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深水埗好吃的店家都在這一帶,眼睛一邊掃射待會想吃什麼,一邊急行朝今晚入住的青年旅舍「美荷樓」前進,拖著這累贅我是要怎麼好好覓食?

從深水埗捷運站至美荷樓,直線步行距離約6~7分鐘左右,街道景象和中環一帶截然不同,有種隨時會遇見浩南哥的感覺。(圖片來源:now news)
眼前翻新活化後的大樓,就是美荷樓青年旅舍,建築外觀保留原來屋邨的H型徙型大廈,樸實的外在,很是符合青年旅舍的形象,一樓的廣場在早期屋邨時代是居民們聚集聊天、乘涼的最佳場所。

(圖片來源:now news)
50年代的深水埗、石峽尾,聚集大批逃離戰爭的難民,生活不優沃可想而知,為了安居,難民克難的手造木製房屋,一幢接著一幢佔滿山頭,1953年的聖誕夜,一把無情火燒了這裡五萬多居民的住所,為緊急安頓一夜之前失去所有的災民,香港政府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迅速造出8棟屋邨,其中也包含了美荷樓。

(圖片來源:妞新聞)
當年這些第一代公共房屋隨著時代變遷,陸續被拆,唯美荷樓以文化資產形式保存了下來,直至2009年才啟動老屋活化重建的計劃,並於2013年正式完工改建成現在嶄新樣貎的青年旅舍。

美荷樓的一、二樓規劃了生活館,用來展示早期屋邨的生活形態,裡面充滿了港劇或港片經常出現的元素,讓人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也保留了住戶在此留下無可取代的美好回憶。


當年,房內的空間太小,每戶的廚房都設在走廊上

像這樣一個單位是一戶,按規定一戶至少得住5個成人(怎麼辦到的??)


屋邨就像個大型社區,開間小店什麼都賣…再正常不過,是吧?

八O年代後,香港生活漸富裕,許多人已搬出屋邨,不再需要一大家子擠一小戶,多出來的空間經改造,已美觀又舒適了。


美荷樓的生活館是對外開放的,除周一休館外,周二~周日上午9:30~下午5:00整,一般民眾皆可參觀,入住期間就看到好幾組港人前來緬懷歷史。

參觀人群中很多是美荷樓的老住戶,我還看到有人邊參觀還會邊感動拭淚

能有這樣的機會入住這種文化資產改建的青年旅舍,雀躍難以形容,畢竟機會難得,進到旅舍內部,我像個小學生似的東拍拍西摸摸的,香港人人來過,但住進這有歷史意義的旅舍,在朋友中我可是第一人,搶頭香整個覺得亂驕傲的。
走進旅舍,一樓前堂有個小小的接待室,行李儲藏室及資訊提供處等,風格清新明亮,當然不會豪華氣派,這裡可是青年旅舍啊!




(圖片來源:東森旅遊雲)
2樓以上都已改成舒適寬敞且設備新穎的住房。美荷樓目前共計有93間雙人房、8間家庭房、10間8人團體房及14間主題房等。
寸土寸金的香港,飯店隨便也要上千港幣,美荷樓以青年旅舍價位還含早餐,實在是佛心來著,加上鄰近地鐵,確實在港掀起一陣騷動。
據報導,已有不少台灣文創青年、藝人等均相繼入住體驗過了。
房內設備算是該有的都有(獨立衛浴、液晶電視、吹風機等)

寬敞的雙人房(圖片來源: 東森旅遊雲)

淋浴設備(圖片來源:東森旅遊雲)

果然是青年旅舍,房內張貼告示房間3天清一次,且退房時得自己把床單等拆掉

惟香港電源插座構造與台灣不同,需自備轉接頭(美荷樓不提供也不出借,只能向櫃台買,每個20港幣…這點稍嫌不友善)


主題房走復古風,就是呈現7~80年代的風格 (圖片來源:東森旅遊雲)


8人團體房中附設2間衛浴,每人有儲櫃外,床邊也附設另一上鎖儲物空間
(圖片來源:東森旅遊雲)

住宿在此最令人期待的就是-呼吸冰室的早餐了,「呼吸冰室」正是那個在旺角頗具盛名的「呼吸café」姐妹店,據說負責人當時知道美荷樓在招標餐廳入主,擔心被財團標去,決定出手申請,還好由呼吸冰室得標,整個用餐區精心規劃,所有擺設都像早期冰室一樣懷舊復古,彷彿走進時光隧道,與美荷樓理念貼近更是相互加分!



(圖片來源:now news)

美荷樓住房包含呼吸冰室的早餐券,早餐提供3種set選擇(中式、港式、西式),簡單、美味、份量也算足夠。


(圖片來源:now news)
呼吸冰室就算你不是住客也可光顧,一旁有另一間專屬住客的廚房,需刷門卡才可進入,裡面提供了投幣式洗衣機、電腦、冰箱、還有烤微兩用爐,方便長期入住的青年使用。

整體來說美荷樓入住初體驗,我自打了80分,也許你會說香港多的是飯店,不但高檔還附海景,哪裡不住偏選了個冷門的深水埗區?
3天2夜的住宿,多次見到曾在這裡生活過的老居民回來參觀、也看到老師帶著學生前來戶外教學,在美荷樓的故事館裡老一輩的緬懷著早年香港艱困的生活,小一輩的來感受長輩當年的辛苦,至於老哥我?哥不是來住旅舍,哥來住的是老香港人共同的回憶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