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每一天 wrote:
真正經典的港式早餐,...(恕刪)
樓主推薦的翠華, 我有吃過香港與深圳的, 個人覺得非常不錯, 雖然價位高了些.
只是沒想到有人推薦了"大坑的炳記茶檔", 這家我是去香港開會時無意發現的,
很道地的香港茶餐廳, 有點像是台灣的小吃攤.
後來換工作就沒機會去香港開會, 也就沒機會再去吃了.
看到"沉船每一天"所PO出的照片, 真讓人懷念阿.
DecoFan wrote:
樓主推薦的翠華, 我...(恕刪)
"翠華" 在茶餐廳而言,絕對是超貴的一間,因為他們的店都開在遊客區的鬧市,租金超高的,最後成本都轉嫁給消費者。但用台灣人的話來說,他們的 C/P 值其實不高。
香港茶餐廳的食材供應商來來去去都是幾個大商戶,當大家都在使用差不多的材料,只要廚師不是胡亂烹調,出來的食物質素不會有很大的分別。對很多本地人而言,能留住客人的,往往不是食物,而是飲料,當中尤以奶茶最能分別高低。真正的港式奶茶,是會由數種到十數種茶葉混合而成,每個店家都有自己的配方,所以茶味截然不同。用心的店家,只會用好的茶葉沖茶(包括沖調檸檬茶茶底用的茶葉),而且不會吝嗇地加進大量花奶,讓口感更加幼滑。炳記的奶茶,本人感覺是沖得非常好的,而德如我就比較欣賞他們的 "茶走"。
"茶走"就是不加進花奶和砂糖的奶茶(有些店家會依然加進少許花奶),改用甜度較高和黏稠的鍊乳。沖茶時,鍊乳先倒進杯子,沉在低部,上卓後,由客人自己用鐵茶匙搞動鍊乳,一般會輕輕地去搞動,讓上層的鍊乳首先融化,於是初嘗時,甜味及奶味仍然偏淡,因此更能體味原茶的質感;喝了數口後,再搞動鍊乳,由於這時茶和甜奶的比例有所改變,於是口感亦隨之改變,如是者反覆進行,喝一杯奶茶便可以得到幾個層次的口感變化。所以,"茶"餐廳的文化,其實就真是建立在一杯好"茶"之上。
m003819 wrote:
以我的觀點來看在香港...(恕刪)
旅客大多數都是跟著旅遊書的介紹跑,去的少不免是人多擁擠的遊客區,而且光顧的餐廳總是聚滿遊客;其實,在港九新界是有不少茶樓和茶餐廳可以靜靜地吃早餐的;我老爸過身前,每天都上青衣邨的一所茶樓飲早茶,六七個相識或不相識的茶客坐在一枱,各自打開報紙看新聞,一晃就是近兩個小時,從不喧嘩的;我從前在灣仔上班,絕少去檀島,就是怕它吵,嫌它貴,反而當時譚臣道僻處有一間座位寬敞的茶餐廳,二十元已經有一個份量超大的麵餐,包多士和冷飲,而且由於人客不是過份地多,廚師才有足夠時間和耐性去烹調,食物質素肯定比檀島高。可是,有幾多旅遊書會提及這些遊客區以外,不見經傳的茶樓或小店?
遊客對一個地方的領會,永遠跟當地人所能領會的,是截然不同的兩會事。近年我有朋友嚷著移民台灣,反而令由台灣移居香港才一年多的朋友傻大了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