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跟重,常常是兩碼事。我騎過的檔車來說,愛將跟雄獅車重相差不多,但愛將反而比較靈活。酷龍也很重,但穩定度也只是還好。塑膠車哩...我家有一台G3,跟同樣10"框的風光相比,G3操控只有頓而已,而且原廠胎更頓,換了BT39,有改善還是不夠好。換到大型速克達,光陽APEX跟馬車125,馬車根本是外星科技,又穩又靈活,鑽車陣還很[準]。
auxo wrote:我家有一台G3,跟同樣10"框的風光相比,G3操控只有頓而已,而且原廠胎更頓,換了BT39,有改善還是不夠好。 我也有一台風光125cc 雖輕盈,但穩定性 過彎穩定感等等以我自己騎乘七萬接近八萬公里的經驗,輸G3。(這台七萬多公里時就報廢了。接在它後面的GSR125 目前已有十五萬公里了!引擎未拆過)昨天更仔細感覺過了,GSR125相對比較不穩 應該就是車身較高。
auxo wrote:穩跟重,常常是兩碼事。 穩跟重本來就兩碼事覺得穩是重心設計位置擺得好而且除了車本身的設計, 騎乘者的身材姿勢也會影響身材姿勢不同, 重心位置就不同重心位置偏了, 就會覺得不穩不然那些四輪跑車幹嘛都要把底盤放低?貨車底盤高後面載太重, 高速下前輪還會飄起來咧就是重心往後跑太多了至於覺得重一是立中柱, 所以有利用槓桿原理設計的省力中柱二是牽車走路, 這和輪胎形狀壓力有關, 重心設計也有影響三是倒車要牽起來, 完全看車子實體重量車子實體重量差別問題當然就是用料差異和零件多寡同品牌新舊款就會有差異了
車輛的前後輪配重 前叉拖曳角拖曳距 重心位置 座高跟騎士三角 輪圈輪胎搭配之類的 哪一個不是要長久累積的獨門絕活 長眼睛也只有看過國慘會自己瞎搞 A的車架 B的三角台 C的輪圈亂湊 最後什麼都不對了 好像FIGHTER出到第幾代還是這樣 當時我就建議直接去逆向抓數據 後來就沒聽過什麼操控問題如果你有試過騎車去買瓶裝水 連地台擺一瓶5公升的水都能改變操控特性 不要說馬車這種把1/3台車移到前輪所能造成的穩定性 這些都是車輛開始企畫的第一天就要做的決定 所以不要說重就會穩 穩跟靈活有時候都是設計出來的 就算一樣的重量 需要靈活的可以設計的靈活 需要穩可以設計的穩 絕對是可以辦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