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極不愉快的試聽經驗 (兼問如何跟店家借測器材)

wgs66666 wrote:
日後故障
就等著給他敲一筆
錢準備好


這才是要防範的

寧願付費請店家來接 自己都不要觸碰
自己玩玩DIY

最實在

免得看人臉色
pcian wrote:
現在牽拖比例?


牽拖什麼?中文不懂嗎? 搞清楚可以嗎? 你想要付費試聽你認為應付多少? 當作租車喔?
chweng@msn.com wrote:
說店家「驚訝」,這我不能理解。代理說配合經銷的規定來借


我不知你當初和店家次初電話相約時是否說過借用試聽2周?

代理商都會就用戶地緣關係就用戶地緣關係推薦經銷商,店家心態上都是先約來再說.

付費試聽音響在台灣是真的很少很少見,(當然有網友有這樣的經驗,快點介紹一下,給大家些福利)當接待的店員聽到2周,那個表情你也知道......不過你的整個過程真是讓人覺得真不愉快,既然店家有答應是應該照約定執行才好.

你是單純買家卻遇到不愉快的過程,我只是上來說說這個業界的現象,沒別的意思.

當然這樓有人氣憤填膺,也有打抱不平,很正常,他們都可以多多去問問個店家"我想借用器材在我家試聽2周再決定"
看看是何種結果.

經銷商和代理商是互相配合,顯然這兩者沒有完全配合好.我比較想知道這個代理宣稱是音響愛好者和業界的老闆一起成立的,怎麼會搞成這樣?
luxor_w wrote:
下次讓店家送上門,讓有經驗的店家看一下搭配,做好調整,然後演示給你聽。聽滿意當場就拆回,或大型器材留下幾天細聽。


你說的是真的較符合業界的習慣.
tt_koupe wrote:
經銷商和代理商是互相配合,顯然這兩者沒有完全配合好.我比較想知道這個代理宣稱是音響愛好者和業界的老闆一起成立的,怎麼會搞成這樣?

感覺比較像是經銷商內部沒溝通好. 雖說經銷商那位高階的大哥說的其實也蠻符合音響店的生態的. 但如果經銷商內部事先能有良好溝通, 我想樓主一定也是能配合的.
tt_koupe wrote:
牽拖什麼?中文不懂嗎? 搞清楚可以嗎? 你想要付費試聽你認為應付多少? 當作租車喔?


不知是誰不懂中文? 什麼叫我認為應付多少?

本票、金額都是店家自己開出來的條件

chweng@msn.com wrote:
不知道是不是我借測的姿勢不對?想請問一下大家都怎麼跟還沒有交關過的店家借測音響器材呢?


隨便看一看還以為試音要交押金才讓買家來試, 看清楚整個故事原來是要借回家。
玩音響30多年還是頭一回看到這樣的, 真的全新音響很少會讓你借回家來試, 通常總代理願意借出來的, 都是給那些網紅做測試、做業配. 二手音響店也沒有這樣的安排,頂多是頭半年聽完不合口味, 打個折回收. 通常是十扒到二十扒之間。 老實講店家沒有這個安排也不懂得怎樣拒絕這是他們的過失! 理想的安排應該是直接拒絕借用的要求, 很有禮貌的跟你說歡迎來我們店試聽。 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服務, 就應該好像租攝影器材店一樣, 先把攝影器材全額的現金交付店家, 用完之後退回扣除租金的餘額. 這樣可以保障店家而用家亦都得到所需要的服務.根本不需要爭拗.生意難做喔...
免費借回家被刁難其實不意外
雖然代理商說可以但經銷商有權同意或不同意
偷偷跟你說
台北知名二手店連借器材回家都要收費的(短租)
依器材售價比例看一天多少x天數
哪有機器歸還退押金這麼好的事,何況你借的是新機
但店家前後說法不一讓你浪費時間也是有錯
如樓主敘述無誤為前提

我認為客人可以提出任何"問題" 例如 是否有借機回家試聽的服務
也認為店家可以"決定"任何策略 例如 有外借的服務 或 沒有外借 或 "有條件外借"

看文只覺得音響店 想做生意 卻沒有對應的流程與規範
舉棋不定事情才會演變成不愉快的體驗

chweng@msn.com wrote:
想請問一下大家都怎麼跟還沒有交關過的店家借測音響器材呢?


消費者有需求 直接問銷售方最直接 若目前整個市場都沒有這種服務
也許~ 未來哪天會有某店家會願意做這樣的服務
任何市場都是建立在"需求"上 如何達到雙贏才是經商之道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