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餐廳坐下來吃還要另付坐抬費 現在真是開了眼界 吃的用的真的太貴了 和收入真不成比例
現在想想 我們移民美加的真的幸福太多了 尤其是 LA 和 Vancouver 到處都有平價道地的台灣小吃 廣東菜 還有華人超市 vancouver 的環境風景也不輸 歐洲 在這裡五十萬一百萬美金 買到的房子 環境都很不錯了 教育也不差
稅金比起 台灣是高 但也沒有 歐洲那麼可怕雖然還是一堆人抱怨工作這裡難找 稅太高 看看英國吧
難怪上次在加油站遇上一對剛從英國移民來加拿大的卡車司機夫婦正好看到他們穿 Porsche club 的夾克
就和他們聊天 知道他們以前在英國有一台舊的 944 當他們知道我是開 997S 時直露出不敢相信的表情 哇 truck driver也能開 997??? 才知道原來 英國的車價比我們貴上30% 後續稅金又更重 所得稅也是嚇死人
我才告訴他們其實這裡車子很便宜 稅金又沒歐洲高 你們以後真要買 也是買得起啦
他們說想花四十萬加幣在加拿大中部省份 買個一英畝土地的 獨棟房子享受一下 二十萬英磅在英國大概是緣木求魚吧
也許對某些英國人來說 加拿大還是他們好山好水的新大陸呢
歐洲國家 偶爾去旅遊血拼 看看名勝古蹟到還不錯 如果要移民定居 除非是像樓主有特殊理由 要不我看還是免了吧

在美國加州 一個月可支配收入能有 一兩萬美金 不敢說奢華 也絕對能讓你過 開歐洲名車 住一兩百萬美金
室內五千呎 土地萬呎豪宅 老婆名牌想都不用想就買的日子 當然人外有人 這離飛機遊艇還有一段距離
不過一般這種大戶都會善用政府的避稅政策 像退休儲蓄 買房子養小孩也可抵扣部分 所以真正交出去的稅金
其實沒有那麼高 又因為是累進稅制 是要看平均值 如果收入在 十萬上下其實大概平均只有20-25%看各人抵扣額而定
以下兩個連結是美國聯邦稅 和各州稅 的詳細列表 參考一下吧
聯邦
http://articles.moneycentral.msn.com/Common/Taxes/2008-2009-tax-brackets.aspx
加州
http://swz.salary.com/salarywizard/layouthtmls/swzl_statetaxrate_CA.html
加拿大的稅制和美國累似 但級距不太一樣 聯邦最高級距是 29% $126,264 以前加幣不值錢 比較起來加拿大
稅率似乎較高 但這幾年幾乎和美金平起平坐 如果收入超過十六萬 加幣 美國會再往上跳至 33%
加拿大的稅是比美國低的 如果是收入在十萬上下 則平均值也是差不多都在 20-25% 左右
當然加拿大還要加上 6.9%的老人年金和失業保險金 這個部分是有 $36000 上限 交足了就不用再交了
但失業了政府會付你 55% 薪水最高十個月 超過 65歲 政府 會開始付你 每月$500-$800 的老人年金
看你的資產而定 越有錢當然就領越少啦
加拿大 聯邦稅 和省稅列表
http://www.cra-arc.gc.ca/tx/ndvdls/fq/txrts-eng.html
講到福利 加拿大的 MSP (Medical Services Plan) 應該和 英國 NHS 類似 也是公營系統
美國的私人醫療系統也不能說失敗 只能說要看你的立場
公營系統 的好處是人人有病看 每年每人只要交 $600加元的保費 一家人會更便宜 一家四口 好像只要 $1500
低收入戶 年收低於兩萬 政府全額補助 兩萬到三萬多 部分補助 超過 三萬多才要全額自費
但缺點是輪候時間過長 一般只要不是馬上會死人的病都是等老半天 開刀排個 半年一年是家常便飯
有時候更久 所以這幾年有很多人一直提暢部分醫療系統私營化 讓有錢能自費的人可以快一點開刀
但反對的人怕最終會步上美國後塵變成全面私營 政府內部也一直沒辦法達成共識
不過已經有不少經濟能力好的老人 已經開始購買美國的私營醫療保險 直接自費下美國開刀
沒辦法人都是自私的 有錢的人希望私營 可以馬上自費看病 不想被拖住 沒錢的人希望公營 反正也沒錢
等再久總會等到
我認為台灣的醫療體系其實是建立在壓榨醫療人員待遇上 尤其是護理人員 你比較一下歐美護士和台灣
護士待遇 就可略知一二 護士在歐美是高薪行業 不輸高級工程師 和其他專業人士 但相對要求也高
台灣目前這樣下去濫用醫療資源 健保遲早會崩盤 到頭來又是全民買單 倒楣的還是下一代交稅的受薪階級
其他福利的話 如果收入不超過一個限額 也是有小孩福利金 鼓勵生育 生小孩上醫院同樣不用給錢
生完後父母其中一個人可以請產假 公司留職停薪 政府會付你 55% 薪水 達十個月
加拿大是英聯邦的國家 我想可能很多制度是學母國的吧
歐洲的最大問題其實就是物價太高 人口密度太大 以幣值換算後 生活水準還是不成比例
在美加 家庭年收十至十五萬 一般都可以過上蠻不錯的小康生活 住獨棟
夫妻一人一台A牌B牌歐洲車 或A牌L牌日本車
五到七萬英磅 在英國大概只能過的一般
養兩台車大概就比較辛苦了 不過還是很佩服樓主的毅力 現在也闖出自己一片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