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 與 唐懷瑟 (Tannhäuser)

前言-關於唐懷瑟


華格納 與 唐懷瑟 (Tannhäuser)

華格納 與 唐懷瑟 (Tannhäuser)

歌劇《唐懷瑟》劇照。

Night has fallen and Tannhäuser enters, wearing the torn garb of a pilgrim, his face pale and supporting himself on his staff. He tells Wolfram his story, how he went, in deep penitence, to Rome, however hard the way, eventually reaching the city, as day broke and the bells rang out. There the Pope gave absolution to thousands but for Tannhäuser, who had delighted in the pleasures of the Venusberg, there could be no forgiveness; only if the staff he held in his hand should put forth leaves could Tannhäuser be saved from Hell. He fell down, fainting, and woke, sickened by the pious song he heard.

誠心懺悔的唐懷瑟,歷盡艱辛隨著朝聖團來到羅馬梵蒂岡,真心希望得到教皇祝福

以及赦免自己過去的肉慾罪孽,而教皇的回答竟是:去過維納斯的城堡的人,罪是

不可赦的,除非、手中枯杖能發芽,方能赦免。







我是唐懷瑟

浪漫、也憂鬱的唐懷瑟。

有點老的唐懷瑟

始終不切實際的唐懷瑟。

尋求柏拉圖式的愛戀,卻往往沉醉在維那斯的肉慾中,

上頭想的跟下頭做的,常反覆、混亂,循環在懺悔與耽溺裏。

是的,有點齷齪的唐懷瑟

聖經與淫慾,常抓鬮,決定了今天的心情。

永遠的唐懷瑟

雅各樓梯、上下來回的唐懷瑟。



你呢?

今天唐懷瑟了沒?



唐懷瑟序曲點播~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我信上主、莫札特與貝多芬,也信他們的門徒與使徒。
我信聖神和一個不可分割的藝術之真理。我信藝術出自上主,
並生活在所有被開啟的人們心中。
我信只要有過一次沈浸於這個高尚藝術崇高享受的經驗,
將會永遠委身於它,並且永遠不否認它。
我信所有人類都會經由藝術感到幸福,它會容許每個人,為它飢渴而亡。
我信我會經由如此的死亡而高度地快樂。
我信我是地上一個不和諧和絃,會經由死亡,愉悅且純淨地解決。
我信最後的審判,那些敢在世上利用這個高尚純潔藝術獲利的人,
那些侮蔑它的人,那些居心不良以及卑劣貪求成官感刺激,
而對它不敬的人,都會遭到可怕的詛咒。
我信他們會被判決,永遠聽他們自己的音樂。
相反地,我信高尚藝術的忠實門徒在陽光燦爛、
芳香摸鼻的完美聲響之天堂織物裡,將會昇華,
會與上主的和諧之泉永遠地結合。
願 我蒙主寵召!阿們!

一華格納,終站巴黎一


華格納誰哩?翻開音樂史,一堆大部鉅作的歌劇「外國歌仔戲」裏,膾炙人口的音樂,小學生都知道,也能哼上兩段,新婚燕爾成婚典禮進行,更是少不了他的「結婚進行曲」來錦上添花,相信觀看此文的網友一定不陌生,您走在紅毯邁向愛情的墳墓,痾--打錯字,拍謝哩,更正,部長要說得是,當您走在紅毯邁向愛情禮讚,賓客環繞的祝賀時,嘿嘿!這婚禮禮堂、餐廳放的正是這位有名的大音樂家所寫的「結婚進行曲」;而這部長所推薦的唐懷瑟,就是出自華格納手筆。

說到理查、華格納,又跟他當時年輕時在巴黎所寫的豪邁、大義凜然的宣言有啥關聯呢?待部長慢慢道來,這大音樂家一些少為人知的情慾混亂與宗教糾結的生活世界-----





2012-08-29 18:5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華格納 唐懷瑟
唐懷瑟- 序曲




Henri Fantin-Latour (French, 1836-1904), Tannhäuser--Venusberg, 1876, lithograph. Gift of George W. Davison, 1944.D1.231 (photo: R. J. Phil)

說到華格納,先談一下他的這齣歌劇「唐懷瑟」劇情-肉慾與宗教交織糾纏的故事,發生在過去的遙遠,也不曾停歇於未來。




唐懷瑟劇情概要~

序曲

The Overture introduces the themes associated with the Pilgrim’s Chorus and repentance, leading to the Venusberg music, with the Hymn to Venus and Lure of the Grotto.

遠方緩緩吹起法國號與木管樂器,揭開了低音大提琴渾厚低沉與小提琴的堅定反覆下形音群,在樂聲中、序曲展現「朝聖者合唱與懺悔」的悲愴旋律,後引導出另一維納斯城堡歡愉的旋律主題-維那斯的讚美與誘惑的洞穴。

稍加註解-
維納斯愛神古希臘神話中有詳細描述,在此不做解釋,這裡稍加補充的是,唐懷瑟的故事起源於約1200年,確實有位平凡的吟遊詩人-唐懷瑟,留下些簡單的音樂以及文字,後經世人宣染、誇大,如同眾多歷史小說的作家在想像力豐富,自我推論、推理,加工引伸出更富有劇情、煽情的故事內容,重新製造出更有看頭「嶄新的歷史故事」。
而唐懷瑟的故事也是如此,歷經Ludwig Tieck,Achim von Arnim,Clemens Brentano,多位詩人潤筆再造嶄新的唐懷瑟,1841年冬,在巴黎打算回到德國發展的華格納,他讀到了唐懷瑟與維納斯的故事,給了這位偉大的多情音樂大作家-華格納另一個創作的激發潛力,經過三年時間於1843年春,華格納完成了劇本,但直到11月才開始譜曲。1845年4月13日完成樂團音樂總譜。
在基督教眼裡Venus維納斯是異教屬於肉慾,與Pilgrim朝聖者的懺悔形成強烈對比,兩種極端不言可喻,在心理的糾纏、激盪,引發形而上、形而下的衝突,正是人類理解潘朵拉寶盒、品嚐了生命樹上的該死禁果後,不能避免的原罪與宿命,但是,請別誤解我的本意,這齣歌仔戲裏描繪的不僅僅如此簡單的宗教與世俗,真愛與肉慾等,而華格納所要說的-有感而發,三大場景劇力萬鈞,與磅礡音樂交織交響出一段-華格納心路歷程,也是你我心路歷程。

請網友耐心看下去,通過唐懷瑟,重新認識了自己----.





Tannhauser 唐懷瑟

1843-45年。初演1845年10月19日,在德勒斯登宮廷劇院由華格納親自指揮舉行初演。

演出時間-

第一幕約45分,第二幕約l小時5分,第三幕約1小時,合計約2小時50分。

樂團編制-

長笛3 (第3人兼奏短笛),雙簧管2,豎笛2,低音管2,法國號4 ,小號3,
長號3 ,低音號,定音鼓,大鼓,小鼓,鈴鼓,銅鈸,三角鐵,豎琴,
弦樂分5部-第一小提,第二小提,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

舞台上有-

短笛2,長笛4 ,雙簧管4,英國管,豎笛6 ,低音管4 ,法國號12,小號12 ,三角鐵,銅鈸,鈴鼓。

巴黎版中還加有定音鼓,響板,舞台上加有豎琴。

劇本德文。作曲者華格納親自編劇。

(*1.2.3)


劇中人物-

赫曼 Herrmann (領主 男低音)

唐懷瑟 Tannhauser (遊唱詩人-騎士 男高音)

沃夫蘭 .凡﹒艾森巴哈 Wolfram von Eschinbach (男中音)

華爾特.凡﹒德. 佛絡懷德 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 (男高音)

比特羅夫 Biterolf (男低音)

書記韓利希 Heinrich der Schreiber (男高音)

萊因馬爾﹒汎﹒茲維特 Reinmar von Zweter (男低音)

伊莉莎白 Elisabeth (領主的姪女 女高音)

維納斯 Venus (女高音)

年輕牧羊人 (女高音)

四名侍童 (女高音與女低音)

伯爵、貴族及貴夫人,老少朝聖者,三女神(Three Graces) ,女海妖(sirens)
水泉女神(naiads) ,山林水澤的仙女 (nymphs) ,愛情童神(amouretti) ,
酒神侍女(bacchantes) ,森林之神(satyrs) , 農牧之神(fauns)。

年代背景-13世紀初葉。維納斯的城堡,圖林根的華特堡(the Venusberg,Wartbug- Thuringen)



*1)樂團在演出歌劇時依慣例被安置在舞台下的前方。

*2)在華格納一生眾多次改編唐懷瑟歌劇的其中一個版本,因年輕時曾滯留如同當時懷著多少美夢來到巴黎的流浪漢和濤金者同樣未能如意,華格納在1839年抵達時正值26歲,1841年冬,在巴黎打算回到德國發展的華格納,他讀到了唐懷瑟與維納斯的故事,給了這位偉大的多情音樂大作家-華格納另一個創作的激發潛力,經過三年時間於1843年春,華格納完成了劇本,於1845年10月19日,在Dresden德勒斯登宮廷劇院由華格納親自指揮舉行初演。也就是稱之為「德勒斯登版本」。此版本與後來再次修改的劇本、配樂、編制以及在舞台上添加傳統歌劇中會出現的芭蕾舞蹈,於1861年由華格納本人指揮在巴黎演出的「巴黎版本」是目前經常被演出的兩種定版,而美國的歌劇院演出時,選擇上較為傾向「巴黎版本」,如近年來的the Los Angeles and San Francisco Operas兩大歌劇院,分別不約而同在2007年演出的版本上,選擇了華麗、熱鬧、討喜的「巴黎版本」。

*3)舞台上的樂器編制是場景需求,特別將樂器演出人員安排在場景裏演奏,除了符合劇情需求也製造了華格納的所要求的音響表達手法,如第二幕裏、在華特堡的大廳裏舉行的冠蓋雲集的音樂盛宴慶典大合唱中--

我們歡欣的迎接這偉大的廳堂
這裡藝術和平靜將永遠主宰
將會響起歡欣的問候....

舞台後方一列小號器樂的演出人員整齊吹奏,嘹亮而高昂的勝利號角樂聲,與舞台下近百人管弦交響樂團的輝煌齊奏,...你可以想像,這適時加入華麗、莊嚴、歡愉、壯觀的場景裏,是如何令人感動的熱淚盈框呢!



唐懷瑟- 第一幕.場景1 維納斯城堡




Act I

Scene 1: The Venusberg概要。

The scene represents the realm of Venus on the Hörsel Mountain near Eisenach. There is a great cave, curving round into the distance on the right. A waterfall can be seen by the daylight that enters through an opening, brimming down from the height of the cave and leading to a lake, where Naiads can be seen bathing, with Sirens on its banks. There are rocky outcrops on each side. Tannhäuser lies there, asleep, his head resting on the lap of Venus, who reclines on a couch, attended by the Three Graces, with cupids sleeping. The foreground is bathed in red light, through which the emerald green of the waterfall and the white of foam can be seen, while the background seems blue, in the moonlight. As the curtain rises nymphs and young men sport together, spurred on to further play in an orgy inspired by a train of Bacchantes. Satyrs and fauns appear, to join the wild dance. The Three Graces rise, seeking to quell the tumult, rousing the cupids, whose arrows end the dance, as the couples leave, drunk with desire. The Graces are left with Tannhäuser and Venus. The Sirens are heard in the distance and visions appear of Europa on the back of a white steer, escorted by Tritons and Nereids, and of Leda and the swan, as the Graces withdraw.





第一幕

場景1 維納斯城堡

在維納斯的國度裏,靠近Eisenach的地方有座Horsel 山,那裡有一個很大的洞窟。
洞窟裏順著往右彎延到遠方,透過洞外日光照射下,可以清楚的看到有道瀑布,從洞穴高處盈滿而下的水、形成了一座湖,湖邊Naiads正和Sirens沐浴。
另一邊、在突起的岩石上,手上拿著豎琴的唐懷瑟躺在那兒睡著,他的頭枕在維納斯的膝蓋,維納斯斜靠在長沙發上,周圍環侍著the Three Graces三美神、以及睡著的cupids邱比特。
前景,被猩紅色的光線浸透,直到傾流而下的碧綠色瀑布所激起的蒼白水泡依稀可見,而背景看起來就有些鬱藍。
幕起,月光下,Nymphs正和年輕男人們一起嬉戲,而身旁的一列酒神的女祭司們,更激勵他們玩起一種狂飲縱酒的遊戲,歡樂派對總是不缺席的Satyrs與fauns、適時的加入這進行中的狂野舞蹈。
三美神起來試圖平息這喧鬧狂舞,而興奮過頭的邱比特早已對著狂歡的男女射完手中所有的愛神之箭了。
隨著幾對因著興奮慾望而離去的情侶,三美神以及唐懷瑟、維納斯也離開了。正當三美神離開時,Sirens聽到來自遠方的聲音出現在異像裏-Europa騎在白公牛的背上,旁邊有Tritons and Nereids護衛著,以及Leda和天鵝。

遠方在溫柔的樂聲中響起合唱-

來我們的岸邊
來我們的土地
讓熱愛的溫暖來擁抱
滿足你的慾望

讓愛的溫暖擁抱
來慰藉你的渴望

來我們的岸邊
來我們的土地







稍加註解有關希臘、羅馬神話裏的出處與典故~

*1) The Three Graces-Zeus和Eurynome所生。
Naiads-水泉女神。
Sirens-半人半鳥的女海妖,以歌聲吸引水手並使船隻遇難。
Nymph-居於山林水澤的仙女,女神。
Satyrs-森林之神,嗜酒好色。
faun-半人半羊的農牧之神。
Nereids- 海的女神,常被作成木雕像掛於船首,用來保平安。
Tritons-人身魚尾的海神。

*2)關於色老頭宙斯化身白公牛誘拐Europa的故事出自希臘神話-
在地中海的東部,曾經住著精於航海的人們,歐羅巴(Europa),Sidon的公主是位美麗少女,吸引了各國的男子向她求愛。天神宙斯(Zeus)從天上看見她的美貌,被她深深吸,但礙於大老婆赫拉(Hera)的目光,不能公然地接近,於是化身為白公牛....
歐羅巴(Europa)開始時不敢接近公牛,但看到其神情溫柔,漸漸放下心,更試著跨上公牛,宙斯(Zeus)抓緊這個機會,站了起來,游向海中,歐羅巴(Europa)只好大叫,公牛一面游,一面以人的聲音,對她說:「我是宙斯(Zeus),是世界的統治者,不要怕!我們現在渡海到克里特島去,愉快的享受生活。」

*3)A sudden blow: the great wings beating still
Above the staggering girl, her thighs caressed
By the dark webs, her nape caught in his bill,
He holds her helpless breast upon his breast.

How can those terrified vague fingers push
The feathered glory from her loosening thighs?
And how can body, laid in that white rush,
But feel the strange heart beating where it lies?

A shudder in the loins engenders there
The broken wall, the burning roof and tower
And Agamemnon dead.

Being so caught up,
So mastered by the brute blood of the air
Did she put on his knowledge with his power
Before the indifferent beak could let her drop?

這首詩的典故來自荷馬史詩和希臘神話,激發了William Butler Yeats豐富、又想像力色色的靈感,改寫成詩-Leda and the Swan-於1928發表出版。
詩詞裏說的就是色老頭宙斯誘拐另一高招,這次宙斯變成天鵝,趁著Leda在池塘沐浴時,伸出祿山之爪蹂躪,痾、這後頭內容屬於限制級,這裡就不詳加描繪情景了,請網友自己品味詩裏的鋪陳出招。
值得一提的是,色老頭宙斯巫山雲雨後使Leda受孕而生下傾國傾城的絕世美人,特洛伊戰爭紅顏禍水-Helen(海倫)。

*4)Sirens聽到來自遠方的聲音出現在異像裏-Europa騎在白公牛的背上,旁邊有Tritons and Nereids護衛著,以及Leda和天鵝----這段華格納寫的劇本所表現的是一種隱喻、暗喻的象徵性,暗示故事後續發展,雖然不會出現在劇本裏,但是留下一段豐富的想像空間,讓觀眾體會出藝術的含蓄,轉換的意會,提示過去發生的與銜接未來、暗示未來劇情的伏筆,連續、串連的相關性。華格納曾說:沒有思考,是不可能有真正藝術映像的!自然、堅持凡事劇本自己寫、要求完美的華格納,在設計這場景-維納斯的城堡的劇情安排,採用了同樣的節奏、以維納斯及眾神荒淫開頭,性的暗示想像空間-宙斯誘拐為收尾- 場景1、結束在序曲後半部「誘惑的洞穴」旋律主題合唱聲中,巧妙而含蓄的預示了異教國度淫亂荒宴中,被誘惑的唐懷瑟,註定在肉慾中沉淪。

peirreflame wrote:
唐懷瑟- 新婚燕爾成婚典禮進行,更是少不了他的「結婚進行曲」來錦上添花,
相信觀看此文的網友一定不陌生,您走在紅毯邁向愛情的墳墓..(恕刪)
賓客到達 ..
Wagner: Tannhäuser " Entrada de los invitados " 大進行曲


婚禮進行曲 ..
Wagner: Lohengrin "Marcha nupcial"


歌劇, 劇情不算吸引人, 不要太在意唱些甚麼,
唯有, 把 "人聲" 當做 美妙的 樂器 來欣賞,
這樣 ... 融入 優美 動人的 音樂旋律中,
一次聽上 好幾個小時, 也不會厭倦。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