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帶妳了解何謂“音質”?

音質是指聲音的品質,許多人都把它與「音色」混淆了。什麽叫做聲音的品質?當您在說一雙鞋子品質好的時候,指的一定是合腳、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時不時髦。同理,當您在說一件音響器材音質好、壞的時候,您也不是在說它的層次如何、定位如何,而是專指這件器材耐不耐聽。一件音質很好的器材,它錶現在外就是舒服、耐聽。

錶現聲音品質的述語有很多,一套優秀的音響繫統發出的聲音令人感到清晰,頻率響應寬而均勻,尤其是中高頻有密度,混響適當,能夠較好地分辨出樂器的音色和位置,反之便稱之為渾濁。
聲音有水分(水潤):
中高頻混響足量,頻響寬且均勻,聲音順滑,有一定的潤滑度;失真小,混響聲與直達聲比例協調,在聽覺上感覺不幹,清涼,有水分。
聲音舒適:
低頻段頻響展寬,低頻及中低頻出的來,高頻段自然柔和;混響適當失真小,阻尼好,在聽覺上感覺柔和舒適。
聲音有力(暖):
整個音域範圍內中頻成分適度,低頻段量感充足,混響適當,失真小,瞬態響應好,感覺激情澎湃。
聲音紮實:
低頻及中低頻量感強,特別是200-500HZ聲音出的來,聲音平均能級較高,混響合適,失真小,有力度,紮實。
聲音解析度:
頻響寬且均勻,整個頻帶諧波失真和互調失真小,混響適度,瞬態響應好,中低頻段適度,沒有噪聲和失真,語言可懂性高,樂隊層次分明,聲音有豐滿的感覺。
空氣感:
高頻錶現佳,仿佛冰水一般空靈澄凈通透,像有空氣環繞,空曠遙遠的感覺。
聲音虛弱:
低頻及中低頻欠缺,主要是高頻成分,量感不足.混響時間偏少,聽起來不活躍,空虛。
聲音縮:
聲能密度小,聲音傳不遠,缺中低頻,混響聲少,清晰度差,不飽滿。
聲音冷:
中高頻及高頻成分過多,低頻成分不足.整個頻帶頻響不均勻.失真較大,聲音單薄。
圓潤與發毛:
圓潤其實指的是失真,尤其是中高頻的極小失真,其聽感愉快、悅耳,低音不渾濁、中音不生硬、高音不剌耳。發毛與圓潤相對立,主要錶現為聲音聽感粗糙、有可聞的失真。聲音中如有5%的失真,一般人就有發毛的感覺,專業人士可以聽至3%。
豐滿與幹癟:
聲音厚實、響度大,中高頻量感好,混響較足,瞬態響應好即為豐滿;反之則為幹癟。
明亮與灰暗:
明亮是指在整個聲域內高、中、低音平衡的基礎上,中高音略微突出且有豐富的諧音,混響適度、失真小。灰暗則是指嚴重缺乏中高音,低音鬆弛,解析力差。
寬廣與單薄:
寬廣的聲音頻率響應好,高音明亮,低音充足;單薄的聲音往往顯得蒼白,缺乏低音或高音。
幹與濕:
主要指混響效果,混響時間短、深度不足錶現為幹;混響過分,聲音糾纏不清錶現為濕。聲音的幹濕有時是由軟件所決定的,也可由聽音環境所引起。
現場感:
聲音明亮、擴散好,有一定的混響,特別是 800~5000Hz 內聲音較為密集、最接近於音樂廳的效果,稱為現場感好。
您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判斷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強,但是不耐久聽,那可能就是音質的問題。一件好的音響器材,其音質就應該像一副好嗓子,讓人百聽不膩。具體音質、音色都是要聽,但也是很抽象。舉個實例來說明,當您提到佈料時,您會說:這塊料子的質感很好。當您在稱贊一個小孩時,會說:這個孩子的資質很好。所以,當您在聽一件音響器材或一件樂器時,您也會說:它的音質很美。從以上這些例子,您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質」就是與生俱來的天性。音質高貴、很好、很美就代錶著這件器材的本性很好,它讓人聽起來很舒服。我可以說“音質”是音響器材中最重要的一環,所以我將它擺在第一要素。好聲音的錶現從“音質”開始,聲音是用心和耳去聆聽出來的感觸。
2023-12-14 14:1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音質
幹與濕:
主要指混響效果,混響時間短、深度不足錶現為幹;
=============================================
小弟文筆不佳, 看不懂這段文字的意思?
從年輕玩影音到年過半百
感覺音質的進步不及影像
什麼玩意兒要評析到很細
那沒完沒了最後就比口才
novocain wrote:
感覺音質的進步不及影像


我是認為
一部份可能是因為影像的測試硬體數據 比較容易分的出比較值
例如色準 色域
聲音類的好像沒有這種?
另外就是聲音的喜好定義也因人而異
之前對音質和音色什麼的沒有太大的理解
當初也不知道幾萬的和幾千塊的音響究竟差在哪裡XD
以前也都買那種便宜的藍芽喇叭,後來去了音響展被燒到直接買了一台KEF的LSX II 第一個入手破萬的音響,那個音質真的差超多
不錯喔

Gypsysound吉普賽之聲 wrote:
音質是指聲音的品質,...(恕刪)
音響到了一定水準後,剩下的就是喜好與口味問題了,聲音的部分30年前就差不多到頂了,影像的部分,這幾年4K也差不多到頂了。
音響的提升最近因為訊源錄音技術及位元數,取樣數提升故音響也需再次提升跟著上解析度及動態
另外串流音樂的崛起,導致串流機 或電腦軟件的應用也不同了
音響線路OP放大的部分,慢慢大家的觀念也接受真空管,A類不一定是最適當的
總之,音響如故步自封當然會覺得都沒變
senned wrote:
音響到了一定水準後,剩下的就是喜好與口味問題了

+1
我是覺得自己聽得爽聽得舒服就是好音質
個體差異太大就跟美食一樣,有人覺得好吃有人覺得難吃
樓主的解說如果搭配影片身歷聲的說明那就再好也不過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