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ggan是之前在Restaurant雜誌的2015與2016年排行榜中亞洲第一名/世界排名第十的印度分子料理餐廳。官方網站有訂位表格,但略知內部經營模式的當地朋友告訴我他們並不處理網路預約。電話大概十通會接一通(好像真的很忙),三個月以上前訂位會比較有機會訂到理想的位置。初次訂位之後要第二次通電確認,用餐的前一日必須再次告知會出席...給有興趣的人參考一下。聽聞網上有不少人抱怨事前已確認了卻臨時被取消,所以我另外又聯絡了一次。
餐廳位在曼谷最熱鬧的四面佛略東南方的輪仳霓區清幽小巷中。本身是一個高雅古老的全白印式殖民時期的建築,加蓋並加裝了當代的元素如玻璃長廊與石砌噴泉。

正門
我們坐在二樓的窗戶邊。Gaggan只有提供22道菜的主廚套餐,沒有單點;菜單是以簡訊的情感符號來代表每一道菜的特色。在確認完我們對食材的喜好與過敏之後便開始上菜了。

菜單
荔枝果凍:甜酸的果凍帶有柑橘香,吃的出來是自然果汁不是人工香料,整體並沒有太令人驚奇。葉子是不能食用的。

可食的糯米紙包裝三種不同的栗子粉排列成印度國旗。烤過的栗子粉口感酥脆,米紙有些黏牙。坐旁邊的兩位情侶(似乎是中國人)好像聽不懂服務生的解說,執意把包裝拆開結果灑的整桌都是XD。

凝膠薄膜包裝的優格放入口中起初很滑溜,但咬破後在口中瞬間爆開。優格的調味不太甜但酸並有肉豆蔻,口感黏稠。

分解咖喱飯:鬆軟的米糕內包豬肉餡,上面是薑黃汁調味的蛋白泡沫。

黑巧克力包墨西哥jalapeño辣椒與辣椒汁:濃郁的巧克力加辛辣的內餡還算搭配,且吃的到辣椒切片,苦甜巧克力帶辣的口味很有泰式甜辣醬的精神。

豆粉餅夾茄子泥:特殊乾燥手法處理過的豆粉壓成餅,配上中東式的baba ganoush茄泥餡。餅體的部分一經牙齒施壓就鬆散成粉,咬起來滿有趣的。

黑白松露/鵝肝醬與酥餅:油炸過的奶油酥餅很香脆,黑松露與白松露的香氣濃郁,與鵝肝醬慕絲一起食用堪稱是料理界最奢華的一口。

可麗餅包海膽與山葵冰淇淋:現做的薄餅脆且仍有熱度,海膽產自北海道,是從日本築地市場空運的,配合冰涼辛辣的山葵冰淇淋。食材不同溫度的奇妙對比以及甜中帶海水鹹的調味令人印象深刻。

豬肉醬配炸麵條:丁香、茴香、肉桂調味的燉豬肉,麵條則是油炸過的蛋黃麵。

米餅殼番紅花羅勒冰沙:米製的脆殼口感像日本的紅豆栗子餅,殼內是有強烈番紅花與羅勒香氣的冰淇淋。

炙燒黑鮪上腹肉蛋白脆餅:外型模擬日本握壽司,但「米飯」的部分改為帶有百里香香味的蛋白脆餅,口感輕盈入口即化。鮪魚肉新鮮多脂,炙燒過的部分另外添加了微苦的多層次。

中腹肉墨西哥玉米餅:鮪魚新鮮,調味有醬油、細香蔥以及香艾菊。

炸黑松露鷹嘴豆:黑松露的香氣與油炸後的鷹嘴豆泥很配,只可惜太小口、排盤對我來說有點太煞有其事了。

謎樣慕絲:可食小花與蓮池營造的意境讓人賞心悅目,廚師一開始要大家猜慕絲的成份...我當時認為它有高膽固醇的鮮甜味與濃郁口感,所以想說大概是蟹膏吧,結果答案揭曉是羊腦。

番茄總匯沙拉配番茄湯:四種番茄的來源分別是台灣、 韓國、日本、泰國...即使在現實中互相討厭,在餐盤裡還是可以一家親吧?番茄湯是以冷凍乾燥研磨成粉的番茄並模擬日式傳統抹茶的手法泡成。


海鮮總匯可樂餅:添加竹炭的裹粉,內餡有龍蝦、鱈魚、鯛魚、鮟鱇魚。剛起油鍋,上桌時仍然冒煙,酥脆鮮美應該一次來一大盤十個才對。

內餡

薑黃芫荽子烤羊小排:炭烤羊肉五分熟軟嫩恰到好處,盤上紫色與紅色的花紋分別是略甜且濃的番薯與田菜根泥醬汁。

可頌甜甜圈:"cronut" 是2013年源自紐約市的發明,可頌的麵糰捏成甜甜圈似的圓形再油炸。Gaggan的版本做的很小,填塞的卡士達加了檸檬汁、香草和小茴香籽來調味。

主要的甜點是由炸餛飩皮為底基、搭配粉狀的冷凍乾燥奶、蘋果冰淇淋和酸蘋果醬汁。溫熱酥脆的皮與粉狀奶、冷且軟的冰淇淋又是一組強烈的對照,整體酸甜平衡。隔壁剛剛灑栗子粉的兩位客人又邊大聲講話邊吃,結果嗆到粉一直大咳。

分解印度奶茶:以chai茶的概念,分解重製成這道固態的甜點。內容有拉茶香料、果凍膠、茶味跳跳糖...有點軟嫩有點甜,有點黏牙,有強烈的拉茶香料味,還有口爆的跳跳茶糖,只能說從來沒吃過這種神奇的組合。

最後能喝到平淡無奇的拿鐵真好...好險服務生沒有端來一盤要用叉子吃的分解拿鐵。

優點:雖位於市區,但處小巷中用餐地點安靜。服務周到沒有怠懈,上菜時間掌握絕佳、有效率沒有冷場。餐盤搭配用心。價格實惠,約是同類型餐點在歐美的一半左右。主廚親切,飯後親自出來解說菜的概念、材料來源、以及回答顧客的問題。
缺點:訂位麻煩。每一位服務生對每一道菜的材料解說詳細程度與品質略參差不齊。
感想:晚餐六點進場,加上咖啡還有餐後與主廚聊天後離開時大約十點半。晚餐前空腹,離開時大約是八分飽。很多朋友問到底好不好吃...我無法回答,因為這很主觀也沒有對錯,要看一個人對「好吃」的定義是什麼。我自己對飲食表面的繁文縟節沒有興趣,最在意食材的好壞、廚師的用心、以及成品的質量-Gaggan在這三個方面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除此之外,主廚在利用各種材質軟硬、溫度高低、以及食物物理性質上的組合都下了非凡的心力,把已知的材料用新的方式來呈現給顧客,試圖打破常人既有的刻板印象。與其評論它好不好吃,我覺得更像是經歷了一場豐富的料理探索大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