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今天你是老闆你願意幫我加薪嗎? 我愛台灣

樓主你要買甚麼東西嗎??
我幫你買~~然後賣你
例如一隻愛鳳六
我賣你70,000
便宜吧~~我相信你不會殺價的

殺價是因為資訊不對等
老闆(消費者)也要保護自己
誰知道員工(店家)是不是老鼠屎
如果所有的員工(店家)都很誠實
成本加上技術工資
我很樂意不殺價

可是
你確定每一個員工(店家)都是誠實的嗎??
樓主先推動誠實員工(店家)計畫吧

對不起 先講句比較不客氣一點的 您是在拿XX比雞腿嗎 ??

國外如何如何 台灣如何如何 連柯P都可以扯出來講
講句實在話 選前我還覺得他OK 選後我覺得這個人沒有當市長的大局觀
感覺充其量當個風紀股長應該會不錯, 他當市長這幾年或許可以揭露很多弊端, 但到目前為止, 還看不出他有甚麼建設的idea

anyway, 離題了...

我一個朋友, 竹科工程師, 在台灣工作賺的是賣肝的辛苦錢,
年薪將近200萬, 已經是許多人欣羨的工作了,
年前被挖角去美國的半導體公司, 薪水直接翻倍, 去第二週就給自己買了台賓士,
他只說他賣肝的辛勞終於有了回報...
他在台灣開的是T牌神車, 車齡快10年

說到這您明白了嗎 ?
不是我們不想多給 是大多數人給不起 !!
重機族群或許已經算是經濟上比較充裕的一群人, 但請別忘了, 真正每天騎著機車通勤的, 有多少是月薪30000上下的小上班族, 對現在身在國外的您來說, 輕輕鬆鬆幾天工作就可以拿個USD 300 = NTD 9000的人來說,
計較那 NTD 1000左右的小錢連您的小費都比不上,根本不算是甚麼, 但對月薪NTD 30000的多數人來說, 3000塊的修車費已經是一個月薪水的十分之一了阿, 誰不會心痛

追求更好的生活當然是每個人的目標, 但也請您搞清楚, 一個國家的人民平均所得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提升, 更別說是成幾倍的提升了

抱怨台灣的生活或是台灣人如何如何之前, 請想一下造成這些問題的背景是甚麼,
別換了個地方. 就換了個腦袋, 忘了自己以前也是這樣生活過來的,
沒有人不想要大方, 但現實的問題是, 絕大多數人都大方不起來...

樓主很幸運, 有機會能出國去深造,
期待這台灣人的小氣病將來能由樓主來盡一份力治療


其實殺價只是一個很單純的商業交易行為,各位有沒有看過Discovery頻道的"翻新中古車",主持人也很斤斤計較在殺價,除了日本人之外,世界皆然吧。
花錢買技術我完全同意
我會願意花多一點錢去口碑較好的車行
這種完全取決於互信而以~~

其實台灣的工錢真的很便宜~~但是零件費用跟工法卻大有差異
所以基本上我如果選定一間車行之後就一直維持下去了~~

老闆開價我決不會有任何異意~~~也介紹非常多的朋友去給他們做保養 維修~~


不過~~坦白說台灣確實有很多車行非常的黑
Beautiful life comes from every shot
這兩天我也有想到類似的問題,
但我猜測的緣故來自於台灣是工業代工起家的社會思考。

工業起家的社會思考,人人有種以材料成本論價值的習慣。

「這個就只是塑膠的東西怎麼這麼貴?」
「這種材料成本才五塊,賣一百是坑錢嗎?」

乍看之下好像很正常的思考和評論,在在說明台灣人代工本位的思考。

技術值多少錢?
知識值多少錢?
設計值多少錢?
概念值多少錢?
服務值多少錢?

這些東西在台灣的教育體系、文化背景底下,都沒有被教育。
樓主提到的小費思維,在台灣不存在,就是因為我們並不對這類無形的東西進行價格上的定義。

「幫我畫一下LOGO,這不是撇一撇就好嗎?不花你十分鐘。」
「電腦你才修15分鐘跟我收三千,這是搶錢嗎?」
「飯店CHECK IN、幫我把行李拿上樓、放置好,這不是應該的嗎?」

基本上我不認為是社會邪惡壞心,不如說我們從不被這樣教育,所以我們不會這樣思考。
只有哪天這些東西真正的被定義價值,我們才會脫離代工本位的思考,才有可能真的加薪。
solomon1125 wrote:
愛殺價有很大一部分是...(恕刪)

覺得不合理是因為台灣人停滯在成本觀念走不出來
不尊重服務 不尊重技術 卻要別人尊重他!

Dennis55555 wrote:
台灣人愛殺價


我倒是覺得愛殺價是有原因的。

一、開價誇張。

二、個人習慣使然。

三、收入過低。

第三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

道德在愛情裡就像汽球一樣,一戳就破。
版主出國深造,最好別回來。
回來當然也不能去連鎖機車行當打工仔,
要不當自己當老闆,要不去豬腳蹄或BMW之類的。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不是版主的未來客戶..
回復你的標題,照我的觀感:
台灣老闆的想法是員工來工作,是我給牠事情做,應該員工要付老闆薪水。

Dennis55555 wrote:
小弟目前人在海外,體...(恕刪)

報告!!!
不殺價又低薪一號報到!!!
紅來姆酒 wrote:
看完大大的文章感慨萬...(恕刪)


真的是這樣,不過之前的食安問題 "聽別人說"業內的人都知道(不是我說的別找我)
大家都只是在看什麼時候會爆出來而已,
有廠商為了省成本用了劣質品(costdown),成本下降賣給下游的價格也較低,
當然是越做越大囉(業內前幾大都很可疑),其它家能怎麼辨?寄黑函去檢舉他嗎?不可能!
業界有業界的規矩(當然背景厚不厚也很有關係),(當然不合法的部份也可以外包給別家廠商做,再送回自己做後續的動作,違法的都不是我,我都不知情)
若有門路的就跟他一樣(costdown)下去,黑心存生存,不然就一路萎縮巿場,
好點的變成三流公司巿佔不到10%,差點的就關門大吉
末端消費者在知訊不對等的情況下,你能期許他們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往往都是由"售價"或"使用感受"或"廣告"來決定購買的商品,
而這又不一定是"正確"的選擇,是人為的讓你做出選擇

(大家都愛買普拿疼,一盒10顆售120-130元,可是同成份的藥,不管是國內廠的或國外廠的都只賣80-100元,成本"可能"都只要一顆1元,為了成本只有1元的東西,還是有很多人在追求品牌,廣告真是洗腦神器啊)
(食安問題沒有之前,我家附近的超巿很少看到義美的產品,現在滿滿的都是義美...)

想到多年前的電影"駭客任務"

無知是一種幸福,無知也是一種悲哀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