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遇到覺得你被賣貴的店家!(給新手一個方向吧)

我並沒有說買貴退差價阿!這一些不就是你講的!

你有背景,有父母人脈阿!這你講的喔,我沒講?

當然我沒有你說的背景阿!

我買貴跟大家分享一下,之後別去哪裡較好?

而你呢,一開始就說 "你在小家庭,資源不多!"

對阿,你的家庭資源最豐富,最旺了! 這樣ok了嗎?

OS:我這時候才發現原來軍公教可以拿來說嘴

軍公教原來是個龐大的資源!喔,瞭解了(原來考進國考這麼值得驕傲)

能夠讓一個人從考進去,已經工作了不知道幾年後,還能念念不忘!

一開始就離題了吧! 你這一輩子,永遠就這麼厲害,精打細算

PS:進口車,有很多種,請問是哪種阿 Bently? TaTa?

人比人氣死人,連對岸近來的物資,也能算是進口的,了不起阿!

還是你的是塔塔汽車呢!

挨!說不過別人,就要說別人嘴上很溜,那敢問你呢?

公務員就那麼愛比較嗎?

我另一個目的希望不要讓太多想買機車的人買貴,我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不夠嗎?

而你呢,就是比來比去,當個公務人員,整天讓你拿來在網路上說嘴!

不想多付一毛錢,就想無償得到東西,你是在自打嘴巴嗎?
這樣也能吵起來....

買車、修車...這種事情都是要做功課的!
小弟騎車也騎了十多年,從機油、汽油傻傻分不清楚
到現在至少能稍微判斷故障原因跟小小DIY一下
這都是要時間跟金錢的累積
如果,你甚麼都不懂!又不事前做功課,甚麼都是用新手、沒人教作為理由
那不被當肥羊宰,真的是很難!
網路現在很發達,搜尋一下論壇資訊...應該不難發現通常大家都買多少錢
新車的網拍價格僅供參考,上面價錢大多都是打好看的
實際價格都要親自談,才有議價空間...
我想買汽車應該也不會有人在網拍上面直接買吧...

你說的66000,是不含牌險還有其他費用
單純就空車價
含牌險大約是在七萬左右,如果你又分期加上利息,你買的價錢
老闆大約賺你三四千的手續費

買機車跟買車差不多,貨比三家不吃虧
老闆開出來的價錢也是可以砍的,買車不也是這樣(砍價錢+凹配備+送贈品)
親自跑一趟,會比你都在家裡逛網拍問到的價錢更優惠

請教事情、討論事情,應該以和為貴...沒必要口氣這麼不佳吧?
大家還是消消火吧
小弟來解惑一下,小弟能應用的歷史教材不在身邊,為他人解惑

有請維基百科!現身.................

引用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8E


請從經濟這部分開始看:

明朝初年,由於多年的戰爭與元末政府的巧取豪夺,經濟近乎在崩潰的邊緣。明朝初年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與移民墾荒,也實行屯田政策,軍屯面積占全國耕地的近十分之一。此外,商屯也相當盛行,政府以買賣食鹽的專賣證(稱之鹽引)作為交換,利誘商人將糧食運往邊疆,以確保邊防的糧食需求。然而並非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方式,而是要求鹽商先交錢再等曬鹽季再給鹽,卻又為了稅收不足而將新產出的鹽另行外賣,延後交鹽給正規鹽商的時間,致使鹽商交了錢卻要三五年甚至十年後才拿得到鹽,卻又因身份管制而無法拋棄鹽商身份另行謀生,因此而家破人亡,私鹽亦大為流行。明太祖也曾派遣國子監下鄉督導水利建設,並以減免稅賦獎勵耕作。這些措施使得過去很多飽受戰亂損毀的地區恢復了生氣,使明朝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恢復。

明代經濟仍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不過明朝的農業發展無論是產量還是生產工具,都高於宋元時期,紅薯、南瓜、蠶豆、土豆、玉米、棉花等農作物已由國外傳入中國,尤其是棉花,已在全國普遍栽種。此外,較容易栽種的蕃薯和玉米,可以種植於土壤相對較貧瘠的地區,對於糧食需求日增的明清兩帶尤其重要。萬曆年間,明朝的耕地總面積超過七百萬頃,為明朝中葉開始的人口穩步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而在宋朝流行的俗諺「蘇常熟,天下足」,由於長江下游地區城市居民的快速增加,及長江中游地區的快速開發,到了明朝時,已經轉變為「湖廣熟,天下足」,意即當時主要的米糧生產區已經轉移到湖廣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帶。明末以後,湖廣的米開始被長途運送至江浙、闽廣等地區販售,使當地農民開始改種經濟作物。商業性農業的發展及隨之出現的長途交通,都有利於工商業的發展。

手工業方面,明朝仍然延續了元代的匠籍制,也就是規定全國技術好的手工業工人必須於官營手工業部門服務的制度。明代定以前的匠戶為匠籍,並規定這些入匠籍的手工、工人子孫世代承襲,不得脫籍改行,但不同點在於明代時,他們不需永遠在王朝服役,而只要依規定每隔幾年輪班到京城服役一次即可,稱之為輪班匠。但由於到京城的路途遙遠,輪班匠仍然常常發生逃役的狀況,於是在成化二十一年(西元1485年),朝廷便下令輪班匠可繳交銀兩折抵役期,稱為「匠班銀」。而到了嘉靖四十一年,朝廷進一步改革匠役制度,每名輪班匠每年納「匠班銀」四錢五分,從而廢除了輪班制。但仍有部分工人留在官營手工業單位服務,匠籍制並未完全廢除。

自明朝初年起,以江南地區為代表的手工業高度發展,松江潞安府有織機1.3萬張,促進了市場經濟化和城市化,南京、臨清等城市“周圍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無論南北財貨,即紳士商民近百萬口”。南京一地有眾多的陶瓷廠,每年可生產100萬件瓷器。景德鎮成為了世界瓷都。然而明朝推行“重農抑商”的原則以及嚴厲的海禁政策,使得商業受到了一定的壓制,但遠洋船舶噸位仍高達18000噸,占世界總量的18%。隨著明朝紙幣“大明寶鈔”的流通失敗,整個貨幣體系轉向為以白銀為主。日本和拉丁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也進一步促進了明朝經濟的發展,當時中國佔有世界白銀需求量三成左右。明代經濟的另一個特色是城鎮經濟的繁榮,運河沿線由於往來商船不斷,周邊城市如濟寧、淮安、揚州等都非常發達。東南地區由於商品經濟繁榮,成為了全國的經濟集散地。由於商品經濟的繁榮,明代形成了按籍貫區分的商人集團,稱為「商幫」,如徽州商幫、晉陝商幫、廣東商幫、福建商幫、苏州洞庭商幫、江西商幫等。這些商幫以「會館」為聯繫場所,互相支持,越做越大。

商人的地位在明朝時也有所提高,部分士大夫認為經商有成,在價值上也等同於讀書有得,「亦賈亦儒」「棄儒就賈」的現象也開始出現。此外,商業用的書也開始出現。商人為了實用目的而編寫此類書籍,內容介紹貿易路徑沿途的交通、習俗及商品行情等。此類書籍現存最早者為《一統路程圖記》。此外,由於商業的發達,各地紛紛開始大量生產具有當地特色的商品,運銷他處,使得區域分工日益明顯。

明朝嘉靖、萬曆年間,各地出賣絲綢、酒肉、蔬果、煙草、農作物、瓷器等商品不計其數,大量外銷賺取外匯所得;外國的不少東西,如歐洲的西洋鐘,美洲的煙草,在中國城市都有賣。西方學者漢斯·布羅埃爾在其著作《最先抵達美洲的是中國人》(1972年)中寫道:「中國憑藉著在絲綢,瓷器,等方面無與匹敵的製造業和出口,與任何國家貿易都是順差」。當時商業大都會有南京、北京、南昌、杭州、福州、广州、苏州、松江、淮安、扬州、济宁、临清、芜湖、仪征、景德镇、瓜洲等[10]。 在世界上,明朝是16世紀、17世紀時期手工業、經濟最繁荣的國家之一。

當然,無意筆戰!我只希望大家好好比較一下吧!真的貨比三家不吃虧,不要以為商家的資訊都是最新的!

要凹機油,連齒輪油都在那邊要算價錢了,怎可能讓你凹機油........那一條牙膏才幾元..............

希望大家能找個好店家,不可否認,小弟今年的厄運,如洪水猛獸般的襲來!從無停歇過!

厄運接連不只.....(似乎金融危機我也跟被掃到無薪放假的勞工朋友一般無奈)


引戰不成,失敗 XD


現在你可以作的就是,學會自己作基本的保養,免去被車行敲的危險

小弟的GSR買來之後從2700KM過後到現在的13333KM都是自己來的

這樣就不用擔心被敲了

handolu wrote:
引戰不成,失敗 XD...(恕刪)


H大...買料有可能被敲喔 XD
還有買到仿的可能...
對啊!! 多多分享一些可能會敲大家的店家,讓我們集體力量來抵制他們

不像某人說自己開大車,來這裡亂說自己是公務員有背景,劈頭就驕傲的說嘴自己!

BTW,大家不要偏離主題吧!討論哪些會敲人客的店家吧!這才是目的吧!

說真的,那個假濾芯事件,應該讓很多人都嚇一跳吧!當初大家都覺得suzuki冷門車

想說,料比較不會有問題,反而出現了原廠包裝,卻賣著假貨!

說真的,大家分享自已自身經驗吧!別讓那些會敲客人的店家存活下去!

crownlaw wrote:
H大...買料有可能...(恕刪)


我去翻了我的備料

誌德 X4

正隆 X1

都是假的,我也有貼圖在那篇文章中,只能說我太傻太天真,以為官方公布的都是推薦又都是正確的

handolu wrote:
我去翻了我的備料誌德...(恕刪)

正隆我上禮拜又買了二個~都是正的耶xd~
jack1st wrote:
正隆我上禮拜又買了二...(恕刪)


現在的正隆可能是正品

我說清楚好了

我的GSR是在2007年11月牽的

到2008年6月之前我都還在大葉念書

因此這半年的時間陸續在正隆那邊備了不少料

當時一個機油濾心35元,後來賣到一個50元

我手上還有一個是正隆買的,沒有台鈴原廠部品字樣的塑膠袋的濾心(有山字 有翔奕如果照台鈴的說法的話應該

是上面三項都要具備,才是原廠部品)

當然我畢業也快兩年了,現在如何不清楚,至少我曾經在那邊買到台鈴沒有給回應的機油濾心

誌德那邊就很明顯了,當初東機上面GSR板有人辦團購耗材的團,我的濾心、空濾、傳動濾棉都是那團跟的,

那團至少是1年以前的事情,所以誌德那時候的產品應該就有問題,只是我也沒有注意到有這樣的問題在,反正就

拆了就換,所以不知道有真品和假品之分。

像我自己買機車的方法是這樣啦!

購買前要作的功課::

1.先鎖定自己要的款式~然後多去看看這台車的該有的配備~(沒辦法~現在機車快跟汽車一樣了~同一款車~配備會差很多啊!)~

2.接下來就到處去車行問啊~勤勞一點~多跑幾家~看到車行有擺就問~有掛該廠牌招牌的車行也問~我的會這樣問啦!

請問某某型號的機車你們賣多少錢啊? 有沒有含牌稅及保險的費用? (至於有沒有送啥?我是不太會問啦~除非是原廠的贈品~因為我又不打人~送我"偽"大鎖的兇器要幹嘛??安全帽我也不要~因為送的安全帽通常不值我的頭的價錢啦!!~)

如果問到價錢了~接下來就順口問看看有沒有型錄可以看~有的話~就順便把價錢寫上去吧!!!(大概留個記錄~才不會忘記是那一家給的價錢)~(如果沒有要買~就千萬不要殺價~換作你是老闆~有人來不買~又一直問能不能再便宜~切!我是老闆~當然也會很不爽的啊!!!)

接下來就是脫身的必殺技教學了!!

必殺一:老闆~我確定要買這台車啦~可是不好意思啦~因為錢是我爸媽出的~但我爸媽要看過實車才行~所以我先來問看看~我再請我爸媽過來看啦!

必殺二:(買小車時~像100cc的~女生當然是可以用上面那一招~男生的話~)我要幫我妹妹買台機車啦~我是覺得這台還不錯~可是也要我妹來試坐一下才能決定~

必殺三:有些老闆真是太可怕了啊~會一直推薦~然後要你先付幾千元當訂金~這時就只有說~我沒有帶錢包啊!!


購買時要做的功課

確定要在那一家購買時~才開始殺價吧~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方式啦~我自己都是以退為進的啦~假設老闆說75000元~我都會先說我的"現在"的現金只有73000耶~存了很久了啊~能不能在便宜一點啊~這邊買以後也是來這邊換機油保養的~老闆還是多少可以賺一點的啦~(但我是不會說網路上賣多少~網路上的價錢很容易被老闆打槍的啦~也會讓老闆不爽的)~通常要不是領牌車~多少都還可以再殺一點啦!!(哈~老闆不能算74000元喔~那我就不買了~不!!!!老闆~那我下個月錢存到再來買好了~)

如果價錢跟車行都已經決定好了~車行一定有名字吧~有空可以上網查看看有沒有這家車行的風評~如果風評不好~就考慮別家看看吧~

買車時通常會遇到幾種狀況~

1.新車~但現場沒車~這時訂單就要寫的很清楚~什麼車款~什麼型號~什麼顏色~有目錄的話~就照目錄寫~在意出廠日期還有里程數不要超過多少的~就直接註明在訂單上~新車就註明不要"領牌車"~車款我通常不會全給~一般大多先給個5000元就好~有留什麼證件也要註明清楚~原廠有送什麼贈品也寫一下~或是老闆有說要送什麼也寫一下~保險領牌費有含在費用內的~也要註明~對了~保險保幾年的~也要註明一下~

2.新車~現場有車~訂單註明該車的引擎號碼~並登記里程數~車行通常會騎去領牌~大約註明一下交車時里程數不得超過多少~外觀先跟老闆一起看一下~沒問題的~就註明外觀無刮傷~其他的就跟上面的差不多


3.領牌車跟新車購買方式差不多~當然像里程數就沒法像新車這麼漂亮了~但也不會太誇張~交車時已經破百了啊~

最後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買車態度~寫訂單時要備註這麼多~有些老闆臉色一定會不太好~這時就跟老闆說~不好意思啦~這機車的錢我存很久了~所以會比較在意啦~而且我現在是為大家好啦~現在多花一點點的時間~到時大家就省掉不少麻煩跟爭議了啦~


交車時要做的功課

先不要把車款付了~就是先把車子先照訂單的註明檢查一遍~接著就是好好檢視一下車子各項功能有沒有問題~輪胎看氣有沒有打飽~煞車燈正不正常~好不好發動~

切記!!!!有問題~馬上就要說~那怕只是心中的疑問也一樣~千萬不要怕被老闆笑~先問了以後就不會有麻煩~

車子沒有問題了~行照保險卡也看到了~證件也回來了~才跟老闆點交尾款~點錢的時候~就看著老闆數清楚吧~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只不過是機車嘛~幹嘛這麼麻煩~沒錯~就是因為怕麻煩~所以才這樣做~該做的都做了~一但出問題了~才不會有爭議啊!!!!!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