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緣
早在2019年尚未小改款前,我就試駕過一次 3008,當時因為汽油版 GT LINE 沒有全皮椅 沒有全速域 ACC 而沒有購買
想不到國外才發表小改,2021下半年就進來台灣了,真是出乎意料...
今年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換掉三代 Mazda3(小改前) 改買休旅,
之前試開 CX-5 時,發現同樣的 引擎 變速箱 開起來真的沒有升級感..
後來陸續看 UX250h QX50 Tiguan GLB…不是超預算就是少配備,
唯一有考慮的是 Countryman ,可惜空間太小且沒有 ACC ..
總之,三年後再回到 2019 時的選擇, 3008 反而變得更成熟完美了。

車頭設計
這次小改的外觀重點就是車頭,改為無框水箱護罩設計,配合獅王獠牙 LED 日行燈,營造出獨特又具識別性的前臉,好不好看見仁見智,我個人是覺得和小改前各有千秋。




車尾設計
車尾將原本的 LED 加強,改為 3D 式的 LED “燈片”,為什麼說是燈片呢?因為這個 LED 燈是立體的!不同角度看都是不同形狀,很難用言語形容,
不過近看可以發現很多細節,整體設計蠻令人驚豔的。



內裝設計
內裝和小改之前大同小異,拿掉了香氛功能,但標配無線充電及 CarPlay

質感出眾的T字造型設計



小盤徑方向盤 轉向更為俐落

拉高的儀表台 省去另外抬頭顯示器

就手的排檔桿 可惜駕駛的置杯架放飲料會卡手臂

這台車我最愛的部分就是按摩椅,即使短程我也會開腰部按摩,
比起傳統椅子的腰部支撐,按摩更多了放鬆的功用。
手動大腿延伸的部分,對高個子的我大腿得以支撐,雖然椅子包覆性沒有Mazda3強,
但是半麂皮設計仍增加不少防滑效果,激烈操駕也不會覺得不夠。


夜晚配合車內氣氛燈,讓整體內裝質感加分不少,可惜不像新版 2008 可以改顏色



駕駛心得
說到操駕,180 匹馬力 25 公斤扭力,看起來實在不怎麼樣,後懸吊還是扭力樑!!!但真的只要開過 PEUGEOT 3008 後,我想很多人都會對它立刻改觀。

三代 Mazda3 的 Skyactiv 科技,165 匹自然進氣引擎加上六速自排,
加速雖然不是非常猛爆,但開起來就是兩個字 “順暢”
降檔迅速,轉速上去後動力隨傳隨到,指向性佳,底盤Q彈。
而 3008 開起來的感覺,就像是進化版的 Mazda3!八速自排的換檔一樣俐落,
還多了渦輪的前段扭力,讓起步不用像 Mazda3 等待轉速拉高,反應更加快速!
通常市區我都會改 ECO 模式,降低起步扭力,開起來比較近 NA 引擎的感覺。
而切到 SPORT 模式,起步就會釋放出更大扭力,配合紅色儀表及車內虛擬聲浪,
真的會有一種在開性能車錯覺!初段加速甚至會有一些貼背感!
可惜一旦上到高速域,加速力道就會開始減弱不少,顯現出低排量的弱勢,
但3008行駛的隔音和車身動態,整體品質都比 Mazda3 好上不少!
(當然價格也有差啦...)
懸吊設計
最後談談懸吊,,一般的車子不是過軟就是過硬,可能只是整體Q度差異,PEUGEOT 3008 比較像是 “前段柔軟 後段Q硬” ,這樣設計真的蠻特別的。
記得第一次開 3008 殺彎,瞬間的感想是 這台車的側傾怎麼這麼明顯?
然後就立即煞車減速慢慢彎過去...
然而多跑幾次後才知道,3008 的避震前段側傾之後,後段就是強硬的支撐,
只要對車子的底盤有信心,大部分的過彎時的極限都是非常高的!
每每覺得該減速時,其實不減速 3008 也能輕而易舉通過!十分驚奇!
感覺上,極限甚至比 Mazda3 更大,不過小型化方向盤應該也是功臣之一。
缺點
這台車有沒有缺點呢?也是有的,像是後座空間其實比起一般休旅車小,行李箱寬度也比 Mazda3 窄,
而且可能是扭力樑與車身高的關係,車身左右的晃動感比起 Mazda3 還是偏多,
前座與後座舒適度差異大,甚至只有駕駛有電動椅!
只能說 3008 和 Mazda3 一樣,都是駕駛導向,對於其它乘客沒有這麼友善..
總結
最後回到題目,160 萬在台灣你會選哪一台休旅車呢?很多人會把 3008 和 Tiguan 330 TSI 做比較,的確 330 的加速可能略勝一些,
但稅金也從 1.6 變成 2.0,加上萬年不變的內裝設計(只是改數位錶及觸控鈕)
建議要買,至少買 380 TSI,多了稅金,少了內裝設計,但好歹馬力差距夠大!
不過 380 TSI 與 3008 的價差至少十萬以上,價位會來到 170 萬左右,
說實在的不如再捏一點到 200 萬,路虎 捷豹 甚至1A2B,選擇也就更多更好了。
所以我真的認為 3008 GT 是 160 萬這個價位,內外兼具的不二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