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跟平常一樣不斷的重複著上班跟下班折磨之後的某個夜晚,在一樣的月光下那個一樣的我,還是對著那台一樣的電視,我一樣漫無目的的按著搖控器,在幾十個頻道之間漂移,卻一不小心的看了某個旅遊節目,就一不小心的發現它還在介紹屬於我國中時代地理課堂上最佳的夢遊景點~廣西陽朔。
大概是出於以前在課堂上打瞌睡以致對陽朔的印象一片空白的遺憾,讓我勾起了對陽朔山水的好奇!所以當我看完電視躺在床上,就突然心血來潮的對身邊的哈尼說,不如找一天我們去陽朔旅遊吧!你說咧~然而這就像每個無眠的夜晚千偏一律的床前禱告一樣~想法在第二天早上就被我給徹底的遺忘了。
直到距離09年結束前的一個禮拜,我們哈尼計劃趁元旦休假回台北一零一看台灣雄起的跨年煙火,而我既不想回台灣又剛巧有幾天年假還沒休完,所以就無巧不成書的,就決定計劃來一趟孤鳥單飛!一個人五天四夜的“陽朔煙雨跨年之旅”畢竟!!偶爾一個人,在旅途中不用操心兩個人的事,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想拍照就拍照,那偶爾~一次!!也沒啥不好~
對我這老頭而言,旅行這碼事已經陌生粉久了(我說的是長途的),記憶中除了在十年前去過一趟日本之外,至今其它的旅遊經歷簡直就乏善可陳,既然粉沒經驗又粉怕麻煩,就想乾脆青菜找家旅行社,給錢買單兩手一攤,跟團!!就萬事大吉了~不過後來發現,你孤家寡人一個的,想要跟團顯然有諸多不便,首先住宿安排就粉麻煩,別人都是三兩成群的,剩你一隻孤鳥~就算行程中可以給你拼車、拼船、拼檯但總不好找人跟你拼床吧!而且還要這樣要趴趴走的過上個四天五夜,那這一趟旅程下來光為了住宿這事就可以讓人覺得奇蒙子不爽、彆扭、難過!!
所以搞到最後,我乾脆給這趟“陽朔煙雨跨年之旅”改成單人自助旅行,既然自助,那從按排行程景點、車船機票到用餐住宿就都得靠自己一手包辦了~不過還好現在網路資訊發達,在中國這邊還真有幾個不錯的網站提供從:訂飯店,訂機票到一些網友相關旅程的經驗分享,而且資料巨細靡遺,看來其實只要願意多花點時間,要在中國自助旅行看起來也不會有多大問題!!
以下是我連日來收集資料之後安排的計劃行程:
D1 深圳機場搭AM10:35班機到桂林兩江國際機場 > 搭機場大巴到桂林市區火車南站 > 轉搭往陽朔大巴 > 到陽朔汽車站轉搭中巴往興坪 > 夜宿興坪老地方國際青年旅社
D2 晨拍興平鎮的灕江日出 > 搭竹伐遊灕江興坪至楊堤,途經九馬畫山及二郎峽 > 從楊堤漂流回興坪 > 興坪徒步往返漁村(克林頓的訪華之旅其中一站) > 興坪搭中巴到陽朔用漫遊及用餐 > 夜宿興坪老地國際方青年旅社
D3 興坪古鎮漫遊 > 搭中巴到陽朔 > 遇龍河竹伐漂流夏棠寨到工農橋段 > 遊大榕樹、月亮山及鑒山寺 > 陽朔西街漫遊 > 觀賞印像劉三姐 > 夜宿興坪老地國際方青年旅社
D4 興坪古鎮最後巡禮 > 搭中巴到陽朔 > 陽朔汽車站搭大巴往桂林 > 桂林市內漫遊象鼻山、蘆岩笛、靖江王城 > 往兩江國際機場搭PM10:55班機回深圳
全程預算包括機票交通、用餐住宿、景點門票等全程預算總計:3,610 RMB 約合台幣:16,800
好了~以上的屁話說的有點長,現在就向“陽朔煙雨跨年之旅”的征途出發吧~GO!GO!GO!~~
........................................................................................................................................... <Day 1>

為了這趟旅行特地慎重其事的做了一份行程計劃,從網路上提供的資料顯示,雖然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但是灕江精華在興坪~據說楊堤到興坪這段是陽朔灕旅遊中絕對不能錯過的!!

行前整裝待發,其中相機器材站了將近一半,包括:Canon EOS 7D + EF 70-200mm f/4.0 L USM + EF-S 10-22mm f/3.5-4.5 USM + AF17-35mm F/2.8-4 Di 共一機三鏡,外加百諾C1691碳纖腳架

深圳飛往桂林上空,看起來天氣好像不錯歐~不過那是騙人的啦~往後的幾天都是慘兮兮的陰天,嗚!!

不到一個小時的航程到達桂林的兩江“國際”機場,或許因為不是假日的緣故,感覺機場有點冷清,沒啥國際Fell咧~好了不研究...趕快找機場大巴往桂林市區先!!

到桂林火車南站,搭大巴往陽朔~桂林有南北兩個火車站,南站在市區內交通比較方便,機場有大巴直達,車費 20 RMB,桂林到陽朔全程約六十五公里,車程約一個半小時,車資一樣20 RMB

“楊堤人民歡迎您”??耶!不是要到陽朔嗎?怎麼會在楊堤下車?難不成被路霸趕下車?
當不是啦這都甚麼年代了!是剛巧在車上遇到一位竹伐師傅跟我說,楊堤就在桂林往陽朔的路線之間,又剛好是灕江遊興坪段的漂流折返點,建議我不如先在楊堤下車,然後直接搭竹伐往興坪,那這樣既省車資又省時間,真的?那就下車哱!

原來從剛剛“楊堤”的站牌要到楊堤的碼頭還要轉搭小巴,這段路說短不短,也要搭將近四十分鐘,車行途中放眼四周景色荒涼,但是已經可以看到桂林山水特色的雛形!不過在跟師傅閒聊的過程中得知,當地居們的生活還是挺苦的!

這就是碼頭!還好啦~比我想像中的好些,碼頭水泥路的部份是當地政府剛修建的,我看了一下碼頭邊的江面還挺乾淨的,水可以見底但說不上清撤!

登!登!登!這就是將要載我起航的座駕~不過據說所謂的竹伐已經明存實亡了,現在取而代之的是用PVC塑膠管或是鋼管做材料的機動舢板~這種帶機動馬達的舢板上有遮陽篷,前半截可以滑動收納,便於遊人眺望沿江山色

由於灕江現值枯水期 所以江面雖然開闊但是水不深,從照片左邊可見綠色植被以下就是上升水位線,可見江水落差還蠻大的!

途中的遊船據師傅介紹是從桂林開往陽朔的遊江船, 要是在旺季,灕江上滿坑滿谷的都是遊船跟舢板,不過這對灕江水面也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左前方就是知名景點~九馬畫山,話說當地民謠傳唱: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幾多雙?看出八匹是榜眼,看出九匹狀元郎。 但是著名的畫馬大師徐悲鴻先生,數來數去,也隻數出八匹馬來~

看不清濋?那我們請師傅把船靠近一點,也來數數~不過我算來算去只算到了七隻馬,船師傅說,還有兩隻在另一邊~哇咧!是哪邊阿!暈~我可沒看見~

我跟你說歐~遊灕江最好別在年底,天氣真的有給它冷,尤其這舢板原來是四面通透的,人在上面已經粉冷,而加了篷之後,船就成了桶狀的,當船在高速行進中,風就有如九馬變成了千軍萬馬,把你吹得人仰馬翻~真的!給它更冷!這絕對不是“冷”笑話!是真的!


照片左邊那座孤立的山峰又稱做“神女峰” 難道這語出“神女有心,襄王無夢”?咳!別理我~

在雲霧繚繞,群峰起伏的山巒之間,忽然讓我頗有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涕下的感慨(是丫!冷到鼻涕都流了下來還能不悵然咩)然後更煞風景的是岸邊還有不少攤販的!不過今兒個天冷,大部份都公休!

那~這可不是要買單下船!請看我手中二十元人民幣上的風景圖案是不是跟照片中的風景有點相似呢?這就是灕江上的著名景點之一:黃布倒影,當地人稱佛子岩,其中二十元人民幣右邊的圖案就是這黃布倒影

今天所見灕江兩岸俊秀雄奇的山巒就是就是喀斯特(KARST)地貌,大概在距今約2.8億年至4億年的石碳紀和泥盆紀時代,桂林陽朔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在廣闊、溫暖的淺海中,沉積了幾千米厚的石灰岩和砂、頁岩。二疊紀後,陽朔附近由於地殼上升而逐漸成為陸地。三疊紀末(距今約1.9億年)的印支運動。使地區岩層受到強烈擠壓,形成了桂林至陽朔複式向斜褶皺,初步奠定了陽朔至桂林地區的地質構造和地貌格局。
陽朔地殼上升成陸之後,石灰岩層即遭到風化剝蝕,經過漫長地質年代的溶蝕、浸蝕作用,終於發育成為以峰叢窪地和峰谷地為代表的,具有不同發育階段和不岡類型地表、地下岩溶地貌形態的世界典型熱帶岩溶地區。

正前方是“八仙過海”位於雪獅嶺的西邊,之所以名為八仙過海是因為群山矗立江邊,儼然形似呂洞賓、曹國舅、李鐵拐等八仙過江而得名


我覺得左邊的這兩座山峰有點像“黛安芬”......你可以想像一下,反正沿途這多景點也是古人這樣想像出來的,這“黛安芬”山腳下的灕江因為快要靠近興頻碼頭了,所以江面有許多白色泡末,或許是因為氧化比較嚴重的關係吧!

由於各鎮區的勢力範圍不同,就像咱們台灣黑道角頭有劃分地盤一樣,所以從楊堤私接遊客的船伕一般都不會把客人直接送到陽朔的碼頭,這就像兄弟不敢在別人地盤上砍人一樣,這樣做未免過於囂張,所以我們得從旁邊一點上岸,這又創造了“野機車”的生意,像我現在就是搭這位大審的野機車到鎮上,車資五元!

在煙雨濛濛的山巒下、曲折蜿蜒的灕江邊,前方那一抹紅顏綠瓦的點景就是興坪鎮了

老地方國際青年旅社,在網路上介紹它的人不多,鎮上還有兩家是其他網友比較推薦的民宿,但是老地方打著國際青年旅社的招牌讓我感覺比較有保障,所以我就給它訂了一連三天都住這!

進門一樓是活動交誼聽,感覺粉溫馨,據說有時候老闆三不五時還會相召大家辦Party~交誼廳後面有個火爐是專門用來烤現做披薩的!

我訂的是雙人床的山景房120元一天,由於只有一個人,所以另外一張床就只好拿來放行李,房間感覺不錯,就是燈光有點暗,還有床底裝了滑輪,所以床容易滑動,對睡覺會翻來覆去的我來說有點折磨~

浴室粉小,但勝在非常乾淨雅致 試了一下水溫跟水壓也都OK,不過剛剛櫃台服務小姐有說,因為是青年旅社 所以房間不是每天按時打掃的,要打掃房間可已在房門外掛牌通知

當初訂這房間就是因為有陽檯可以看到街景,從陽台看下去,興平鎮的大街就映入眼前,如果不要陽台的單人床那最便宜的只要六十元一天

興頻鎮不算大,但是近年來拜灕江旅遊熱潮所至,小小的鎮區也多了不少別具風格特色的餐廳,雖然還不到門庭若市地步,但是要找點吃的也不算困難,由於這還算鄉下,大部份店鋪晚上七八點就打烊了,我只好找了一家佈置得頗有雲南風味的餐廳試試

店裡頭就只老闆娘跟我一桌客人,所以這頓飯就只好有勞老闆娘親自下廚了,兩人閒著也是閒著就在廚房邊做菜邊聊了開來,這才知道老闆夫婦一家四口從深圳移居到這已經三年多了,因為愛上這邊優哉游哉的生活步調,所以也樂於長此遠離煩囂

店不大,但是佈置的卻很典雅,老闆愛泡茶,所以櫃台邊上也有不少花茶的灌子,就是不知到能喝咩?我沒點所以不知到!!

晚餐後砌上一壺茶,就在這樣跟老闆一家人閒話家常的時光中渡過,在回程的路上,不遠處的灕江水緩緩流動,潺潺的水聲吟唱,人就開始愛睏了,還沒來得及想明天會有一個怎樣的開始,回到旅館一躺到上床就馬上進入夢香了
........................................................................................................................................... <Day 2>

大清早起床聽櫃台的妹妹說,它們老地方樓頂上的陽台可是遠眺灕江絕佳位置,我聽了就半信半疑的往樓上跑, 哇 ~還佈置得挺浪漫的(當然如果像我這樣一個人的話就沒啥好爛漫的啦)

坐在沙發上望外一看,在清冷的迷霧中,隔岸就是山巒跌宕的群峰

另一邊,古老的興坪鎮在居高臨下的視野中映入眼簾,兩鋒間的小鎮在清晨的雲霧中緩緩蘇醒,四面悄悄傳來擾攘的喧囂

興坪是漓江沿岸最大的古鎮,有1300多年曆史,相傳在三國時代就已經是當地熙平縣的縣治,大清早在這古老鎮區漫步而行,腳下的石板路真的有給它古老的感覺



鎮上最老的戲院~萬豐戲台,又稱武聖宮,該古戲台位於興坪古街邊的關帝廟,始建於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距今已有270年的歷史了,進去會有專人解說,不過裡面服務人員給我的感覺好像“解說”是要收錢的,所以就沒進去!只是在戲台附近的巷道晃晃





早餐是在老地方餐館,跟我住的旅社是同一個老闆,聽說老闆是個攀岩高手咧~

店裡面的氣氛粉不錯,有點原始粗獷的味道,不過早餐點了一套土司火腿煎蛋加咖啡,東西只能算一般~但是服務給人感覺很親切

好了~今天上午我計劃要從興頻徒步到漁村(事前美國總統參觀過的漁村,不是普通的漁村)但是當初看地圖是平面的所以估計兩地之間的距離應該不算太遠,應該沒問題,直到我問了一下店裡的美媚,她才說:蛤!你要爬山到漁村歐?我也愣了一下~啥?難不成到漁村是要用爬的嘛?結果她拿了張地圖出來給我看了,我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漁村到興坪之間還隔了座山,一般遊客都是搭竹伐沿江到漁村的,用“爬”的人還真不多~但是我心裡想既然來都來了 而且時間還早,那咱們就去爬哱!!不然咧?

按美媚的指示,我就沿著鎮外一條泥巴路直直的走,抬頭挺胸的往前看,在前方群山的間隙之間將會有一條盤山小徑,只要往上爬,看到岔路就靠右走,這樣大概子走四五十分鐘就會到漁村了,吾!這聽起來的確不算困難~

走到泥巴路的盡頭,在一戶民居的茅厠旁邊有一條沿山而上的小徑,周圍沒有任何路標,如果沒人給你講,你還真不知道這條路要去那咧~還有走在這路上真的要注意~這滿地不知道是羊糞還是牛屎,只要一不小心腳位下不對就屌到屎了~


大概沿路連滾帶爬的半個多小時,就會來到一處開闊的曠野,這應該是兩山之間的山拗,此刻站在曠野中,四周都是雲霧繚繞的群峰環抱,除了自己喘息的聲音,就只剩風聲徘徊在身邊呼嘯,除了僅剩滿地的羊屎還是牛糞之外,沒有感到任何生命的跡象!!

在這山拗處四邊都有蜿蜒的小徑,我就按照先前美媚的囑咐,朝右邊的那條小徑繼續前進~

還是網上攀爬,只看到遠方有座孤峰,給我一點方向的指引,這時候心裡也有點毛毛的,我身上其實沒有帶任何戶外裝備,除了相機跟腳架之外,就剩一瓶水跟兩條巧克力,又真不知道前面還要走多久~

咳!這條算不算路呢?其實在我面前是個岔口,左右兩邊都有路,但是這次我沒聽美媚的指示,我選了左邊的這條,因為它相對來說比較像一條路!

站在我這條路徑的制高點可以看到下面山坳處隱約可見另一條山徑,不知道要通到哪?

到這邊我大概走了一個半小時了~我猜也應該到了阿!但是四周的景色看久了就都一樣,真的是雲深渺渺不知處,只緣身在此山中~


哇咧~終於,在半個小時之後,眼前的景色一下子豁然開朗,久違的灕江有回到了我的視線,應該是灕江吧?不興坪這附近還有別的江咩?

往下山的路上,小徑滿布枯黃的竹葉

清晨的出露中,山間的小野菊

看到右邊低矮的石牆,就代表有人居住的痕跡,這才讓我終於鬆了一口氣!

黃泥小徑的盡頭,穿過一片茂密的竹林,我看到前方好像是一個河岸的渡口

哇~忽然間眼前一亮,好啦!我知道或許現在看來沒啥感覺 但是當你一個人孤拎拎的在山裡頭亂轉了大半天,好不容易看到了一條河!就自然會興奮得不得了

河水還算清澈,但肯定是不能喝的!千萬不要國家地理頻道看多了,蹲下就給它撈來喝


穿過竹林,馬上就可以看到漁村了,村口外站了好幾位大嬸都從面向河岸碼頭的方向轉過身來問我,你是從後邊過來的歐?對啊!!翻過那座山嗎?對啊!那就是從興坪鎮過來的囉!對啊!那你真傻~幹嘛不搭竹伐呢?我~無言

要近魚村參觀要收五塊錢,也不能算門票啦~有點算是保護費,你可以自行想像這五塊錢是要保護古蹟還是保護你,反正就是會有人伸手跟你要錢,而且付完了第一個還會有第二個跟妳要,不過還好你只要說你付過了就沒事,她們很老實也會信!

這就是柯林頓參觀過的地方,聽說還曾經坐在裡面跟村民閒話家常,據村民說,這整條村原來是當地趙家三兄弟的一戶大宅,三兄弟當年在花旗國行商致富,之後回來修建大宅,而趙家後人聽說跟克林頓以前是同學,所以托美國前總統幫她回老家看看~吾!


村民都很窮,而且漁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除了種田養雞之外,要賺外快就只好賺我們這些觀光客的了,這我理解!所以讓他們盧了一下,我也花了五十塊買了一餅民初大洋,我知道自己是潘阿!不過算了!

村裡巷弄迂迴曲折,而且戶戶的門面挑高都粉高,但是建築本身由於缺乏維修已經粉老舊了,但是沒有成為文物保護的古蹟,裡面還有人住!



從門楣上精雕細琢裝飾可以想見當年這座宅子是多麼氣派,而且就算拿今天的眼光來說,漁村都依然是個交通非常不便的地方,那百多年前的人們是怎麼想到要在這如此偏僻之處搞棟這麼氣派的大宅呢?


在安靜別院的中庭,抬頭眺望頂上的一方天際,就是直入雲霧之間的山峰

在漁村諾大的宅子四處悠晃,久了肚子就開始嘰哩咕嚕的叫了,剛巧在路上有一位大嬸沿途一植跟我解說漁村的歷史(當然主要是她希望我能坐她們家的竹伐回興坪)我就問她哪邊有吃的,結果她二話沒說就拉著我到她家去吃飯!就這樣,照片上的七隻雞因為我的到訪而壯烈地犧牲了一隻!阿門

大嬸家裡對我而言應該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了,連這張吃飯的桌子都是跟別人家借來的,平時她們家吃飯就是菜放地上,大家捧著碗拖個小板凳就開飯了~顯然今天算很豐盛的,不過不知道他門是太好客?還是太害羞了?準備一桌菜,結果兒子不吃,老媽也就在旁邊說剛吃飽?(她剛剛一直在煮菜哪有時間吃呢?)

哪~這就是我今天的午餐,放山雞,真的是農家飼養的歐,而且你一說要吃飯,她老公邊抽煙,邊二話不說的隨手一抓!拿把刀往脖子一抹(雞的脖子)見血封喉,這就出來一道菜了

據說這是她們村裡自製的辣椒,先把生辣椒剁碎,然後拿自家釀的酒來浸泡,讓辣味在酒香之中滲透出來,我嚐了一下味道不算粉辣,但的確別有一番風味,很適合用來做這走地雞的佐料,大嬸見我喜歡還送了一整瓶給我~感恩歐!!

由於村子在山裡所以日夜溫差很大,一到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弄個火盆取暖,平時會吊上一些醃製的臘肉順便一道熏烤,這叫矇蛤阿兼洗褲子,一舉兩得,話說回來!這熏肉真的好香~不過我沒跟大嬸說!怕她又送我一串~就裝不下了!

正所謂盛情難卻,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在大嬸家裡又吃又拿的,而只不過就是要你坐她家的船,那還有啥好說的!我就乾脆請他老公從漁村一路給載我到陽朔算了~

這種椅子做的時候要小心 因為不是固定死的,稍不注意,你就會從左邊滑到右邊去了~如果有照相器材或是行李,那更要注意找個繩子給它綁牢,不然粉有機會掉到水裡!


來跟咱們船師傅合照一張吧!


沒想到除了我,還有其他人也會搭船到陽朔 不過人家是儷影雙雙,而我是孤家寡人,在這蕭瑟的北風中真的~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



據說一般的遊客是很少坐竹伐游離江跑漁村到陽朔這段的,一來是因為這段已經有公路可以搭大巴,二來這段水域的風景跟楊堤到興坪這短比起來沒有可看性~但是我發現不會阿!兩邊的山巒雖然不再陡峭雄奇,但是相對的,由於地勢平緩,河岸開闊,反而可以看到沿著河岸就多了些民居村落,感覺又是另外一番風景



天阿,今天的天氣真的有給它更冷~這種季節游離江有粉大的機會是要吃西北風的,尤其再開闊的江面上,冷風可說是無孔不入!!

按船師傅指的方向 在右前方不遠處就是陽朔的碼頭了,一段歷時三個多小時的航程終於在我冷得快要死掉的時候結束了!

我是從陽朔濱江路高自來水廠的碼頭上岸的,沿濱江路的石板路一直走大概十多分鐘就可以看到兩旁是琳郎滿目絲綢產品的攤販,而陽朔給你的感覺就像灕江邊上小家碧玉的淑女,正所謂:陶潛彭澤五株柳,潘岳河陽一縣花,兩處怎如陽朔好,碧蓮峰裡住人家”。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詩人沈彬就已經對對住在碧蓮峰下的陽朔居民羨慕不已。

這時喉向右邊看就是陽朔大名鼎鼎的西街了,這就是當初我國中時代地理課堂上最佳的夢遊景點~廣西陽朔,最叫人魂牽夢繫的西街了


陽朔位於桂林市南面63公里,是一座有2000多年曆史的城鎮,而陽朔的西街全長517米,寬8米,大理石路面,呈彎曲的S形,西街兩邊的房屋建築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濃厚

其實西街已經非常商業化了,你可使說這好也可以說不好,但是如果你在興坪鎮呆了一天之後再到陽朔西街的話,感覺會好一些,畢竟文明的出行的確方便多了,在西街上想要吃啥買啥都挺方便的!要吃麥當勞也有!

不知道這算部算破四舊?連原本燒香的廟宇也可以改燒菜的啦而且還中西合璧,左邊賣中餐右邊賣西餐!

陽朔雖然以還組人口居多,但是也有不少壯族、瑤族、侗族等原住居民,所以在西街有些店鋪會安排穿著當民族服飾的店員新有顧客,不過她們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照相的,就算你可以事先徵得當事人的同意(不明白請看照片),所以拍照也要是可而止!

西街除了販售服裝、飾品的店面之外,最多的就要算餐飲咖啡廳了,而且每一家店面的佈置也都風情萬種、別出心裁,我走了大半天累得要命~就找家咖啡廳來歇歇哱!!


這家店在二樓可以看套整條西街,感覺不錯

坐在咖啡廳二樓的陽台外,可以將西街一覽無疑!吾~煙肉三明治加藍山咖啡,盛惠五十元,不算便宜,消費水準跟深圳差不多!

現在是十二月二十一號星期四,正逢元旦跨年前夕,下午五點多的西街真給它人山人海,不知道晚上會不會有徹夜狂歡的精彩呢??在西街晃了一個多小時,發現陽朔悠該不是一時三刻逛得完的,於是改變計劃,在西街上找了間旅館,今天就讓我們留在陽朔~跨年罷

距離跨年前夕還有大把時間,結果就去買了名聞遐邇的戶外山水舞台劇:印像劉三姐的票,該劇是由張藝謀製作,聽說是一部以廣西桂林陽朔書童山段灕江兩公里水域為舞台,十二座山峰以及天空作為背景,融合劉三姐山歌、廣西民族風情與桂林山水等多種元素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演出地點就在陽朔公園內,觀眾都是從各地搭大巴匯集到演出地點 然後分區電腦剪票入場,所以雖然觀眾粉多~多到不得了~但都算有秩序

我是座普通席、C區第21排,門票原價是180元,不過你可以在西街口找到一些跑單幫的票飯,跟她們買的話只要130元,在我前面一片烏漆抹黑的就是陽朔公園內灕江與田家河交匯處,即將上演音像劉三姐的舞台就設在這

開場~六個身著侗族(依稀記得,不敢確定)服飾的小姑娘、大姑娘和小伙子分別做了內容不同的開場白,大意無非就是歡迎大家來陽朔做客云云,那鄉音濃重的普通話以及侗族俚語非常地質樸感人,《印象·劉三姐》是全球最大的山水實景演出,兩公里的漓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廣袤無際的天穹,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劇場。六百多名演員大都來自漓江沿岸五個村莊的漁民,白天在漓江上勞作,晚飯後劃著竹排來演出。還有來自偏遠山村的少數民族姑娘,她們以原始的嗓音唱歌,以樸素的動作舞蹈,在青山綠水之中很美很真實。

這時候演員身後的幾座巨大的遠山在黑夜中被突如奇來的燈光照亮,環場悠揚的山歌響起,遠處漂來一葉被一圈白色光暈映照著的小舟,傳說中的劉三姐就站在船頭傾情放歌,唱的便是那首《山歌好比春江水》

音像劉三姐的全劇按照張藝謀的構思分成:序(山水傳說)紅色印象(山歌)金色印象(魚火)藍色印象(情歌)銀色印象(盛典)綠色印象(家園)尾聲(天地頌唱),剛剛一段序(山水傳說)之後進入以顏色為主題的:紅色印象(山歌),在夜空中,數百名身著當地傳統服飾的演員從河岸的四週圍攏到舞台前方對唱民謠,整個場景洋溢著一片紅色的熱情喜氣

歌結束,燈光驟然亮起,把整個“水舞台”照得如同白晝,一大片熱烈的火紅色撲面而來。定睛一看,原來是百八十個青壯漁民,踩著竹筏,在水里扯起了一條一條的紅綾。

這幕是一群粉口愛的小朋友湊在一塊唱山歌,不知道是她們會演戲?還是真的高興?不過聽當地的人說,這部片子規定演員只能用陽朔縣陽朔鎮木山村人,主要就在確保她們的工作機會,並借此保留當地原住民的文化特色,不知道這是不是她們高興的原因呢?

這一目是有典故的,因為當地有著名的景點,月亮山,這幕是在講述月亮山的女神給阿牛及劉三姐的祝福

壯族傳說中的歌仙劉三姐與情郎對唱

現在這段就是銀色印象~蠻酷的,本場是演出的華彩篇,表現劉三姐傳說中民間慶典的場面,200個少數民族銀珞姑娘排成的豪華陣容與特製的銀燈服飾,營造出漓江上從未見過的綺麗景象,被稱為“漓江文化奇觀”,剛開始全場的燈火驟然熄滅,然後遠方的舞者依序進場,同時點亮身上的LED燈(我猜)的服飾,手舞足蹈的燈光隨著音樂的節奏一明一滅的律動,雖然手法有點老套,但勝在人海戰術的視覺震憾,這也是謀導演的必殺絕技~

尾聲:漁火漸漸走遠,燈光已經熄滅,
劉三姐的歌仍在天地間唱頌著,
令人魂牽夢繞,揮之不去!
多謝了,多謝這片山水的饋贈!
多謝了,多謝美麗山歌的洗禮!
“多謝四方眾鄉親,
我家沒有好茶飯,
只有山歌敬親人……”
——多謝了!

剛看完煽情的印像劉三姐已經是2009年12月31號的晚上九點多了,距離2010年還剩不到三個小時,我就孤拎拎一個人殺回西街跑去吃當地知名的啤酒魚,經幫我買印象劉三姐門票的黃妹子大力推介,就到味在西街附近的“大師傅“店裡去吃啤酒魚!
陽朔的啤酒魚久負盛名,來陽朔不可不嘗。傳說中的陽朔啤酒魚最大特色源於做魚時的兩大絕招:一要在陽朔,用漓江水煮,二要要選用新鮮的漓江活鯉魚。現在的陽朔啤酒魚一般用的也是鯉魚,肥而不膩、香辣適口,口感略帶點甜味;另外還有毛骨魚、劍骨魚、桂魚等可供選擇。但是價格就相對貴一些。
我點了鯉魚做的啤酒魚,但是這啤酒魚一個人吃食在太大份了,不過味道的。確與眾不同,建議來陽朔的人都要嚐嚐,我最後是跟一位剛巧也是深圳來的驢友搭檯才把一大盤的啤酒魚給幹掉~買單盛惠65 RMB包括一鍋飯、兩支啤酒以及五串燒烤~

現在已經是2010年1月1日凌晨12:39了,也就是說,2009年剛離開我不到一個小時,此刻的西街下著毛毛雨, 兩旁酒吧狂歡著燈紅酒綠,招牌閃爍的霓虹像打翻了的顏料,渲染了整條青石版的街道,遠處不時傳來煙花燃放的聲響,偶爾把夜空打亮,我覺得此刻應該也要粉熱鬧~然而實際上卻又粉孤獨~只能在西街周遭的巷弄亂竄,一個人,倍感淒涼~但又樂於這樣~偶爾的淒涼!!
........................................................................................................................................... <Day 3>

老闆~妳也太“古力”了才早上九點耶,而且還是新年歐~這麼早就開門會有生意咩?


吃過早餐,跟著昨天約好的地陪莫大姐,在西街口租了兩輛自行車往富里橋出發,那是遇龍河漂流的起點!!是的今天新年的第一天!計劃行程就是遇龍河漂流,這叫遇水則發!!好意頭的咧~

往朝陽碼頭的路上依然是陽朔的好山水,不過天氣就真的不怎樣了~



單車騎了將近一個小時,終於到了遇龍河漂流起點的碼頭了,你看河邊的竹伐是不是粉壯觀咧?正因為這冬天是漂流的淡季才能看到這麼多竹伐,聽說要是旺季的話,這河面上的竹伐都要每天至少划三趟!!一般遊遇龍河分為上相兩段航程,路線分別如下~
遇龍河下游半程漂流路線:朝陽碼頭--烏龜賽跑--紅旗飄飄--水車山莊--青蛙躍江--五指峰--駱駝過江--月亮山--巨鼠飛天--潘莊(徐悲鴻畫居)--工農橋(劉三姐古榕壯寨)。
遇龍河上游半程漂流路線:金龍橋--棲鳳山--天作寨--遇龍橋--石龍山莊--八仙岩--雙獅角逐--情侶山(川岩)- -歸義古城(舊縣)--仙桂橋--夏棠寨(旅遊停車場)。
每段航程單趟每人收費120 RMB,我今天坐的是下游的行程

請看師傅竹竿指的方向,就是下游航程的第一個景點:龜兔賽跑,到底哪隻是龜?哪隻是兔你就自己猜吧~

遇龍河的水還算清,不過當然是粉冰涼滴啦!!

沿著河面有粉多的水上店鋪,當然大部粉都是賣吃的,也有一些是在每個堤壩下游的“相館”“相在你跟著竹伐沖下堤壩的時候會幫你拍照,還可以馬上打印賣給你,走!既然都來了就上去打個牙祭罷!

這邊賣燒烤,聽說著名的是用遇龍河上的魚來烤,當然這都只是聽說,千萬不要當真,這邊烤的東西是不是衛生真的見人見智,或是說看你的運氣,吃到不衛生的也粉有機會“中標”那就會上吐下瀉~

你看這船師傅可高興的咧,在這河面凜冽刺骨的寒風中邊吃燒烤邊喝啤酒~多爽阿!!不過這河面上吃的東西價格果然不一樣,一條魚60 RMB,啤酒一支15 RMB(一般市售3塊一支)

吃飽了~上路吧!在濛濛細雨之中船伕划的格外起勁~因為冷嘛!

看到左邊有兩座相連的山峰沒!當地人管這叫:駱駝過江,像不像?你說咧?

看到前面就是遇龍河上著名的堤壩了!等會看看船伕要怎樣把船給搞下去吧!

是的!就是用推、拖、拉、檯給它搞下去,但是當船身在河堤上過半的時候,師傅就會要你坐上船,然後他從船尾用竹竿往水下一撐,船就會順勢往下滑,人坐在上面就會騰空懺著竹伐濺起河面的水花,蠻刺激的!






是的!就是用推、拖、拉、檯給它搞下去,但是當船身在河堤上過半的時候,師傅就會要你坐上船,然後他從船尾用竹竿往水下一撐,船就會順勢往下滑,人坐在上面就會騰空懺著竹伐濺起河面的水花,蠻刺激的!

聽師傅說,這座山他小時候常爬,我聽了都愣了一下,師傅說,另一面的確是爬不上去的,但是這一面可以爬上去,以前有些老外帶了全副攀岩裝備,請他帶路,他沒敢,怕出人命,那我問他怎麼爬上去的?上去幹嘛?他聳聳肩故作輕鬆地說,天冷的時候樣爬上去砍柴,把樹幹砍了還要背下來,置於上去也不用甚麼工具,就是爬,遇到上不去的地方就兩手撐著岩壁,懸空游上去!我聽了是半信半疑,不過師傅對我的表情也粉不以為然~


這叫青蛙上山看月亮,左邊是一隻青蛙正在往右邊的那座山上爬,爬過去就有一座月亮山,所以景點以此為名!


快要到工農橋,也就是此行的終點,此刻兩岸群峰夾道之下,江面僅剩孤舟一只,迎風的細雨紛飛地打在江面,不是我虎爛,孤芳自賞的我大有“兩岸猿聲啼不絕,輕舟以過萬重山”的感慨

遇龍河上著名的觀光飯店,名字我忘了,師傅說是美國一位商人蓋的,在國外比較有名,國內的人住得不多,他常常載一些老外,直接從上游搭到這飯店住宿,當然住宿的價格也是天價!

你看飯店的景真的氣勢不凡,背山面水,恍如一幅國畫的山水躍然於紙


航道的盡頭是兩岸低垂的竹葉,河水很淺,清澈的河床下鋪滿了無數的鵝卵石,真的是一派煙雨濛濛的水鄉澤國

前面就是工農橋了

橋的盡頭有船伕載表演著名的:鸕鶿捕魚,你看原來古樸的生活風俗已經變成賴以謀生的綜藝表演了~

從遇龍河上的工濃橋跟莫姐會合,之後沿著寬闊的大馬路往月亮山方向出發,順便到莫姐推薦的一家農家菜午餐,陽朔月亮山是陽朔境內的奇景,它在高田鄉鳳樓村邊,高達380多米。因為山頂是有一個貫穿的大洞,好像一輪皓月,高而明亮,所以人們叫它明月峰,俗稱月亮山。遊人可順著一條800多級的登山道直達月洞。這個月洞大得離奇,高寬各有50米,而山壁卻只有幾米厚。洞的兩壁平整似牆,洞的頂部卻掛滿了鐘乳石,形狀各異。據說在晴天的時候,遊人可以透過月洞看到藍天白雲,好比一面掛在山顛上的圓鏡。由於月洞的北側有一座圓形的小山,所以遊人走山南的賞月路,從不同的角度觀賞月洞,可以看到圓月、半月和眉月的不同景象。不過可惜我走剛吃完午餐還沒買單就隱隱覺得胃中作噁,不到三分鐘就在人家店裡吐得人仰馬翻,雖然後來強撐著走到月亮山腳下的景區,但又在路上吐了幾次,反正前前後後加起來邊走邊吐一共五次,連莫姐買給我吃的止瀉藥都吐出來了,甚至吐到兩腿發軟,所以實在上不了月亮山,只好讓莫姐安排一輛麵包車把我跟自行車一起運回陽朔,這莫姐真的沒話說~回到陽朔之後她小小的個兒就背著我所有的行李再扶著我去找她相熟的醫師幫我看病;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當初在遇龍河上吃的燒烤不乾淨,又加上天冷,胃受了風寒就吐了,不過那位老醫師挺神的,給我打了一針,我躺了一個多小時就好得七七八八了,還能自己背著行李搭一個多小時的中巴回興坪!總之這次真的多虧了莫姐無微不致的照顧,也深刻的感受到當地人熱情真切的友誼!
........................................................................................................................................... <Day 4>

從昨天拖著虛弱的身體回到老地方國際青年旅社,一進房間洗了澡,就倒頭大睡到天亮,睡到早上九點多起床,今天已經是我這趟陽朔煙雨跨年之旅的最後一天了,所以沒有安排任何行程,就讓這悠然的空間跟時間推著我的步子四處晃蕩吧!

春風漓水客舟輕,夾岸奇峰列送迎。馬躍華山人睇鏡,果然佳勝在興坪~
此刻的興坪鎮安詳的籠罩在清晨如煙似雨的薄霧中,一切景致的若隱若現,我不會形容耶,感覺真的好像周遭的時間停止了,只剩天空的細雨嘩啦啦跟河面的水滴唏哩哩,的聲音!

走在濕嗒嗒的石板路,覺得興平鎮雖然不像陽朔那麼精彩紛呈,但卻有如靜坐在灕江上的小家碧玉,古戲台、老街巷、舊宅邸、還有那些步綠蹣跚親切隨和的小鎮居民都會成為我心中不可消滅的精彩回憶。

昨天病懨懨的躺了一個晚上,起來的時候人還有點恍~但是當我經過冷冷的街道走到老地方餐吧,喝上一口熱騰騰的咖啡,而且腳下還有一個燒燙燙的火爐,那感覺真是慾火焚身~阿!是浴火重生啦!!

在老地方餐廳,當初指點我徒步漁村的賴家妹子,謝謝妳還在我爬得半死的時候,在店里惦記著我算時間,當我第一步踏到漁村口的時候就接到妳的電話:劉大哥!我想你差不多應該到了吧!正因為這記掛的熱情,所以我粉樂意在老地方留下我的一筆回憶,咳~雖然字粉醜!









迎春接福、大吉大利、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在這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小小鎮區又為自己多天了一歲的喜慶,天阿!我的年紀相對於它的歷史而言,真的只是滄海一粟~

芙蓉飯店正在辦桌,一對新人在紛飛的細雨中靜候賓客,這應該是該鎮開年的第一場婚宴、第一對新人吧!

回到旅館,收拾好行裝,開始要往回家的路上出發了,不過我真的有點傻不得(當然!只要不用上班,其實到哪都會捨不得)結果又在滿室溫馨的大廳,賴在火盆的旁邊,發呆了一個多小時!

又搭小巴回到陽朔西街,陽朔西街你看這感覺,這風景是不是跟剛剛截然不同了,陽朔跟興坪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氣氛確有天壤之別,但對我來說都一樣有吸引力

鬆糕粑,陽朔特色小吃之一,用糯米摻粳米適量磨成粉,稍摻些黃糖水拌勻,再將半乾半濕的米粉層層撒人蒸桶中蒸一至二小時熟透即成。其味鬆軟爽口,香甜宜人,若再配以荔浦芋頭丁,其味更佳。桂林習俗,鬆糕一般用於喜慶場合,如生日賀壽、得子、新屋上樑等,常贈以鬆糕,以示慶賀。


午餐在陽朔西街一家叫功夫雲吞的小吃店用餐,發現它的雲吞餡好像魚板?魚蛋?做的粉有特色,住要是它還挺吃的啦~

它店裡的乾撈燒肉麵也粉好吃,除了麵多料足價格便宜(六塊錢)之外,還是那句,好吃,這一餐下來就十四塊錢,但肚子撐暴了,而且麵都沒吃完哪~

吃完了又找家咖啡廳歇歇腳,之前說過西街最多的就是餐廳跟咖啡廳,而且家家都粉有色,就算是隨便找一家也不會讓你失望;當然光佈置好是不行的,東西也要有那麼點水準才行,像這家尚提,佈置得有點英倫風味,那杯玫瑰奶茶,味道不錯,缺點是太甜了,起司蛋糕搭配藍梅口感還不賴,由於還有大把時間才要回桂林搭飛機,所以我就這樣一直在店里發呆,真的發呆歐~不看書、不聽音樂、不玩iPod、不上Skype,雖然這裡幾乎每家店都有無線上網、甚至不用腦袋、就這樣傻乎乎的看這店外熙來攘往的人潮,捺感覺好特別!

沿著西街走到盡頭到濱江路的交口就可以看到幽幽的灕江水,四周的山泉順著渠道流入灕江的懷抱,吾!這應該不是水溝水吧?因為我拍的時候腳已經泡在水裡了,但還好沒有異味~

灕江邊上這小傢伙一直沒說話,就只是不斷重復地檢起地上的鵝卵石往河里丟,我真想給他史奴比對查理布朗的OS:你知道這顆石頭可是花了幾千年才爬上岸的咧~你就這樣一甩手就又把他給丟回去!
好了老實說吧,我覺得自己就像那顆鵝卵石,被這小孩一甩手就將要從陽朔被甩回那個熟悉的城市,雖然我不是花了千百年才“爬”到陽朔,但這趟孤單的旅行,也因為工作,生活、家庭,那些跌宕、浮沈環境中遲來了十多年,生活到我這年紀其實不會再有更多的意外驚喜,但日子也沒啥可埋怨的,已經滿足,不過偶而,一趟“爬上岸”的意外之旅,或許就是對自己最好生命最好的沈澱!
正所謂:粵草易春深,駛流知潮遠,樵火垂野雲,灘花媚絕巘........
關於陽朔:從宋代米芾紙上的“陽朔山图”到徐悲鴻筆下的“灕江煙雨”
若沒有這山和水——如果沒有這拔地而起綿延起伏的青山,沒有這玲瓏清麗蜿蜒千里的流水,
那唐朝大詩人宋之問便不會順江而下至陽朔,張九齡也不會寫下《巡按自漓水南行》,
而李商隱更不會作詩40多首描繪桂林及漓江之風光、宋朝米芾也不會畫下《陽朔山圖》,成為記載中最早描繪陽朔漓江山水的畫家。
至於明朝“遊俠”徐霞客,就更不應該在無聊到在桂林的陽朔呆上43天、著名詩人袁枚更不可能在七十多歲之後,再遊陽朔,賦詩近20首。
而人事悠悠,所有這些偉大的詩人、思想家、畫家…… 都年華老去,灰飛煙滅。而山水依然,彷彿天地恆古如此。
既然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又何況是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