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台長城 - 密雲古北水鎮 23/10/2014
北京周邊收費的長城景區大概都繞了一圈, 就剩下司馬台了, 今年司馬台正式重新開放, 變成了豪華的古北水鎮度假村的一部份。
古北水鎮非常的商業化, 還在建造中, 今年開始試營運。 如果只要去司馬台長城需要先上古北水鎮官網預約(http://www.wtown.com), 固定每天2批換票放行(10am/2pm), 長城票價¥40, 有專車接送, 防止長城遊客私自進入水鎮度假村參觀。
網上預約長城時碰上了技術問題, 多次在網上登入都沒辦法成功, 後來直接打電話去詢問, 溝通數回後確認其實是官方的預約系統有問題, 解決方案就是度假村暫時用人工的方式幫我預約, 服務人員的態度都還不錯, 只是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比較低, 我打了3通電話都是不同的服務員接洽, 每次都需要重覆解說問題, 浪費了不少時間。
司馬台長城位於北京密雲縣東北部的古北口鎮境內,距北京120公里,是我國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築遺址。
整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結構新穎,造型各異,既有人所常見的“城牆類型”,也有適應懸崖峭壁的山勢而建的“半邊牆類型”;既有隨緩坡而舒展的馬道,也有陡坡上以大階梯疊進的“天梯”。
司馬台水庫將該長城分為東西兩段。東段有敵樓16座,西段有18座。敵樓密集、形式多變、結構各異,樓的間距平均僅140米,極其雄奇壯麗。東段長城峰巔有兩座敵樓最為顯赫,即仙女樓與望京樓。尤其望京樓築於海拔千米的陡峭峰頂,景觀絕佳,可遙望到北京城。
司馬台長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摘自於百度旅遊)
搭公交去司馬台比預期的要順利, 在東直門樞紐站坐980快在密雲西大橋加油站下車(全程高速, 不塞車的話大約1小時10分鐘), 然後過馬路在對面坐密51路, 終點站就是司馬台古北水鎮景區(車程大約1小時30分鐘). 回程坐密51在密雲鑫通達公司站下(密雲汽車站旁), 是980快的發車點, 可以確認有座位回京城。 密51路是原本讓我擔心的班車, 在網站上看到的資料是一天只發4班車, 早上下午各2班, 時刻表還可能錯過預約進司馬台的時間, 結果到了密雲等車時, 黑車師傅上前拉生意時說密51路一個小時有一班, 最後上了密51後, 公交司機反而說每20分鐘發車, 看起來水鎮的建設讓密51有了密集班次的需求, 也表示以後去司馬台都不需要包黑車了。

司馬台長城現在只開放東1到東10樓, 在東10樓有保安不讓人過, 老實說有些失望, 連12樓將軍樓都到不了, 更別想去什麼天梯/仙女樓/望京樓這些點了, 司馬台也就失去了許多特色。 可以走的城牆不長, 上山慢慢走到東10樓不用1小時, 下來到長城入口也就30分鐘而已。 這是我第一回上長城沒什麼成就感的, 遊客也比預期的要多出許多, 遺憾沒有早幾年過來, 當時的司馬台肯定是相當有魅力的。
比較有收穫的是終於看到了長城上的文字磚(上次在金山嶺錯過了), 也體驗到所謂的單邊牆, 加上親眼看到被砲彈轟破的城樓, 還有整個景區漂亮的秋紅, 這次的行程還是值得回味的。

司馬台東段雖然是持續的30~50度的上坡, 不過走起來並不算太吃力, 主要是城牆上基本上都有台階, 而且台階的落差並不大, 甚至某些段的台階相當小, 需要每步兩階台階的行走.

遠望水庫對岸的西段長城, 連接到金山嶺長城, 輕微霧霾影響到了視野, 不過也真實的突顯出近年來大陸空污的問題.


司馬台段的城樓跟金山嶺的城樓感覺挺相似的.

這就是單邊牆, 沒有大部份長城的基座+垛口, 純粹一面牆與旁邊的通道.

沒有階梯的坡度是最耗體力與難走的區段, 幸好司馬台這一類的坡度不多也不陡.

被砲彈摧毀的城樓, 再怎麼堅固的堡壘還是抵不過現代的武器.

第一次看到了文字磚, 除了漢字的好像還有其他文字的, 也有花紋磚.


司馬台的美在於她的原始, 沒有機會接觸到她的險峻路段有些遺憾.




詢問後得知是個美國洋娃娃, 現在住在馬來西亞, 跟媽媽飛過來北京4天就是為了上長城, 明天準備要去金山嶺, 媽媽10年前去過的長城, 相信現在跟10年前有很大的差異了.

美麗的秋紅, 長城四季各有不同的風格.




古北水鎮非常商業化, 相信以後的人潮更可觀, 只是可惜影響到了司馬台長城的幽靜, 也失去了一些原始的野性.




=======================================
北京周邊長城遊總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