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google wrote:
我就認為新加坡的車子...(恕刪)
John大所言或許在「都市型國家」如新加坡、香港可以施行,但台灣再怎麼小還是有都市、鄉村的差別,且其前提是政府能提供滿足都會區大部分人口使用便利的交通系統(軌道、輪運搭配),這樣才有足夠誘因;否則一紙命令下來逼得大家買不起車,以目前的政治生態應該會造成頗大的風暴。
不然就如現存的「超級都市」,例如大東京、大倫敦、大巴黎、大芝加哥等區域,試著施行管制進出的車輛數量以及徵收高額的附加費用,以價制量,付得起代價的就享受應得的便利;
此外未來的大上海地區或是台灣五都、六都之後的「北、北、基、桃、竹」區域也是一個超級大都會,也是有機會像新加坡一樣以價制量,限制機動車輛數量與使用率,但是...
我個人持比較悲觀的看法,在台灣要施行起來應當非常困難,
民風長期以來習慣自由自在(Door to Door)的交通模式,要大家接受稍受限制的大眾運輸,除非在過去戒嚴時代就已經成功的教育民眾接受這一觀念並養成習慣,不過在那個時期並無此條件。
台灣的政府官員普遍接受美式教育,在交通方面的規劃就是公路一條一條蓋(不似日本主要發展軌道系統),道路面積越大、車就越多,而且在台灣的油價、通行費真的頗低(也只有國道要收費,而且還不完全是使用者付費),所以車輛使用成本真的不高。
所以啦,要像新加坡一樣管制這麼多,我也不喜歡.....,因為我也自由慣了!
Peugeot 406 D9 2.0 Sedan & D9 3.0 Coup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