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溪
鎮遠是我黔東南之行的最後一站,輾轉到達這裡的時候是午後時分。一下車,我便直接找了一輛計程車,讓司機把我送到石屏山後城郊的鐵溪,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溪流是我這個觀光客的第一站。
“哪裡?鐵溪?”計程車司機聽我報出目的地後皺著眉頭一臉狐疑地向我確認。
“對啊,鐵溪!”我回複道。
“那裡很遠的哦,我回城載不到人,你要給我空跑費的。”這個司機似乎有點不太想去鐵溪。
“行的。”
在這個隨處步行即可到達的小城裡,司機心中“遠”和我理解的“遠”果然不是一回事。車子開過舞陽河,壓著石磚鋪成的馬路,挨著聳立的山岩前行,沒幾分鐘就到了石屏山的另一側。又拐過一個彎,鐵溪的水流就來到了眼前。
發源於鎮遠城郊的鐵溪是一條清澈的小溪流,它是舞陽河的支流,而舞陽河是沅江的支流,沅江最終則匯入長江。
當前多雨的季節裡,長江水脈中這條最微不足道的一支正處於漲水期,碧綠色的水流幾乎要從河沿上溢了出來。溪流的一邊是依山傍水而修的柏油小路,另一邊是掩映在綠樹下古色古香的茶社酒樓。
下午時分,偏僻的城郊小路上並沒有車輛和行人,茶社酒樓也都將自家的椅子扣在桌子上,擺出關門謝客的架勢。整個潮溼的山谷中只有鐵溪的流水聲與我這個孤獨旅人的腳步聲。
繼續往前走,過了一個收費的關卡,就逐漸進入到了鐵溪深處寂靜的山谷密林裡。山岩陡峭的山谷鬱鬱蔥蔥,鐵溪在岩石和樹叢中穿行而過。一派原始的景緻讓人難以想象這片山谷的另一側竟是遊客人聲鼎沸的鎮遠古城。
我腿力矯健,但從進入到鐵溪所在的山谷一直到遊人步道的盡頭仍然花費了大約兩個小時,一來一去就是四個小時。在文藝青年們搔首弄姿的古城外,孤身一人花費大力氣沿溪流徒步三十里山路,這種事情大概也只有我這種非典型遊客才會幹。
古城夜色
筋疲力盡地回到古城覓食的時候已經是傍晚,舞陽河兩岸華燈初上,鎮遠古城漸漸變得比白天更為熱鬧起來。本就一天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此時更是飢腸轆轆。
我的賓館旁邊有一座和祝聖橋遙遙相對的橋,橋下幾家賣酸湯魚的食肆大概是晚上的古城最為熱鬧的地方。幾家店鋪幾乎是佈置得張燈結綵,數不清的圓桌從各家店內的大堂一直蔓延到河邊。
非節假日的古城少有學生或上班族,這裡完全成了大叔和阿姨的天下。他們圍坐在圓桌旁,大叔們容光煥發地高談闊論和推杯換盞,阿姨們則妝容精緻,紛紛圍著絲巾像少女般地眉目傳情,顧盼生姿。
我穿過這片快活熱鬧的圓桌方陣,希望可以找到一家自己想吃的餐館。
此時的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舞陽河兩岸的燈火更顯得華美和明亮。沿河的每一棟樓上都掛著一串串紅燈籠,岸邊的柳樹下和灌木叢旁也都安裝了並不刺眼的照明燈,五顏六色的燈火溫柔地倒映在水波盪漾的舞陽河上,使得夜晚的鎮遠古城遠比白天更具風情。
更為漂亮的是不遠處的祝聖橋和旁邊的青龍洞古建築群,祝聖橋的每個橋洞都安裝了顏色變換的彩燈,讓這座古橋即使是在滿城華燈的夜晚也是舞陽河上最別緻的景色所在,在半山處依山而建的青龍洞古建築群,在飛簷下明亮燈光的照射下,彷彿天上的宮闕。
鎮遠的旅遊部門在佈置古城夜色方面顯然是極為用心的,所有的燈光,從色彩、位置、數量上看,都安排得恰到好處,既不破壞古城的韻味,又增添了夜色中的風情。
但也正是這些燈光讓我恍惚間覺得,在中國,好像所有的古鎮古城都掙扎地把自己套進一個同樣的模板——白天要古意盎然,夜晚要燈火璀璨,街道一定是小商品商販聚集地,景緻最好的水邊一定要有幾家騷柔的酒吧或客棧。
即使是相比於麗江或鳳凰要低調很多的鎮遠,也不能免俗地將自己陷入這樣的模板之中。靠近祝聖橋的地方,就有幾家裝修精緻的民謠小酒吧,每家酒吧內幾乎都有一個目光或是深邃或是熱烈的不知名歌手在撥弄琴絃,哼哼唱唱。
我在幾家小清新的酒吧附近兜兜轉轉,忽然在一個燈火闌珊的角落發現了一個毫不起眼的小門面,店門口一對夫妻正在做著一鍋酸湯魚,離他們不遠的河邊擺著四五張桌子,但只有一張桌子上有食客。
這樣既不張揚又不造作的河邊小餐館正是我想要找的。
“老闆,給我挑一條最小的魚,再來一瓶啤酒和一碗米飯。”我徑直在河邊坐下,向老闆吩咐道。
沐浴著舞陽河畔四月的春風,望著對岸被萬家燈火照耀的繽紛夜色,耳邊隱約傳來不遠處民謠歌手的輕柔小曲,這是古城旅途最輕鬆舒適的一刻。
舞陽河的煙火人間
枕水而眠的一夜之後,我在鎮遠還剩下大半天的行程。這裡可以遊覽的地方還有很多——可以去青龍洞觀賞精緻古樸的古代樓宇,可以爬上石屏山俯瞰整個鎮遠古城,也可以從古城出發,乘船沿河順流而下欣賞舞陽河下游的山水神秀,這些地方是鎮遠古城情韻的主要載體,也是吸引各路遊人來此的最重要理由。
然而,去往這些景點就像是服從權威一樣讓人感到索然無味,我的旅行計劃裡從來沒有什麼“必去景點”,從來都是想去到哪裡就去往哪裡。青龍洞、石屏山、舞陽河下游山水這些固然值得遊人稱道,但是我依然還是固執地無視了它們,在祝聖橋旁租了一輛自行車,向舞陽河的上游騎去。
舞陽河確實是一條蜿蜒秀美的河流,它彷彿就是鎮遠的靈魂所在,如果說鎮遠城中的舞陽河是歡歌笑語的娛樂場、下游的舞陽河是造化垂憐的山水奇境,那麼古城上游的舞陽河就是平凡溫存的煙火人間。
河流的一側是沒有遊人的旅遊公路,公路上零星排布著一些當地的民宅,公路旁邊的半山腰上偶爾會有火車呼嘯而過。河流的另一側是一些遠近不一的山巒,山巒間的平地則是種著當季作物的農田,農田與農田之前隨機散佈著農民們的小樓。河岸的兩邊一律通過晃晃悠悠的吊橋相連,和一些遊客在各類景區內的吊橋上尖叫連連相比,這裡的司機師傅居然能若無其事地將笨重的拖拉機開上看起來顫顫巍巍的吊橋。
不同於古城內的熱鬧喧囂,這裡的景象安靜祥和,除了山巒和流水,這裡和我出生成長的村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大人們在田間勞作,孩子們在路邊玩耍,有幾棟小樓炊煙裊裊,偶然間有狗吠聲不知從誰家的院牆中傳出。在離家千里外觀察異鄉人的平淡生活,彷彿就是一場心靈的迴歸。
這確實是普通遊客不會來的地方,就其景色質量來說,肯定無法與下游的奇山異水相比擬。但騎車去往舞陽河上游的我,除了連續的上坡下坡而導致體力上的透支以外,心情卻是極為舒適平和,平凡的山水間,我並不擔心會錯過什麼其他風景,也根本不在乎錯過了什麼。即使去他人都去的地方,但是走自己想走的路,能實現自己關於旅行這一小小念想就足夠了。
坐上回貴陽的火車時已是傍晚,傍晚的這個時間,古城又將點亮和昨夜相同顏色的燈火,食肆的老闆們一定喊著同樣的吆喝,酒吧的小歌手們說不定也唱著和昨天或是前天相同的歌謠。但是來到這裡,走自己的路,一千個遊客眼中就一定會有一千個古城容顏。
火車開動,再見,鎮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