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上海縣府在現今的上海七寶古鎮(自宋立鎮),豫園則為官員宴客及慶典的會堂,在1760年由上海城隍廟負責管理,於是上海城隍廟的後花園大興土木,也就是在現在內園內興假山、蓋閣樓等,可惜在鴉片戰爭時英國一路打到南京時、在黃浦江旁的上海城內也就無法避免英軍炮火的摧殘、還有後來128日華吳淞戰役、1949年的國共的上海保衛戰,都給豫園帶來重大的毀損,上海市在1955年正式重建豫園。
昔上海縣府所在地

豫園佔地不大、但前後景及門框的交錯運用,讓人感覺佔地廣大,明代的豫園與其中的清代內園,二園相加後所呈現的江南園林之美是完全不輸給蘇州四大名園!當然位處上海城隍廟旁、也是細細品嚐上海老城廂建築物的風情萬種及各式江南小吃。
上海城隍廟和豫園的改變讓三年沒去的我嚇一跳、當時是由山寨貨古董街-東台路走到城隍廟。但這次整個商圈的改變讓我是驚訝不止,尤其豫園的門票由RMB30一口氣漲25%到RMB40,這應該是拜明-年2010的上海世博會所賜。其實這邊的東西都把人當呆胞一樣!
豫園商圈旁的道地本幫菜。

台灣小吃在這是很火熱的很牛的!


在九曲橋廣場過了九曲橋上的湖心亭茶樓就到豫園。

剛入園的三穗堂前的海上名園~江澤民 題,這四個字義還真是不懂!

江南園林的各式窗框開始呈現,傳統的明式庭園~方中有園。

豫園的大門。

三穗堂。

豫園。

九獅軒。

迴廊下的日本客,我就便拍照便聽地陪解說 " 豫園 :的種種。

連地板的組合元素都很特別的、也形成圖案。

各式的窗框及穿花門。

魚樂榭一角。

明式窗框中的庭園。

這個窗框應是民初後的吧?

繼續跟日本團走。

三楓五戚。

屋脊的瑞獸、N家的紫光乍現!!

盡忠報國,初現綠光。

龍壁,但不是北京故宮的五爪金龍、也不是恭王府的四爪龍、只是尋常百姓的三爪瑞獸~~所以它不是龍~~只是瑞獸,聽完照介紹後真讓人是莞爾一笑!

九獅軒一角。

點春堂前的千年瑞壽獸石像也不堪眾人折騰而斷耳,點春堂也是清朝小刀會的總部。

另一種八國聯軍。

點春堂前的打唱台。

左為點春堂、中為打唱台後為合熙堂。

點春堂。

不是龍~是瑞獸,

屋瓦也可做窗框?

有點怪怪的明式窗框。

真是人多!

看其來正常的窗框 (好像很多窗框都是復刻品)

紅楓。

這是甚麼呢?

就是江南三大奇石"玉玲瓏",據說由上方注水下方的每個孔都會出水。

藏書樓的今古窗框。

靜鏡堂的水榭反影。

再一個民間瑞獸(紀念品販賣部前)。

上為快樓下為延爽閣,全為楠木。畫簷雕樑上的精緻雕刻更是值得欣賞。

清代的內園原為城隍廟的花園,在1760年歸上海城隍廟管管理後便將豫園與內園結合一起。

內園一景。

竟然看到上鈾的欄杆。

像是抹灰的窗框。

如圖中字。

內園最高的關濤樓(三層樓)外望,昔上海城內最高建築物可直視黃浦江。

別有洞天!

老戲台。


這應叫穿葉門。

豫園出口前,內園入口前。


延爽閣與水榭




左後為玉華堂,右前方發現小瀑布。

順便用105mm+二倍鏡打鳥。

不過好像是打屁屁。

來照個流水的水花四濺。

再來個行雲流水。

我又看不懂的字?

瑞禽~延年。

瑞獸~益壽。

保家。

賜福。

其實在規劃上:一點由逛豫園開始、再來上海城隍廟週邊吃吃買買,黃昏時可由城隍廟散步到到外灘欣賞古洋樓夕照(步行約二十分鐘、也有人力三輪車可座RMB5~8元)。晚上到新天地或是乘由江底的外灘觀光隧道到浦東的正大廣場品嚐各種美食,在晚一點實到江旁的步道散步看江西的外灘古樓(十點三十分熄燈)或是星巴克賀喝咖啡都是不錯的半日遊選項。
上海老城廂的建築。

豫園商圈旁的海棠糕,每次去必吃。

現在去外灘都只能在天橋上看古洋樓。

原先的外灘步道全部都在整修中,迎接2010的上海世博會。

由江東的東方明珠步道看江西的古樓群。




東方明珠

現在'上海最熱的正大商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