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觀這個紀念館是這次到南京的主要目的之一,
紀念館全名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1985年落成,後續有擴建兩次,
這座紀念館建成的主要原因在於日本在1982年時透過修改教科書的方式來否認這段歷史,
當時激起南京市民的氣憤,隔年便開始籌建此紀念館,
1985年二月開始動工,當年八月十五對日抗戰四十周年落成啟用。
參觀建議:
可搭乘南京地鐵二號線雲錦路站下車,
本館是免費參觀,但必須先預約,每日有限參觀人數,
但是有開放非本地人(港澳台胞及外籍遊客)現場領票,
拿台胞證到服務窗口換票,不過我不確定有沒有限量。
另外本館展區有分好幾個,也被對岸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不過大屠殺紀念館本體個人是沒看到甚麼紅色元素,
估計是在另外的抗戰勝利紀念館,對紅色元素感冒的可以放心參觀。


入館處可以看標示是中英日三種語言,
之後館內的解說牌基本都有這三種文字,
就是希望日本人也來看,然後他們也要能懂這段歷史。
參觀本館是可以拍照的,
但千萬注意:萬人坑(塚)的地方不能拍照,
假如拿出相機有拍照意圖,會被現場工作人員"嚴厲"的勸告,
個人認為:人骨就沒啥好拍的,想看的話可以自己去照X光。

進去第一個館就是陳列罹難者的相片,
當然這只是很小一部分的。

在這場大屠殺中有三十萬罹難者,
當然這個數據常被許多親日反華人士質疑,
不過這是出自於戰後軍事法庭的判決,算是有法律依據的。

跟一般博物館差不多,都用照片及部分當時物品來作展示,
這邊是大屠殺前的歷史背景介紹。


南京是當時中華民國首都,攻下南京對日本來說可算是極具里程碑的戰果。
之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就此展開,
大屠殺這邊我就沒啥拍照片了,畢竟那些就是很沉重的東西,
不過本館的照片已經算很收斂了,基本放的照片就是輔導級的,
一些殘忍的事情就用文字敘述,
學生時代在學校圖書館有一本南京大屠殺照片紀錄,
比這個紀念館裡陳列的還要更多,那真的是看了會做惡夢的等級,
很難想像人對自己相同的物種會作出這麼可怕的行為。

這是當時一些在南京的外籍記者紀錄。

日方那邊當然要宣傳自己多親民,攻下南京後對人民有多好,
這些虛假宣傳照至今仍被島內許多親日人士所愛用。

這句話是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所說,
事發當時她還懷有七個月的身孕,身中多刀在南京鼓樓醫院救治,
後來她有持續對日進行賠償訴訟,2004年同樣在鼓樓醫院逝世,享年86歲。


紀念館外的公祭廣場,遠方的標誌牌標註大屠殺發生的時間,
這個年份我一直記的很清楚,因為有部電影的名字就叫做南京1937,
不過我都沒啥勇氣去看就是了,
左邊那個是國家公祭鼎,中央偏右的是和平大鐘。
這個紀念館偏沉重,其中多數照片之前也都看過了,
不過走出場館後依然還是覺得心頭有種悲傷的感覺揮之不去,
個人也曾去廣島看過原爆紀念館,

同樣是人類負面行為的紀念館,
日本這邊單純就是控訴原子彈有多傷人,
卻對於自己發起的戰爭與造成的傷害就置若罔聞,
彷彿自己就是單純的受害者,至今日本的教育依然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