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不丹之旅VI - 不丹冰雪幻異東部之旅

不丹之旅VI - 不丹冰雪幻異東部之旅 ~ 日程篇 - 2016 Jan to Feb

小妹剛剛結束第六次不丹之旅回來, 今次旅程主要想欣賞不丹雪景和去到偏遠的不丹東部 Mongar蒙加、Trashigang塔西崗、Trashiyangtse塔西央奇、Lhuntse倫奇等地遊覽.

今次小妹決定再次以最受各位網友歡迎的 "日記式" 寫法跟大家分享 "不丹東部冰雪幻異 ~ 第六次不丹之旅" 的遊記~

先跟大家分享一下這趟不丹東部冰雪幻異之旅的日程表和旅途照片精華, 稍後再跟大家分享遊記, 請大家密切留意~:

Day 1
上午: 抵達不丹
下午: 探訪不丹朋友

住宿: 帕羅 Paro


Day 2
上午: 廷布 Thimphu 市場、Dochula 多楚拉山口 108 個佛塔
下午: Punakha 普那卡 Chimi Lhakhang 切米拉康、Dakawa 農村

住宿: Punakha 普那卡 Dakawa 農村

被白雪幅蓋的多楚拉山口 Dochu La Pass




Day 3
上午: 帕勒拉隘口 Pele La、成德布吉佛塔 Chendebji Chorten
下午: 永同拉隘口 Yotong La、布姆塘 Bumthang

住宿: 布姆塘 Bumthang

Pele La Pass




Day 4
上午: 布姆塘 Bumthang - 燃燒湖 Mebartsho - 琼辛拉隘口 Trumshing La
下午: 小鎮 Sengor - 蒙加 Mongar

住宿: 蒙加 Mongar

Mongar 蒙加鎮中心




Day 5
上午: 蒙加 Mongar - 塔希央奇 Trashiyangtse - 東部小村 Druksum
下午: 寇拉佛塔 Chorten Kora - 貢寇拉 Gom Kora - 塔希岡 Trashigang

住宿: 塔希岡 Trashigang

塔西崗 ~ Duksum 村



Day 6
上午: 塔希崗Trashigang、Rangjung Drubchen 祈福法會
下午: 塔希崗鎮中心 - 蒙加宗 - 蒙加鎮中心夜景

住宿: 蒙加 Mongar

Rangjung Drubchen 祈福法會



Day 7
上午: 倫奇 - 塔奇拉蓮花生大士像 Guru of Takila
下午: Autsho 小鎮、蒙加 Mongar

住宿: 蒙加 Mongar

Lhuntse 倫奇 ~ 蓮花生大士像 Guru of Takeyla




Day 8
上午: 蒙加 Mongar - 小鎮 Sengor
下午: 布姆塘 Bumthang - 賈卡宗 Jakar Dzong - 簡培寺 Jampay Lhakhang - 古傑拉康 Kurjey Lhakhang - 布姆塘鎮中心

住宿: 布姆塘 Bumthang

Jampay Lhakhang




Day 9
上午: 布姆塘 Bumthang、Yotong La 永同拉隘口、通薩 Trongsa
下午: 旺地 Wangdue、帕羅 Paro

住宿: 帕羅 Paro

由Bumthang 往西返, 經途 Yotong La Pass




Day 10
上午: 帕羅 Paro 大家族大野餐 ~ 慶祝不丹國王大兒子出生~
下午: 帕羅 Paro 大家族大野餐、帕羅 Paro 鎮中心逛街

住宿: 帕羅 Paro

Day 11
上午: 離開不丹
我是Venus~ 不丹: 是命中注定的旅程~ FB & IG: venusbhutan
2025-03-07 23:51 發佈
不丹之旅VI - 不丹冰雪幻異東部之旅 ~ Spirit Bhutan Tour 民宿 ~ 不丹電視台 BBS 帕羅辦公室 - 2016 Jan to Feb
第六次不丹之旅的緣起, 是因為我很想去看冬天的不丹, 想看不丹的冬雪, 而且還很想去不丹東部, 看更原始純淨的不丹.

這些年一直跟 Dechen 在談不丹東部之旅, 但總是各種機緣時間的關係, 就是去不成. 終於今年我剛巧湊得上Dechen 家的家庭旅行, 跟著Dechen 、Dechen 太太 Nima 和Dechen 爸爸 (Apa), 我們四人一同出發往不丹東部遊覽.

出發前幾天, 帕羅 (Paro) 和首都廷布 (Thimphu) 下了2016年第一場雪, 我以為天氣會很冷, 但當我步出機艙, 踏上停機坪, 感覺還好, 不會有刺骨寒冷的感覺.

由機場來到Spirit Bhutan Tour 的民宿, 我剛好趕得上Dechen 家的午飯時間.

Spirit Bhutan Tour 民宿

住在 Spirit Bhutan Tour 的民宿的好處之一, 就是可以吃到真正的不丹料理, 辣椒煮薯仔, 青豆煮豬肉, 辣味一點都不手軟, 絕對是不丹辣. Dechen 的妹妹Deki 想為遷就我口味減辣, 我叫住了她: "我回來不丹, 住在Spirit Bhutan Tour 民宿就為了你的一手不丹菜, 不要為我改變菜式, 我要吃不丹原味啊!"



不丹家庭一天三餐都是有菜有飯的, 一家人圍著火爐邊吃飯, 飯、菜、碗碟就置在眾人面前, 大家互相幫忙傳來傳去.



不丹人用手吃飯, 正當Deki 和家人在團團轉想給我找來餐具, 又給我叫住了: "我跟你們一道, 用手吃飯, 入鄉隨俗嘛!" 大家下次去到不丹, 試試跟你們的導遊一起, 用手吃不丹菜, 包保你有很不一樣的不丹料理體會.



Spirit Bhutan Tour 辦公室

飯後來到Dechen 的辦公室參觀一下, Spirit Bhutan Tour的辦公室在Dechen 家大樓裏其中一層. Dechen 就在這裏回覆我們的電郵, 為我們設計行程, 為我們跟航空公司搶機位, 跟酒店聯絡給我們拿最好的房間, 安排導遊、司機, 全部工作都是在這辦公室進行.





Spirit Bhutan Tour 的經理房, 其實是Deki 的辦公室, Deki 由我六年前認識的小妹妹, 到現在已是Spirit Bhutan Tour 的經理, 我們的機票、酒店、簽證, 全都是Deki 在這裏幫我們處理的.


我還是第一次冬天來到不丹, 冬天的不丹農莊, 的確是多了幾分沉寂. 田裏的土都翻了, 要待春夏之交才再種稻米蔬菜等農作物.



不丹電視台 BBS 帕羅辦公室 ~ 探訪 "不丹方東昇"

這天的重頭活動就是參觀不丹電視台的辦公室了!



有留意我網誌的網友對我的朋友 “不丹方東昇” 有印象吧! 其實我朋友叫亦琛, 是不丹國營電視台 Bhutan Broadcast Service (BBS) 駐帕羅的唯一一位記者, 我出發來不丹前幾天已經聯絡亦琛, 說要去他辦公室拜訪他.

我愛跟大家以 “不丹方東昇” 形容亦琛, 因為亦琛跟方東昇一樣, 是電視台記者. 方東昇是香港知名的電視台記者, 他領軍製作的環球資訊節目 “世界零距離” 令他在香港更加爆紅, 不丹更是 "世界零距離" 第一輯第一個走訪國家, 而Dechen 就是當時接待他們的旅行社, Dechen 還是 “世界零距離 – 不丹篇” 壓軸受訪嘉賓.



由民宿駛車過去, 車程不遠, 大約五分鐘便來到. 這裏是民宅區, 樓宇都挺新, 三、四層高, 在車路前面, 看出去是稻田.

一下車便見到不丹電視台的招牌掛在民宅的圍牆上, 走進庭院, 又見一個不丹電視台的招牌擱了在民宅大樓入口旁的地上.



我們進了大樓, 來到三樓, 左邊的房子門口貼了張小型的不丹電視台名牌, 亦琛已在等著我們.



進門見到的是大廳有一張大寫字枱, 寫字枱兩邊都有座位, 大大的一部攝錄機在寫字枱左邊近牆有傳真機, 枱面有電腦, 還放有一件文件和書信.



亦琛是Nima 的表弟, 是廷布人, 是一名高材生, 中學後到印度升讀大學, 主修新聞及傳播, 畢業後回到不丹, 順利地進入不丹國營電視台 BBS 成為記者, 三年前給派駐帕羅, 最初的時候,帕羅就只有他自己一個, 連攝影師也沒有, 每有新聞要採訪時, 他就要自己扛著攝錄機跑出去. 有時他需要出鏡報導的話, 就要用腳架定好攝影機, 然後自己拿著收音咪跳進鏡頭, 對著攝影機自說自話了.

亦琛努力的自己一個人盡跑帕羅新聞一年後, 總部終於派來了一位攝影師, 畢竟帕羅是西部大鎮, 是機場所在地, 也是旅客必經之地, 不時有事發生需要報導.

我在端詳著亦琛的辦公室, 其實是一個家居格局, 只不過是客廳放了一張大寫字枱、電腦、傳真機等等罷, 再說這幢大廈和這個區域根本是民宅, 不是商業地段啊.





“其實這裏是我的辦公室, 也是我的家啊.”

亦琛家在廷布, 給派駐帕羅, 就要租房子, 電視台讓亦琛在帕羅自己找房子, 同時做電視台在帕羅的辦公室和亦琛在帕羅的家, 電視台付一部份租金, 亦琛自己付餘額.

“呵呵, 那你每天就不用趕出門上班去啊.”

“而且不用換上goh (不丹男裝傳統服裝), 直接由睡房走出大廳便可以上班, 嘿嘿~”“不怕上司突然由廷布過來找你嗎?”

“不會, 他們會先致電我的, 不然我出了門工作, 他們不是摸門釘了嗎?”





“攝影師呢? 他過來這邊上班嗎?”

“不啊, 攝影師自有住處, 工作時, 我們各自駕車, 在現場會合.”

“但這裏始終是不丹電視台帕羅的正式辦公室, 門外也掛著招牌, 會不會有人摸上門, 要求找不丹電視台呢?”

“有啊, 有人來想出廣告, 有人來求助或者投訴. 出廣告的, 我會叫我們的廣告部接洽, 求助或者投訴的, 我會看新聞價值而作出採訪和報導.”

“有跟過國王的新聞嗎?”

“有專門的資深記者負責王室新聞的, 做王室新聞很辛苦的, 我們國王十分勤力, 每逢出訪國內不同地區, 一大早便出發, 一直走訪國民, 每晚到很夜才回去休息, 國王的隨員和負責的記者都是一起跟著工作十幾小時. 我們的首相也一樣勤力, 出訪時也是這樣的長時間工作, 我也試過去跟, 十幾個小時不停的啊.”






時間也不早, 差不多晚飯時間. “今晚過來一起吃飯好嗎?”

“好啊, 其實我常常過來Dechen家吃飯.” 怪不得Dechen的女兒跟這位表舅父玩得很熟.


不丹生活體驗 ~ 停電

我們回到民宿已經入黑了, 天黑更冷, 我們都聚在火爐前聊天. 突然間, 全屋的燈和電器都停了.



“停電嗎?”

“是啊.”

“常常這樣嗎?”

“也不是, 冬天偶然會停電, 冬天沒有火爐的家庭, 會用電爐取暖, 耗電太大, 負荷不來, 就會停電. 別擔心, 很快就會恢復供電.” Dechen很輕鬆的笑著一邊答我, 一邊在黑暗中從抽屜取出電筒放在桌上.

廳裏其他家人也悠悠的各自拿出手機亮著, 小孩子繼續玩耍, 完全不受影響, 只有我一個神經兮兮的走來走去, 不知想張羅甚麼. 其實不丹人小時候也沒有電力, 就算有, 供電也十分有限, 家中大廳可能只有天花吊下來的一顆燈泡, 微弱地照著一家人在吃晚餐.



民宿客廳有火爐, 停電也不會冷著.



我探頭出去窗外看看, 旁的鄰舍、村落和鎮中心都沒有了燈光, 全個帕羅鎮中心只有帕羅大宗和帕羅宗還有燈光照著.

“帕羅大宗和帕羅宗是用另一條電纜, 所以民居停電, 他們也不停電的.” Deki在旁給我解說.

大家繼續如常聊天, Deki 和Nima在電話的光線下繼續給我們預備晚餐, 果然五分鐘後, 家裏的燈就突然恢復過來, 一切又回復正常.



Deki 和Nima端出晚餐, 我們就圍在火爐前吃晚餐. 吃完晩餐大家就回房了, 因為還要收拾明天出發到東部的行李.
我是Venus~ 不丹: 是命中注定的旅程~ FB & IG: venusbhutan

不丹之旅VI - 不丹冰雪幻異東部之旅 ~ 廷布市中心 - 白雪下的 Dochu La 多楚拉隘口 - Day 2 - Part 1 - 2016 Jan to Feb



這天我們上多楚拉隘口賞雪~



**********************************

Kuzuzangpo La!!! 大家早晨呀!!! 這天一大早換好旗拉 (不丹女裝傳統服裝), 準備發展我的不丹東部之旅, 出發前先跟 Spirit Bhutan Tour 辦公室來張合照~



出發前再來一頓 Deki 和 Nima 炮製的不丹家常菜做早飯.




早、午、晚餐的時間, 只要在家的, 大家都是圍成一圈的, 盤膝坐在地上吃飯.



早餐後我們要準備出發了, 我們把行裝運到車上, 把車尾箱塞得滿滿的, 出發前來個團體大合照是常識吧!



我這趟旅程有九天, 目的地是不丹東部, 但因為往返不丹東部的車程很長, 由帕羅去到東部城鎮蒙加 Mongar 要三天車程, 回程又要三天, 其實可以留在不丹東部的時間也只有三天.

我們第一天的旅程就是由帕羅出發, 經廷布 Thimphu, 去到不丹西部最近中部的大城鎮普那卡 Punakha.

這天天色很好, 路面狀況亦佳, 一小時車程我們已經來到廷布外圍. 這是我第五次來到廷布, 每次都觀察到廷布市一直向外擴張, 在廷布市的外圍不斷有新的房舍建成.





廷布市越來越多落地玻璃揉合不丹傳統建築規格的新商用大樓落成, 實在是舉世無雙的新舊融合建築風格, 是否有品味就見人見智, 不過就的確看到不丹國保存自己文化傳統的決心和堅持, 另一方面也見到西方文化、價值、技術的滲入.






廷布的出租車站等滿了等客的出租車, 在不丹出租車主要是載客到國內不同城鎮, 通常司機會找夠四個客人去同一個城鎮才會開車, 而車資就當然是逐位計算.



我們來到廷布市中心, Dechen 要去銀行處理公司的匯款事宜, 我和Nima就去菜市場, 今晚我們會去到Nima在普那卡的娘家投宿, 所以我們在廷布的菜市場買多些蔬菜, 今晚做飯用.



以前廷布的菜市場叫 "Weekend Market" (週末市場), 是一個大露天市場, 星期六、日才有市場, 我六年前第一次不丹 (2010年), 廷布的菜市場已經革新成為這個兩層有蓋的 "百週年農貿菜市場" (Centenary Farmers Market), 現在每星期三至星期日營業, 大家有機會要去逛逛, 可能你會覺得還不是菜市場一個罷, 但看菜市場是一個了解當地民生的好方法, 大家要去試試.





廷布市最中心的地帶其實地小路窄, 興建的當年沒想過人口密度會長到這麼高, 也沒想過會有這麼多車輛嘛, 所以廷布近年有交通擠塞的問題, 而且市中心缺乏泊車位. 就像這天, Dechen 駕著車, 左轉右轉, 在市中心找來找去也找不到車位, 最後也要在較遠的位置才可以把車子停下.



在市中心泊車是要付泊車費的, 不過廷布街頭當然沒有泊車咪錶, 廷布市政府有派員在廷布街頭負責收費, 還有單據, 我們泊不過半小時, 收費 Nu 10, 約等於15美仙.





我們還來到雜貨店補給餅乾和茶包, 帶一點去給Nima媽媽, 也留一點給我們路上食用.



辦好貨, 我們便上車出發了.



車子走離開了廷布向東行, 路越行越斜, 越行越高, 不一會, 我們見到有沿路有雪了.



"雪呀! 雪呀!" 有一個少雪的南方傻人興奮地叫著.





不一會, 我們的車子便來到 Dochu La 多楚拉隘口了, 隘口在不丹宗喀語中是 "La", 英語是 "Pass", 是狹窄而險要的兩山交會之處. 隘口都位置山上高點, 氣溫較地面低得多, 所以就算不是下雪山, 只要之前下過雪, 隘口上的積雪也不會太快融掉.



"雪呀! 雪呀!" 來自亞熱帶的南蠻妹已急不及待的跑上積雪的山坡上, 好不興奮.



"下雪呀! 下雪呀!" 有一兩顆小雪花飄下來落到我掌心. "你看, 雪來的啊!"

Dechen 看看我, 開口嘲道: "是在樹上晾著的雪, 剛剛給風吹下來而已."

其實我也知道雪花只是從樹上給吹下, 不過我實在很想見到下雪啊: "我說是下雪就是下雪!" 我嘟著嘴, 堅持地說. Dechen 微微的笑著哄我: "好了, 好了, 下雪的, 好吧?"



等待在不丹賞雪已經等了六年, 今次終於有機會, 實在好美~



年紀比我小得多的 Dechen 夫婦只得像放著女兒跑出去玩耍跟著我後面, 準備在我滑到的時候隨時救援.



Spirit Bhutan Tour 老闆今次充當我的御用攝影師了.



老闆娘 Nima 就陪著我走, 怕我不慣在冰雪表面走路, 容易滑到.





這幅照片意境不錯吧, 嘿嘿, 左邊的其實是洗手間. (畫外音: 幹嗎洗手間也建得那麼有風味特色?)



有人說這是特別建給王室成員到來多楚拉隘口時, 休息時用, 也有人說這將會是公眾和旅客都可以光顧的茶室, 遲些建成便會知道.



我們遇上電影攝制隊拍攝, 不少不丹電影像印度電影一般, 電影中途會有段歌舞~



Dechen 擔心著趕路時間, 不斷在催我要走了, 我就完全不理他, 自顧自在雪地上跑來跑去, Dechen 也拿我沒辦法.



"你們不要笑我少見雪大驚小怪, 我生於亞熱帶南方地區, 很少有機會見雪的."



"我明白啊, 你見到雪, 就像我們見到海一樣, 一樣是捨不得走啊." Nima 對上次泰國海灘之旅很難忘. 不丹是在高山的國度, 這裏當然沒有海, 連大一點的湖或者闊一點的河流也沒有, 不丹人不似我們住在沿海地區的人, 常常有機會看海, 所以Nima很明白我在雪地戀戀不捨的感覺.

我是Venus~ 不丹: 是命中注定的旅程~ FB & IG: venusbhutan
不丹之旅VI - 不丹冰雪幻異東部之旅 ~ 切米拉康 Chimi Lhakhang 求子廟 - 不丹農宿宿一宵 Farmhouse Homestay - Day 2 - Part 2 - 2016 Jan to Feb

我們的車子駛離多楚拉隘口, 沿路所見仍是美麗的雪景. 車子沿著山路漸漸向下走, 雪就漸漸的少了.



我們本來想去距離多楚拉隘口半小時車程的 Lamperi 的皇家植物園 (Royal Botanical Garden) 野餐, 不過因為這天天氣不好, 多楚拉隘口比我們想像中冷, 在附近好的Botanical Garden 不了多少, 所以我們決定繼續前行找適合的野餐.

因為我在多楚拉隘口待久了, 而且我們又跳過了皇家植物園繼續往前找適合野餐的地方, 時間已經下午二時, 相信阿爸肚子已經很餓了~~ 對不起啊阿爸~ 女兒太貪玩了~ 嗚~

車子駛了差不多一小時, 已遠離多楚拉隘口的寒冷高山地帶, 漸漸進入和暖的 Wangdue Phodrang 地區, 突然阿爸叫停了 Dechen, 原來阿爸找到個午餐好地方.

這裏是在斜坡上一小片平台, 剛好可以擋著大風, 又不怕公路上的沙塵. Dechen 和 Nima 熟練的從車尾箱拿出多個盒子、籃子、瓶子, 我和阿爸幫忙著, 一起往小平台走下去.



這個竹籃是不丹很流行的家庭野餐籃, 是傳統款式, 但古今皆宜, 很多家庭家中都備有一、兩個, 要外出野餐時, 會把保溫瓶、飯煲、保溫食物盒、碗碟、食具、熱水瓶、紙巾等物放進去, 十分方便.


不丹人沒有外出用膳的習慣, 長途旅程中, 沿途不一定有餐廳, 不丹人習慣如果要長途交通的話, 會盡可能準備食物. 所以之前一晚Deki 和 Nima在給我們做晚餐時, 特別加大了份量, 好等我們有足夠的食物帶上路, 到午餐時間就可以拿出來吃. 由於車裏狹少, 不丹人不會擠在車裏進餐, 所以就會在沿途找空地開餐.

我身住香港, 很少機會野餐, 每逢去到不丹有機會野餐就異常興奮. 這餐不算正式的野餐, 如果是正式的不丹家庭郊遊野餐, 不丹人還會很雅緻地搬出家中的地毯, 帶來舖著坐.



其實Dechen家本身不太吃蛋的, 但不知何解, 阿爸多年以來都認為我很喜歡吃蛋, 所以總會叫 Deki 和 Nima為我準備蛋做的主菜. 嗯, 不丹人做的蛋菜式, 仍免不了會下點辣.....



飯後我們繼續前進, 大半小時後, 我們來到Punakha 地帶, 這裏會見到較多的民居的牆身上畫有陽具圖案, 因為這裏非常接近不丹陽具崇拜的發源地 Chimi Lhakhang (切米拉康廟).



我們的車子駛到切米拉康廟下面停下來, 阿爸收拾好拜祭的用品, 然後用他的圍巾將拜祭用品打包, 阿爸是傳統老一輩不丹人, 他說今天要讓我們認識一下這樣才是攜帶供品的正式方法.



六年前我第一次來參觀切米拉康, Dechen 的哥哥 Chencho 帶我走過一大片稻田才到切米拉康, 今天上切米拉康的路已舖得整整齊齊.



"嗯, 那些稻田都給移平了?"

"唔, 政府收購了農地, 然後舖了上切米拉康的路." Dechen 說.

不一會, 我們來到切米拉康前的大轉經輪, 我們跟著阿爸的腳步, 入內一面推著轉經輪, 一面唸著佛咒轉三個圈, 才走上廟前.



切米拉康 Chimi Lhakhang 是為了紀念 "瘋癲聖僧" 竹巴袞列降服在多楚拉隘口作惡的女妖而建的. "瘋癲聖僧" 是不丹最尊敬的聖人之一, 他行事似是癲三倒四, 胡胡鬧鬧, 但法力高強, 以胡鬧、輕鬆、世俗的方法去導化世人, 將佛祖的真理傳開. 據說不丹國獸 "四不像" 羚牛 (Takin) 也是因為 "瘋癲聖僧" 酒後胡鬧, 而創造出來的動物. 所以切米拉康亦被稱為 "Mad Man Temple".

進入廟前有個佛塔, 跟不丹所見的其他佛塔略有不同. 不丹一般佛塔的牆身是白和橙紅兩色, 但切米拉康廟前的這個是白、橙紅和灰黑色的. 據說當年這一帶有女妖橫行, 給瘋癲聖僧竹巴袞列封印在這個佛塔之下, 所以這個佛塔就有灰黑色.



切米拉康是全不丹最出名的求子廟, 這也是源於"瘋癲聖僧". 據說竹巴袞列降魔伏邪所使用的不是別的法寶, 而是用他的陽具, 於是在不丹地區發展出陽具崇拜的文化, 也從陽具崇拜衍生出陽具有助求生育的願望靈驗, 傳說裏不育夫婦來到切米拉康, 接受祝福, 並留宿一夜, 回去之後, 很快便會有好消息.

直至現代, 據說仍有很多不育夫婦來到求子, 十分靈驗, 也有不少懷孕的婦女為腹中孩子祈福, 也有不少人帶初出生的孩子來接受祝福. Dechen 曾帶一對新加坡夫婦客人來切米拉康求子祈福, 果然回到家後不久便有好消息, 幾年後還找Dechen帶他們回切米拉康還神.



不信真的這般靈驗? 看看這位美麗的台灣媽媽的不丹遊記 - - > http://purplesummers.pixnet.net/blog/post/31826101 , 她是Dechen 的客人, 我是很偶然在論壇見到她的遊記, 她說本來沒打算生孩子, 怎知去切米拉康回來不久, 就懷了孩子, 我猜這個故事連 Dechen 自己也不知道.

切米拉康面積很小, 不過在不丹的聲名和影響就很大, 不丹的陽具崇拜文化, 是有其佛教典故的, 大家別再誤會不丹性開放了, 拜託~

切米拉康內庭只有一進, 就是這個狹小的內庭, 大殿正門不大也不特別堂皇, 與早晚課用的僧舍只有幾步之遙.



正門進殿, 殿內其實也只有左右兩廳, 地方不大, 進門的右廳主要是看壁畫, 在左面的廳是主神龕, 跟其他不丹寺廟一樣, 是供著佛祖、夏宗法王和蓮花生大士. 在這裏求子祈福, 大喇嘛會取出木陽具輕敲祈福善信的頭, 為善信唸經後, 再用象牙敲善信的頭, 然後叫善信擲骰子, 有點像南方華人擲聖杯的概念, 擲出不同的點數, 會代表好運或者惡運.



不丹人到正式場合和進入Dzong (宗) 時, 除了要穿傳統國服, 男士還要披上圍巾, 女士要在右肩搭上紅布條 Rachu. 今天我們只是普通宗廟拜祭, 就不用披圍巾.



切米拉康在山丘之上, 從山下看下來, 就可以看到普那卡地帶的地貌.



廟外一幅大草地, 切米拉康廟本身不大, 只有一個不大的大殿, 大殿連接著一個回形的僧房, 這邊的僧房主要作早晚課之用.



大殿外的四個角落都由簷篷掛了一串這種東西下來, 是把雨水引到地面的裝置.



主殿和內庭地方狹窄, 僧人們是住在主殿後面的僧房.



看著去其中一間僧舍, 見到裏面的陳設可能是他們的飯堂或者起居室.



離開切米拉康之後, 我們便開車前往 Nima 的娘家, 這天晚上我們會在她娘家借宿一宵. Nima 的娘家在 Punakha 附近一小時車程的農村 Dakawa. Nima 小時候, Dakawa沒有車路連接, 要步行出村外, 再走到大路, 然後一路步行出 Punakha 鎮中心, 而且那時候沒有橫跨 Punakha 河的橋, 他們要出 Punakha 鎮中心就要繞道步行到很遠的地方才有橋過河, 所以由家裏要出 Punakha 鎮中心往往要用上半天, 然後要再出首都廷布的話, 就要花上一天時間.

雖然現在 Dakawa 已經有車路, 不過路面也是凹凸不平的泥路, 我們入了黑之後才摸黑到達Nima的家.



Nima的爸爸聞聲下樓來接應我們, 不丹的農村裏當然沒有街燈, 路也不平滑, 我們靠車頭燈看路泊車, Nima 爸爸幫忙指引我們到泊車的位置.



安頓好車子, 要搬卸行李, 反正阿爸和Dechen也不讓我幫手搬行李, 我挽了兩件輕便行李便上樓去看Nima 媽媽.



Nima 的媽媽 Ama Dema 在我第四次不丹之旅時已經見過我, 這次我來她家裏留宿, 她很開心, 阿媽的氣息精神很好, 我也很開心又再見到她.



Ama Dema 家是傳統不丹農舍, 地面層是養牲口的, 爬一層樓梯, 來到睡房, 然後再上半層是洗手間和儲物空間, 又再半層是大廳、廚房和睡房. 洗手間是近年新建的, 以前的不丹農舍裏, 沒有洗手間, 像Dechen以前的家, 洗手間是建在農舍外, Dechen小時候甚至根本沒有洗手間, 要解手時, 便自己走到田野裏去解決.



Dechen 他們提著行李, 陸續來到大廳.

"你第一次到農舍吧." Dechen幫我翻譯著阿媽的說話.

"嗯, 不是啊, Dechen家以前也是農舍啊." 我想一想, 再說: "不過在農舍睡覺就是第一次." 說來原來, 我六度來到不丹, 常常在 Dechen 的農舍團團轉, 卻一次也沒有在農舍渡宿.



我們在大廳坐下來休息, 這裏是Nima的家, 她就跟她繼父在大廳外為我們準備晚餐. 我、阿爸和Dechen算是客人, Ama就在大廳跟我們聊天 (其實是跟Dechen 和阿爸聊天).

不丹人家每當有客人來訪, 一定會為客人滾熱的奶茶, 不丹奶茶跟港式奶茶差不多, 也是茶加奶加糖, 喝下去挺不錯, 大家有機會要試試.

除了奶茶, 不丹人一定會為客人端上不丹式餅點, 例如像個漢堡包般大的米餅, 其實米餅中間完全中空, 只不過是虛有其表的一個很脆很油的大泡泡而已, 不過我仍是嫌太油太膩.

"你怎麼不吃?" Dechen知道我很樂意嘗試不丹的每樣事物, 所以他看出端倪.

"太大了, 我怎麼吃得下一個?"

"你可以掰開米餅做幾小片, 然後只吃幾小片呀!" 我覺得Dechen只是把最後兩隻字 "傻人!" 吞回肚中.

Ama還拿出炒米給我們吃, 炒米又是最經典常見的不丹款客小食, 看上去像我們早餐的卜卜米, 不過沒甜米, 而且還挺黐牙的, 我就只吃幾口以示感謝好了.



不丹農村人閒來沒事, 串門子是日常消閒活動, 阿爸本身很健談, 坐下來跟Ama倆姻親談過不停.

不丹農村的客飯廳中央通常都裝有火爐 (Bukhari), 燒柴的, 可以保持室內和暖, 冬天大家就一定圍著火爐取暖、談天、吃飯, 同時可以在爐上燒水煮食或者讓食物保溫, 火爐上的煙囪把煙直接排到屋外. Ama 就一面跟我們談天, 一面煲水, 一面加柴.



不一會, 晚餐已經準備好, 我們在客廳準備開飯.



不丹菜其實都主要是蔬菜和辣椒, 肉類較少.



這是Shamu Dazhi, Shamu 是不丹宗喀語中的菇類, Shamu Dazhi 即是芝士菇辣椒的意思.



我昨晚吃飯時我吃多了綠豆, 不想Dechen竟然有留意, 今早我們和他分頭行事時, 他去完銀行後, 走了去買綠豆, 湊巧我和Nima也買了, 於是這天晚上我們有很多很多綠豆做晚餐. 哈, 又沒想到, 木納的Dechen會這麼細心.



入鄉隨俗, 當然是用手吃飯才有不丹風味.



晚餐後, 住在隔鄰的鄰居過來串門子, 大家圍坐在火爐前.



不丹農家傳統在晚飯後, 特別有客人來的時候, 會為客人端來自家釀的 Ara 酒, 這晚Ama就以不丹習慣, 把酒入蛋煮熱, 再以小碗分給我們. 我是一點酒都不能喝的, 拿了Dechen那一碗到鼻子前輕輕吸一下, 嘩, 一股酒精氣吸進來, 酒精度很高呢.



本來大家怕我住不慣, 一早預備好, 我和Nima 到一樓小房間裏睡, 裏面特別安排了床舖, 不過我想跟大家一起過農家生活, 於是就跟一般不丹農家一樣, 把所有床褥被舖都舖在客廳地板上, 我跟大家一字排開的睡在地上.



準備好就鑽進被窩裏, 需要天氣寒冷, 蓋著厚厚的綿被, 倒也和暖.



大廳關上燈, 大廳黑起來. 我拉著綿被密密的裹著自己, 倒也不覺冷, 不過我就是轉來轉去睡不下.

"冷嗎? 夠暖嗎?" Nima 察覺我仍睡不著.

"嗯...... 那是甚麼聲音呀?" 我就是總聽到屋外有點弱弱的叮叮聲響, 是甚麼呢?

"那是外面馬棚馬兒身上的鈴所發出的聲音, 繫著鈴, 如果馬兒走失就較容易發覺." Nima 小聲的答.

我就在漆黑中和那延綿不斷的輕輕叮叮聲響下矇矓中睡著了.
我是Venus~ 不丹: 是命中注定的旅程~ FB & IG: venusbhutan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