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柴可夫斯基 第五號交響曲---上世紀九版本大亂聽

柴可夫斯基 第五號交響曲---上世紀九版本大亂聽
話說在前面:筆者不是音樂專業人士,也不是音響專業人士,只是單純把自己聽過的唱片做個記錄而已。
柴可夫斯基是我比較晚接觸的作曲家,對蕭士塔高維契的好奇心恐怕還超過他。早年在樂團只練過<睡美人>和聽過柴可夫斯基著名的幾首協奏曲,第一次聽到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就是這首第五號,而且是葛濟夫那張三星帶花。這張唱片非常有用,我拿來當交響曲的試音片,以耳機為師的那支頭戴式耳機耳機,從Grado換到Audio Technica再換到AKG,對其中的解析、動態和曼妙音色只有日益信服。我對音樂雖懷有強烈的情感,但能打動我心的罐頭音樂並不多,傑利畢達克和慕尼黑愛樂的組合簡直就是調情聖手,其在本曲第二三樂章的浪漫纏綿,深深打動我心;不過整體來說,俄國式的激情熱血才是我偏好的。無論是偏好唯美或是偏好奔放,此曲都有合適的版本供您聆賞,來聽音樂吧!(以下版本依錄音年代排列)

原文出處: 柴可夫斯基 第五號交響曲---上世紀九版本大亂聽

Monteux/BSO (1958)
聽過蒙都的柴六,就毫不感到意外的第一樂章行進速度飛快 ,在進行曲節奏下精神抖擻的結束這個樂章。第二樂章則是從幸福感走向危機感,但活力光彩依然不減。圓舞曲樂章依然華麗恢弘,帶著滿滿活力開啟終樂章,於昂揚凱歌的高潮中結束全曲。這就是蒙都的法式浪漫~

柴可夫斯基 第五號交響曲---上世紀九版本大亂聽
Mravinsky/列寧格勒愛樂管絃樂團 (1960)
上圖是LP套裝的封面,這套早期的立體聲錄音應該是最有歷史意義的版本了,長年雄踞樂迷所熟知的各大古典唱片榜單:Gramophone 100/Classic CD 100/BBC Music 50/日本唱片藝術 300/日本音樂之友社 100。
第一樂章行進速度並不特別快,但通曲充滿斯拉夫式的澎湃活力,聽來讓人熱血沸騰。慢版樂章極盡浪漫煽情,即使進入圓舞曲樂章,熱度依然不減。終樂章走到後段速度就猛然飆起,即使在狂熱飆速中,銅管組仍然適如其份地撐起豪邁激昂的骨架,而強勁的弦樂組則成為其熱情澎湃的血肉,兩者完美結合出獨特斯拉夫美學。讓這首柴氏最具西歐風情的交響曲,呈現一番少見的堅強又熱血的形象。

Haitink/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 (1974)
第一樂章的速度快而力道凌厲,從第一主題開始即熱力四射,表現得自信而奔放,柔情纏綿的第二樂章與優雅簡潔的第三樂章皆有恰如其份的精彩演繹。終樂章的莊嚴進行曲,自然又是大會堂銅管部大鳴大放的機會。能讓這終曲極盡燦爛宏偉之姿,唯有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了。本版是走莊嚴神聖路線的,喜歡熱血澎湃的樂友,大概會覺得激情的成分略顯不足。
附上2020/6/19時Bychkov/大會堂樂團的現場演出影片,由於COVID-19的關係,並沒有現場觀眾,而且團員間也保持著很大的"社交距離"。在那瘟疫蔓延之時,音樂家的演出似乎也有更深刻些的感受。



柴可夫斯基 第五號交響曲---上世紀九版本大亂聽
Rostropovich/LPO (1976)
第一樂章頗為慢條斯理,但營造出帶有金色光輝的堂皇格局;第二樂章步態依舊從容優雅,並不急於營造憂思愁緒;第三樂章的圓舞曲仍以稍緩步調優雅展開。即使到了此樂章最終進行曲,仍以莊嚴神聖的步態進行,端正的結束。
這張唱片補白了Rococo主題變奏曲,聽了之後覺得~還是聽 Slava 拉大提琴就好,畢竟在Cello界,Slava是無可取代的一代宗師,但到了指揮界,畢竟人才濟濟。但Slava對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音樂的詮釋確實獨到,畢竟流暢而富麗堂皇的樂風似乎是他所擅長的。

Karajan/VPO (1984)
我沒有這個版本的CD,僅提供Youtube影片。對我們沒看過LD的後生晚輩來說,1984年的維也納愛樂影像也算是珍貴的紀錄了。
本版的表現中規中矩,VPO音色漂亮,可強勁也可化做繞指柔。沒想到14年後的VPO遇上初次見面的俄國指揮,成就了超過廿年都難以超越的柴五里程碑。


暫停一下,去看一下小孩們在幹嘛
2021-02-17 20:14 發佈
續上~

Jansons/奧斯陸愛樂 (1986)
第一樂章行進速度較快 ,但很可惜的,一直沒有Gergiev/VPO那種分明的層次與凌厲之感,反而覺得略顯匆促而凌亂。第二樂章開頭的法國號獨奏也不甚吸睛,反而接下來的圓舞曲樂章還算流暢有致,終樂章則中規中矩地在燦爛的進行曲高潮結束全曲。Chandos引以為傲的錄音,在此CD似乎失去了魔力。
即便讓筆者失望不已 (也許是期待太高),此版本仍高掛1995年發表的Gramophone 100榜單中。做為留聲機雜誌所選的史上最偉大的一百張唱片,本版還是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Celibidache/慕尼黑愛樂 (1991 Live recording)
第一樂章的序奏相當考究,精雕細琢出若有憂思的情緒,從樂曲一開始,就聽到慕尼黑愛樂的弦樂部和木管部兩邊甜到流蜜的優美聲線,這甜美厚實的聲線,讓樂曲在緩步推進中仍保有相當的張力,隨時都能積聚成強力節奏來推動樂曲向下一個主題昂然前行。第二樂章從第一主題開始前的導奏就充滿情緒感染力,聲部間的應答非常細密而纏綿,整個樂章就這樣纏綿到盡頭,接續的圓舞曲樂章則是若有憂思的優雅慢舞,細緻而動人。終樂章以莊嚴的第一主題開場,強勁的弦樂和銅管組相繼推動著振奮的情緒,最終在勝利的號角聲中奔向燦爛的尾奏。
由樂曲結束後聽眾熱情的掌聲可知,傑老的慢磨功使用在此曲算是成功的。但此版最厲害的地方還是在纏綿的第二樂章,在這九個版本中,傑老堪稱耳朵的調情聖手,烘托出來的氣氛讓人酥麻。
這邊有1983的現場錄影,當時傑老的身體狀況還不錯,豈知1992年首度來台演出時,卻只能坐著高腳椅,指揮動作也非常微小。



Temirkanov/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 (1992)
由陰沉的低音管與黑管帶出首樂章,行進速度並不快,管樂部時而聲勢凌厲時而柔情萬種,多數時候還是交由弦樂部去發揮春意盎然的綺想。接續簡短結尾的首樂章之後,是風情萬種的第二樂章,從法國號獨奏開始即滿溢想望與柔情,然後由雙簧管與法國號深情對唱,之後弦樂群的加入,更是你一言我一語地把似水柔情烘托如潮水湧浪,就算推到高潮迸發也不過激。圓舞曲樂章開始的木管音色極美,接續的圓舞曲速度蠻快的,呈現一番斯拉夫式的舒緩的風情。
最終樂章是首火光四射的奮鬥詩篇,先以莊嚴堂皇的步調開始,之後主題的變形與再現則加快步調,以緊湊的節奏狂放奔馳到銅管齊鳴的最後凱歌,最終才把速度緩下來,在極強音的激烈中完美終結。
2020對表演藝術是艱困至極的一年,期待曾十度訪台的Temirkanov/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能有機會再度來台演出。



Gergiev/VPO (1998 Live recording)
我手上的CD是舊版本的封面,目前LP還是維持這張頭髮鬍子都還很黑的封面。上圖是新封面,因為Philips分別在2002/2004又錄製了第六號和第四號跟維也納愛樂合作的現場錄音,所以把這套Gergiev/VPO的柴四五六統一了封面,後來也有做成4+5+6的套裝,裡面還是分成三片CD,價格十分廉宜。
此版從一開聲起就與眾不同,其導奏有相當的力度,與一般指揮用暗沈隱晦的音色處理完全不同。真不知當時的Philips工程師在薩爾斯堡音樂節現場是怎麼錄出這靚聲的,這第一樂章可謂無處不美,毋怪乎此片是筆者必備的音響試音片,而且好聽到常常只要一開聲試音,就不小心把整首給聽完了,聽完只有一個感覺:爽快!此錄音的動態和細節非常優異,最厲害的是層次分明,連撥弦都弦弦分明。弦樂組整片拉弦時的音色美極了,簡直如泣如訴;整片撥弦時絲絲入扣,簡直在撩撥聽者專注敏感的神經。指揮的強弱音掌握非常穩定,其精準的收束和果決的斷句是其詮釋上的特色,但唯有維也納愛樂能夠把這樣精準短促的尾音以及收放自如的速度和強弱音做到這樣精確美好,連葛濟夫自家子弟兵的馬林斯基劇院管弦樂團都做不到 (Gergiev/Mariinsky Theatre Orchestra 2010 演出影片附於後)。第一樂章結束時的低音大提琴拉弦牛筋味十足,滿溢的低頻足以讓音響迷大呼過癮。第二樂章的法國號獨奏速度稍慢,也非常有氣氛,而且帶著淡淡愁緒。精緻的圓舞曲樂章一樣出色,木管組的音色極美,弦樂組的擦弦質感和撥弦量感都充滿了富解析的美感。
終樂章開始的大提琴感覺起來特別大組,整片的撥弦也比其他錄音大氣得多。這最後的凱歌不只是莊嚴神聖,而是經過前面三個樂章的熱血鋪陳,呈現出歷經血汗奮鬥和艱辛磨難之後才奏出的激情凱歌。這命運主題在此樂章經歷了變形與再現,每一次都在不斷累積張力與激情程度,速度快而不趕,最終成為由小號首度吹奏出的勝利號角,然後由法國號接手,最後的銅管組齊奏,其穩定的極強音提供了樂曲結尾時最大的張力又不過於猛爆。此比之馬林斯基劇院管弦樂團的表現,會非常驚訝維也納愛樂的銅管組可是比俄國樂團還要強。這最終凱歌的極強音齊奏連年輕的馬林斯基銅管組都軟腳了,但1998年時的維也納愛樂銅管組可是剛強又穩定,成就了此一傳奇演出。本版的特色在於血性,讓聽者感到有血有肉有奔放激情,終曲時從觀眾席爆出的激動掌聲與狂吼,可以瞭解這場演出現場震撼人心的程度。
本版在企鵝評鑑維持了超過廿年的三星帶花榮耀,決非偶然。
附上Gergiev/Mariinsky Theatre Orchestra 2010在巴黎的現場演出影片


最後再附上專業人士推薦的Manfred Honeck/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 2018現場演出影片

此版演奏確實非常優秀,是走奔放路線的。前三個樂章都表現得可圈可點,可惜的是第四樂章撐不起最高潮的張力軟腳了。

全文出處: 柴可夫斯基 第五號交響曲---上世紀九版本大亂聽
celimi wrote:
Chandos引以為傲的錄音,在此CD似乎失去了魔力。
即便讓筆者失望不已 (也許是期待太高)


我完全同意你的失望.

這套看起來卡司很強, 名指揮Marris Jansons, Oslo樂團也是優秀的樂團, Chandos唱片的音效應該也是優異可期, 但聽起來卻大失所望, 平平板板, 精彩不起來.

我覺得罪魁禍首是Chandos的錄音效果大失它原本應該有的水準, 高音不清脆, 低音不厚實, 影響到指揮與樂團該有的詮釋與表現. 很後悔當初買了這套. 管他Grammaphone怎麼評價, 我覺得是完全不值! 連卡拉揚的類比老錄音都比這套好!
另外一個俄國名鋼琴家與指揮家沒有被介紹到, 我幫忙補充, 免得有遺珠之憾.

這個是Mikhail Pletnev指揮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在1996-1998之間的錄音. Pletnev的詮釋有俄國人的激情,有點讓人有Mravinsky又重生的感覺. Mravinsky的詮釋真的是俄國經典,只可惜錄音年代稍微久遠(六零年代),儘管音響效果不錯,但還是聽起來有古老的感覺. 而Pletnev則是90年代末期的優秀錄音, 無論詮釋上或是音響效果上都是一流! DG後來又重新發行再版,可見受歡迎的程度.


有趣的是,2015年,將近20年後,Pletnev又同樣是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再度錄製全集,再加Manfred交響曲,由Pentatone發行SACD. Pletnev這時年紀已大,詮釋上俄國人的激情依舊,但多了一份沈穩. 再加上Pentatone SACD的超級優秀音效,二聲道就超過20年前DG已經很優秀的錄音, 如果是用五聲道環繞放起來更是讓人有滿滿的滿足感,立體層次以及環繞包覆都是一流. 目前市面上柴可夫斯基這麼多交響曲全集的套裝CD當中, Pentatone SACD的音效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打岔主題一下, 由音響效果著名的唱片公司發行的CD但卻是遇到地雷的例子還有不少, 包括當年Telarc發行由Dohnanyi指揮克理夫蘭樂團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也是讓人大失所望. 整套錄音音色就是異常的悶,悶到快讓人窒息的感覺, 真不知道當年Telarc的錄音工程師到底在幹什麼?

Monte920 wrote:
另外一個俄國名鋼琴家與指揮家沒有被介紹到, 我幫忙補充, 免得有遺珠之憾.
這個是Mikhail Pletnev指揮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

是耶~我竟然忘了這個重要的組合
實在是光聽這十幾個不同的演奏就昏頭了,忘了應該把普哥的版本補上。好在DG版台灣還買得到,至於新版嘛~大概要去Amazone訂了。
找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版本的資料,沒想到竟然在01找到
感謝樓上大大們的分析

之前只聽過以下版本。好奇大大們對這個版本評價如何(雖然不是上個世紀)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5 / Francesca Da Rimini SACD
Tchaikovsky (Composer), Jansons (Conductor), 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Orchestra)

Jansons這版本曲速也是蠻快的
第三樂章快一點的版本會讓人有種想手舞足蹈了起來


聽大大介紹完很想買Tchaikovsky: Symphonies Nos. 4, 5 & 6/ Valery Gergiev
但國內博客來沒貨了呀!一次3張真的很享受
celimi wrote:
是耶~我竟然忘了這個(恕刪)

後來在blog有更新一瞇瞇內容,但.........因為CDP至今尚未送修,等於是毫無進展
----------------------------------------------------------------------------------------------------------

Pletnev/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1997)
上文發表後,由於前輩樂友提醒我漏了這重要版本,剛好看到國內唱片行有庫存,才趕緊購入這套唱片。但事與願違,我貪便宜買了DUO版本,結果已經高齡三十好幾的CD Player 跟新來的CD感情不太好,讀取非常困難。後來又適逢疫情,想想還是等疫情過了之後才去給羅師傅修,所以全曲一直連一遍都沒能完整聽到過。
本版首樂章速度較快,氣勢恢弘動態強勁;第二樂章則極盡纏綿,感情至深。圓舞曲樂章流暢華麗,非常暢快。終樂章一開始的速度不快,以莊嚴宏偉的身段向前邁進,隨著命運主題的變形與再現,行進速度與樂曲張力次第增強,弦樂組的齊奏勁道非常強,各銅管樂器間的唱和更是飽滿豪邁。...........可惜這次我還是沒能聽到最後.......
總之,本版極具傳統俄式風格,瀟灑勁爆的銅管加上強力的弦樂組,讓人聽得暢快而激情不已。
richard0629823 wrote:
找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恕刪)

Sorry, 因為話太多了,不能用留言的。

Jansons/BRSO 的組合很吸引人呀~而且Jansons的指揮藝術已成絕響
Gergiev/VPO 建議可以只找柴五,這張柴五拿來比試鑑聽級耳機或Hi-End音響都沒問題,總之第一樂章就要能讓人聽到拳拳到肉的勁道並且熱血澎湃起來,不然系統就還不對。很久以前是用鐵三角的ATH-W11JPN,後來用AKG鑑聽耳機,兩者的聲音走向不同,但都有足夠的解析與勁道,好聽!我有轉存到手機坐夜車時聽過,交響曲真的很不行。
Gergiev/VPO 柴4/5/6的合集,台北佳佳唱片應該還買得到,我看他網站可能還有貨。
richard0629823

感謝分享!!這首好聽到只聽轉存手機的也是很好聽,還沒進入監聽耳機或Hi-End音響的坑[XD]再去佳佳找看看有沒有貨,這幾個禮拜呂岱衛主持的蒙德里安調色盤就在分享這首歌的版本呢

2021-12-09 9:50
最近在聽柴氏的一號跟二號交響曲,感覺也很不錯,所以大家認為是編號越後面越好聽嗎?
EAGLES-Desperado

456比較好聽沒錯啊,但123有不同風味也不錯,大菜吃多了也是需要換吃點清淡的口味調劑一下的

2021-12-19 21:00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