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meloson wrote:
人都會講有利於自己的話,業務不例外,消費者也一樣。
而業務出來道歉,就代表「他真的做錯了」或者是「真的認錯了」嗎? 我認為不盡然,很有可能只是基於代理商壓力之故的作為罷了 ; 那消費者爭取權益不對嗎?倒也不是,只是我認為消費者應該在合於比例原則的條件下,來主張自身的權益而已。
所以就這個個案來說,老實說,我認為經銷商初始的處理,就我的經驗法則來說,已經是符合比例原則,而且也已經註明於交車確認單上,除非是開版主時間到了回去要求處理,而經銷商不願意處理,那可能就被迫必須訴諸輿論來形成壓力。不過就我的理解,開版主因為業務未主動聯繫,所以就要求轉往高雄廠處理,說也奇怪,總代理商的客服竟然會同意,試想,除非兩地的經銷商一樣,不然哪個經銷商願意為其他經銷商銷出去的車子擦屁股,萬一處理不好,公親變事主豈不更慘。
每個人在網路平台的發言,當然都可能對別人的判斷造成影響,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更小心一點,這包括了用字遣詞,真的建議大家,雖然是壽命不長的網路貼文,但是還是不要出現太多過於情緒性的字眼為妥 。
這篇貼文或許又會被鞭,不過小弟言盡於此,最後還是以同樣的一句廢話作結尾,「如有冒犯,尚請海涵」
熟知車界運作的人,一聽到這個案子,本能反應就是PDI的問題
這是責無旁貸的問題,而且樓主也說過,當初還未定案,車子就直接拖來台中
這中間的問題,應該都不是消費者的問題,管他洗車怎麼洗的,點車怎麼點的
在沒有簽字前,都跟消費者無關吧?
樓主的責任,不是沒有,但是,經銷商的處理態度,不符合消費者的期望,也是應該檢討
如果今天,寶嘉真的沒有規定,留資料後就不能跨區買車,那樓主為什麼會遇到問題?
如果有辦法,全省統一售價,配備也統一售價,為什麼要跨區買車?買了車,跨區保養,也沒有什麼不可吧?
樓主在乎的,只是花了大把的鈔票,買了一個掉漆的車,生鏽的車,為什麼原廠都沒有出來表示什麼
而要拖了一個多月,才透過業務,或是經銷商,得到一些正面的回應
中間樓主跟經銷商的聯絡,有什麼問題,有什麼細節,不便過問
但是客服,不就是應該第一時間就要把問題突顯出來,然後把客戶的需求在合理的範圍搞定嗎?
總代理做了什麼?經銷商做了什麼?獅博士有做了什麼?
繼續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