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做法不一樣啦。
之前待過的相關產業,
規模大制度好點的,
這剩下的幾百cc是直接進回收桶,沒人想要,
光是想到帶出公司很麻煩,還有到處都是監視器,
就讓人懶得動手腳了。
規模小的就花招百出,各憑本事,各顯神通。
有制度有管理的是收集後用在一些需要的場合,
像是車輛或引擎組裝時有些零件預先抹油潤滑、
車輛維修時有些地方會補點油(一些關節、鋼索活動的地方),
某些零件的清洗浸泡(比起去漬油或汽油,機油不臭,不會一下子就揮發光)、
庫存品塗抹防鏽,不然就讓對方帶回家。
沒管理的話.......
甚麼都有,上面各位提到的東西都不稀奇啦,
真要搞也的確是能弄出不少錢,只是品質無保證,
一開封機油就開始接觸空氣,不可能跟未開封的全新品一樣,
還有收集以後另外裝瓶的,還要祈禱他不會「不小心」裝錯,
4個200cc+另一個品牌的200cc不知道算甚麼油?(是正義還是頂新牌嗎?)
還有,
放在車行外一大桶收集的廢油回收,錢很少低...
以台灣普通車行的規模,想靠廢油當主要收入是不可能的,
連每天晚上多喝瓶小瓶啤酒的點心錢都不夠,
但是至少可以讓車行老闆不會把廢油往水溝裡倒。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