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eane wrote:
馬勒9第四樂章,給人一種對生命難逃一死的傷心感嘆感覺,和其他都不太一樣,個人來説很喜歡~
他的第九號(暱稱死亡,或告別交響曲)有點像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號悲愴, 第一樂章都是較慢而且充滿自省的氣氛, 第二樂章則兩首都有類似華爾滋的節奏, 第三樂章兩者都是以狂暴結束的詼諧曲,交響樂音色極為豐富與壯麗, 如果想測試音響音效, 這兩首交響曲的第三樂章都是最佳的測試曲. 而第四樂章兩首都是進入絕望的心境. 他在寫作此曲時事業上很成功, 第八號千人交響曲獲得極大的讚賞, 他又受邀到紐約愛樂與大都會歌劇院大展長才, 然而私底下不僅女兒去世, 自己生病, 老婆又紅杏出牆. 所以個人非常的低潮與鬱卒.
至於布魯克納的第九號則是只完成前三樂章, 他寫到第三樂章末了,整個樂章的氣氛就是“上帝已經在招喚我了", 所以也跟馬勒第九號有類似之處. 馬勒在末年得了心內膜炎,他深怕自己的命運跟貝多芬,舒伯特,布魯克納,德佛札克一樣,寫到第九號就離開人世. 所以他特別寫了大地之歌而故意不命名第九號, 但他真正寫這首第九號時,卻也躲不過九號交響曲的命運. 他的第九號與布魯克納第九號一樣, 在生前從未有機會聽到公演.
馬勒另有只完成一個樂章的第十號交響曲慢板,整首充滿了絕望與戰慄,在深夜聽這首時會有點毛骨悚然, 但中間又有點苦澀的甜美. 如果你喜歡第九號第四樂章,也應該去聽第十號的慢板樂章.
但一般入門的交響曲聽多聽熟後, 你一定要試試馬勒交響曲,
1到10號加上大地之歌,曲風跟一般入門的交響曲很不一樣,
每個都好聽,耐聽,卻都不一樣的風格內涵. 甚至有些樂章聽了會讓我起雞皮疙瘩的感動.
如果你準備好聽馬勒交響曲, 但可能聽了5遍十遍還是覺得艱澀,
沒關係, 請堅持下去, 保證慢慢的你就會發現馬勒交響曲的美.
至於先聽哪一曲? 前面很多前輩有經驗分享, 都很值得參考.
或者看看這篇你喜歡馬勒那些作品?
Benpli wrote:
世界 20大名交響樂曲
覺得從電影、戲劇音樂開始也是個好方法
個人也是看了電影和你在一起,從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開始把整首古典樂聽完
交響情人夢裡用了非常多的古典樂,作為配樂應該都蠻好入耳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A4%E9%9F%BF%E6%83%85%E4%BA%BA%E5%A4%A2%E9%9F%B3%E6%A8%82%E5%88%97%E8%A1%A8
20大名交響曲那張也不錯,涵蓋不少作曲家,且不乏知名樂團及指揮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20135176
雖然裡面也是有蕭士塔高維奇、馬勒、布魯克納等初始可能不是馬上會喜歡的作曲家
但選的也是作曲家頗經典的曲,聽完可以再去找作曲家的其他號作品
4大小提琴協奏曲也不錯
這篇幾乎把小提琴相關的曲子都介紹了
https://myweb.ntut.edu.tw/~jhwang/music/violin.html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