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版有點冷清,幫忙添磚一下。
Rifter 19年式在出清,趁機去試駕一下,講重點
優點:隔音好,操控好,視野好,空間大,省油
缺點:後座不可調,內裝質感低除了方向盤,只有五人座
說實在,後座這麼挺,號稱MPV或SUV,真的有點說不過去,比我的focus還難坐,另外內裝都是硬質塑膠,這跟MPV與SUV也畫不上等號。
我覺得最賣不動的原因就是他是五人座,競爭對手太多,就算他有省油省稅金的優點,但現在SUV也都用1.5引擎了,只剩油耗。
算算KUGA跟CRV中階版本的價格,折價後仍然跟自排的RIFTER有著十五萬以上的價差。
就算一年油錢差兩萬,也要開七年才能補得回來,更不要說零件的價差,跟保養費用的價差了。
結論,19年出廠的車可能需要折30萬才會比較賣得動。
PS1 若換成5+2可能可以賣得動
PS2 後座冷氣出風口要加兩萬才有,這真的是定位在MPV或SUV嗎?
5+2在歐洲只差七百歐,寶嘉偏偏不進第三排
連kuga這麼小的空間都要加裝第三排搶市場
沒有後座出風口的優勢是前座扶手取下就可以讓前兩排走道相連,
如果後座裝兩張汽座,家長不用跟小朋友在後座擠,
從前座轉身就可以走到後座照顧小朋友的臨時需求。
這時候,後座中央出風口反而是累贅;
選配可以照顧不同需求。
國產跟歐洲進口,已經不是差15萬的問題
表面上稅制讓進口車貴18%
實際上歐洲原裝車,可以相信就是與歐洲ncap,麋鹿測試,完全相同的車,可以跑德國無限速公路;
國產車有的從最外觀的油漆品質就開始偷;
後續使用中,如果發現問題,歐洲有嚴謹的招回制度,台灣國產車就算了;
2016年國產focus燒DPF,沒看到後續調查報告,不知道為什麼DPF會燒掉;
在歐洲燒DPF,可以仔細到調查出中冷器材質被機油溶出,造成DPF熔毀,整批招回換中冷器。
歐洲原裝車是有政府出面的完整維護體系在監控整車品質。
台灣最近發生的漏水漏電,這種事情在歐洲根本是強制招回
至於rifter/berlingo的貨車外觀,
berlingo從17年前第一代開始,整個動力與底盤跟Xsara/C4/DS3市售版沿用
berlingo I = Xsara; berlingo II= C4; berlingo III=DS3
同時期的兩台車頂起來,從下面往上看這兩台車,兩個幾乎一樣
Xsara/C4/DS3是歷屆WRC冠軍車
有貨車外觀的Berlingo/Rifter車身穩定性比kuga/crv好一截,從麋鹿及繞錐測試就看得出車身穩定性差異
反過來想,有WRC冠軍車的優異體質,貨車大空間,除了Berlingo/Rifter,到哪裡還能找到這種搭配?
支撐性不夠的座椅,久坐容易腰痠也比較容易累,間接容易暈車
這個級距沒幾台保留走道,這是這台車的特點
如果有看過歐洲的銷售方式,幾個基本車型,然後選擇項目一大串,連倒車雷達都是選配;
寶嘉保留後座出風口選配,想要出風口就選出風口。
出風口設計在門柱,車頂,前坐椅腳,這是原廠設定,找自己喜歡的車
待料與招回的問題;
我自己的Xsara,20年了,耗材都有料,非耗材如果要留車也"有代步車",其實問題不大。
連豐禾代理的車,寶嘉一樣提供代步車。
20年前的206/405到現在還在伊朗生產,國際上還有料;但是同時期的霹靂馬與天王星已經斷料。
待料不會出人命。
對招回的態度,重點不是招回機率,是車廠對潛在問題的嚴謹程度。
國產車可以不仔細調查火燒車原因,我不敢說車主使用上一定沒問題,但至少要把問題找出來;
可以放著漏電問題裝傻。
這種明知道有問題,且刻意忽視問題的阿Q態度,是非常要命。
底盤有主觀的部分,但也涉及安全性,跑麋鹿測試及繞錐測試容許速度越高的底盤,相對閃避緊急危險的機會越高。這是帳面上不好呈現的安全面向,這不像撞擊測試,可以透過假人受力程度量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