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算是正式開啟前往冰島的大冒險時代,大家不免想像孤獨地在曠野之中,冰雪、寒風、火山以及親近人的冰島馬和羊群伴隨在側。

前幾年已經去過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半圓頂峰)

去年也去了黃石國家公園(大菱鏡)

那今年該去哪裡呢?在辦公室剛好聽到同事想組團衝冰島自由行,馬上報名。由於冰島交通主要以自駕為主,再加上物價高昂,所以打算盡量自己煮,我也恰好具備駕駛與煮飯技能包,可以完美搭配其他旅伴,真是天造地設的旅行團啊。
大多數去冰島的旅客是在英國倫敦轉機,還可以順便玩一玩英國,但我們查到俄羅斯航空經莫斯科,飛芬蘭赫爾辛基的價錢不錯,大家也沒有去過芬蘭,所以比較冷門地從赫爾辛基進冰島,同時也在赫爾辛基玩個幾天。但是後來發現這是一個天大的錯誤,不過並不是芬蘭的問題,而是俄航的問題。
俄航從香港出發。俄航的好處是可以飛越中國大陸與俄羅斯領空,路程較短,但是俄航的飛機餐極度難吃,只能說戰鬥民族真不愧是戰鬥民族,伏特加當水喝、養隻熊當寵物出門遛遛也不是新鮮事,這麼難吃的食物都能嗑下去自然不在話下,幸好俄航空姐的素質相當不錯,這方面算是與飛機餐正負相消。在莫斯科短暫轉機時,也見識到戰鬥民族廁所門的硬派作風。

抵達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行李轉盤只有轉來幾件行李,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們的行李全部不見了,除了我們這一團外,也有其他從香港出發的旅客行李不見,應該是在莫斯科轉機時出問題,根據側面了解,好像是當天莫斯科機場的行李輸送系統掛點,連帶影響轉機的行李。當時只有一個小小櫃檯面對一群一肚子鳥氣的人,我們在機場登記完後,被迫很輕鬆的進入市區
赫爾辛基機場旁本來就有火車站,與機場聯通。車站非常的「深」,搭電扶梯也要好一陣子。裡面並沒有閘門,可以自由進出,也沒有看到什麼售票機,大多數人都直接用Helsinki Region Transport(HSL)的app線上購買車票,若遇查票人員查票就給他看手機購票憑證就可以了。而且使用app購買的話可以價格再便宜一些,所以若要前往赫爾辛基一遊,建議可以事先安裝好app,綁定好信用卡。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像我們搭車時已經晚上十點半,仍遇上查票,逃票罰則很重,再加上每個旅客都要肩負起維持臺灣在外的良好形象,所以大家早就傳便便了。

「晚上」十一點(不過高緯度地區天色仍然像傍晚)到達赫爾辛基中央車站,步行十五分鐘後千辛萬苦抵達我們下塌的公寓。



公寓風格很像在電影中見過的歐洲老房子,圓形扶梯蜿蜒而上,中間電梯應該是後來加裝,但也應該很有年紀,裡面最多只能站4人,而且上下樓加速減速的感受非常明顯,其實有點可怕。



幸好公寓本身非常不錯,讓人有輕鬆的居家感。

但因為沒有行李,什麼衣服、盥洗用具都沒有,幸好附近有一家24小時超市,高緯度地區溫度比較低,也不太會流汗,所以大家買了簡單盥洗用具,晚餐就祭出泡麵果腹,梳洗一下就休息。
行李不見鳥歸鳥,仍不要打壞玩興,早餐先來個法式吐司配上火腿與蛋壓壓驚。第二天我規劃了赫爾辛基城市一日遊。赫爾辛基的都市觀光區不大,硬要用走路的話其實是可以用雙腳逛完的,但因為下午安排搭船去芬蘭島,芬蘭島的船票單趟就要5歐,但若買簡稱HSL的一日券的話,就可以無限制搭乘區域內火車、市區內電車,最重要的是還可以免費搭船。在app中先購買一日券,可以設定啟用時間,而且HSL的一日券不是看日期,是啟用後24小時內能無限搭乘!!,真是非常佛心。所以當然購買一日券,並且打算電車坐到爽。


首先去西貝流士紀念碑,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是芬蘭著名的音樂家,是民族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晚期重要代表,其代表作品就是「芬蘭頌」。
紀念碑本身是由600根空心金屬管構成,設計者要用這個意象描述西貝流士音樂的本質。但當決定使用此雕塑時,又受到批評說作品很像是風琴管,可是西貝流士沒為管風琴寫過什麼樂章,聯想關聯性太低,所以作者索性在旁邊加上西貝流士的面部塑像,所以看到「風琴管」再看到西貝流士面部塑像......好了,我知道這是在紀念西貝流士。作品本身很漂亮壯觀,但既然想要直接讓人知道是在紀念西貝流士,那直接做面部塑像就好啦XD(我好膚淺)



這裡是赫爾辛基相當有名的觀光景點,公園外的路邊,大量遊覽車依序停放,果不其然紀念碑附近摩肩擦踵。所以若想在靜謐的環境中緬懷這位愛國音樂家,建議可以清晨或是夏季晚上再來。
中午我們到赫爾辛基集市廣場覓食,順便逛逛,也由於集市廣場在港邊,可以直接搭渡輪到芬蘭島。賣食物的小攤除了當季蔬果,也有簡單的熱狗、漢堡以及煎魚料理。魚料理感覺起來比較像是赫爾辛基傳統料理,當然要試試看。魚有紅肉(鱒魚)與白肉(比目魚),還有小魚、小馬鈴薯、四季豆等炒製的配菜,再加上酸奶製成的醬料。魚肉本身油脂豐富,所以嚐起來香味足夠,整體吃起來雖有點油膩感,不過份量也不會太多,所以倒不至於吃不下。既然是海港,海鷗群聚也是很合理,攤販還會特別提醒小心食物,因為這邊的海鷗不會太客氣,站在招牌上虎視眈眈,看準時機來抽個稅。




午餐後在集市逛逛,順便買了一些赫爾辛基小紀念品,集市周邊也有一些點可以順便看看。而後便可搭渡輪去芬蘭島。


HSL渡輪約一小時一班,全年無休,可以事先查好來回時間。

芬蘭島主要是由六座小島組成,上方建立海上要塞-芬蘭堡,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要塞始建於1748年,由於當時此地是由瑞典統治,為了抵禦俄國入侵而建,當時命名為「瑞典堡」。1808年芬蘭戰爭後此地便歸於俄國統治,直至1918年為止都是俄國海軍基地,1918年後芬蘭政府方才接管更名。若由建議參觀路線參觀的話來回約3公里,其中也有很多小型博物館,可以花一下午悠閒漫步、野餐。











遺留在此,形單影隻的鞋鞋

奥古斯丁·厄倫斯瓦德的紀念碑,是紀念芬蘭堡的建造者。

也擁有歐洲數一數二古老的乾船塢,18世紀時瑞典海軍艦隊在此建造。





路線最後抵達國王大門,也是建議參觀路線的終點,此門建於18世紀中葉,是要塞的主要出入口,是由瑞典國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於1752年來到此視察城堡時登陸的地點而得名。


循原路散步而回,搭乘渡輪回到碼頭,順道去碼頭周邊「烏斯佩斯基大教堂」,但是我們沒有注意時間,到的時候正好「打烊」休息,所以只能在外看看繞繞。


遠眺「赫爾辛基主教座堂」。

隔天是自由活動日,大家可以各自安排想去的景點,有的人想去其他老市集以及補強昨天紅教堂與白教堂的缺憾。我與老婆大人則決定搭乘渡郵輪,到波羅的海對岸愛沙尼亞首都「塔林」逛逛,因為塔林舊城區目前仍然保存相當完整,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區域,郵輪單趟也不過兩個多小時,再加上夏季的白天時間很長,大老遠跑來也希望多踩一些點。
從赫爾辛基前往塔林的船公司有很多家,我們是搭乘Eckero Line,因為比較了票價,這一家算是經濟實惠的選擇。不過船票並非固定價格,也會像機票有波動情況。有的部落客説在官網上直接訂最便宜,但是我再查了一下,使用klook訂票硬是比官網便宜幾百塊台幣,不知是否是我上官網查時已經沒有早鳥優惠,若是本來就有打算這段旅程,可以早點上官網看看。
Eckero Line的碼頭並不是在昨日集市廣場附近,而是在比較遠的地方,幸好昨天買的一日券效期還沒過,早上就直接利用它搭乘電車前往,又省了一段,讚美HSL。前往碼頭方向的電車人潮洶湧,心中暗暗感覺不妙,果然一到碼頭大家一起擠下車,都是要前往塔林的。在櫃台Check in的隊伍很長,另外也有看到自助Check in的機器,由於我們使用klook購票,憑證上有代碼,所以本來以為去排自助機器就好,沒想到怎麼刷都不給過,只好回頭去排人工櫃檯,長長人龍一直延伸到大庭門口,我們有些擔心,因為只剩半個多小時就開船了,不知是否能排到。幸好人潮消化很快,大約只排了10分鐘就輪到我們,順利領到登船證。也提醒若是使用klook一類的代訂船票,直接走人工櫃檯最沒問題。


排隊上船的人龍

因為船票並沒有劃位,所以船上位置是先搶先贏。當天風勢算滿強的,我們並不打算在甲板上吹兩個多小時的風,事先做了功課,船首的大廳有大面落地窗,座位不少,還有安排表演以及付費飲料吧,想看窗外風景,欣賞表演或是舒服休息兩小時都是很不錯的位置。所以一上船就先往船首大廳。因為赫爾辛基往塔林航向為由北向南,所以若想欣賞風景,坐右舷側比較不會被陽光直射,可惜沒有搶到右舷,只能在靠左舷的地方享受波羅的海的陽光(其實很熱)。附帶一提,船上也有提供自助式buffet,若是剛好有用餐需求,在船上悠閒吃兩小時的飯也很不錯,單人價格約台幣900出頭,以北歐物價來說我覺得很可以接受,只是我們覺得吃buffet對胃太辛苦了XD,但也有部落客推薦用餐就是了。





郵輪除了人之外,也運送大量汽車與貨物往返。

船隻抵達塔林,港口距離舊城區約1公里,慢慢散步就可抵達。可用聖奧拉夫教堂的塔樓作為地標,因為它高達123.7公尺,是16~17世紀世界最高建物,在現今的塔林也是鶴立雞群,往那個方向走就對了。

塔林舊城區維持石板鋪面,雖有整修痕跡,但仍存著古樸。


舊城區內有許多具有特色的宗教建築,信步走到位於市政廣場附近的聖靈教堂,屬於路德教派,建築偏向哥德風,其中剛好遇見音樂團體表演傳統樂器,聽起來很像蘇格蘭風笛,整體音樂風格是在無印良品店內播放的背景音樂,能讓人放鬆。





塔林市政廳

市政廣場旁還有歐洲最古老的藥局,目前繼續營業。




午餐時間決定品嚐塔林最老的咖啡店MAIASMOKK Cafe,除了咖啡與茶之外,也有許多甜鹹點心,我們點了起司卷、水果塔與鹹派。甜點部分不會像歐洲很多點心,大把砂糖催下去,我覺得算滿符合臺灣人口味,再搭配熱茶或咖啡,味道很不錯。鹹派賣相ok,也比其他兩樣便宜一點,但不是熱的,若是剛出爐應該會比較好吃,冷掉之後我覺得口感不佳。店內人潮一直絡繹不絕,不過翻桌率算高,也不至於找不到位子。






品嚐完點心後,沿著長腿街pikk jalg坡道往上爬,想到景觀臺俯瞰塔林舊城區,恰好遇到電視節目錄影,穿著傳統服飾熱舞一番。




離開前要到舊城區著名地標Viru Gate一覽,路途中遇到一家值得紀念的攤販。主要是賣拌著蜂蜜的堅果,價格偏高,一小袋堅果要台幣一百多塊,可是仍然門庭若市,攤前滿滿人潮,令人懷疑「真的那麼好吃嗎?」。但從人縫中看到店員我就明白了,也難怪攤前的姊姊們花錢不手軟。(旅伴在回國前也來到塔林,也想親睹廬山真面目,可惜應該遇到店員休假,所以當天攤子門可羅雀)

舊城區著名地標Viru Gate


塔林街拍














晚上搭乘遊輪回到赫爾辛基。行李總算在莫斯科機場找到,送回到身邊,能夠正常洗澡(哎呦,前幾天髒髒)。可喜可賀。對於前面幾天俄航一直無法準確掌握行李狀況,及回國後向俄航索取行李遺失報告的消極態度,惡夢一場就不再贅述了。
隔日一早最後一位旅伴總算抵達赫爾辛基全員到齊。早上再補完赫爾辛基著名景點,聖殿廣場教堂與靜默禮拜堂。
聖殿廣場教堂又名岩石教堂,建築方式是先在一大塊基盤岩中向下挖半層樓,再將挖出來的岩塊在周圍疊成石牆,上方用玻璃頂棚覆蓋,讓自然光可以自由灑落。凡參觀者必續購票進入。設計讓人感受到莊嚴,不過參觀者較多,而且裡面因為由岩石建造,有明顯回音,所以略顯吵雜,再加上恰有亞洲玻璃國旅遊團浩浩蕩蕩進來,教堂工作人員還得廣播提醒參觀者「Silence」,才恢復應有的肅穆。






在教堂內遇見一位獨自從香港來的女士,因為她十年前也曾在此拍下照片,希望我幫忙從相同視角、相同位置,拍一張一樣動作的比較照片。所以我基於一種扶老奶奶過馬路的心情陪她橋了很久,又積了不少陰德(G inder??)。
教堂後方有步道,可以爬到建造聖殿教堂這塊原始岩盤上。


照相大隊經過聖殿教堂洗禮,藝術感迸發。

而靜默禮拜堂的設計似是由類木皮圍成船型,曾獲國際建築獎。禮拜堂不舉行教會儀式,只用作禮拜用途。裡面必須保持絕對安靜,不能說話,也不得攝影。挑選一個位子坐下,因為隔音相當好,有種進到錄音室中,被寧靜完全包覆的感受,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也能用心領會心中的聲音,自然而然也覺得有些時候無聲勝有聲。

前往機場前,我們參觀赫爾辛基2018年新建成的「赫爾辛基頌歌中央圖書館」,他的設計理念並不是一座很安靜、氣氛壓抑的圖書館,而是希望有輕鬆自在的氛圍,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在其中悠遊,包含一般圖書館不太歡迎的小朋友。一樓有一個多媒體裝置,站在前方機器會幫你拍一張照,照片則投影在照片牆上,成為館內裝飾的一部分。




二樓則提供視聽室、VR器材、供攝影剪輯使用的電腦,供給民眾使用。我隨意瞄了一眼,有民眾正在剪輯超過十軌的影片,VR器材也有小朋友在自由揮舞著遙控器,設備真的很好。


三樓則為主要閱覽空間,空間明亮,也不是像一般圖數館設計較死板,藉由平緩的高低差塑造趣味,兒童區則是專屬於兒童,小朋友可以在這裡自由奔跑活動,因為分區設計優良,就算在同一個廣闊空間中,主要閱讀區也不會感受到吵雜。



赫爾辛基街拍








赫爾辛基有名的超市

星巴克價格很貴,特大杯熱拿鐵換算臺幣約200,北歐物價好高,而且沒有遇到好喝的咖啡。好懷念日本便宜的星巴克。

下午離開赫爾辛基,前往此行最主要目的地-冰島。雷克雅維克是世界緯度最北的首都,幾近極圈,這時剛過夏至不久,所以就算已經過了晚上8時,仍跟下午一樣明亮。由於冰島就算是夏季氣溫也在10℃上下,我們抵達時甚至只有7℃,再加上風很強,離開室內會打哆嗦,機場旁邊的租車公司,提供免費現磨熱咖啡與熱巧克力無限暢飲是很棒的救贖,灌飽再上路。由於著名的藍湖就在機場不遠處,所以藍湖通常會安排為冰島的第一個點或是最後一個點,此外再考慮班機時間及藍湖溫泉的價格(不同時段價格不同),很早就訂好一下飛機就先衝藍湖。
辦完租車手續後出發,還順道載了一對先來機場還車再回藍湖住宿的夫妻。
藍湖其實並不是天然湖泊,位於雷克雅維克西北七十公里處,是為了利用雷克雅維克半島西南郊的地熱資源而形成的人造鹹水湖,史瓦特森吉發電廠從地面深處鑽孔取地熱水。由於離海近,海水滲透到地下水中,礦物質非常豐富,因為不適合直接用來集中供熱,因此先將地熱水鹹淡分離。分離後的淡水用於城市的集中供熱,而剩餘的地熱水溫度還有攝氏70度左右,含鹽量和海水相當,被排放到周圍被熔岩包圍的低窪地,而其中高含量的白色二氧化矽泥、其他礦物質和藍綠色的藻類,在湖底形成了鬆軟的自然沉澱物,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藍色溫泉湖。水溫大致維持37℃~39℃。


我們買的泡湯券是當日最後一場,晚上10點鐘入場,但我們怕到時回民宿時間太晚,所以便詢問櫃台可否晚上9點鐘入場,也許當日人不多,櫃檯很好心的答應了。入場會發給一個塑膠手環,裡面有感應晶片,進出場與換取泡湯券中的飲料都是直接感應手環。附帶一提入場後逗留時間並無限制,理論上只要喜歡,可以一直泡到打烊。
進入藍湖前必須先清洗乾淨,所有遊客都會被要求在無泳裝狀態下洗澡後才可以穿泳衣進入藍湖(其實所有其他冰島的游泳池都是這個規定),這是對其他遊客的尊重,可以把它想像為日本的溫泉,進去之前也是要求洗好澡的。在沖涼的地方藍湖有提供Shower Gel和護髮素,建議大家在頭髮上多使用一些護髮素,因為這個護髮素可以讓你的頭髮在礦物質豐富的藍湖水中都不會打結。
真心佩服很多歪國人,在淋浴間直接全身脫光光,毫不遮掩,我只能說歪國人並非人人30公分,甚至可說大多都很不怎麼樣......民族自信心爆發。
一出戶外冷得直發抖,畢竟除了泳褲外只有披著一條浴巾。所以趕緊衝到湖水中,溫度舒服多了。池水深度不深,成年人絕對可以輕鬆踏地。池邊有一個小亭子,服務人員會舀一大池矽泥給遊客,這就是藍湖著名的矽泥面膜,具有去角質及美白的功效,但是約敷十分鐘左右就要洗掉,不然臉會感覺有些乾痛,而且矽泥若碰到頭髮會特別乾澀,容易打結。附贈的飲料除了一般軟性飲料外,也可以選擇各種水果做成的奶昔,香蕉口味與草莓口味都是不錯的選擇。
溫泉區內是允許拍照的,如果想用手機拍照,最好就是預先準備好防水的手機套。因為藍湖的鹽度相當於海水,所以手機在毫無防備的狀況泡下去應該是直接陣亡,要特別小心。
離開藍湖抵達雷克雅維克也將近午夜0點,在路途中觀賞到冰島的夕陽,對太陽軌跡稍有認識的朋友可以猜猜看此時的夕陽大約位在何方位?

隔天一早享用完簡單「麵條三重奏」(煮白麵拌咖哩醬、番茄魚罐頭、醬油三種口味),正式開始我們的公路之旅。早上先沿著環島1號公路北上,經過海底隧道後轉50號公路、518號公路到熔岩瀑布Hraunfossar,這裡有延綿約100公尺的瀑布群,瀑布從玄武岩熔岩中間流出形成。



兒童瀑布位於熔岩瀑布的上游。它的顏色呈乳白藍色,是由於這些水都是由朗格冰川(Langjökull)融化出來的,有大量礦物質。相傳這個瀑布的命名是因為曾經有兩個小孩子掉進了瀑布失蹤,為了紀念這兩個孩子,因此這個瀑布也被命名為兒童瀑布。


中午回到Borgarnes,路途中深刻體會冰島的一句俗諺:若你不喜歡冰島的天氣,等五分鐘就好。也就是冰島天氣多變,可能前五分鐘在下大雨,接著伴隨而來的是晴朗天氣。尤其在曠野之中更是明顯,前方的天氣不是很好啊。

我們找到一家海岸邊名為Englendingavík的餐廳,佈置溫馨,打開後門便可望見海灣。料理也都非常好吃,以冰島的價格來說甚至可以說是經濟實惠。附帶一提冰島的湯都是用「吃」eat的,所以湯本身是一道菜,通常還會附上麵包搭配。




附近人家養的貓,出門閒晃中。

用完餐後進入斯奈山半島,一般人冰島環島走1號公路,是不會進斯奈山半島的,但是斯奈山半島的景點都很值得一看,所以行程安排時我們捨棄了環島(這樣下次還可以再來),將冰島南部與斯奈山半島走透透。




路途中看到美景,停下來欣賞後,又要繼續惡搞


斯奈山半島(冰島語:Snæfellsnes)位於冰島西部,北臨布雷扎灣和華姆斯峽灣,南瀕法赫薩灣,長約90公里。半島景色壯麗,常被稱為冰島的縮影。半島上的著名景點包括斯奈菲爾火山(冰島語:Snæfellsjökull)及其上覆蓋的同名冰川、教會山(冰島語:Kirkjufell)。有豐富的火山地貌,可見拔地而起的火山口、起伏不平的熔岩地貌,並且有多個美麗的海邊小鎮。





傍晚抵達教會山,又名草帽山,在許多冰島旅遊廣告上都會出現,而且在冰與火之歌影集中出現後,更添知名度。如草帽狀的山體鄰海岸拔地而起,山形特殊。最氾濫的拍法是到鄰近的Kirkjufellsfoss瀑布作為前景,教會山當後景,增添影像層次。只是由停車場到Kirkjufellsfoss的道路會受潮汐影響,滿潮時必須多繞將近一公里的路方能走到瀑布(我們就遇到了)。





晚上就住在教會山鄰近的Solvellir 13 Rooms IH Hostel,窗外就是教會山。隔天早上轉為陰雨,雲霧中的教會山也有另一番風情。

早餐吃個炒飯,再配個麵包與沾醬好像也不錯。

今日沿著574號公路繼續前行,穿過白日夢冒險王中曾經出現過的小鎮歐拉夫斯維克,而後轉向一條小岔路,在小丘上有一座顯眼的紅屋頂建築,曠野之中似乎只有它矗然而立,名字為Ingjaldshóll教堂,又稱為「孤單教堂」。可是仔細一想,冰島地廣人稀,很多教堂周邊也是空無一房,大家都一樣孤單啊。

此時天上的雲剛好破開一個洞,光線灑在教堂上,感覺變神聖了,一定是因為我剛剛有不敬之心......

再沿著公路下去,整區由玄武岩熔岩構成,形成奇特地貌。向海岸線方向可以抵達黃金沙灘。再開過一段不是很好走的碎石路(建議底盤較高的休旅車較適合)。可以探望半島最西邊的Svörtuloft Lighthouse燈塔,又稱橘色燈塔。我覺得若要比孤獨的話,它應該會比前面的教堂更孤獨。附近的大型海拱也值得一觀。







汽車再向南行會經過SAXHÓLAR CRATER火山錐。這是一座沈睡了400年的火山,雖然規模不大,但旁邊有設置金屬階梯,相當好走,只要10分鐘就能直接上到火山口,周邊景色一覽無遺,還可以遠眺斯奈山半島上最巨大的斯奈菲爾火山。火山口在東南向(也就是面對公路)有明顯破口,可見當初岩漿溢流方向,在山坡上也可清楚見到溢流至一半凝固的熔岩痕跡。




繼續南行抵達黑沙灘Djúpalónssandur (火山熔岩區)。冰島南部的黑沙灘頗有名氣,但其實斯奈山半島這裡也有一座同樣是玄武岩沖積而成的Djúpalónssandur黑沙灘。而要從停車場來到沙灘,會先穿過一段滿是熔岩的小路,這是當時冰河時期火山爆發後所留下來的地質景象,而來到海邊立刻又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黑沙灘上散佈著漁船的殘骸,這是一艘名叫「Epine」的漁船,Epine在1948年3月13日擱淺於此,船體經過長時間的風吹雨打被破壞、散佈在海灘四處。目前只剩下很零星的殘骸,完全看不出原來船的樣貌。

在沙灘入口處擺了四塊大石頭,當地人稱為「試煉石 Testing Rocks」,過去Djúpalónssandur沙灘上曾經有個漁村,村裡面的人就用這四塊石頭判斷成年男子是否能上船工作。四塊石頭從左到右分別是23公斤重的「Amlóði」(能舉起者被稱為「Useless」)、54公斤的「hálfdrættingur」(能舉起者被稱「weakling」)、100公斤的「Hálfsterkur」(能舉起者被稱為「half strength」)、154公斤的「 Fullsterkur」(能舉起者被稱為「full strength」)。據說至少要將舉起54公斤的「hálfdrættingur」超過臀部的人才有資格上船工作。但是石頭滿光滑的,沒有什麼著力點,所以除了重量外,還要考量搬的姿勢,真的很不容易。
斯奈山半島南邊的Buðakirkja 布迪爾黑教堂,是冰島最古老的木教堂之一,最早曆史記載可追溯到1703年,不過由於是純木質結構,因此300多年來被毀與重建來來回回好幾遭,如今教堂的建築體於1987年時重新修整過。外觀漆黑的外牆成了它最大的特色。而且......我覺得它也很孤獨啊。


斯奈山半島至此算是完結,不過還是有幾個點沒去,像是Vatnshellir Cave 瓦汀舍利爾洞穴可以進行地下探險,不過考量時間還是割捨了,可惜。
因為今日舟車勞頓,找了一家不錯的餐廳叫Gamla Kaupfélagið,每一道菜都非常好吃,我點的是雞肉凱薩沙拉,份量超多,雞胸肉也多汁不乾柴,搭配酥脆麵包丁增加口感,還有洋蔥絲提味解膩,吃完很有飽足感。同伴點的龍蝦湯也很有看頭,像是吃液態蝦味先,還有很豪氣的長條麵包,就是要讓你吃撐。其他漢堡、魚排也都很受好評。








飽足後驅車往冰島行第二區塊「金圈」。金圈其實是一條冰島西南部旅行的路線,由三個景點組合而成,辛格韋勒國家公園(Þingvellir National Park)、Strokkur間歇泉和黃金瀑布(Gullfoss) 因為這三個景點的位置剛好從雷克雅維克出發,經過這三個景點再回來可以形成一個圈,所以這個區域稱為Golden Circle金圈,有人說金圈算是將冰島的景色濃縮,具體而微整個冰島的風光,所以冰島的旅客必定會來此。
晚上住在金圈內的Golden Circle Apartments,窗明几淨很有北歐風,門外的小庭院還有盪鞦韆。隔日早餐不想一直吃麵包,想變換點口味,所以就來個古早味蛋餅吧,然後旅伴再加碼蔥油餅,還配備大蒜醬油,專業。冰島最有名的小豬超市竟然可以買到蔥,味道與台灣相差無幾,所以蛋餅與蔥油餅的味道還算道地。


早上先前往秘境瀑布Bruarfoss,又稱蒂芬尼藍瀑布,當然是因為瀑布的水色帶神秘藍綠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蒂芬尼藍而得名。不過要前往此處可不容易。依照2018年底部落客給的資訊,因為前往瀑布會穿過私人土地,而當地居民因為不堪遊客車輛騷擾而設置管制哨,汽車無法同行,只能由步行的方式進入,但距步行入口最近的停車場也在2.5公里外,若再加上步行到瀑布約4.5公里。所以有一條從停車場沿著河流上溯的步道,約步行3公里可抵達。我們看到這個資訊很高興,停好車就沿著河流旁步到上溯。走著走著就遇到圍籬擋住「所有的」去路。這道圍籬是2018年資訊沒有的,看著上面鐵絲還閃閃發亮,想見是近日才完成。硬要鑽縫也不是不行,但一則我們知道附近是私人土地,既然圍起來就不便亂闖,二則是道路於此「非常泥濘」,正好有遇到從圍籬鑽出來的其他遊客,看他身上一堆爛泥(據他說滑了幾跤),如此刻苦不符合我們吃喝玩樂的宗旨。所以乖乖回頭,去走原來的4.5公里吧。由管制哨步行進入,路算是相當好走,有一大段還是平整的柏油路,能夠不滿身泥濘破壞遊興是最棒的。所以近日想要去秘境瀑布的旅客,就不要去走沿河上的冤枉路。


路上還碰到熱情的冰島馬,打聲招呼就過來了。

快抵達瀑布時是走在一叢樹林中,豁然開朗。瀑布本身不大,但是它的特色就是奇妙的水色。



偷拍一下

接著就是金圈三大景點之一的Strokkur間歇泉。間歇泉的成因是地下水湧入有地熱的孔洞,經一段時間加熱沸騰而噴發。


這不是許願池(在黃石公園也有類似的牌子,果然大家看到池子都很喜歡丟錢。我覺得應該在家裡蓋一座池子,然後丟一些錢當錢母,日後財源滾滾。)

本來他旁邊有一座更大的Geyser蓋席爾間歇泉,但是近年已經停止噴發。由於去年才到黃石公園遊覽,相較於老忠實間歇泉,Strokkur間歇泉是比較秀氣,噴發時間長度、噴發高度都比不上老忠實,但優點是大約隔5~10分鐘就會噴發一次,老忠實可是要等將近1小時呢。當泉水翻滾時往往表示不久後要噴發,建議觀賞時要站在上風處,因為噴起的水霧會往下風處飄,有燙傷的危險。我們在此約停留了半小時,也觀察到好幾次噴發,每一次噴發的高度不盡相同,但若集氣時間比較長,大絕招就會比較厲害。


附帶一提,間歇泉的英文Geyser就是由Geyser蓋席爾間歇泉而來。
離開Strokkur間歇泉行車不久,便可觀賞金圈重點之一冰島第二大瀑布Gullfoss黃金瀑布。瀑布寬2500米、高70米,也是冰島最大的斷層瀑布。黃金瀑布位於冰島南部的Hvita冰川河下游,飛流直下32米,匯入一個又窄又深的河谷,形成了黃金瀑布美景。瀑布分成上下兩段,上段11米、下段21米高。瀑布激流濺起的水霧如細雨般往下風處吹,剛抵達時就被霧氣吹的一身微濕。由於地形的關係,遊客可以近距離的站到上段瀑布邊,感受到瀑布強勁的洪流,那彷彿要將一切捲入般的震撼感,讓人真切感受到地球的自然脈動。下段瀑布高21米的落差,加上狹窄的出口,濺起自然水霧 。陽光灑在瀑布上面閃爍著金光,再加上瀑布水流中金黃色的泥沙,黃金瀑布因而得名。夏季(5-9 月)水量充沛,天氣好的時候,瀑布四週的水氣在陽光映照之下經常會產生彩虹,和瀑布互相輝映。





金圈另一重點辛格韋勒國家公園我們打算回程時再前往,晚上住在塞爾福斯Selfoss,本來想買個Pizza或是KFC外帶全家餐之類的,但發現在KFC旁的NettÓ超市有賣烤雞,熱呼呼的賣相很不錯,而且比KFC便宜很多,窮苦人家還是買隻烤雞,其他自己煮好了。今晚把家中祖傳食譜拿出來,煮個蒜頭麵嚇嚇大家,簡單快速好吃。



隔天早上將剩下的麵粉和水加鹽搓揉,捏成麵疙瘩,煮熟後搭配速食湯,一樣好吃。

由於接下來幾天會在冰島南部,不會經過什麼大型城鎮,超市自然也不要期待太多。再加上後天已經報名冰川健行的行程,必須自備糧食上冰川,看來看去就是各式麵包外加高熱量的巧克力洋芋片最方便。購物齊全後,由塞爾福斯延1號公路東行。
不久後抵達Seljalandsfoss塞里雅蘭瀑布,此處原本是上次冰河期的海岸線,由於冰河融化,地殼為達均衡而向上抬升,因此成為內陸。瀑布下有向內凹的洞穴,在夏季時可以輕鬆沿著步道走到瀑布下,由內向外欣賞瀑布與暢快淋漓的享受清風水花吹拂,感受負離子。由凹洞向外眺望,瀑布如同水簾,背後映著湛藍天空,再加上隆隆水聲,在在刺激視覺、聽覺、觸覺。步道末端略顯濕滑,冬季結冰應該要更注意。




旁邊的公廁,北歐設計的廁所門就是與戰鬥民族不一樣

步行約10分鐘距離有另外一道瀑布Gljúfrabúi秘密瀑布,之所以秘密是因為它隱藏在一個洞穴中,由洞穴外觀察並不明顯,但能看到潺潺水流由洞穴向外流出,若要進入洞穴的話建議穿著防水鞋或是涼鞋,並且備好雨衣或防水風衣。踏水而入,洞內別有洞天,豁然開朗。洞穴上頭破開一個洞,瀑布即由裂口傾瀉而下。瀑布本身不大,但在小巧的洞穴中抬頭仰望,也能感受它的綺麗。




雖然是夏季,但是冰島的夏天溫度本就不高,再加上經過兩道瀑布洗禮,就算我們都有穿雨衣,也是從頭濕到腳,在外面享受一下陽光,做些熱身運動讓身體曬暖一些。

繼續沿著1號公路前行,兩側出現玄武熔岩形成的平原,也許是尚未風化,因此頗為孤寂。遠離熔岩區則由紫色魯冰花構成的花海鋪墊大地,形成冰島的夏季印象。




經過大城鎮維克Vic後,再行約半小時,來到號稱「世界最美麗的峽谷」羽毛峽谷Fjaðrárgljúfur,峽谷深約100公尺,由停車場至峽谷內景觀台長度約1.5公里,有完善的步道。小賈斯丁曾在這裡為「I'll Show You」一曲拍攝音樂錄音帶,影片曝光後吸引至少100萬人前去朝聖,卻導致峽谷內植被和自然生態遭嚴重破壞,冰島當局不得不下令關閉峽谷,所以現今已不能進入峽谷內,只能由峽谷頂向下窺探。


步道沿著峽谷邊坡緩慢上升至谷頂,兩側是廣大的草原,非常適合演一齣「哈哈哈,來追我啊」「討厭,不要跑這麼快嘛~~~呵呵呵」。只是步道兩側有用簡單圍繩,避免遊客進入草原,旁邊說明牌解釋此地是保護區,因為天氣寒冷,植物生長緩慢,若是大量遊客踩踏,生長速度可能趕不及損耗速度。

今天的天氣真的很好,強烈的陽光搭配藍天白雲,可是峽谷也缺少了一些雲雨帶來的飄逸神秘感,比較不「羽毛」。步道盡頭的瀑布很秀氣,從地上路徑痕跡,很明顯從前可以走到路線盡頭,搭配情境可以拍很棒的人像照,但現今此處有金屬圍欄圍住,所以只能空想,不然就要拜PS大神了。







本日晚上住在Kirkjubæjarklaustur,因為隔天要冰川健行,若不想住冰川國家公園中貴貴的飯店,大多數的旅人會選擇住在距冰川不到一小時車程的此處。我們的旅館是Klausturhof Guesthouse,但是不太安全,因為......有人會偷拿食物XD



這間並沒有廚房,所以只能鎮上找吃的。有一間餐廳Systrakaffi,評分有4.4星,所以想當然爾人滿為患,當時已經快8點,還要等超過半小時。我們不想等,只好再去找別間。在接近鎮內圓環有一家N1加油站附設的餐廳Skaftárskáli,我們當時查詢的評分也有4星,稍微看了一下評論「鎮上最好吃的起司漢堡」。所以就試試吧。他就是一家很簡單的速食店,除了漢堡外,還有炸豬排、炸魚排等,再搭配大量薯條與飲料。因為我不是很想吃炸的東西,就點了一份火腿起司吐司。老實說,它的餐點絕對有5星,肉與魚很像是我們臺灣自助餐會出現的薄薄炸豬排與魚排,而且火候超級超級夠,呈現焦色與焦香,也因此顯得乾硬,又貼心的附上飲料讓你能夠吞下去。這樣一份餐點臺幣也「才」將近600,這麼美味高CP值的東西怎麼能夠只有我們吃到,一定要讓各地的旅客一起領略他的美好,我絕對要給5星,我想他的平均分數能夠4星,應該也有很多人跟我的想法一樣吧,科科。



上色非常足夠的豬排

草草用餐後,散步走回旅館,順便平撫一下剛才受傷的情緒,順便參觀一下小鎮,在鎮上活動中心看到一個超神奇的東西-充氣式跳床,一群屁孩當然要衝上去玩。






因為我有用慢跑收集國家的嗜好,就像是浩角翔起的浩子喜歡用游泳收集國家。回到旅館只有晚上9點,天色還很早,所以穿上跑鞋,沿著1號公路享受冰島的夕陽,偶爾出現惱人但不咬人的蚊子相伴,再加上不時於路旁打滾的羊咩咩,遠眺瓦特納冰河,冰島慢跑成就解鎖。

隔天就是冰川健行的大日子,根據旅伴說法:「就是為了等這一天」。有3小時與5.5小時兩種行程,但是這還包括穿脫裝備與講解時間,若只有3小時,想必走不了多久就要下山,所以來冰島前我們當然直接選擇5.5小時的行程,感覺比較「划算」(臺灣人美德)。逐漸接近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沿途幾個大型冰舌由山上延伸至山下平原,有許多電影場景在此拍攝,包含蝙蝠俠:開戰時刻與星際效應,大銀幕中的場景出現在更寬闊無際的真實世界,充滿感動。


國家公園遊客中心旁就是冰川健行的集合地點,這裡我有看到兩家公司經營,我們選擇的是artic adventures,這裡可以寄放東西。因為冰川健行一定要穿至少保護到腳踝的登山鞋,我因為沒有這種高級裝備,也可以直接現場租。另外本來大家怕冰川上會冷(有冰耶),都穿了厚外套,結果導遊金髮妹Berry一看到就叫我們把厚外套全部脫掉,解釋說攀爬時會很熱,然後比了比自己,上衣真的只有一件短袖T。



Berry很有莎莉賽隆的感覺,並有Mad Max:Fury Road中女漢子的英氣。我們寒暄時說我們是臺灣來的,她立馬大喊「TAIWAN NO.1 !!!」,網路的影響真是太強了< ( ̄︶ ̄)>

大家領了裝備:一雙冰爪、一頂安全帽與一隻冰橇,坐上遊覽車,前往車程10分鐘左右的冰川健行入口。下車後沿著冰磧湖走約20分鐘,慢慢靠近冰河。近看冰河非常髒,其中夾帶很多泥沙碎石,隨著冰河融化,沙石隨之沉積,就是地理中所謂的冰磧物,因冰磧物堆積造成冰河融冰無法宣洩,就成為冰磧湖。







抵達健行入口,Berry帶領大家著裝,並做好安全檢查,尤其是冰爪一定要綁牢靠,走路方式也與平地不同,兩腳要打比較開,腳要盡量直上直下,因為冰爪比較銳利,要能確實咬住冰,冰爪一不小心擦到小腿就會有一個噴血的洞,所以一定要小心。


第一次使用冰爪走路,本來還戰戰兢兢,但後來領略到冰爪的厲害後,踩冰川上就像是踩粗粒刨冰一般,可以放下心來大步走。因為這趟行程不只我們,還有加入其他客人,歪國人腿長腳長走在隊伍前面,他們走三步我們大概需要趕四大步,所以整趟大體來說不輕鬆愜意,有一直趕路的感覺,只有偶爾Berry停下來,為了讓大家好走,在冰上刻劃出冰梯時,我們才能喘一口氣,搶拍一些冰上風光。Berry真不愧是女漢子,拿了一隻半人高的大十字鎬,在冰川上仍然輕鬆寫意。





冰河上常常有一些融冰後的裂隙,深不見底,一不小心失足會非常危險,所以一定要有經驗的嚮導帶大家迴避。

瓦特納冰川是世界第三大大陸冰河,僅次於南極和格陵蘭,但是現在冰河消融的速度非常快,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中高緯度會比低緯度地區的變動幅度更大,據Berry說我們現在爬的區塊30年前冰河範圍到谷口,但如今已退縮超過一公里,若全球暖化情況未減緩,此處最快九年後就會消失,冰島使用的水資源絕大多數是來自冰河融冰,當大量冰河融化時,還伴隨著衍生的洪水、泥流災情,融化的冰河淡水也會降低附近海域的鹽度,因此冰島漁業也會大受影響,這時冰島居民該何去何從?
攀爬到半山腰,Berry領我們到一處因冰河融化產生的涓涓細流,細嚐一口冰河水,真的非常甘甜,絕對比愛河水還「甘甘」,冰島的可口可樂就是用冰河水做的,用好水做出來,因此「號稱」是全世界最好喝的可樂。大家一面吃著乾糧,再配上一口冰河水,沁涼的水消解了運動的燥熱(本來我們以為這裡只是暫時休息,之後到了折返點會讓大家有充分的時間吃中餐與飽覽冰河風光,沒想到其實Berry真正的意思是要我們在這裏把午餐解決掉,「根本沒有」折返點停留這回事,所以我們整趟就是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將近四小時XD,非常符合健行的宗旨)。






這個場景在星際效應好像看過XD,就在那個一直喜歡被救的麥特戴蒙那裡(搶救雷恩大兵、星際效應、絕地救援,到底要被救幾次啦......)

大家對於急行軍有些無奈啊

Berry真是太猛了


石頭吸熱比較快,所以有石頭的部分比較容易融化。

千辛萬苦回到遊覽車,腳的部分應該是穿的襪子不夠厚,再加上冰爪綁很緊,又不是自己真正合腳的鞋子,然後再走了4小時,四重不利造成的結果,腳跟果然磨破了。而路途中手也不小心劃過冰塊,當下並不很痛,可是傷口滿深的,銳利的冰仍然強迫我帶著一些紀念下山,現在手上淡淡的疤痕正是這趟奇幻之旅的印記。

因為今天真是太操勞,害我們背了一袋子食物沒吃,心裡和胃裡有種缺憾想要得到滿足,所以我們決定去有名的龍蝦小鎮Höfn赫本吃龍蝦。
叮叮叮,又到了旅伴小嘉的地理時間:
赫本是位於冰島的東南部,算是冰島南部和東部的交界點,在Hornafjörður峽灣附近,但是很多人會直接把它納入冰島東部的一部分。小鎮總人口大約有2100人左右,是東部比較大的城市,在這裡可以看到漂亮的瓦特納冰原景色。赫本鎮在20世紀的時候最初只是一個小小的漁村,隨著時間的推演才慢慢變成了今天的「東部第二大城鎮」。作為冰島東部出名的漁港,會看到大大小小的漁船停泊在港口。赫本在漁業捕撈的種類上也比其他漁港漁獲更多樣化,其中包括了挪威龍蝦 (Nephrops norvegicus/ Nephrops lobster)。同時大部分進口冰島的龍蝦也都是在赫本上岸的,因此赫本鎮的龍蝦數量和新鮮程度都會比冰島其他地方多以及品質比較好。
所以各位大朋友小朋友猜猜看,Höfn赫本指的是什麼呢? (A)捕蝦業、(B)龍蝦、(C)捕蝦船
滴答滴答滴答
時間到,答案是:(D)港口。
不要問我為什麼,當時我也猜錯,感覺Höfn就應該是龍蝦啊。
我們選擇評分最高的一間店PAKKHÚS RESTAURANT,餐廳位在一間酒吧的二樓,要塑造出viking style,長長的木桌似乎是用舊木箱或舊船板製成,也或許是故意舊化。旅伴還在這裡巧遇以前的同事,在此時此地相遇,世界真是太小了。






赫本的龍蝦湯一樣偏鹹,畢竟是配麵包「吃」的,淡黃色的湯飄出濃郁的蝦子鮮味,應該是蝦頭連著蝦殼一起長時間熬煮,湯裡還有大塊蝦肉,彈牙不老。其餘菜式也不俗,我繼續點烤雞肉沙拉,想比較看看差異,雞肉外表有一些焦香,肉質軟嫩,但底下醬汁偏甜,金黃色帶著百香果香,非常像百香果醬(理論上不太可能,可是味道非常像),因為我比較偏好鹹味,我還是覺得前幾天Gamla Kaupfélagið的烤雞肉沙拉最好吃。





赫本是我們此行最遠的折返點,接著就往回開了,今晚預定住在一間叫Guesthouse Stekkatún的民宿。回程時天色偏暗,天色穿過雲層,從北方斜斜的映照在河上,再搭配從山上蜿蜒而下的冰舌,蒼茫、遼闊、壯麗都不足以形容。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閃光燈式記憶,因為一瞬間的激烈情緒,會讓記憶不需要長期練習就深記腦中,我的腦海裡直到現在還能回想出當時的景色以及帶給我的感動,就不過是那瞬間的一瞥。





Guesthouse Stekkatún很新,裡面佈置也很潔白溫馨,對我來說最棒的是現煮咖啡可以喝到飽,但可惜的是廚房並不開放使用。隔天早上還可以嚐到主人親手製作的田園早餐,包含自製的麵包、果醬、鬆餅、培根、火腿等,再搭配現煮咖啡,太完美了。





主人一定要露個臉,因為根據旅伴們的評分,考量做早餐的手藝以及顏值,還有滿滿的肌肉,可是高達95分的超級高分啊,令我嫉妒不已(根據他的評分我才不過85,普通普通啦)。

看看旅伴的笑容,嘖嘖。
今日行程繼續往回走,前往Jokulsarlon 傑古沙龍冰河湖與旁邊的Diamond Beach鑽石沙灘。
在西元1000年左右,維京人剛登陸冰島時,冰島上的最大冰原瓦特納冰原Vatnajökull其實是和海岸相連接的,也因為冰川的阻隔,要從冰島的西岸通往東岸,只能從北繞一大圈才能到達。後來隨著地球溫度慢慢升高,瓦特納冰原Vatnajökull的前緣也不斷的往後退。到了1932年時瓦特納冰原中的布雷莎莫克冰河(Breiðamerkurjökull )前端融化,出現了這座冰河湖Jokulsarlon。Jokulsarlon剛開始只有8平方公里、30公尺深,但1975年以後冰川融化速度增快,因此面積迅速擴大,成為18平方公里、水深200公尺的巨大冰河湖。傑古沙龍冰河湖的面積不斷擴大,冰河湖面上的冰塊,從緩緩移動的千年冰川上落下 ,或許是百年甚至千年前的冰,有的冰塊裡帶著顆粒氣泡,有的是漸層冰藍,有的夾雜著冰川上的泥沙,各種奇形怪狀的流冰,造就這裡獨一無二的特殊景色。這裏有乘坐快艇近距離觀賞冰河崩落至冰河湖中的行程,我們因為時間關係沒辦法參加,若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不遠處就是冰河湖的出海口,往出海口的方向,就是壯觀的鑽石沙灘Diamond Beach。原本流出海的冰塊,又被海水沖回了黑沙灘上,被打上岸的冰塊像是一顆顆閃耀鑽石,形成獨特的冰塊沙灘景象 。出海口兩側都是鑽石沙灘,西側的沙偏向砂礫與小石頭,東側沙灘,沙質是黑色細砂,是多數人拍照取景的沙灘。因為當時通往西側沙灘的道路正在進行檢查,有小型交通管制,因此我們只有到東側沙灘,也很幸運的見到了海豹在附近嬉戲。




在Jokulsarlon 附近有一個比較小眾的冰河湖Fjallsárlón Glacial Lagoon,但是景色也是無與倫比!可以更近距離看到冰舌延伸入湖。




回程路中又再度經過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前一天因為剛攀爬完冰川,大家沒吃飯(龍蝦)的情況下沒什麼力氣去走其他步道。今天比較有力氣了,這裏的斯瓦蒂佛斯瀑布Svartifoss也很值得一觀。斯瓦蒂佛斯是冰島語「黑色瀑布」的意思,因為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涓涓白色瀑布背後的黑色柱狀玄武岩。玄武岩質的岩漿在冷卻時,因為熱脹冷縮的關係,在冷凝的岩石中形成六角柱狀節理,又因為玄武岩較堅硬,差異侵蝕的狀況造成地形高低落差,瀑布因而成形。



這天晚上住在冰島最南端的城鎮維克Vic,附近有大片紫藍色的魯冰花田,伴著鎮上袖珍尖頂的小教堂,很有宮崎駿動畫風格。


在維克鎮這一天早上做了炒餅,前一天先醃好雞肉,再搭配好吃的大白菜,又一成就解鎖。

離開維克鎮繼續向西行,繞過一個岬角,就到了另一座黑沙灘 Reynisfjara Black Beach。玄武岩沖積而成的Reynisfjara黑沙灘是冰島南部著名景點之一。冰島黑沙灘的“沙”其實是黑色玄武岩經風化後的顆粒。1991年,美國《島嶼雜誌(Islands Magazine)》將維克小鎮的黑沙灘列為世界十大最美海灘之一。黑沙灘的風非常大,以致會捲起非常高的浪,曾經發生過遊客被海浪捲走喪生的憾事。再加上黑色沙子因為顆粒較粗,透水性佳,所以波浪打在沙灘上也會很快下滲、不留水漬,因此很難以預測濱線是何處,亦無法得知此時風浪拍打的範圍,所以步行要盡量貼著內陸走,避免太靠近海水。


黑沙灘旁著名的柱狀節理地形(Hálsanefshellir Cave)依附在Reynisfjall山腳,由於玄武岩岩石群層次錯落,當穿上豔色衣服站在黑色的玄武岩柱前,很容易就可以拍出雜誌風格照。



雜誌風格大概是這樣......

在海中央的幾塊黑石稱為Reynisdrangar,應為海蝕地形中的海蝕柱,通常是海拱上方崩塌形成。根據冰島的傳說中說到,這幾塊巨石以前是冰島的巨人,父母懷抱一個小孩,以及另外兩個孩子。災難來臨時他們來不及躲避,因此變成了石頭,永遠矗立在海中。再經過了這麼長的地質時間,仍然陪伴著遊客,成為稱職的背景。


再繼續往西行不遠抵達Dyrhólaey 這個名字在冰島語裡面有著:"the hill island with the door hole" (有門洞的小山島)的意思,就是因為它獨特的自然地貌而命名的。在夏季這裡將會變成Puffin(帕芬鳥)、候鳥築巢的地方。
巨大的玄武岩平整的切割出一塊凸出於海岸線的平臺,這是八萬年前海底火山爆發所形成的海岬,下方又被海浪侵蝕出一個巨大的海拱Dyholaey門洞石,看起來像是一個延伸出海面上的拱橋一樣。上方風非常大,好好站立都顯困難,可愛的Puffin隨著強風飄行,仍然盡力地捕捉小魚,餵養下一代。





再行向西抵達斯科加爾瀑布Skógafoss,又名彩虹瀑布,因為瀑布正對南方,冰島緯度很高,太陽仰角大多時候相當低,因此只要有陽光經過瀑布水霧形成彩虹而得名。這裡也是著名的Fimmvörðuháls徒步線路的起點,可以前往著名的艾雅法拉火山(Eyjafjallajökull)。彩虹瀑布旁的蜿蜒小徑可以往上攀登,登高而上後會發現四周全是綿延平坦的高原和山峰,只有在瀑布這裡是突然斷掉的山坳,站在景觀平臺上可以往下宏觀整座瀑布。








因為隔日早上預計要完成金圈三景中最重要的辛格韋勒岩壁,所以今天移動距離不用太遠。彩虹瀑布行程完後,找了一家餐廳名為Gamla fjósið,非常輕鬆的享用午餐。漢堡與牛排沙拉都很不錯。





今晚住在海德拉Hella,不小心包了一棟超大棟民宿VOGA Guesthouse,設備一應俱全,煮個臺式肉燥乾麵。





隔日早上離開民宿後,驅車前往辛格韋勒國家公園。這裏是很難得在陸地上可見的中洋脊,屬於張裂性板塊交界,這一道分隔北美板塊與歐亞板塊的邊界本來就是屬於大西洋中洋脊的一部分,也恰好冰島位於此處,所以這一道海中裂隙因而上陸,目前裂隙每年約張裂數公分。步道沿著兩板塊中間裂隙而下,在此能深刻感受地質時間的長度與人類的渺小。此處除了有地質上的意義外,全世界最早的民主議會也是發生於此,相傳西元10世紀時維京人踏上冰島,以此區做為都市發展重心,為了長期穩定發展,組成了民主議會,為全世界最早民主議會而聞名。議會持續運作到18世紀末,歷經挪威與丹麥統治下曾被迫中斷,1944年冰島在此宣佈獨立,所以非常具有歷史意義。在一堆大石頭上,立起一面冰島國旗,象徵此塊曾經象徵冰島民主的原點以茲紀念,於是旗子底下這顆大石頭,稱為「法律石」。










傳說以前不守婦道的人,議會會判刑「浸豬籠」的地方

地表上的紋路可看出當時熔岩流流動的方向

旁邊即為冰島最著名的潛水和浮潛勝地——史費拉(Silfra) 就在辛格韋勒岩壁旁的辛格瓦德拉湖內。這裡的湖水非常清澈,能見度可達90-120米,讓史費拉成了冷水域潛水全世界排名前三的潛水、浮潛聖地。最著名的行程就是從水中觀察板塊交界,可惜時間不允許,日後再來此深度旅遊可以列為目標。
下午進到雷克雅維克市區,我們預計在市區住兩個晚上,體會冰島人日常生活。很棒的閣樓。


還可以遠眺哈爾格林姆教堂(Hallgrímskirkja)

晚餐還可以燒個紅燒肉,再用紅燒肉肉汁拌麵,搭配鮮甜大白菜與臺灣帶來的酸白菜湯,完全不用想家鄉味。

市區內著名景點大多很集中,所以建議可將汽車停在著名的哈爾格林姆教堂(Hallgrímskirkja)停車場(免費免費),用雙腳步行即可。大教堂位於Skólavörðustígur 街的最頂端,是雷克雅維克最市中心、最高的位置,目的是確保在雷克雅維克所有的角度都可以看到大教堂。哈爾格林姆教堂是冰島最大的教堂,高73m,由冰島國家建築師Guðjón Samúelsson的於1937年被委託設計,整座教堂的興建從動工開始到工程結束總共耗時41年。
哈爾葛林姆教堂的設計靈感是來源於冰島南部的斯瓦提瀑布(黑色瀑布)的六角型玄武岩。教堂兩邊由矮至高排列的柱子就是和玄武岩有一樣的感覺。教堂每到整點就會敲擊鐘聲,可以依照鐘聲感覺時間的流逝。




沿著街道走向港邊著名的太陽航行者雕塑Sólfarið- The Sun Voyager,也是現在來到雷克雅維克必到景點。這座雕塑是以維京船骨架為發想,由不鏽鋼製成,矗立在一圈花崗岩板上。由冰島藝術家Jón Gunnar Árnason 於1990 年製作完成,有人說它是一艘代表了夢想的船,也有人說它是獻給太陽的頌詩。如果說哈爾格林姆教堂是雷克雅維克的地標,太陽航行者雕塑就是雷克雅維克海岸線上面最顯眼的標誌。



沿海岸線步行不久就可見到哈爾帕音樂廳Harpa Concert Hall and Conference Centre,是雷克雅維克最大的音樂廳,同時它也被用作會議廳,於2011年5月4日開幕,算是比較新的建築物。Harpa 的基本結構是由包含不同顏色的幾何形狀玻璃面板的鋼框架組成,玻璃柱的形狀的設計靈感是來自於冰島的玄武岩。裡面空間開闊,所以又是個很好拍的文青地方。音樂廳標誌是由音叉圈成圓形的設計。







距音樂廳不遠處有一個很有名的小攤,吃到了號稱「世界上最好吃的熱狗」,熱狗本身混雜羊肉,仍有些許羶味,我們吃起來不是很習慣,倒是醬料味道不錯,不過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喜歡COSTCO的熱狗。吃完也散步到冰島舊國會大廈、雷克雅維克主教座堂看看,附近小公園有擺放粉筆,四處有人用粉筆在地上塗抹漂亮的圖畫,因為冰島雨多,一陣雨就會沖刷掉了,只能短暫留下類似到此一遊的印記。我們也試著畫畫看,這就是愛臺灣啦!旁邊公園座椅也有擺放筆記本,坐在長椅上的遊客也可以自由塗鴉,穿越時間與其他遊客分享當下心情。








也可以到托寧湖(Tjörnin)與市政廳(City Hall)走走。托寧湖是雷克雅維克市區內最大的湖,也有鴨子湖、天鵝湖之稱。在這裡經常可以看到各種鳥類、天鵝、鴨子在這裡悠遊,湖旁隨處可見禽鳥類的便便,足見鳥口豐足。市政廳內附設遊客服務中心,可以到這裡領取免費的城市地圖及活動小冊子,任何住宿、旅遊、交通問題或票券也都可以在這裡詢問購買,也有FREE WIFI唷。市政廳裡有一幅龐大的冰島立體地圖,在旅程的終點看到這張地圖,細觀自己的遊程,美麗景色歷歷在目,感慨萬千。






市區外的珍珠樓 Perlan是一個可以俯瞰Reykjavik 全景的地方,同時也是介紹冰島自然地理景色的博物館。由於最頂部的外形是一個半圓拱型玻璃罩長得很像半顆珍珠,所以被稱為珍珠樓。珍珠樓的這個「珍珠頂」是在1991年才蓋好的,最早以前的珍珠樓只是一個很大的熱水儲水池。由於位於山上,因此珍珠樓也有方便走出平台看雷克雅維克全景的設計。在珍珠樓最底層有一個Glacier and Ice Cave Exhibition,在裡面有仿真的冰川和冰洞模型,連放防寒衣的桶子都要做成六角柱狀玄武岩的樣式。









另外市區裡也有一座「逼逼博物館」,逼逼是被消音了~~科科,收集了冰島常見的多種動物逼逼,另外還有冰島足球國家隊逼逼的模型喔,算是小有名氣的博物館。另外販賣的紀念品看到了臺灣的地標之一,難怪有人說摩天高樓只是一種陽具崇拜罷了。



就算是鄉民也打不過

雷克雅維克街拍















離開冰島還車前前往一個小景點大陸板塊連接橋Bridge Between Continents,此處也是北美板塊與歐亞板塊的交界,但是去過辛格韋勒岩壁後,來此比較像是一種景點收集的儀式。華人世界的情人鎖越來越氾濫了。



離開冰島後抵達我們此行最後一站丹麥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機場進市區搭乘火車是最方便的,因為隔天下午要飛香港回臺北,所以可以購買一日券,同樣佛心的可以使用24小時,連隔天早上來個哥本哈根踩點之旅的交通都不用煩惱了。今晚住在哥本哈根車站旁的公寓,晚間哥本哈根車站周邊治安感覺不是很好,要特別小心。



一早踩點之旅先殺到最北邊的「小美人魚雕像」,雕像比想像中小很多,就這樣靜靜的坐在岸邊礁石上,冷眼望著海灣,周圍哥本哈根的風華似乎與己無關,無止盡的等待心中的那一份糾結。



沿著海岸步行向南,經過「吉菲昂噴泉」Gefionspringvandet,由北歐女神吉菲昂(Gefjun)與四頭牛所組成,同時也是個許願池。國外真的很多池子可以看見硬幣,在黃石公園及冰島都還要特別立牌,希望遊客不要將硬幣丟入湧泉中,做水池斂財的想法又再一次迴盪。


再往南經過「阿馬林堡宮」(Amalienborg),這裡是丹麥王室的冬宮,廣場中間是阿馬林城堡的建立者腓特烈五世。同樣沒時間進去參觀,但是監視到衛兵很不耐煩的樣子。西側的腓特列教堂(Frederiks Kirke),俗稱大理石教堂,擁有斯堪地那維亞最大的教堂穹頂,跨度31米。但我們經過時正在整修。





繼續往南向新港方向走去,途中不經意經過Carl Hansen & Son Flagship Store,經典北歐家具很多源自於此,包括經典的CH24 Y-Chair,有些感動。


新港興建於1671~1673年,該運河將海水直接引進國王新廣場。當時建造新港運河的主要目的是將海上交通引進城市中心,從而促進哥本哈根的經濟發展,水手也可以直接在此休息補貨,沿岸地區因而繁榮。此處最大特色是五顏六色的建築,安徒生也曾住此,並在此寫出著名的童話故事。拍起照來畫面很美,但畢竟此處有「世界最長的酒吧吧臺」稱號,地板較顯髒亂(其實哥本哈根比我想像中髒非常多,不像印象中北歐地區是很乾淨優雅的意象,赫爾辛基就非常乾淨),但也有人認為髒亂表示生命力,見仁見智。






接著向西經過國王新廣場,晃過羅森堡花園與羅森堡城堡,從前作為皇宮,現在已經開放給民眾休憩。再向南行經過歐洲仍在使用中的最古老天文臺「圓塔」,其上下並非使用階梯,而是螺旋狀坡道蜿蜒而上,甚至有新發現小行星為了紀念以「圓塔」命名。






最後途經哥本哈根大學、市政廳廣場、與世上第二古老的主題樂園蒂沃利花園(Tivoli Gardens),公園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木質雲霄飛車Rutsjebanen,或叫Bjerg Banen,是世界上最老且仍在運行的木質雲霄飛車。最後回到車站旁的公寓,哥本哈根半日遊搞定。




---------------
想玩的地方太多,錢又太少,只好回臺灣充實銀彈。謝謝旅伴們一路陪伴相挺,並包容我的任性。
另外,若自己會煮飯的話,真心推薦帶一罐醬油去煮,不僅可以一解鄉愁,而且真的省非常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