消費者身上要阿
所以新車價又變成5萬8,那105年到107年,2年間就漲了8千,所以當然是愈漲愈多阿
那始作俑者是誰????(恕刪)


車廠哪有可能少賺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