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利旅行社捷克10日、華友旅行社義大利12日:記憶中的旅程體驗

前言

如果沒有記錯,從加利利旅行社的捷克行程回來已經7個年頭(這是一篇記憶文,不是這一兩年的經驗文)

那是第一次去歐洲,很興奮很新奇。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也是很正確的選擇。6月初的捷克天氣不錯,不熱不冷溫度剛剛好,捷克這個國家也不複雜,大多都是古城古蹟,不太有大山大水的風景,不管是哪個季節去,即使是最少人的冬天,也不會覺得多失望,反而有機會可以見到一般人比較不容易見到的雪景。對我來說6月初是最適合去捷克的月份之一,天氣好白天夠長,即使吃完米其林推薦晚餐,也還有兩三個小時可以瞎逛。

回來之後有人問我,怎麼不參加奧捷?

現在想想,幸好沒去奧地利,或者說沒去哈斯達特那一塊的奧地利(當時加利利的捷克從維也納進出)。旅遊就是這樣,之前沒去到的,在生命中有了遺憾,於是下次再去。


之前寫的東西(註),到現在自己看看,仍然很有感覺。當時不高興的,現在高興不起來,當時滿意的,現在也能保持欣賞。只是幾年沉澱下來,也去了很多個國家,感受過不同的風土人情,或許可以用另一種寫法,不是那麼慷慨激昂,平舖直述地記錄自己的心情,也不壞。


加利利捷克

加利利的捷克10日行程,一直到現在都沒甚麼大變動,維也納進出,秀麗的庫倫洛夫、瑪莉安思凱的噴水池、連住三晚的布拉格。幾年下來仍然相似的行程,表示這個國家還能夠被開發的景點不多。反而是包含奧地利、德國、匈牙利等其他國家在內的行程陸續增加,今年甚至有旅行社開發住在哈斯達特的行程。好壞我沒去過不予置評,至少讓旅人多了一個選擇。

幾年過去了,我曾經抱怨過的英吉利太無聊、瑪麗安斯凱與卡洛維瓦利同質性太高,顯然聽不進旅行社老闆的耳朵裡。無所謂,反正捷克去一次就差不多了,最好連著奧地利一起去。以蜜月來說,德瑞的旅遊豐富度顯然更高,德瑞團的價格也逐年增加,甚至開發出包含少女峰及策馬特,或法東的柯瑪、或德東的國王湖等等行程,風景更漂亮、視覺感受度更強烈,也比奧捷更值得去。


加利利的捷克印象深的只有二件事:領隊廖雪蓮,及布拉格的凱賓斯基

這位領隊的個人風格強烈,或者說愛與不愛分明,也因此旅人對她的印象也是愛與不愛分明。不過她跳去太一了,華友義大利帶我們的MONEY也去了太一...

不喜歡她的人,會覺得她怎麼都在照顧別的團員、沒有顧及所有人。喜歡她的人,會覺得她不但熱愛旅行,喜歡拍照,更是【間接】推銷當地商品的好手。


現在的她變得如何我不清楚,但當時候的她跟我(及我的朋友)氣場相合,甚至我們隔一年在卡布里島偶遇(分屬不同旅行社),也依然很熱絡。當時候很流行拍團體照,甚至帶著國旗拍團體照,她當然也不例外。她也會主動幫團體蜜月的客人拍照,幫非蜜月的客人或一家人拍照。不要以為這很普遍,現在跟團去日本,願意幫大家拍照、願意幫大家拿相機拍照的領隊寥寥無幾。願意幫大家拍、願意拿著大家的相機學著如何拍照的領隊,基本上都很熱情,對旅行抱著一定程度的感動。很熱情的領隊,在日本五天行程或許感覺不出來,但在歐洲動輒十多天的旅程中就變得非常重要:你不會想要天天面對一個冷面孔或機械面孔,不會想要問一句只答一句的google領隊。

另外,她積極地運用她身上的配備,例如手提包、小玩偶、護手霜,展示捷克有很多好東西。她不會直接向客人推銷(波丹尼及莫瑟水晶則是因為客人問所以告知有折價券之類的訊息),反而客人可以透過她使用的東西、她身上背的肩上掛的拍照用的,自然而然地問她【東西在哪買】。她身上掛的東西(小飾品小玩偶)不貴品質一般,但不會引起客人的反感,至少比許多日本團領隊在車上拚了命賣藥要好得多。




布拉格的凱賓斯基非常非常棒,一直到現在我仍然不常見到有旅行社將布拉格這家旅館列為標準住宿。聽說我們那次會住在凱,是因為加利利的老闆正好在布拉格考察,好像有在當地的團都升級之類的,總之,那家很棒。凱賓斯基這個系列國王湖旁邊有一家,瑞士某城市(我忘了)也一家、克羅埃西亞玫瑰港也一家,反正很多風景優美的地方都有這個系列的旅館,部分台灣旅行社在某些行程也會使用這個系列的旅館。

布拉格這家凱(現在好像叫Grand mark,可能換主了),設計走的是現代風格,不是那種歐洲皇宮那種的奢華,多了點現代小家庭的感覺,特別是我抽到的那間,兩層樓中樓,帶著小廚房(雖然用不到),兩張單人床可合併成雙人床,大浴缸加淋浴。回台後我甚至把這個設計當成買房的參考...(然而台灣房子太貴沒買成)





第一次去歐洲,總是比較寬容,即使是捷克這樣沒甚麼變化的國度。我不會認為這個國家太單調,或者每餐都吃肉有甚麼值得被檢討的,甚至維也納進出也不是甚麼缺點,畢竟可以順道玩維也納。中世紀變裝秀現在看起來沒甚麼意思,黑光劇現在也不太有人推薦,這些我都嘗試過了。旅行中總有些事情,沒做過不會可惜,嘗試過也就是個紀念。布拉格有路上拉人的(我不確定是否與西門拉皮條的一樣),治安不算好但慶幸沒發生甚麼事。如果還要重遊,我大概會選擇秋冬。


註:之前寫的東西在本版的某個角落,已請版主協助刪除。本篇於20180604寫成,惟貼不進舊文,故另開新文。
2018-06-22 10:50 發佈
前言

從義大利回來已經過了6年,卡布里島那火燒般的夕陽、籠罩在雲霧中的阿瑪菲海岸、熱到爆的龐貝、烏菲茲美術館的藝術巡禮、西斯汀禮拜堂的急行軍、披薩義大利麵與丁骨牛排,提拉米蘇冰淇淋、當時還有A&F的帥哥美女...這種種回憶仍然盤旋在心中,不曾褪色那怕一分一毫。對照華友團團爆滿的行程,這個國度對於台灣人來說,不曾因為她也靠海而減損她的魅力。

只是該懷念的要懷念,該抱怨的也不會因為華友義大利這麼熱門就可以不必抱怨,總之有好有壞,方為旅行的酸甜苦辣。


華友義大利12天


華友採用華航,中間搭配一段國內線班機由羅馬飛往米蘭(類似廉航,可以想像成通勤電車),這個行程排法一直到現在都沒變。老實說我並不滿意,因為搭飛機必須整理行李,再加上到卡布里島及威尼斯也要過夜包,非常不便。其他旅行社如果採用南進北出或北進南出的行程,可以減少一次整理行李,不住卡布里島也不需要過夜包,但威尼斯仍然不可避免。


卡布里島值得去,儘管面積不大,說起來也玩不到甚麼,但島上遠眺其他小小島的風景不錯。


一直到現在,我始終不能體會阿瑪菲海岸的美麗,特別是下雨的阿瑪菲海岸一片迷霧,無聊到爆,再加上坐小巴士晃到人想吐。我只能說,如果不是住在阿瑪菲那個海邊小城,不如不要去。旅行社有阿瑪菲住宿的,就會放棄卡布里島住宿,這也是一種取捨。


威尼斯很臭,跟淡水差不多臭,6月人又多,天氣又熱,我實在不能感受她的浪漫。當時威尼斯的午餐海鮮不新鮮,不知道華友換了沒。


佛羅倫斯對我個人來說,算是這個行程最知性、吃得最好、最好買、最有趣的觀光地。知性來自於烏菲茲美術館,華友聘了一位當地工作(或當地成家)的台灣人,她以深入淺出的藝術鑑賞功力,為我們帶來義大利美術的洗禮。中午吃的丁骨牛排,好吃到爆。那一年的6月去,剛好遇到百花大教堂有夜間活動,成群結隊的信徒舉著蠟燭,雖然不知道他們在做甚麼儀式,也可以算是一種體驗。弗羅倫斯也是聖XX(某個保養品牌)的起源地,這家的香氛吊牌現在還擺在我的衣櫃,看有多耐用。


聖吉米納諾、皮恩札及西恩那三個古城,雖然各有名氣但其實長相差不多。與其三個都逛不如挑一兩個,多停留一點時間。我在皮恩札短暫停留的時間裡,看到了托斯卡尼的平原景色,也欣賞到當地小教堂唱詩班練唱。


羅馬的夜景寫真遊非常有趣,因為攝影師是個會說中文的厲害老頭,當年他帶著小徒弟(拿燈)拍照兼導遊,不但鼓勵團員擺POSE,也炒熱氣氛。不過,相對來說不喜歡或不善於在人前表演的人,自然覺得無聊。事實上,等別的團員擺POSE,但又無法自由閒逛,一直是這個夜景寫真很爭議之處。現在想想,就當作一個經驗,以後如果重遊,我就會選擇有羅馬半天自由逛的團體行程。畢竟一個聖彼得大教堂可以消耗一個下午(等待從屋頂流洩而下的光影,很值得),其他羅馬舊建築或廢墟夜間光景雖然有標準景點,但自己瞎逛說不定印象會更深。



梵諦岡博物館的當地導遊及中國口譯十分令人不悅,聽說當地導遊是第一把交椅,整個行程幾乎沒開過口,完全由中國口譯介紹,而中國口譯感覺像在背書,帶團員的方式感覺像帶幼稚園小朋友,而且是用逃難般的速度帶團員走馬看花,不知道換人了沒...


義大利12天說趕的確很趕,但如果不追求到處多看看多逛逛,其實也可以很輕鬆。如果是當成蜜月行程來看,我只能用回台時同團一對夫妻在機場的對話作為結尾:

夫:「這跟我的蜜月想像差很大」
妻:「可是我不喜歡睡覺睡到自然醒的行程,像夏威夷的那種」


allem wrote:
梵諦岡博物館的當地導遊及中國口譯十分令人不悅,聽說當地導遊是第一把交椅,整個行程幾乎沒開過口,完全由中國口譯介紹,而中國口譯感覺像在背書,帶團員的方式感覺像帶幼稚園小朋友,而且是用逃難般的速度帶團員走馬看花,不知道換人了沒...


不知道帶團的領隊有無向你們說明, 那個當地導遊是義大利(或羅馬)指派的, 沒得挑,另一說法就是在保障他們(義大利白人)的工作權; 他們不會因為你是說中文的, 就派個華人給你;那個當地導遊應該會第二種語言, 但可能不是中文, 所以旅行社只好再加請個說中文的

當年有碰到當地導遊帶日本團, 這個當地導遊(白人)會講日語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