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年冬,送了自己一張往北京的機票,還有一個旅行中全程陪伴的親密伴侶B&O PLAY H3當生日禮物,耳機緣起與開箱就留在最後說,這趟7天六夜的北京之旅,time to fly~!


因日期決定的晚,無緣直飛北京的便宜機票,只好繞道香港轉飛北京,雖然多花了點時間,但往好處想是能到香港機場吃頓翠華泡麵套餐還有省了四張小朋友,還算不差。
Day1:台北=>桃園=>
桃園機場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出差時總覺得這地方”曬"味瀰漫令人做噁,寸步難行!但~出國旅行時這地方就像春日裡剛從濕潤泥土萌出新芽的大地,充滿盎然生機,踏著踏著都覺得腳步輕飄飄還有側臉甩髮的衝動,還好這次的感覺是後者.......^^y。回到正題,當天八點半的飛機趕了個大早,領完兩張機票過完安檢後點了杯咖啡打開電腦裝文青等待旅行的開始。

HK=>北京
每每到了香港總覺得這裡的經濟可以明顯感受到的,是活水也是繁榮!香港機場更是顯而易見的縮影,等待起飛的跑道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飛機總是排的老長,而台灣......洩氣話說到這!三個小時的轉機等待時間,剛好充裕的逛了一下貴森森東西都賣的比外頭貴的免稅店(逛著逛著又順便敗家,今年生日禮物好像太多了),順便吃了一餐翠華泡麵。完事找到登機門後繼續把玩著低調的土豪金兩兄弟,在細膩音樂與人聲陪伴下心情愉悅的等待二次登機。


香港飛北京約三個半小時,旁邊兩位小姐嘰嘰喳喳從登機聊到落地,一位還邊化妝大概化了兩個半小時,期間敝人小弟我也沒特別注意,依然低調的維持咱們靜悄悄的最高品質,帶上耳機一個人安靜地睡睡又醒醒,直到落地要拿行李時轉頭一看,老實說用驚為天人來形容也不為過(不過是反話)......那妝濃厚到好像稍微碰一下就會有裂痕,不知道是不是一落地就要趕場唱京戲去,希望她有隨身帶著強力膠可以補妝。

(下圖為示意圖,與飛機上美女無關,不過也是挺讓人驚豔的)

到達北京~遺憾的是從第二航廈出站,無緣看到第一航廈的「高大上」,出站後緊接而來的就是一連串的適應,地鐵卡加值的小哥的大便臉加上要死不活的口氣,比統聯內裝還差點的機場快線,雖然在中國已經很習慣金玉其外,X絮其內的建設與裝闊,不過一下子從台灣到中國,還是要點時間調整….........不管是硬體或人的素質。

飯店殺價入住完成後,已經快九點了,晃到附近的前門大街買了水與點心,洗洗睡第一天結束。(有會員卡能打折、乾淨統一的服務加上合理價位已很習慣住錦江之星,不過觀眾朋友們,打折後付款前請仔細算算是否真的有按表折扣,小弟吃過悶虧,只能說這地方太邪惡,有時候咱們也要跟著邪惡才行,適用於範圍:中國境內付錢或刷卡。)



Day2:頤和園★★★★★=>圓明園★★=>王府井★
北京的第一天,首站♜頤和園,去年夏天頂著近40度的高溫所以大概只逛了1/3就差點成了人乾,而這幾天平均溫度0~10度,氣溫還算宜人,深秋的頤和園多了銀杏的金黃與蘆葦的柔白點綴,有幾分蕭瑟跟旅人的惆悵,入頤和園後推薦要再多買張票上佛香閣(沒錯,中國景區就是這麼坑爹,景區內還有票中票需要購買而這是常態),可從至高點鳥瞰整個這個園區,頤和園與成德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留園並稱中國四大名園,小弟有幸參觀過拙政園、留園,相較拙政園與留園小橋流水的細膩別緻,頤和園多了皇家園林的大器,從擁有世界最長的長廊可見不是一般的囂張。繞行昆明湖一圈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途中經過17孔橋,17孔橋連接著南湖島與龍王廟,島上每個三個牌樓命名分別為「凌宵」、「綺霞」與「鏡月」,古人的文學造詣跟對建築與景色結合的詮釋之高令人折服,站在島上看著這三個門腦中就有無數的畫面掠過











第二站♜圓明園,第一次到圓明園仍有一點點的想像空間,沒想到這想像空間很快的就幻滅,圓明園除了殘敗的西洋樓(一樣是要買票中票才能參觀.....)有點fu以外,其他的老實說非常一般,如果時間有限的旅人這個景點可選擇性跳過。





北京的夜,♜王府井與王府井小吃街,只是單純為了覓食才來這,對身為呆胞的我們而言,要吃美食請在台灣找即可,說好的老北京酸奶味道大概就等於沒有晶球的AB優酪乳,烤蠍子也只是人氣大於買氣,總之~來這裡看看就成了。
一天下來回到飯店約走近20公里的路,角仔咖陷入半殘與全殘之間~

方炯鑌:猜心
四方屋裡 什麼都沒有 只有被你關進來的落寞
你在牆角獨坐 心情的起落 我無法猜透
(這樣的歌詞與意境,好美)
Day3:中國國家博物館★★★★★=>孔廟+國子監★★★=>南鑼鼓巷★=>斜煙袋巷★=>什剎海★
第二次來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完全衝著這裡不用門票憑台胞證換票入場而來,以免費入場來衡量CP值,這裡大概是我逛過最優的中國博物館,除了建築有國際水準外,對於陳列物的介紹也較為仔細用心,推薦指數五顆星。建議可以從「復興之路」開始一路往下看,阿共的復興之路=國民黨的頹敗之路,首先~中國對於咱們國父孫文先生仍然是非常尊重的,從之前到過的廣州到復興之路的展覽內容都可以明顯感覺到。中國國家博物館中不論展覽內容與我們熟知的歷史是否有出入,建議拋開認知用中性的角度來看展,歷史本來就是勝利者寫的,所以不用太在意。



(這個好像比三民主義好點,去你的資本主義)



♜孔廟+國子監初體驗,兩者相鄰只要買一張門票,以門票性價比來說有三顆星推薦,但是在寫文章當下時腦中並沒有太多想法,只是覺得這邊可以來逛逛,冷冷冬日在夕陽餘暉中踏著古人足跡上,腳下每一塊磚彷彿都旅者的耳邊呢喃,述說著曾經輝煌的那一段故事。


♜南鑼鼓巷=>♜斜煙袋巷=>♜什剎海,路線規劃的好用走的可以一次搞定三個地方,由於已經是第二次到來並沒有太多新鮮感,南鑼鼓巷=斜煙袋巷感覺大同小異,許多創意特色的小店聚集,可以稍微逛一下。什剎海基本上就是酒吧街,對於身為宅男的本人我則是完全沒吸引力,只是為了尋找當初的那種熟悉感而來。



Day4:金山嶺長城★★★★★=>雍和宮★★★★=>海底撈火鍋★
♜上次的遺珠之憾長城之行是本次的重點規劃,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八達嶺長城」,交通方便開發最早,所以也是人最多的地方,去了基本上只是看著一堆黑麻麻的晃動人頭,所以不再選擇範圍,另外「慕田峪長城」與「古北口長城」則是因為已經被私人企業購買(沒錯,在中國只要有關係連長城都可以賣給你),門票大幅漲價且商業氣息太重,所以選擇了開發少交通最不方便的金山嶺長城最為本次目的地,而最終結果也代表這次的選擇正確。當天起了個大早,搭了約一個小時的公車再轉40分鐘的私人汽車到達目的地(私人汽車可以先談好回程接送,費用大約是100~200人民幣不等)。
而當天也是本次七天行程中最值得回味與大書特書的一天,峰峰相連山頭上長城的壯觀不是用三言兩語或簡單的文字可以形容,在沒有大型機械輔助的以前這樣大規模與高難度的建築能拔地而起,讓人不得讚嘆古人的智慧。從長城上眺望遠方深淺不一綿延的壯麗山陵,好像上天在大地打翻了硯台上剛磨好濕潤的黑墨,一幅活生生中國山水畫就在眼前無止境的暈開,似乎時不時還能聞到迎風而來的陣陣墨香味,此時心中滿是激動與感動,偷偷透露下當身為純爺們的我眼眶是有點那麼不爭氣的濕了。當天到的早長城上除了遇到幾個當地農民推銷紀念品(如欲購買紀念品請用力殺價,五折是必須的、三折剛剛好)與三三兩兩的金髮碧眼的旅客外,基本上等於沒人,所以留下了不少照片可以好好炫耀下,在中國要遇到沒人的熱門景區還真的要上輩子燒好香,到過中國的人十之八九都能認同這句話,哥今天就是人品好!哈哈~。

最後,話說不上長城非好漢,在我看來上了長城也不一定能叫好漢,一趟高高低低的路下來手機記錄約爬了約120層樓,不小心超越了台北101,近三個小時的路程雖然不至於到哭天搶地的慘狀,但哀北叫母我想還是比較貼切的形容詞,再者由於金山嶺長城部分路段確實較殘破且陡峭,增添了一定的危險程度,小孩跟老人不適合這路段。當地農民說長城四季都有不同的風情,下雪時的長城更是美到不可言喻,但是我想著70度的陡坡光是豔陽高照的日子下,走起來都舉步維艱要手腳並用,並且能強烈感受生命受到威脅......(不誇張!),要是鋪滿靄靄白雪(雪是很漂亮沒錯,但走在上頭一點都不美麗),怎麼走?所以怕死的我還是看看明信片就好。
(沒雪看看霜也不賴)







(讓人手腳並用的坡度)




♜雍和宮,本日的意外行程,D3到孔廟時發現雍和宮就在隔壁,礙於時間有限無法一起逛完,從長城回市區後還有點時間,於是用著堅定的意志拖著殘廢的鐵腿硬著頭皮也要把這遺珠之憾給了了。雖然時序為晚秋初冬,但入口大道上兩旁的銀杏樹葉仍還沒完全掉完,要是早個一個月到應該是一個美到令人落淚的景點。平常香火鼎盛的雍和宮,因為當日到的時候已經快到了關門時間,遊客已經寥寥無幾,又讓我享受到一個難得的無人景點。雍和宮裡恭奉的佛像神韻眉宇間充滿靈氣與莊嚴,身在其中可以感到周圍的氣氛祥和,跟中國大部分景區擺出來招攬遊客的泥像截然不同。值得一提的是最後的萬福閣中有尊用一根完整白檀木雕刻而成的26公尺高的彌勒大佛,近在咫尺仰望大佛撲面而來有股強烈的精神震撼,是肅穆、是恢宏也是神聖,這衝擊超越了宗教信仰的藩籬,不論是任何一個人看到彌勒大佛我想都能被其撼動。




♜海底撈火鍋:其實只是很單純的為了傳說中的服務還要跟朋友炫耀說我吃過而來,不過吃完後,要服務要美味請在台灣享受即可,台灣真是個吃貨天堂(一樣是餿水油,也是台灣的好吃><)。

Michael Buble:Home
Another aeroplane, another sunny place,
I'm lucky I know
But I wanna go home
I got to go home
Let me go home
(家是每個人的避風港與奮鬥動力)
Day5:故宮★★★★=>北海公園★★=>
♜第二次到故宮,很不幸人品不夠好都是霧霾天,雖然這次人少了許多,沒有藍天的故宮仍是此行最大的遺憾。第二次的故宮之行已經能分清楚東西南北。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佐金碧輝煌彩畫,這書上形容的,而如今這一切已被年歲斑駁了盛世時的榮景,褪去了皇家加持的故宮仍是世界現存最大的木質結構建築,遠看依然磅礡大器,對於第一次到來的旅人想必還是有一定的震撼。但近看這座經八國聯軍與文革蹂躪後的倖存者,外觀上雖然已復原的七七八八,但底子裡這裡仍已不是那座明清時期的故宮,加上中國早年對於文化的不重視造成了無可復原的破壞,在中國許多景點我個人都有明顯感受,很多只是用錢砸出來的讚嘆,或者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所做的商業化建設,很難察覺到真正所累積的文化底蘊(當然古蹟本身是文化這不可置喙,但更多的是當我們身在其中當下所感受到的一種氛圍),總的來說北京故宮仍是集中國文化精隨而成的一座雄偉建築,旅者必須朝聖!但是細節就不要太過於有所憧憬。
(故宮前的欄杆很土壕)

(沒有藍天,照片隨便上幾張充數下)



♜北海公園,到此一遊主要是因為公園內的白塔,聽到隔壁導遊說了白塔的由來,這座當時耗資約人民幣50億的建築,沒記錯的話當大概當時為清朝歲入的三分之二金額,是順治皇帝為了鎮壓連年的天災而建成的一座藏式喇嘛塔。當日的霧霾天越是到了傍晚讓視線更加的模糊,所幸早早回到前門大街吃晚餐去。



♜地鐵插曲:地鐵門開了~~另外一邊已經爭先恐後的上車,而我還很習慣的等待車內乘客出來後才上車,此時身後傳來「哼~這人一定是外地來的」不屑的對話內容,我當沒聽到就戴上耳機上車。在中國不排隊與爭先恐後的嘴臉見過太多,建議大家不用為此動肝火,入境也無須隨俗。
汪鋒:存在
多少人走著卻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
多少人愛著卻好似分離
多少人笑著卻滿含淚滴
(一如歌詞,多少人走著卻困在原地?)
Day6:恭王府(世界最大的四合院)★★★★=>南門涮肉★★★★=>天壇★★(晴天限定,加★★★)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世界最大的四合院,六十幾座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夏天荷花盛開與秋天銀杏滿地的恭王府風情截然不同,老實說我對這裡沒什麼太大的感受,說建築沒有北京故宮的雄偉、看花園沒有蘇州園林的標緻,但是交通方便加上有時間就當走走健身唄。



♜南門涮肉,這裡羊肉騷的恰到好處,入口咀嚼細細品嚐後,閉上眼睛彷彿可感受到羊隻在北方壯闊草原上快樂的奔跑著,刺眼的陽光、寶藍的天、棉花般的孤雲與迎面微風,oh~滿滿幸福在嘴裡散開~價格也非常非常平易近人,完全不像有些黑店,用餐環境算中上,強烈推薦到天壇的旅人可以來這邊享用中餐或晚餐!


♜天壇:先前首次對於天壇的印象十分美好,沒想到這二次的到來沒有藍天的襯托,天壇建築物的天際線殺傷力少了百分之80,該怎麼說呢!?這不是我要的天壇

(慘不忍睹的照片,灰灰的天)

(為了不讓霧霾玷污我的美好回憶,2013盛夏的照片檔著先)



Day7:睡到自然醒,回家囉~
Jason Reeves:The End
Every ending is a new beginning
One more chance to get it right
One more chance to get it wrong
(這首歌陪伴我走過無數個低潮夜,給了我滿滿的正面能量)


番外篇-輕熟男的專屬輕金屬耳機「B&O PLAY H3」:
隨著年紀的增加.....這樣說怪怪的><,應該說隨著品味的增長........才是,口味越來越清淡,也發現了天然的尚蓋後!老的Sennheiser IE8耳機因沒有mic有點不便,雖然還是頭好壯壯,但隨著i6 plus的入手一直有尋覓新耳機的打算,一向背骨的我也不打算找一個容易撞機的品牌(雖然i6 plus已經撞到鼻青臉腫),幾經研究找了一個相對於台灣較少人聽過品牌丹麥B&O PLAY,趁著這次成行前入手了B&O PLAY H3,為了符合本人低調內斂有涵養的文青的個性還特地選了跟i6 plus一樣的低調金,小弟我不是什麼專業的耳機評論家,也沒有太多耳機比較經歷!只是從一般消費者的角度來寫對H3的使用感受,接下來就來就容小弟我野人獻曝下:[embed][/embed]
開箱(當下心情還是有那麼點雀躍)


配件一覽:
去掉耳機上的耳塞後還有三種尺寸耳塞可更換,一般來說入耳式耳塞的尺寸或材質很難讓我滿意(IE8隨附的N組耳塞只有一組征服了我的耳朵),經過這次北京行長時間的配戴後,H3隨附耳塞的舒適度完全可以讓我完全忘記耳朵內還有它的存在,且固定性極佳,小跑步的晃動程度仍不會影響到耳機固定,雖然外表看似一樣又不起眼的小耳塞,卻是真功夫的細節與用心展現。
機上轉接頭,目前只搭過四小時內的短程航線,登機後一般只聽自己的音樂上,飛機上發的耳機雖然有袋子包裝看起來像乾淨,但跟毛毯一樣不知道處理的過程,對於貼身的配件我個人還是比較龜毛,故之前就算無聊在飛機上看電影也是以畫面跟文字為主,有了這東東後或許下次可以放心在飛機上試著看個有聲電影了(前提是要記得帶)。

耳機收納盒,很完美的保護配件,老實說買到現在除了拍這張照片外幾乎沒用過,耳機買來就是要用的嘛,平常耳機就卷一卷放口袋,隨性簡單就好。不過寫文章當下看著這低調金色耳機靜靜的躺在收納盒裡的美照,還是有被閃到,挺得意自己的眼光^^y。照片這角度可以看到每邊耳機上有26個透氣孔,一開始不以為意,但這設計除了對音質提昇外,在長時間配戴的舒適度也有起到一定幫助。以個人使用體驗來說,目前還沒有因為長時間配戴而有感到不適的經驗。

線控,操作方式跟iPhone隨附耳機(雖然沒用超過三次)操作方式一樣,中間鍵按一下為暫停或接聽來電,快速點選兩下為下一首,三下為上一首,長按可以開啟siri姑娘,完全是MFI的最佳配件。

耳機:
以Sennheiser IE8耳機為比較基礎,該怎麼說呢?!兩個耳機都非常棒!!IE8低音較強不管聽什麼歌都非常爽,沒錯是用「爽」來形容,而聽了幾年的IE8後剛換B&O PLAY H3前兩天,就發現了一個H3的最大特色,H3讓我聽到很多之前未曾注意到的音樂細節,尤其以人聲最為明顯,例如聽蔡姐的「把悲傷留給自己」,比對用IE8聽同一首歌單只是覺得好聽,但用H3聽卻能感受到蔡姐在歌聲中流露出滿滿的感情,富有磁性的聲音在透過H3輸出後,只能用享受來形容,而且是會令人享受到落淚的感動。
另一方面H3的空間感十分寬廣(這也是先前從未有的體驗),我想一般木耳也能明顯感受出來這部份的不同,戴上耳機後可以清楚意識到音樂與人聲在一個空間迴盪著,隨著節奏從遠到近在從近到遠方向感鮮明,彷彿在耳朵內開了一場小型演唱會,臨場感十足。
綜合:
音樂之於我,不同的心境選擇適合的音樂,讓音樂在生活中起到一種等同於宗教信仰的作用,更是儲存回憶的一種載體,大家應該都有相同經驗,當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時,回憶與畫面止不住的湧上心頭,當下能把思緒帶回到過去某地某時的時空。入手B&O PLAY H3後,更加深了此一對於音樂的依賴症狀,已到了三日無音樂,便覺面目可憎,言語乏味的中毒狀態,現在每天很享受上下班的捷運通勤時間,早上醒來完全不賴床想趕緊出門享受自己與H3之間的親密時間(這樣說好像有點宅),從此上班再也不遲到了耶(好吧,這誇張了


隱藏在音樂背景中的細節、空間甚至感情透過B&O PLAY H3的詮釋,讓我這原本一絲不掛的野人進化到了能用生火取暖的智人等級,用宅男的說法來說大概等同於路飛從東海到新世界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有多麼不堪一擊與無知,所以用野人獻曝的說法跟角度來呈現這篇文章最佳也不為過,說耳機硬體與產品參數我完全不懂,更多的認知是對於使用產品後帶來的主觀與感性想法,就像一樣是個LV包與路邊攤包都是包包,但是做工、使用體驗與附加價值(虛榮心)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級,當初並沒想到H3會為我帶來這麼多的新體驗,僅以外觀作為入手的主要考量,內斂低調金屬一體成形的耳機主體,沒過多的誇張、花俏與奇形怪狀線條,是我愛上這耳機的主要原因,就像經典「黑色」不退流行永遠是經典,而最後也確定了這耳機除了面子外連裡子也能兼顧,確實是一個好產品而且與iOS產品完美結合,值得我這野人與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