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ry Chou wrote:Veneno740 ...(恕刪) 請不要侮辱印度機車,印度也很多便宜品質又好的車,網路世界了,多去瞭解一下這是世界大廠本田在印度販售的車,台幣三萬而已。當地品牌的黃牌檔車,台幣八萬有找前面有人喊,若國產用料不足,建議國產直接用料好點,車價漲到十幾萬就沒得嫌的人,請好好認清楚,台灣國產的處境。車越賣越貴,但端出來是什麼貨,如果保護數十年還是這樣,要不要考慮鬆綁進口政策,以及一直阻擋進口的ARTC,世界一級的環保法規,極度刁難的驗車制度,增加進口難度、墊高進口成本,到底目的是為了誰?
不論是前叉,還是後輪的扣扣聲,回圓山維修站,技師都跟你說,原廠設計本來就是這樣,很多車都有相同情況,也就是說,如果公司不處理,那車主就得接受,畢竟這不像龍頭,有立即的危險性,所以...........車子賣的好,就不用太注重保固或維修了,反正到時拼股票上市,炒股賺的遠比賣車多以前我會推薦朋友買gogoro,現在聽到有人要買,會勸他再仔細考慮,先上網爬文過後再決定
moacetyl wrote:老實說這台車,真的...(恕刪) 如果很在意前輪滑順的程度建議你可以注意一下 前輪軸承(培林)就是前輪軸心左右邊 有橘紅色蓋子那個一般來說前輪左右軸承 外面會額外加個油封用來防塵防水 但 Gogoro2 沒有直接裸露出來雖然它用的是 膠蓋軸承膠蓋軸承有單面膠蓋和雙面膠蓋,裝在車上看不出是用那種膠蓋軸承是防水的,如果它是用雙面膠蓋,那理論上沒問題但不知為何,機車通常用單面膠蓋,就是朝外這面有蓋,裡面那面沒蓋而水會延著輪軸心滲入到內面,把沒蓋那面的黃油洗掉,最後軸承生鏽卡住再被扭斷如果軸承外沒額外加個油封,又用單面膠蓋軸承,停在有水的地方很快軸承就會壞掉,初期的狀況就是 轉起來不太順對這個有要求的人,可購買 瑞典軸承大廠 SKF -2RSH 或 -2RS1接觸型雙面膠蓋軸承,防水能力超好,耐用度這樣應該就沒問題了
如果真的覺得自己的權益受損建議直接上消保會網站直接線上填寫申訴單以我的這個案例我送修車被押了快一個月要求廠商依保固期賠償我一組新的零件廠商三個月修三次沒解決問題卻以第三次送修時發現鏈條有生鏽為由說是消耗品要我自己解決但完全忽略車用不到一個月時本就有問題送修沒修好所已向工程師與客服部提出異議結果就只是換來兩處均回覆說已反映總公司, 公司要開會討論就這樣無故拖延了三個多禮拜讓人生氣的是廠家要卸責可以在短短的兩三天就馬上回應你說不賠償但提出合理的理由要求卻換來它們漫長的拖延,而且都無法給個處理案件的期限忍了三個多星期只好上"消保會"提出申訴結果很快的在一周內就得到廠家以特案的方式(說是總公司不同意賠,但維修站幫我爭取到賠償)所以我現在在跑第二次的申訴,要求賠償我這段時間多花費的改乘大眾運輸的費用與每天多花費一小時的通勤時間的損失這種公司既然那麼會用各種精算的方式合理要求消費者要支付給它們所謂的服務費用它們工時是值錢的難道我的時間就不是所以要據以力爭要求廠家賠償我這段時間的損失故以這樣的狀況我強烈建議如果你有朋友有興趣,真心推薦暫不要考慮買這家公司的產品除非它們真的改善老佔消費者便宜的這種爛心態後再買也不遲
我自己本身是產品設計師非常不認同商家用錯誤與不良設計的產品要消費者事後以各種方是自行換裝來掩蓋它們設計不良的事實就好比之前LINE APP有個BUG,結果不先檢討自己趕緊更新卻要消費者刪除APP重新下載的狀況一樣完全不考慮消費者的資料(重要)若刪除後就不見消失所以很多人會給建議,只要我自行換了什麼什麼什麼的配件就可以改善這樣的問題但都沒想過為何要自己多花費無謂的費用來幫廠商護航它設計上的錯誤與使用次級的物料這讓我像到最近網上看到的一篇文章http://www.teepr.com/577030/jonhsieh/%E5%90%84%E5%9C%8B%E8%A7%A3%E6%B1%BA%E5%95%8F%E9%A1%8C%E4%BD%BF%E7%94%A8%E7%9A%84%E6%96%B9%E5%BC%8F/台灣解決方式就是人家提出一個問題結果又被找了一大堆的問題來掩蓋最先的問題說穿了就是模糊焦點如果有人從第一則開始看到最後就懂我的意思我提出鏈條在保固期出了問題但廠商一而再的修不好也不負起責任更換結果一推酸友就只是不斷的模糊焦點導向我個人問題不好做保養/誰叫我省錢買便宜版的GO2/可以自己花錢換裝一堆升級的零件就可以改善我只能說台灣人真的是奴性慣了明明是廠商問題卻選擇自己隱忍讓廠商更肆無忌憚的欺壓它的消費者而消費者卻無怨尤的幫廠商去指責那些提出異議的人直指對方是在誹謗這麼好的廠家與產品
Perry Chou wrote:我自己本身是產品設計...(恕刪) 別難過了,國產很多品牌的粉絲,都有同樣的症頭,部分很「欠改」的車款,還真的要花心思修正原廠錯誤,粉絲習以為常,或是本來就愛改車,車一落地就改掉一堆配備了,所以不覺得原廠設計、用料不足是個問題,或是反過來質疑你不夠愛車,明明可以改裝修正卻不為所動。這是市場機制長年累積的環境氣氛,久了就會慢慢學會分辨了,目前還是較欣賞Go一代的設計、用料,搶市占的低價產品,羊毛出在羊身上,有時候技師說「原本就這樣」,其實他講的是事實,他也很無奈,國產油車也常有類似狀況,面對一些設計瑕疵、通病,車行能閃就閃,或是說「正常」,他總不能承認,自家的車有問題吧。如果很喜歡騎,能花點小錢改善,我覺得可以接受,這不是奴,而是這市場機制下,保護傘下的各廠牌,誠意有限,一堆各有毛病的車款讓你選,身為島民只能選台比較順眼的,剩下的只要問題不大,花點錢改善還能接受,沒太多心力在那每天不開心,因為你目前沒有更好的選擇。除非是很嚴重的瑕疵,要花很多錢改,或是改了也沒用,那就是嚴重問題,需要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