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為這樣,五月多聽到北京台灣街開幕的新聞時,讓扭蛋我相當的期待。尤其是報導中的寶島夜市,更讓我已經開始幻想著品嚐各樣台灣小吃的美味料理。本來打算開幕隔天就前往參觀,但是一看到地點就放棄了,在石景山八寶地鐵站,北京的西南方,偏偏我住的立水橋南在北京的東北方,搭地鐵過去到那大約要1.5小時左右(包含轉車時間),來回光交通可得花上三小時

所以一直拖到七月下旬,才撥出了時間到位於石景山的北京台灣街來探訪一下故鄉的味道。北京台灣街就在石景山地鐵一號線八寶山旁,大目標就是北京國際雕塑公園,在北京的朋友們可以抽空過來看看。目前也已經有官方網址了。

北京台灣街詳細的位置是在石景山區北京國際雕塑公園西南,長約500公尺,由12棟獨立建築組成,並且設置了十大主題館、一條地下美食街、一座藝術館。地上建築群的面積大約25000平方公尺。北京台灣街由「北京台灣街」街名由連戰先生親筆題寫,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和新黨主席郁慕明分別題贈了「玉山會館」和「集萃樓」牌匾。。建築設計採用新中式古典風格,匯聚了各種台灣特色的餐飲、主題餐廳、風味小吃,名產店舖等等,對思鄉的我來說,真的是必到訪之地啊。不過實際來了才覺得奇怪,五月七號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與北京這多位高官才來為北京台灣街開街,但實際來看卻發現完成度幾乎只有50%,多數的廠商店家也還在裝修還沒正式進駐,那這麼早開幕真不知道用意在哪。

主要的目標~寶島夜市,招牌上還特別標註了原汁原味,臺胞站攤,更讓人期待了。寶島夜市其實並不是台灣這邊的夜市樣式,而是百貨公司的美食廣場形式,當然也不會只有晚上才有營業啦。

整個北京台灣街區大致分三個主題區:A區為動感台灣街區,主要經營快速消費品。B區為韻味台灣街區,主要經營台式正餐和特色店舖。C區分為地上和地下兩個部分,地上是人文台灣街區,以休閒、娛樂、購物、會所為主要業態,地下是寶島風情夜市,以台灣小吃、民間藝術表演和特色購物為主。嗯,其實這個是官方資料,目前真的還有一半以上的商家還沒正式進駐,多數的建築也還在裝修,所以沒有很明顯的分區體驗。
集萃樓,這棟大樓的名字是郁幕明先生題字,正好在北京台灣街L型建築群的中央角處。集萃樓內有台灣百大館,專賣台灣各項特產與濃漁會產品,讓遊客們可以購買些台灣的名產,也能更了解台灣。對我們這些異鄉的遊子來說,也可以回味一下家鄉的味道。

換個角度來一張,北京台灣街的石牌入境。前兩天打車的時候跟師父閒聊,提到師父剛好是住石景山這邊,我問了一下台灣街這的情況,師父竟然也到過寶島夜市品嚐美食了,真是哈台啊,哈哈。

使用了新買的WB2000一掃全景的功能,拍了張集萃樓這轉角的全景圖跟大家分享。說實話來到北京這一年也到過不少景點出遊,但是像這次這麼激動的,還是第一次,有種回家了的感覺。不是說這邊蓋的有多像台灣,單是來到掛上台灣名稱的地點,就讓人特別感動。

按這邊檢視原圖
先到台灣百大館看看吧!進門的第一個攤位就是台糖的展示區了,不只有各項台糖的食品與保健食品,還有賣蘭花耶,蝴蝶蘭,是台糖生技的特產嗎?

再來也是台灣還蠻有名的特產之一,老楊方塊酥。提到方塊酥,本來我還蠻喜歡吃的,不過後來當兵營站裡都有賣方塊酥,同袍們常買來一起分享,吃多了反而怕了,好久沒吃方塊酥了,哈。

宜蘭餅,這個不用多解釋了吧,宜蘭名產。我記得學生時代因為讀台北的大學,假日蠻常會騎摩托車翻過北宜去礁溪泡溫泉,順便買牛舌餅跟羊羹吃,那時候還沒有宜蘭餅這項特產,不過近幾年宜蘭餅也相當出名,這一年間一些同事過來支援時就帶過幾回當慰勞品了。

旺旺,旺旺集團在大陸這邊生意也做很大,大到老闆可以買私人飛機了。除了餅乾,在大陸這邊的商店都還可以看到旺旺賣的保久乳,不知道有沒有在台灣賣?順道一提,北京這邊的人好像都不太喝鮮奶,超市裡極少賣鮮奶的,都喝保久乳。

濃漁會的百大精品館,各項台灣濃漁會的特產食品都擺在架上展售。這次來北京台灣街,看到不少北京的遊客都來這都是到濃漁會的百大精品館買名產,看來台灣的這些濃漁會食品口碑不錯。

百大館旁邊有棟相當顯眼的餐廳,就是大陸民眾也相當喜愛的歌手鄧麗君的紀念主題餐廳。不過這間餐廳五月七號的時候新聞就報導了,實際在我七月下旬去看的時候,還在裝潢,並沒有開始營業。這個蠻讓人失望的,這次過去有一大部分也是想來看看這間鄧麗君的紀念餐廳,不曉得什麼時候會正式營業。

不過我覺得台灣街這邊的管理單位並不盡責,既然是北京台灣街,也主打著台灣的主題,那麼為什麼還有非台灣的店家進駐呀!?華天延吉冷麵,延吉已經在東北靠近朝鮮自治區那邊,冷麵也是韓國人特有的飲食文化,這個不是臺灣味啊大人!難道....韓國也是台灣的?哈哈


捷安特與金門高粱的店面,這當然也是台灣特色店家啦!捷安特在大陸賣的其實都是比較高價位的車款,進去到捷安特的門市去看,多數都是人民幣一萬以上的車種,大概還是主打休閒運動,而不是代步車款吧。

由於北京台灣街就環繞在北京國際雕塑公園的邊上,因此在台灣街的中央也有雕塑公園的入口,來這邊觀光的民眾也可以順道進來雕塑公園看看。北京台灣街在往後運營的目標也將依託北京國際雕塑公園場地優勢,舉辦各類具有台灣風情的主題活動,包括台灣廟會、媽祖出巡、歌仔戲、布袋戲、台灣相聲、魔術等表演,舉辦兩岸民間藝術沙龍、兩岸美食文化大賞、台灣新文化藝術表演、台灣原創音樂星光音樂會等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的特色活動。

寶島夜市的入口終於到了,我可是已經飢腸轆轆,等著想要品嚐家鄉的美味一飽口福囉!這邊的寶島夜市還附設了釣蝦場,真的是十足的台灣風格,讚!

這個一定要拍一張的!來了北京一年,第一次看到完整的台灣地圖,超級感動的!台灣,這是我的故鄉。

進到寶島夜市了,本來還懷疑說在地下室的寶島夜市,會不會很怪異,後來一看原來跟台灣百貨公司的美食天地一樣就恍然大悟。美食街嘛!更有一分熟悉的親切感,彷彿回到台灣的百貨公司了。

入口處的燈飾,仿照的是台灣廟宇常見的紙燈籠。上方風調雨順繁榮昌盛的字樣可都是正體中文,一整個親切。

這邊的寶島夜市並不能用現金付款,而是需要先買張類似悠遊卡的儲值卡,儲入金額後才能夠扣款消費,這機制在北京的各大購物中心都很常見。我是覺得有些不方便啦,畢竟這邊我來回要三小時,過來的機會可能不多,沒用完不知道能不能退款?
儲值完畢後,第一個目標當然是我朝思暮想的雞排啦!在北京這邊還沒有找到賣炸雞排的店家呢!有沒有板友看準這商機,準備來賣雞排啊?目標士林雞排,衝啊!

熟悉的攤位,熟悉的食品,懷念啊!二話不說先點雞排跟甘梅地瓜條,聞著原本每次購買時候覺得刺鼻的油耗味,現在竟然有種莫名的親切,我想這個感覺真的不是聽聽就可以體會的,難怪他鄉遇故知會被古人列為人生四大樂事之一,別說故知,連故鄉的味道也是一樣。


趁著現炸雞排的時間,我到處去晃了一圈,物色其他的目標。目前所擁有的台灣美食,還有彰化肉圓。而且這攤位的阿桑,肯定是道地的台灣人,因為他跟其他遊客用臺語交談,說的是台灣的事情,聽起來超有親切感,忍不住也跟著一起聊,哈。

大腸包小腸跟割包,這個我也想吃啊,糟了糟了,肚子裡的蛔蟲開始鬧了起來,每樣看到的我都想嘗試看看跟印象中的味道是否相同。

還有什麼美食呢?我看看,還有燒肉粽(自卑自嘆歹命人~)、小籠包(話說北京也有鼎泰豐),的確都是台灣著名的小吃。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每個站攤的服務人員,我覺得看起來都是台灣人啊!不過一說話就漏餡了,有些還是大陸這邊的工作人員。


東石蚵阿煎,排隊的人從來沒停過。大陸這邊聽說蚵阿煎這一陣子很紅,原因好像是因為羅志祥演的一初偶像劇,劇中他好像是演在上海開蚵阿煎店的老闆。聽當地的朋友說的啦,因為我沒有看連續劇,不曉得是不是。

深坑臭豆腐,艋舺魷魚跟圓環魯肉飯,今害,看到一樣想吃一樣,每樣都是懷念中的味道,突然間我能體會到日本綜藝節目料理東西軍中的來賓心情了,口機諾哇,都機?

剛到中午時分,寶島夜市這邊就已經湧進不少用餐的人。我稍微留意了一下,大部分都是附近的住戶或是周圍的上班族,少部分才是台灣過來的遊客。這個當然啦,還沒有很完整的北京台灣街,過來的遊客當然比較少,不過能讓多一些的大陸民眾了解台灣美食的美味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同樣利用WB2000的一掃全景模式來分享一張寶島夜市的全景圖跟大家分享一下。

點我觀看原圖
一旁店家門口竟然播放著布袋戲耶,西遊記的布袋戲,而且還是台語配音,沒有硬配上北京腔調的國語。我呆立在前面看了許久,真的是有種想掉眼淚的衝動,這不只是家鄉的懷念,還是我國小時候的回憶。

懷念歸懷念,點餐當然是為了享受美食,這也要好好毒舌一下。首先是期待很久的雞排,口味是不錯,但是沒有拍扁一些,變成有些過厚,剪起來也就變成零零散散只有幾塊,賣相不好,還有進步的空間。味道倒是還不錯,雞肉也有豐富的肉汁,大概有70分。

甘梅地瓜條,這是今天最讓人失望的一道餐點了。一份甘梅地瓜條竟然只有這幾根,而且麵糊太多,都黏在一起。最失敗的是他沒有再去稍微炸過,拿到就是冷冷的溫度,不及格!

臭豆腐,這個不錯,除了炸的不夠酥的小缺點外,醬料、泡菜、味道,真的就是台灣的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啊!這個臭豆腐可以有80-85分,在北京能吃到這樣的臭豆腐,已經相當滿意了。

紅燒牛肉麵,這個有點怪,喝起來的湯頭明明是清燉的味道啊。然後北京這邊的牛肉麵很詭異,牛肉都是碎屑,沒有大塊牛肉大口咀嚼的快感。他們這邊也有很多家蘭州牛肉麵,也同樣是這樣,不知道為啥牛肉都不切大塊一點,沒有口感,牛肉麵的話給70分。

魯肉飯,這個味道也還可以,不過就跟台灣的魯肉飯有些微妙的不同,感覺沒有那麼香。我猜大概是跟台灣老店不一樣,台灣的魯肉都是幾十年沒關火一直加料下去滷,所以味道都是日積月累的累積。滷蛋也可以看出來沒什麼味道,就跟白煮蛋差不了多少。魯肉飯的分數嘛,大概也是65-70分左右。

我特別挑在彰化肉圓附近的位置,聽著阿桑不停的用臺語在交談,就覺得彷彿真的在台灣百貨公司的美食街一樣。說真的,如果不是來回要花上三小時,我搞不好真的會天天在這邊吃飯啊!!

近些年來,隨著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熱絡,福州、廈門、上海、南寧、廣州等地都建有台灣特色商業街,北京台灣街這邊以仿建的的台灣特色建築五桂樓和鄧麗君音樂主題餐廳為特色,搭配規劃的台灣藝術相關展示表演,的確是可以向北京的民眾來推廣台灣的特色,可惜目前大概只完工了一半就匆促開幕,不曉得為什麼會這樣。
但至少在這邊,能讓我們這些在外地打拼的台灣同胞們,短暫的感受到台灣的美食與特色,我想雖然很遠,但是我還是會盡量抽空來這邊,感受一下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