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開始聽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幾乎每一首都可以背著哼出來了. 但我必須承認,在多如過江之鯽的交響曲全集錄音當中,我聽過的版本並不是太多. 我目前只擁有以下幾套:
1. Klemperer: 偏慢以及厚重的演奏,令人肅然起敬. 1958~1961的錄音也是很好,但畢竟是老舊了一些.
2. Karajan: 他的第三次數位錄音,很經典,比Klemperer的速度快很多,數位錄音效果算差強人意
3. Solti: 也是經典錄音,我個人喜歡他的比Karajan更多一些. 數位錄音也還可以,但並不是最佳的.
4. Hogwood: 古樂器演奏,比較特殊,錄音清晰,但樂團規模較小,比較像室內樂.
5. Thielemann: 我的是Bluray錄影版本,維也納愛樂很美的錄影與錄音. 但若閉起眼睛來純音樂欣賞,似乎稍差了一些.
6. 其他有一些單首交響曲來自Bernstein, Abbado等等.
所以想請大家建議一下有否推薦的? 希望演奏與錄音都是上乘之作. 我看了一下古典論壇,有推薦幾套:
Harnoncourt跟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樂團
Gardiner跟Orchestre Révolutionnaire et Romantique樂團
Barenboim跟Staatskapelle Berlin樂團
Vanska跟Minnesota Orchestra樂團 (是發行SACD)
順便跟大家推薦Thomas Fey指揮海德堡交響樂團貝多芬的第1,2,4,6交響曲,他的錄音極為出色,只可惜他沒有出全集.
不知各位對上面的有何意見? 還有別的建議的嗎? 謝謝!
Monte920 wrote:
我從小開始聽貝多芬...(恕刪)
George Szell,Bruno Walter,Rafael Kubelik,朱里尼,小澤征爾,Lorin Maazel,怎麼還可以忘記大名頂頂的海汀克,萊納跟他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呢?這個論音響性一定是首選的萊納之聲啊!
另外鄧許泰爾跟Ferenc Fricsay,傑利畢達克,楊頌斯,拉圖 甚至 Colin Davis..etc
真的要講講不完..,更何況還有福老跟托老這些 mono 的老大師遺產。也有像穆拉汶斯基,Koussevitzky,舒李希特,Karl Böhm,史托科夫斯基,Hermann Scherchen,奧曼第等等之類的。
參酌!Good luck!~~~
PS.:哈農庫克最有名的應該是跟雷翁哈特合演的巴哈作品,貝氏的大編制我的印象當中似乎不算特別傑出的。若預算受限我建議優先選擇萊納,海汀克,朱里尼和阿巴多罹癌時候的晚期演出。個人意見不喜勿怒!~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Monte920 wrote:要音響性這套可以列前幾名,但是古樂:
我從小開始聽貝多芬...(恕刪)
Beethoven: Symphonies / Overtures Box set
Ludwig van Beethoven (Composer), Jos van Immerseel (Conductor), Anima Eterna Orchestra (Orchestra),
其實Hogwood那套是古樂第一套貝交,演錄倶佳,如果覺得錄音不行,就不是CD的錯了
卡拉揚要找60年代那套SACD版,效果是現代演繹中算很好的,可以試試附帶的researsal實況,比正式的效果還好,很㬨人的逼真
傑利畢達克那套也是一家之言,要習慣它很慢就是了
貝交個別版本好的太多,一套收完不容易
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Harnoncourt (Teldec; 5 CDs)
Swiss Chamber Choir; Zurich Tonhalle Orchestra; Zinman (Arte Nova; 5 CDs)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Karajan (Deutsche Grammophon; 5 CDs)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Furtwangler (EMI; 5 CDs)
非全集個別的貝一~貝九, 有其他單獨獲選的...
RVP100F wrote:
最近經同學提到,小澤征爾的不錯聽
拿出來聽果然驚為天人,錄音很棒,比濁濁的DG或是單薄的卡拉揚的好多了
速度也偏明快,是我喜歡的類型
反正我是不喜歡klempeler那種快要死掉的慢吞吞的感覺,尤其是貝多芬這種君臨天下,氣勢磅礡的交響曲..
其實速度這件事很難說

我自己一開始學的時候,一拍 = 60,一秒一拍,就夠了
到了某一階段,發現一拍 = 72
現在 ... ?

一拍 = 80

我自己描述這種現象︰
從蒸氣火車進步到柴油火車
再從柴油火車進步到電車
再從電車到 bullet ( 高鐵 )

當然,在高鐵速度時代的,重新回去聽那種 ... 蒸氣火車
對有些人來說是悠然自得、對有些人來說就是 ... 很好睡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1. Bernard Haitink(海丁克)指揮倫敦交響樂團(LSO),由樂團獨立發行的貝多芬交響全集的現場演奏,標示為LSO Live的SACD:
Haitink之前的貝多芬交響全集的錄音以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樂團最有名,自從出了跟LSO的版本後,大家議論紛紛到底哪個版本比較好? 但無疑的這個LSO版本在2005~2006的錄音結合了現代錄音的科技,音響效果非常好,SACD有二聲道與多聲道可選擇,都非常優秀.錄音是音樂廳裡的現場演奏錄音,但聽眾的拍手聲都切掉了,所以聽起來以為是錄音室錄製的. Haitink的詮釋有點類似Klemperer,屬於厚重型,但速度沒有Klemperer這麼慢. 加上優秀的錄音,我個人非常喜歡.
2. Simon Rattle(拉圖)指揮柏林愛樂(BPO)於2015年最新的錄音,也是BPO獨立發行:
BPO以前都是由德國唱片(DG)發行,但現在都變成自己發行. 購買它這一套並不便宜,要七十歐元再加運費. 整套有五片CD,三片藍光(包括一片BD Audio,包含二聲道與多聲道的24/96 PCM檔案,以及兩片藍光的現場演奏錄影和對貝多芬交響曲的介紹),而且還附有密碼,可以上網去下載二聲道與多聲道的24/192原聲母帶檔案,所以也很划算,更何況整套德國製作的CD盒與解說非常精美,十分適合收藏. 這是2015的最新錄音,錄音效果沒話說,雖然是現場演奏,但聽眾的拍手也全部切掉了,只有藍光影集有把聽眾瘋狂拍手的多次謝幕也都收錄進去. 拉圖的指揮詮釋評價很兩極,有些人不喜歡. 他幾年前也有跟維也納愛樂錄製貝多芬交響全集,評論很差,被大家罵得很慘. 這次跟柏林愛樂的全集評價還不錯,讚美的比批評的多很多,但還是有些部分的表現有點奇怪,尤其是在節奏部分. 最突兀的是第九交響曲合唱的結尾部分速度突然加快來總結,讓人聽起來覺得他是不是想趕快下班? 但無論如何,這套綜合影音的藍光,CD,以及高取樣下載檔的專輯音響效果極佳,正是適合放在發燒音響上面播放的好材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