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園後映入眼簾的是片茂密的竹林區,據說這裡的竹子長得像簡體字的個(个)字故而得名,在2月天的低溫季節裡,這些竹子還都能保持在不錯的狀態。

這裡的公廁也令人耳目一新,除牆上處處掛有中式藝術品外,竟然還有休息椅及液晶電視,就連衛生紙也免費供應,這在中國旅遊景區裡稱得上是異數。

竹林區與住宅區之間有一花園水池,以小橋劃水域為二,池內養有不少錦鯉,可惜楊柳未開,否則此一美景必定令人流連忘返。


進入住宅區的通道十分特別,一路植滿桂樹,聽旁邊的導覽介紹說,是取富貴之諧音。


住宅區共分成東路、中路及西路建築,今天有不少來園旅客請了導覽,讓我隨時可插花旁聽,否則走馬看花甚覺可惜。東路建築中有一名為「叢書樓」的兩層樓書房,卻不見樓梯可登樓,導覽故意在此賣了個關子,隨後才會揭曉。

大戶人家的廚房也有看頭,除灶爐採揚州常用的三眼灶台外,還有下人專屬的吃飯區及出菜通道。

至於主人的餐桌則另外設於東路建築中的「楠木廳」,顧名思義本廳的用材全是珍貴的金絲楠木,做工考究,即使在因鹽而富的古揚州城內亦是少見。廳內擺設全為圓式家具,寓意圓圓滿滿、闔家歡樂之意。主餐桌的設計頗為獨特,又名陰陽桌,聽說當男主人出遠門時,在家的女眷僅能在一個半桌上用膳。

每一個主房內的主桌,都陳列有花瓶、石頭及家訓,依導覽說法是是取平安及時來運轉之諧音。

中路建築的主廳「漢學堂」正巧有劇組商借拍戲,因擠滿工作人員及穿著古裝的演員而無法接近。

中路與西路間有一通往花園的狹長通道,前窄後寬的船型或棺型的設計,也是取其升官發財之意。

兩牆上下的砌磚設計也頗有學問,加上少許的T字鐵片,可強化整體建築結構的強度。

西路建築的主廳為「清頌堂」,採用明三暗五式設計,以示主人財力,為本宅中等級最高的廳堂,用以接待最高級賓客、家庭祭祀及議事之用。

廳前庭院置有一造型盆栽,兩旁另有消防水缸,這也是其他兩路主廳的共通特色。

個園的屋簷造型也是一絕,東、中、西三路建築分別採用福(蝠)祿(鹿)壽(壽桃)的字樣及動物花紋的瓦頭及磚雕,沒導覽介紹還真察覺不到。



走進最知名的四季假山花園,最先來到的是冬景區。

冬景是由宣石所堆疊成,利用其石紋特性營造出覆雪模樣,山腳則鋪以冰裂紋路面,構成一幅群獅戲雪圖。南牆鑿有二十四個風音洞,當冬風過此,呼嘯有聲。


西邊隔窗可見春景區,寓意「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最引人目光的還有庭中一棵挺拔參天的榆樹,此樹種在庭園造景中極為少用,主要也是取其「年年有餘」之諧音。

取其上下對聯中各一字為名的「宜雨軒」前方即為春景區,春景用筍石以栽山的手法置於竹林間,構成一幅雨後春筍圖,給人雨後山林、春意盎然之感。

宜雨軒前另有一浮雲梯的設計,寓意平步青雲。

抱山樓的兩側則分別由夏景及秋景所組成,其中夏景是由太湖石所堆疊,模擬夏日天空變換多姿的雲彩。

秋景則由黃石疊成,氣勢雄渾,山道崎嶇,遊走騰挪於咫尺之間,如歷千山萬壑。

先前住宅區所見的叢書樓梯之謎,在此便得到解答。原來叢書樓與秋景的黃石假山相連,從二樓可順石梯拾級而下,讓讀累書的主人可在花園內得到舒緩。


至此,個園大致已遊覽完畢,遊客可沿原路回北入口出園,或從東出口離開並順道參觀花局里歷史文化街區。個園門票另含有價值15元的民間收藏館入館券,可同時觀賞民間絕活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