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說的話前後出現謬誤
只要是煞車都有可能出現鎖死打滑
只要制動力跟抓地力夠好鎖死就如影隨形
跟制動方式沒有絕對關聯
如果不看加壓方式.碟盤跟煞車鼓大小.簧下重量.散熱溫度.車輛因煞車設計不同所影響的重量的話
鼓煞應該比碟煞更具制動力 光摩擦面積就比碟煞大很多了
車速確實不夠快確實作用實務性不大
但普遍理性來說你不太可能時速低於10以下{那你不如走路?}
其實觀念良好.防禦駕駛就跟ABS.買保險一樣的觀念
都是理論能降低車禍危險發生的機會
但這跟你用不用得到是兩回事 因為用不到的機會不為0
就跟觀念良好怎麼用科學證明? 防禦性駕駛也只是概念
你要如何準確地知道"所有"其他用路人的意圖動向?
就算知道 你要如何確保自己總能"每次"閃避危險?
先不說所有用路人 光車況故障所造成的危險也不是不可能
或者人體的關注力反應力也不可能每次都在同一個高度上
而且你騎乘經驗有8年 也只能說明你是一名老司機
但8年已經是過去式 不能證明未來不會有危險 這邏輯不通
再者市場產品定價普遍會有市場接受度的審核
如果銷量不錯 買氣不差 那代表普遍消費族群負擔的起
在台灣機車已經融入大部分人的必需品名單中
分期貸款也可以很輕鬆入手 對大部分台灣人不會很困難才是
如果有預算上的問題就可以不考慮ABS

人生像是個垃圾桶
裡面裝垃圾 別人也有垃圾鳥事才找你
你人和話被當成垃圾 嗤之以鼻
石頭到哪都不發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