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波羅的海行船初體驗,只記得服役時海軍陸戰隊的登陸演習有在船上過夜,清晨一樣海上的場景,卻是緊張的為登陸做準備,不像這一次旅遊的心情,興奮莫名早早從船艙起床約芬蘭時間4.16分,手持18-105mm旅行鏡頭拍下這一系列照片。相片exif資訊為芬蘭時間,芬蘭與波羅的海三小國同一時區,與丹麥挪威瑞典慢一小時時差。





波羅的海日出時分景色,緯度較高地區這個時節日出較早,郵輪此時從中轉碼頭向西駛出,太陽被瑪麗港碼頭瞭望塔遮蔽,僅能從船尾看到日出潑染出東方天空為一片紅霞。

中轉停靠的這個碼頭是仍屬芬蘭國惟一的一個自治省奧蘭群島,首府是瑪麗港(Mairenhamn)停泊在首府瑪麗港西碼頭的四桅杆帆船(Pommern)是奧蘭島的象徵,我也是用這條船google查詢到,郵輪從赫爾辛基到斯德哥爾摩中間有停靠瑪麗港,恐怕團友們此刻都在睡夢中,只因為早起拍日出才發現郵輪並非直達,中間有停靠碼頭,記錄下來讓團友們分享這個資訊。

奧蘭群島瑪莉港圖示,位於芬蘭的西南沿海,由6500個小島組成,島上居民2.5萬人,大多以瑞典語為母語;停泊在首府瑪麗港西碼頭的四桅杆帆船(Pommern)),也是奧蘭島遠洋船隊漂洋過海的見證;現已入為博物館供遊人參觀。

一個人擁抱甲板的空間,大地靜寂聆聽風與破浪的聲音,期待下一個驚奇!船漸漸駛離瑪莉港灣向西航去。

你是清曉待發的帆,我是天涯漂泊的嵐,我要緊緊的纏在你的後面,催你向前,歲歲月月,日日年年...
清晨維京號從瑪莉港一樣鼓動著螺旋槳隨後出航,此時此景想起早逝的趙寧博士(趙茶房)這首詞。

在甲板映照船尾的朝陽光中結束我的波羅的海日出攝影,回房睡回籠覺,此刻芬蘭時間早上4.53分。



風平浪靜船舷與船尾破浪而行溫柔美麗的浪花波紋。


早上7.10分陸續有遊客在甲板上游動,藍白相間的SILJA LINE SYMPHONY與蔚藍的天空,讓我停不下來按快門的手。





郵輪航行瑞典國境深入百里到斯德哥爾摩碼頭,途經各個小島也和芬蘭一樣星羅棋布島上風光目不暇給。在北歐三國中,斯德哥爾摩是島嶼最多的城市,算上郊區大大小小的島嶼,共有24000個島嶼,被稱為“北方威尼斯”。


瑞典的海鷗來搏版面,港口看是近了!

入港前來一張碼頭風景合成照片。

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瑞典首都,也是該國第一大城市。瑞典國家政府、國會以及皇室的官方宮殿都設於此。位於瑞典的東海岸,瀕波羅的海,梅拉倫湖入海處,風景秀麗,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市區分佈在14座島嶼和一個半島上,70餘座橋樑將這些島嶼聯爲一體,從13世紀起,斯德哥爾摩就已經成為瑞典的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中心。

斯德哥爾摩第一站景點:瓦薩戰艦博物館,然因館方進出門禁系統失靈,先改往市政廳回頭再來。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瑞典語: Stockholms stadshus,當地人又稱之為Stadshuset)是斯德哥爾摩議會的所在建築物,市政廳位於國王島(Kungsholmen),梅拉倫湖畔,由建築師Ragnar Östberg設計,並於1911年和1923年間興建,大樓被兩個大型廣場、一個外庭院和一個室內大堂包圍。圖為臨梅拉倫湖畔之外庭院,湖面遠方尖塔為騎士島教堂。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是一座宏偉壯觀,設計新穎的紅磚砌築的建築物,800萬塊紅磚砌成的外牆,在高低錯落、虛實相諧中保持著北歐傳統古典建築的詩情畫意。市政廳的右側是一座高106米,帶有3個鍍金皇冠的尖塔,代表瑞典、丹麥、挪威三國人民的合作無間,登上塔頂部,可一覽整個城市的風貌,市政廳的參觀因為行程非常匆忙,星期假日人多領隊導遊的催趕,沒能專心的照相,再加上照相機拍攝模式錯誤未能察覺,致所有相片都不滿意,非常遺憾!團體旅遊就是永遠時間不夠未能仔細欣賞。

參觀市政廳心情是嚴肅與喜悅,對於諾貝爾先生在他的遺囑中,利用他的巨大財富創立了諾貝爾獎,獎勵了無數對人類文明科技醫療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真是一位偉大的人物值得尊敬,千里迢迢來到此地怎能不用虔誠的心情來體會這些得獎者在頒獎、晚宴、與舞會的場合中神聖無比榮耀,作家莫言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是最近中國人在諾貝爾獎的盛事。

拱廊一側擺有北歐處處可見的木馬,達拉馬〈Dala Horse 〉源於西元17世紀,在原始森林密布的瑞典中部達拉娜地區,伐木工人思念小孩,就有人想到用木頭刻一些小木馬,回家時可作為給孩子的禮物,當達拉娜伐木工人雕刻的木馬逐漸在全國各地流行起來後,人們就以它的產地為其命名了。真正讓瑞典木馬聲名大振是在1939年紐約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當時達拉娜地區的作坊手工雕刻小木馬是小孩的玩具,後來慢慢成為瑞典象徵性的代表物,瑞典於1939年世界博覽會時展示三公尺高的紅木馬。這是木馬的真實故事。

面臨梅拉倫湖一側一樓有威尼斯聖馬可廣場道奇宮類似的拱廊。

進入中庭,內牆上爬滿藤蔓的市政廳,崇尚自然的瑞典讓植物自然生長,既使是諾貝爾獎頒獎地點也不例外。

搞不清楚是從哪個門進入到這裡!

糊裡糊塗地進入藍廳,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頒獎結束後舉行晚宴的地方。這是一個內庭院式的大廳,與整組建築的外庭院相呼應。設計師原先計劃在紅磚外鋪上藍色的馬賽克,與地面一致有湖水的淺藍,也是瑞典的國旗顏色,結果在看到美麗的瑞典傳統手工製作紅磚後,就放棄了原先的想法,因此藍廳不藍也就成了一個繼承瑞典傳統文化的故事,上方開窗讓陽光照射大廳內讓人們有在戶外的感覺,又是瑞典人崇尚自然的表現。

一樓藍廳的入口面上方一整排大堂內的管風琴有10270支音管,一旦奏起樂來,樂聲迴響在雄偉的市政廳,不但是莊嚴無比、也更加震懾人心。


藍廳的樓梯也大有學問,為了要找出適合盛裝晚禮服女士的階梯高度,建築師請太座換上正式晚禮服親自試驗,最後歸納出每階13公分的階梯最適合盛裝的女士,所以藍廳樓梯每階高度為13公分。

市政廳設計師 Ragnar Östberg 畫像。


接著通過台階到了議會廳,這裡是斯德哥爾摩議員們開會的地方。每一個座位上都有議員的名字,也就是說議員的座位是固定的。正前方樓上設有旁聽席,所有人都可以來旁聽議員們開會,現在每次開會都有電視直播,因此幾乎無人來旁聽了。


屋頂有如倒扣的維京船艙底衍樑支架,天花板為晴空湖水的顏色,並畫有星星、月亮、雲朵意義為市議員開會公開,沒有甚麼黨政協商與私下喬事情的空間,同時建築風格也有崇尚自然的意謂。

議會廳出來就是百拱廳,是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榮譽入口處,國王和貴賓就是通過這裡到達藍廳的,相當於貴賓通道吧,屋頂有一百個蜂窩狀的拱,類似台灣廟宇用木頭斗拱作天花板,後來發現偶數名議員會出現票數相等的情況,就增加了一位議員,現在是101名。本屆議會一共有50名女性議員,51名男性議員,可見在這個國度男女還是很平等的。

出了議會廳就到了一個小型的宴會廳,說小也不小,只是和藍廳相比,就小多了。宴會廳一面是美景如畫,另一面則是畫如美景了。這一組壁畫叫做王子畫廊,是現任國王的叔叔歷時五年才畫完的,畫的對象就是另一面窗外的風景。這樣不管坐在餐桌的哪一邊都可以欣賞美景了。畫上的很多建築仍然可以在窗外對面的島上找到。

畫就是掛在這間宴會廳左邊廊柱內。


小宴會廳通向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廳,名稱就叫做金廳,是瑞典國旗的另一種顏色。金廳縱深約為25米,四面牆壁有用1800萬塊約為一厘米見方的金色和各種彩色玻璃的小塊鑲成的一幅幅壁畫。金廳的材料採用的是三明治的工藝,在兩片玻璃之間夾上金箔,因此整個金廳的金子用量並不多,只有十幾公斤而已。金廳的正中間的壁畫是描繪的是梅拉倫湖女王,她是斯德哥爾摩的守護神。

她的右手指向西方世界,有艾菲爾鐵塔等;她的左手指向東方世界,有大象、有清真寺等
她就代表瑞典,意思是為東、西方世界的連接,代表與日月同齊,世界以瑞典為中心。

圖的右下角圈起處有一個清代打扮戴斗笠的中國人代表東方的進貢。

圖左圈起處有一面美國國旗代表西方的朝貢。



金廳梅拉倫女王圖像左右兩面與對面,一樣金碧輝煌,所有圖案都有不同的傳奇故事。

金廳出來經過這個門到藍廳的二樓,回頭門廊上建築師的雕像,原本藍廳的顏色就是頭像背景水藍風格。

離開前中庭作最後回顧,正面牆下就是北非回教風格的拱廊,領隊在喊人了,非常美麗匆忙間可惜沒有入鏡!

回到瓦薩戰艦博物館,其外觀造型抽象的像一艘船。門禁系統恢復正常,遊客陸續進入參觀。

內部不得用閃燈,本有帶另一隻定焦35mm大光圈鏡頭,但考慮室內狹窄空間取景構圖不易,仍使用18-105變焦鏡頭ISO幾乎到2000-4000拍攝。

星期假日人潮洶湧,只能隨拍,瓦薩號(Vasa或Wasa)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於1626年到1628年間下令建造的一艘軍艦。1628年8月10日,瓦薩號從其建造地揚帆起航,但在航行了不到1海里(少於2公里)後便浸水沉沒。17世紀時,人們曾試圖取回這艘沉船上頗具價值的加農炮,但在後來這艘船便為世人所遺忘。直到1950年代,有人在斯德哥爾摩港一條繁忙航線的一側再次找到了瓦薩號沉船的位置,這引起了公眾的注意。1961年4月24日,瓦薩號龐大的船軀被幾近完整地打撈上岸,並被臨時存放在Wasavarvet(「瓦薩船塢」)博物館中。1987年,瓦薩號被移往斯德哥爾摩的瓦薩沉船博物館展出。這艘船是瑞典最受遊客歡迎的展品之一;至2007年為止,她吸引的遊客數量已超過二千五百萬名。

瓦薩號的左舵船首,為什麼不腐敗的原因,波羅的海為內海鹽分較少,海水沒有腐蝕橡木頭製造的生物,橡木新船油漆厚實,等等可能原因讓瓦薩號在水中沉眠300年沒有腐壞。



各個角度的瓦薩號,沉船的原因:當時的國王要在船上裝設超出一般數目的火炮。這表示已經為船隻選擇的尺寸就不再適合,也超出造船廠的能力所及範圍。因此瓦薩號的上層構造非常高,有兩層裝了火炮的封閉式
板。船底放滿了大石頭,作為保持船身穩定的壓艙物。但是瓦薩號還是頭重腳輕,用了120公噸的壓艙物也不夠。好大喜功的國王與顢頇的的官員明知超重與設計不良,造成瓦薩號沉沒的憾事,但命運的交纏讓戰艦出水重見天日,成就了瑞典歷史文化的發揚光大,瓦薩後注定前生不能打仗,後世盡享榮耀。

瓦薩號旁邊有一縮小比例的原型船,讓遊客了解當年戰艦軸盧千里旌旗蔽空的盛況。

瓦薩號雖是戰船,卻同時有宣揚國威的任務,所以在船上特別雕刻了精緻的裝飾,以顯示當時瑞典堅實的國力及富裕的程度,船身上的雕像包括獅子、聖經人物、希臘神話人物及多位羅馬皇帝,共計七百多座,據描述船首部分的彫刻還都鍍上金片,古斯塔夫二世國王有"北方之獅"的稱號,雕上獅子正是力量與勇氣的展現,也代表著瑞典國王浩大無懼的雄心氣勢!

右船舷炮口。


根據考證,船尾雕飾雕像回復當年的顏色與造型之圖片與模型。



太精彩的史實,船尾與左船舷再來張特寫。

戰艦船艙剖面模型。

走出博物館對面又是北歐博物館展示瑞典民俗生活文化的博物館,沒有參觀僅照相留影。


斯德哥爾摩美麗的水岸城市。

對岸一水之隔,圖中間偏右淡咖啡色建築物為瑞典國立博物館。

皇家歌劇院。

王宮側院面臨湖邊的花園。

瑞典王宮側門,除了用作王室居所的樓層外,王宮其餘部份還有其他用途,如古斯塔夫三世文物館、寶藏展覽廳、軍械展覽廳和位於地底的三王宮博物館,王宮博物館入口需門票。

摘錄網頁從對面聖靈島上拍攝的王宮全景,以饗讀友了解王宮全貌。

王宮旁邊斯德哥爾摩大教堂,正式名稱為聖尼古拉教堂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老城最古老的教堂,是瑞典磚砌哥德式建築的重要例證。它毗鄰斯德哥爾摩王宮,是通往王宮的主要通道王宮斜坡的西部頂點,而大教堂斜坡、主要衛隊陽台、和狹窄海峽等街道分別位於其北側和西側。



斯德哥爾摩王宮正門,位於斯德哥爾摩老城北部的瑞典王宮,斯德哥爾摩王宮的歷史始於中世紀,雖然現時王室已經搬出到郊外的卓寧霍姆宮,但斯德哥爾摩王宮仍是瑞典國王的官方居所。衛兵交接與馬車儀隊是吸引觀光客來此遊覽的重點;時間不對我們未能躬逢其盛。

摘錄網頁照片從王宮右側教堂居高臨下拍攝的場景,更能一窺其堂奧。

斯德哥爾摩老城區街巷一景。

回頭張望,王宮旁大教堂的鐘樓,蔚藍的天空與右邊綠樹愈發襯托其雄偉高峻。

老城區廣場,假日人潮與當地市民活動,讓廣場熱鬧非凡生氣蓬勃。

瑞典斯德哥爾摩酷似的三兄弟之屋,每棟面牆顏色鮮豔、屋頂與窗框造型色彩繽紛,在這廣場上卻有歷史悲情事件發生,曾在1520年發生斯德哥爾摩浴血事件,當時丹麥入侵,與之抗衡的瑞典國王(瓦薩戰艦國王的父親)以及一群貴族多達90人皆在此送上斷頭台。

老城區廣場有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大樓,為瑞典學院所擁有,大樓裡面有個知名的若貝爾博物館和圖書館之外,每次文學界的奧斯卡~若貝爾文學獎也會在這裡頒布。

廣場中央這個噴泉異於歐洲其他城市廣場噴泉,沒有水池,水從石柱周圍流出,不知是何原因今天沒有水,看是乾涸很久了!

相傳瑞典丹麥之戰,丹麥的一發砲彈未爆崁入街邊房屋的牆角,聽聽完爾想這是瑞典人的幽默吧!笑笑就好!




假日老城區廣場瑞典人民男女老幼著傳統服裝隨著樂音載歌載舞,駐足看了一會,每個人臉上小的笑容靦腆,老的反而青春洋溢,每個人認真表情煥發著樂觀進取的個性,奠定國家實力成就北歐第一大國的光榮。

斯德哥爾摩大教堂前斜坡馬路盡頭到湖邊,有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位於湖邊的銅像,是1771至1792年間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熱愛,戲劇、文學、美術、音樂和歌劇,迎來了全面的興盛,就是歷史所稱瑞典“古斯塔夫時代”。瑞俄大戰獲得了瑞典海軍最大的一次勝利,古斯塔夫最終引導瑞典度過混亂時期,並贏得歐洲的尊敬。
結束了斯德哥爾摩的遊覽,即將拉車308公里到瑞典西部北歐最大湖泊維納恩(Vanern)湖北側最大城市卡爾斯塔德(瑞典語Karlstads)休息打尖,為明天前往挪威奧斯陸(Oslo)先行住宿,以解旅途拉車太遠的疲累,如從斯德哥爾摩到奧斯陸中間不休息則是529公里的路程。

Stockholm 城市遊記景點,請讀友參閱。
萬里遊蹤第八天2014/05/18(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爾斯塔德
請有興趣的讀友登入Google Map 查詢遊記中景點地理相關位置。
第九天挪威奧斯陸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