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可能會小於一、當然也可能大於二、人生中最大的賭注該是慎選另一半、有人遲遲不敢決定所以不婚、有人悲劇收場、有的得過且過不然要如何、當然也有夫唱婦隨模範夫妻、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也只能自求多福
我從100年5月29日開始玩網路部落格、一直以來都是我的生活重心、開始整理國中時起的日記資料、戀愛情書直回顧整理到34歲、83年5月10日從大陸工作回來,告一段落之後、整理所有的遊記、並搭配每周一次的美食饗宴分享、直到102年11月29日“雅虎部落格”從人間蒸發、留下201965閱讀人次
接著衷情於“天空部落格”、依續舊章、後來發現美食饗宴不如預期也乏善可陳,改以生活記事與遊記行前準備事後巡禮為主、而蜜月期只到106年1月8日的350233人次、原說是短暫的內部整修、而卻至今一病不起、我的所有資料付諸流水、還好自己已經留存A4紙書面資料67本、另外每篇文章都有縮檔儲存於另外的硬碟之中,2月19日投入“Google部落格”,2月有13篇、3月有18篇、4月有4篇、直到4月4日18:50江西北部第25篇照片未上傳完成卻當機、說我的試用版15GB滿載、若要升級另需付費、那只好算了、我又不是營利行為幹嘛付費,只留下福岡巡禮最後6篇、江西北部25篇、生活記事2篇、黑部立山行前準備前2篇,Google部落格目前4566人次、平均每篇約130點閱人次告一段落,還好有賢內助、幫我開闢“痞客邦部落格”新戰場、那就開始嘗試了
江西北部第25篇應有照片188張、我喜歡看圖說故事以增加印象、留有最後30張無法上傳,礙於第26篇照片一樣很多、所以這30張只能選擇性補上傳,106年3月13日星期一行程第4天、13:16開車離開婺源縣西北部“賦春鎮嚴田王村”的“清風仙境”、下一站是“清華鎮洪村”、車行X724與X719縣道長郭段、轉Y377鄉道、距離約7公里、交通順暢時約需12分鐘,因為道路施工中、又是下雨天、在X719接Y377幾乎是180度回轉、路面不平車子大幅晃動引起團友一陣騷動、還好平安無事、13:33抵達停車場,洪村門票30元人民幣、開放時間是07:00至19:00
面對公安局右側是公共廁所、滿足團友的需求、停車場對面有家“洪氏長壽豬蹄”、聽說周潤發讚不絕口、用山上松木當柴、加冰糖文火燒4小時、香甜不膩酥嫩可口、因為洪村長壽者多、故取名洪氏長壽豬蹄,有唯一的洪村景區簡介和導遊圖、我拍得很好、字跡清楚可見、行前準備時就是找不到這一張、要不然就是字拍糊了,還有洪村大海報圖片介紹景區、就是檢票處很寒酸很特別、景區入口就是小巷子、行進過程都是穿梭於巷弄之間,拍到門牌是清華鎮洪村57號、來到洪村唯一的河流“養生河”邊、對岸是一片美麗的油菜花田、經過“望夫亭”:這是一座在婺源鄉村常見的店亭、供顧客行人休息免費喝茶、過去在外當官做生意的人、幾年難得回家一次、通常會約定回家的日期、妻子兒女會在那一天早早來到店亭、翹首盼望親人歸、男人又要遠行時、妻子兒女則是揮淚送別,河邊牆壁上標示養生之道:千年養生文化、一品逸境人生,老屋中有現代化的商店樂村淘、是婺源樂村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樂村淘平台經營購買與銷售平台,拍到河邊撐傘洗滌衣服的婦女、後來也跟她錯身而過、發黴的房屋牆壁上: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全面實施兩孩政策、還拍到生育政策法規
半月溪水半月村的洪村、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民俗文化村、是香港影帝周潤發鍾情之地、2008年至今周潤發每年都來,洪村是一個以洪姓為主的鄉間古村、現有120多戶530多人、洪村的始遷祖叫“洪濟”、北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至1031年、從本縣大鄣山下的洪源村遷居至此,洪村自古就是長壽古里、都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在洪村活到七十歲太平常了、歷史上洪村最長壽者達119歲,洪村人時授儒林郎的洪錦文、曾經在他80歲時、受康熙皇帝邀請參加乾清宮舉辦的千叟宴,就是現在村裡長壽老人不僅有七、八十歲的、還有很多九十多歲的,洪村人為何會長壽、有說水好、有說山好、有說空氣好…
領隊和部份團友已經逛到對岸、我忙著拍照落在隊伍的最後頭、接著參觀到橋邊洪村的門面、上頭標示“長壽古里”,村門是防盜匪與猛獸的自保性建築、傳說長壽古里四字是嘉慶皇帝親書、這樣的村門面子夠大、堪稱婺源第一,“培源橋”建於乾隆年間、過去是進出洪村的關卡、站在橋上、半月溪水半月村的村景盡收眼底,門樓下左右各有一塊碑、都是嘉慶15年4月27日示、左邊是憲養生、右邊是憲永禁賭博、因洪村居民長年外出經商有成、昔日村內睹博風氣日盛,嘉慶皇帝得知此事大表震怒、飭令官府嚴打睹博案件、從此洪村博弈聲不再、居民改以書香傳家、洪村搖身一變為書鄉
接著進入村門走“平安巷”前往“光裕堂”、牆上又有養生之道:心胸寬大能撐船、健康長壽過百年,同時又有農家百貨、中國聯通業務代理點、一網親情無限暢打、中國是飛躍式的進步、跳過很多家庭沒有電話的階段、直接進入人人有手機的年代、而且目前電子支付已經比台灣普及,窄小的平安巷裡、地面由青石大石板組成、婺源山區並沒有出產石板、每一塊石板都以人工搬運來到深山裡的洪村、歷經百年風吹雨打的石板巷更有歷史風味,光裕堂門口前有2個大公斗、稱為“公議茶規”、婺源昔日盛產茶葉、市場買賣茶葉凡是斤兩有意見時、即以此為標準以消爭端,光裕堂是婺源宗祠、建於康熙年間1662至1722年、1935年至今經過3次維修、門樓為五鳳樓式、前院的旗竿石證實洪氏曾有從五品大夫、恩科舉人的輝煌,占地面積約449平方公尺、大門兩邊的石鼓光可鑒人、大門門廳有6根方型石柱、疏朗舒展實屬罕見、2006年6月光裕堂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鼓為歡迎訪客兼顧實用及象徵之意、建築上方有豐富多樣的大型木雕、這些文物文革時沒給人拆光、廳樓之間有採光的大天井、每一個角落都有精美的雕刻、雖然都已經退色、但是雕刻花樣仍然清楚可見、屋角工匠也用心雕刻,下雨天裡面有好多販賣藝品的老販、很辛苦年紀都那麼大的人、聽說老販隨時會轉移位置、在每個參觀景點都是同一幫人、只是賣的東西實在不引人注目
接著參觀“三晝堂”、又叫“奉直大夫靄庭公祠”或“六世大夫祠”、是家祠由洪鈞建於嘉慶21年〈1816〉、洪鈞的曾祖、祖父、父、本人、兒、孫都是奉直大夫或朝議大夫,洪村內有兩座不同尋常的高大祠堂、一是光裕堂、二為三晝堂、都是洪村的先人於清朝年間興建的、是村內最有價值的兩棟建築,導覽在三晝堂前解說很久、只是我忙著拍照沒有聽、雨一直下著、撐傘往上拍照很辛苦、門面雕刻確實不同凡響,令人拍案叫絕嘖嘖稱奇的洪村三雕:石雕、磚雕與木雕,無論是易於雕刻的粗大原木、還是堅硬的石材磚材,其雕刻或燒製的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生活場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清晰如昨,或鑲嵌在宗族建築外牆、簷頭、彰顯族人富有奢華,或裝飾在屋內大樑、門窗上、其工藝之精湛、技法之細膩、保存之完好、無不凸顯婺源人的建築智慧,環視屋裡的樓閣、全是原木建造、雕樑畫棟雕飾繁雜豪華、結構緊密細緻、散發陣陣原木清香,或大或小的天井是屋內光線來源、左右回廊通道、連接上下廳堂、也是古代四合院建築風格在洪村最好體現、只可惜三晝堂內部空空如也,三晝堂磚石木三雕、有蓮榴桃桔牡荷、有梅蘭竹菊壽松佛手鱉魚都十分精緻、這些具象折射出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大理想
旁邊的建築是“敦素堂”、是洪鈞的家宅、建於嘉慶末年、占地一畝三分、有三間兩廂五進三天井,敦素堂雕刻豪華氣派精美、有八仙過海送子觀音、有寓意落葉歸根的葉形窗戶、門樓上的黃泥痕跡、是文革時期屋主為保存祖宗留下來的三雕、故意糊上黃泥巴所致、因為他的急中生智、才留下這些精美的雕刻藝術
洪村更是利害一家就有四位進士出身、故有四世大夫之稱、這塊“四世大夫匾”原是金質打造用以光宗耀祖、後遭人竊刻變買目前破損非常嚴重,這裡面一樣擠滿老販、屋內吊有住家晾曬的乾貨、下水道設計在天井裡、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大門內側還擺上幾口棺材、這是婺源女人的陪嫁品,離開前我不死心又跑到內部空空如也的三晝堂、拍了幾張照片
建築物就算看完了、呆子在後頭跟著穿街過巷、沒跟上迷路可就不好玩了,拍到小狗剛好要穿狗洞進屋、最後我們來到最後的景點千年銀杏和香樟樹,在村頭水口林最值得看的、樹齡都超過900年、千年銀杏仍然枝葉茂盛、年產白果800多斤,洪村有3個自然保護小區、銀杏有防癌抗癌健身作用、自然保護小區有很強的環境淨化作用、洪村人長壽或許受到銀杏的蔭護、得到自然保護小區的保佑,據傳是洪村始祖洪濟親手栽種的銀杏樹、樹頭像龍頭、銀杏的後面是香樟樹、旁邊居高臨下有大片的油菜花田,14:17開始回程、沒有進村子、而是繞外環路看整片的洪村建築,洪村大戶人家的窗戶設計得很小、應該是男主人經常不在家、為防止妻妾在家沾花惹草紅杏出牆設計的、洪村是一個剛開發的村子、希望這個村子的開發、不要破壞古村原有的建築元素、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整修、既要保留原有的古建元素、還要保留古建的整體風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