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東側,建於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哀悼北征遼東的陣亡將士,下令在此立寺紀念,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賜名「憫忠寺」。後來經過歷代的天災戰亂,多次損毀與重建,一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該寺被定為律宗寺廟,傳授戒法,並正式改為今名「法源寺」。法源寺不僅是北京城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剎,也是中國佛學院、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目前的法源寺其實是在舊唐憫忠寺遺址旁,因此憫忠寺原址還有紀念碑的存在,目前是周圍居民的休閒空地公園。
其實相對於法源寺,我個人更喜歡憫忠寺的原名。看過李敖『北京法源寺』這本書的朋友應該就知道法源寺與中國歷代忠臣們那剪不斷的關係,宋朝遺臣榭枋得抗元失敗後被元軍所俘,押至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元廷多次以高官厚祿誘他投降,榭枋都堅辭不受誘惑。後來他病倒後就居住在憫忠寺,看見鑲嵌在牆壁上的曹娥碑,只說了「小女子猶爾,吾豈不若汝哉!」就絕食而死。
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的確就是金庸武俠小說碧血劍中主人翁袁承志的父親),因明崇禎皇帝誤信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以為袁崇煥通敵,自毀長城將一代忠臣凌遲處死,百姓也上前爭食其血肉,使得抗清名將竟然含冤而死,並且不得全屍而終。由於當時無人敢為袁崇煥伸冤,因此其部屬只能趁晚上摸黑蒐集了袁崇煥殘餘的骨肉,送進法源寺內,由寺內的高僧做完法事後安葬。
來到了清末民初,愛國志士不忍看慈禧禍國殃民,戊戌六君子挺身而出策動了戊戌變法,但卻因為袁世凱的倒戈而功敗垂成。領導人之一的譚嗣同被斬首處死後,同樣是由僕人趁黑將屍體送進了法源寺辦完身後事。法源寺歷朝以來一直見證了忠臣烈士們為國家犧牲而不言悔的碧血丹心,實不枉他舊名『憫忠』啊!

在憫忠寺舊址空地前有兩座奇獸的銅像,這個外型看起來似龍非龍,應該也不是麒麟,不曉得有沒有朋友知道這是什麼神獸啊?

沿著道路,我們往法源寺前進。北京的氣候四季分明,兩旁的樹木因為冬季落光了葉子。冬天的北京舉目都是光禿禿的,頗有種蕭條的味道。

入口旁的標示碑,目前法源寺建築為清代的古建築,已被中國政府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據說北宋末年,當金朝攻陷宋朝國都汴京後,抓了徽、欽二帝北上,就曾把飲宗拘禁在法源寺這邊。


法源寺大門,一旁也有法源寺的簡單介紹。值得一提的是,法源寺才是我來到北京後,自己認定的第一所寺廟。這個要說明一下,中國這邊的寺廟根本不是寺廟,完完全全就是觀光營業場所。進入要買門票、禁止攜帶外香,想在廟內拜拜祈福一定要在廟內購買貴不啦機的香跟紙錢,不能自己帶去。另外裡面也都會有僧道之人一直推薦你算命或是消災解厄,費用同樣貴的驚人。但是法源寺不但沒有收門票,也不禁止自帶外香,而且每到每天早晚誦經做功課的時候,還歡迎遊客一起參與,真的就是一座寺廟該有的樣子啊!


法源寺的入口處也跟一般寺廟一樣,有一對石獅鎮守。不過這種護宅石獅都是一公一母,大家知道怎麼辨識哪隻是公的,哪隻是母的嗎?當然不是男左女右這種分法嘿!留意一下石獅腳底下所踩的東西,踩的是小獅子的就是母獅,踩的如果是球那就是公獅。

進入大門後,感受到的就是一片的幽靜。法源寺絕對不是一間香火鼎盛的寺廟,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麼香客專程過來拜拜。因為他並沒有什麼廣告跟炒作,一直以來就是僧人虔誠修佛的地方。北京這其他的寺廟如紅螺寺、雍和宮,或是其他各省著名的寺廟,相較之下就是觀光景點啊。不過這樣回想起來,台灣著名的寺廟好像也都是這樣,只差沒有收門票了。

中國這邊的古寺都有一定的建築結構,剛進大門的東西兩側多半就是鐘樓跟古樓。一般來說鐘樓古樓都是東西對應,大概只有北京城的鐘鼓樓是南北對應的特例吧?

穿過幽靜的林道,來到寺內第一個大殿天王殿。法源寺的建築方式採用中軸對稱的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是山門(大門)、東西兩側的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憫忠台、淨業堂、無量殿、大悲壇、藏經閣、大遍覺堂、東西廊廡等,總共是七進六院。據說天王殿內正中供奉著明代製作的彌勒菩薩化身布袋和尚銅像,彌勒佛背後則是勇猛威嚴的護法神韋馱坐像,兩側還有明代時期銅鑄的四大天王像。可惜這次到訪天王殿並沒有開放,無緣一睹。


從一旁繞過了天王殿後,接下來當然就是主殿之一的大雄寶殿了,這邊也是僧人們誦經做功課的地方。大雄寶殿正中供奉著華嚴三聖,就是毗盧遮那佛、文殊和普賢菩薩的塑像,據說都是明代製作的古物。大殿兩側則有十八羅漢坐像,總的來說,法源寺內部有許多真正的古蹟,文化價值非常的高,不像一些著名寺廟其實都是整個翻新裝潢的金碧輝煌,非常值得一遊。


在大雄寶殿的前面,發現了一隻黑色的兔子,不曉得是不是在這邊聽僧人誦經太久,幾乎是通靈了,完全不怕人啊!外表也非常可愛,純黑的毛色沒有一絲的雜毛,只有在鼻子的正中心有條白色的紋路。當牠看到我拿起相機拍牠的時候,不但不害怕,還對著鏡頭直衝了過來,好奇的聞著鏡頭。一會兒不感興趣了,又獨自在大雄寶殿前東跳西晃,完全不會被遊客們驚嚇到,超可愛!


大雄寶殿前方廣場的兩側有著許多歷史久遠的石碑,看了一下年代都非常的久遠,有幾塊的字跡已經幾乎是不能辨識的了。較新一點的也是明朝時的古物,放任在室外接受風吹日曬雨淋加速風化的傷害真的是蠻可惜的。來到法源寺,真的處處都是歷史的痕跡,大雄寶殿內還有兩個清石柱礎,外觀看起來成卷葉蓮瓣,據說還是是唐初建寺時期的原物啊!

很喜歡這張的感覺,傍晚日落十分,枯啞的樹枝,與法源寺古老的屋簷,有著讓人不自主哀傷的感覺。想起了那些曾在寺中停留的英魂,讓這分感覺更濃了幾分。


再往後走,接下來就是憫忠台。憫忠台的台基高一公尺多,結構非常獨特,外牆與室內都是以十二根柱子為支撐。這裡面保存著法源寺的歷代石刻,最古老的從唐朝的《無垢淨光寶塔頌》、《憫忠寺藏舍利記》、《承進為蔍福禪師造陀羅尼經幢》(應歷七年,957年),以及遼代的《燕京大憫忠寺菩薩地宮舍利函記》,都是相當珍貴的歷史文物。當然,這麼貴重的古物,平常也是沒有開放供人參觀的。

穿過憫忠台,後方就是淨業堂。淨業唐前方廣場有一個巨大的石缽,外觀是雙層石座的樣式,周圍雕刻了細緻的海水花紋和龍馬等各種紋路,雕刻極為精美,看起來應該也是年代久遠的古物囉。

觀音殿又稱大悲壇,這邊供奉的全部都是觀音像,共有7尊。殿內也陳列著唐代至清代的各種佛經善本,而且有相當多種的語言版本,包括西夏文、回鶻文、蒙古文、藏文和傣文的佛經,顯現了中華民族豐富的種族文化特色。

在法源寺這幽靜的空間中,時間是不知不覺得流逝,寧靜莊嚴的氣氛讓人不捨離開,突然間耳邊響起了不像是一般鐘聲的聲響。尋聲找了過去,原來是寺方做晚課的時間到了,敲響著片狀的樂器(這個叫什麼有網友知道嗎?),通知僧人門到大雄寶殿集合誦經。聲音穩重嘹亮,聽起來有種讓人安心的感覺啊!

大家可以看一下影片,聽聽這種聲音,有點像是銅鐘的聲音,不過還有些許的不同。

一旁還有大型的木魚,這個真的就是魚的外型了,名符其實的木魚,哈哈。


回到大雄寶殿前,可以看到僧人們魚貫的進入殿內,不一會兒殿內就船出了低沈莊嚴,一致的誦經聲響,那種聲音真的是非常悅耳,能讓人心情平靜,沈澱在世俗間紛擾的情緒。信徒們也跟著在殿外跪著誦經,當然,這些都是免費的,不像一些名寺打著祈福為口號行歛財之實。
法源寺在我來之前的印象都是從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一書中得來,到此一遊後頗有聞名不如見面、相見恨晚的感覺。在這邊的氣氛真的是寧靜祥和,處於法源寺中可以讓人忘掉俗事間的紛擾,而且沒有大陸其他名寺那種濃濃的銅臭味。不管是李敖先生的書迷想來看看一路跟著中國各朝歷史走來的法源寺,還是想要親近正中佛寺的遊客,我想在這邊都可以獲得滿足,是個相當值得一遊的景點。如果有機會到北京來旅遊,法源寺這真的是很推薦,值得花時間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