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f wrote:
分散在好幾個地方沒住在一起的同住家人,這狀況的確是會發生的,例如我的小孩現在在外縣市讀書,假日和寒暑假才會回家,我詢問Netflix客服仍算是同住家人,另外我老家電視有安裝Netflix,主要是我回老家才看,老人家不常觀看,得到的回覆也算同住家人,除非老家長期長時間觀看才不算同住家人。
Netflix此項政策是針對非同住家人但實際共享的行為,例如朋友間共享分攤相關費用(為了省錢),而且每人只加收100元,實際分攤下來還是比個人方案便宜,這樣就完全符合規定,也不必再遊走在灰色地帶了
問個可能性問題
假設我主帳號,我在我家電視用我的帳號登入,長時間觀看
我家人(假設我父母好了)住在另外區域,平常他用子帳號登入看電視。我若假日去家人家裡看電視,也不會登出他們的帳號去切換我的...(就是我就跟他們一起看他們要看的Netflix)。
這樣長期下來,對於Netflix怎麼判斷是居住家人?難不成我得偶而切換一下雙方?
Dempsey wrote:
問個可能性問題
假設我主帳號,我在我家電視用我的帳號登入,長時間觀看
我家人(假設我父母好了)住在另外區域,平常他用子帳號登入看電視。我若假日去家人家裡看電視,也不會登出他們的帳號去切換我的...(就是我就跟他們一起看他們要看的Netflix)。
這樣長期下來,對於Netflix怎麼判斷是居住家人?難不成我得偶而切換一下雙方?
簡單,首先各位有個思維盲區,總想著能否直接判斷出來…
但實際上這是屬於長期性的資料判斷,前幾年不是有個很熱門的名詞叫『大數據』嗎?
基本上這個就是利用長期的使用記錄,以大數據與AI的方式去作模糊檢測,判斷『可疑』帳號。
這種推判不一定準確,但它也不一定真的需要準確,有個十之八九即可,因為接下來並非停用或直接收費,而是要求使用者再次驗證,通過了就繼續讓你用,無法進行驗證的話…不就證明根本不是同住者?那就等到你能驗證時,或是選擇付費時,才能再使用囉。
我舉個例子,雖然現在多數人家裡都有固網,電視連固網、手機也連固網所產生的WiFi,於是就算是浮動IP,裝置間的使用IP也會有很高機會產生重合,那麼伺服器就可以判定,『如果共享裝置與主裝置在近期之內的有過相同的IP,則判定高機率同住者』,當然…考量有些人手機不連接什麼家中WiFi的,所以就算找不到相同IP,也只是進行下一種判定法,直到多種判定法都無法確認為『高機率同住』時,就跳出驗證資訊要求使用者確認。
用個假設好了,如果是我來作類似機制的話,就會訂出一個『同住積分』,一開始會給裝置100分的滿分,然後依上面的流程,只要被判定為高機率同住者,那積分就會增加,反之就減少,每個星期跑一次流程,如果最後積分落到低於30分,則認定為可疑,那就會要求該裝置與主裝置作驗證,當驗證通過了,則回升到60分,但一個星期後再跑一次流程,可能又降成50分了,再下一個星期變40分,如此…不到一個月又降回30分以下,又要再進行一次驗證才能把積分恢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