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位很重要的經典大師~Scott Joplin( 1868-1917)....
Scott終身致力推廣Ragtime~
因而改變人們了原先對"散拍(Ragtime)"粗糙的形象!
也為他贏得"king of ragtime"的頭銜!
Maple Leaf Rag Played by Scott Joplin
The Entertainer by Scott Joplin~1902原始版本
此曲~也成為1973電影"刺激"主題曲-同名曲目"The Entertainer"
爵士除了客觀的品鑑~~也需要主觀的愛好與欣賞!
簡單的鋼琴~活躍的節拍~愉悅的音符
就能簡單產生出令人愉悅的"散拍(Ragtime)"
如果~對Ragtime有興趣~~
可以參考這個網站
與其詛咒黑暗~何不點燃蠟燭~照亮光明!!

當我聽邁爾士戴維斯的”沉默之道”,接著”醞釀蕩婦”覺得都還能接受,並且因為聆聽次數的增加,發現音樂中,有些讓人著迷到暈眩的節奏非常迷人。直到”轉角處”專輯時,開始有些不習慣,感覺上他又往另一個放克的領域跨足。
在一杯茶仍然無法滿足當下內心想得到的幸福感時,我會拿出以往覺得不怎麼樣的作品(它們全部集中在一個可憐的小角落),再次認定。就因為它們是次級品,所以能由次級品區,跨越到極品區的爽度,遠遠大於本來就屬於極品的音樂!那是種震撼的大發現。
我以前也提過這些,現在會以新的文字來形容舊感覺,算是不同的體認。還有...以及…,一張優秀的作品應該可以在部落格中再次被提及書寫第二次。聆聽也會隨著年齡層和心理改變,也許如此,鋼琴家顧爾德要將巴哈的郭德堡變奏,在1981年以新的思維重新演奏。
就以”轉角處”的聆聽過程來說,那是種探索,認為全因為陌生與不習慣,無法融入作品表現出來的氣份當中;他們是很迂迴的不直接的,讓你緩緩的喜歡,或者更可以將這過程,簡單的說成一種型式,但型式也有些危險存在,若不小心!那型式將會折磨人的耐性,使音樂淪落到二手市場,或一直被擱著。
音樂本身並不迷人,而迷人的是聆聽者本身的態度,這說法已經越來越接近聆聽”轉角處”時,產生的感想了。
我在表現另外一種迂迴嗎?喔不!希望別如此。
在轉角處,重放克節拍中聽到了我最愛的樂器,塔不拉鼓與西塔琴,喔不!我無法擺脫這兩種樂器一起合奏產生出的共鳴,實在太美了。這邊西塔琴接上電,成為電西塔琴。不過在重放克演奏之下,要非常小心的豎起雙耳,才能聽到樂器的聲音。
為什麼迂迴,因為音樂的節奏不停的重覆,它裝潢成一個很棒的空間,讓管樂在空間內集體即興,偶爾還加入了吉他的娃娃效果器,三到四種的打擊樂。整體音樂感受是紊亂的,無章法的,不過這也試圖讓樂迷雙耳流濃生瘡,拼命抓住拍子,我非常投入在音樂當中,二到三組的樂隊在演奏一首歌曲,但分別用不同樂派的樂理去即興出相同的東西。真的很炫!
後來,我買了另一張高度樂趣的雙專輯,這音樂比轉角處簡單容易瞭解,它是邁爾士戴維斯在1969至1972年間的創作,並未收錄到專輯中的遺跡,而且樂曲的長度很長,專輯接近140分鐘。
在高度樂趣中,一樣有迂迴的重放克節奏,而管樂的部份演奏就比較清楚,沒有像轉角處那樣吊書袋,而且他小號音色的迴響(冷冷的美感),像是個空間,也難怪聽起來有環境音樂的味道。
在上個插電時代,如醞釀蕩婦與沉默之道作品中,與這個插電時期的作品呈現不同的聆聽感。四張專輯有兩種對比,醞釀蕩婦和轉角處都是節奏很重的音樂,而沉默之道與高度樂趣,著重的是音樂氣氛,比較能讓人放下心來聽的好作品。
若建議聆聽,我覺得可以選擇先聽醞釀蕩婦或轉角處,它們像舞廳的銳舞樂,帶著重節拍。播放完之後,接著聽沉默之道或高度樂趣,他們是讓你放鬆的環境音樂或沙發音樂。
金瓜石九份伴遊服務
http://jinguas.pixnet.net/blog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