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關於flac無損格式

有關FLAC再說明一下,它是格式化的檔案擴展名。是最初原始自由軟體下的產物。
以大家目前音樂最好的MQA音樂而言,它沒有專屬的格式化的檔案擴展名,就引用FLAC!所以MQA音樂曲子也是用FLAC格式名!!!!初看會分不出來!@@所以消費者要搞清楚MQA的擴展名仍是FLAC,但也造成MQA檔案和一般FLAC檔案不易辨識。為何如此,因為除Mac外 大部分播放軟硬體都支援FLAC。
所以看到FLAC歌曲,可不要一視同仁,就做起比較。這是笑話@

另外,由CD rip出來的音樂,最好一開始就選好專轉出來的音樂格式!!!!
轉後再用軟體轉檔,常常不對音。最好不要!
宅男工程師

MQA 對 軟硬體 PLAYER 要收權利金, 嚇跑一大堆廠商, 轉而投入 FLAC, 隨著 FLAC 加快改版, MQA 品質已比不上 FLAC.

2024-01-21 0:49
echo101 wrote:
有關FLAC再說明一...(恕刪)
其實數位音樂決定的最大因素是:音樂的原始母帶來源!!!
以蘋果而言,在好幾年前,它是串流和購買音樂的母帶不同源。但是最近幾年蘋果已經宣布均相同,要求音樂公司上傳音樂的規格必需24bit,而非CD的16bit。音樂公司的24bit音樂再讓蘋果壓縮成目前iTunes上面的音樂。所以很大部分聽者如盲眼聽,根本聽不出差異!這就是是母帶改善之故!
echo101 wrote:
WAV和AIff幾乎(恕刪)


WAV和AIff聽起來差別滿大的,如果你的播放器染色程度很大,例如:itunes(什麼音樂聽起來都差不多)
便難以分辨.
echo101 wrote:
其實數位音樂決定的最(恕刪)


這對愛樂者來說是好事!!!
很好奇你的FLAC是從哪裡轉的…?
我原本都用Apple Music也就是AAC來聽,幾個月前發現evermusic跟一個能在電腦上把主流音樂平台的音源以FLAC格式轉換並下載下來聽

光是音量就比較大聲一點、細節、高音、人聲等等分離度都比AAC、mp3好一大截

還有,FLAC從來不是說“跟CD一樣”的標準,而是能做到無損壓縮保留完整細節的能力,CD是直接從錄音完整取樣而來是完全不同的事
宅男工程師

FLAC, CD 都是從類比錄音母帶, 轉成數位資料儲存. 差異點是 20 幾萬 cd player 的 [DAC 線路/前級處理] 較優, 但遇上 20 萬等級的數位串流機, 也被打成平手.

2024-01-20 8:41
Qobuz 敢推出 FLAC 24bit-48mHz, 24-96, 24-192 的 Hi-res 音樂串流, 代表驗證過 FLAC 品質
只有從母帶或類比產品轉出的FLAC檔案, 你才能拿來跟CD wav, ALAC, MP3, AAC 比賽音質

要比之前, 請先確定你那個檔案的音訊是從哪裡來的, 如果是唱片母帶, 黑膠唱片, 或是錄音帶轉錄過來的96kHz, 192kHz, 你再拿來跟原版CD相比. 相信你就會愛上FLAC

如果FLAC是來自SACD, 雖號稱無損, 但是設備好不好, CD表面乾淨程度, 訊號處理, 輸出接頭也都是有差別. 不可能拿到真正無損.

一台1500元的電腦內置CD與8萬元Denon CD player, 差別在哪裡? 失真率, 訊噪率, 都是有差的. 況且你多次轉換之後, 不同的軟體對空白訊號的補位技術也不盡相同. 所以用不同的CD拉出來的FLAC也是有差的.

現在無損平台生意越來越好, 唱片公司也逐漸開始願意用母帶製作原廠的96khz 24bit FLAC音檔放上音樂平台, 未來FLAC的音效水準, 會越來越好

大家罵了mp3, aac 30年, 自從FLAC出來之後, 我幾乎沒聽過任何人罵FLAC爛. 呵呵

不過唱片公司把母帶製作的96KHz FLAC音檔丟上平台後, 心中多多少少會有寶貝被人共享的惆悵. 畢竟那種東西在市面上是值得賣更貴的價格.

我從Roon 上看到, KKBOX 蕭敬騰野生專輯, 是給96KHz, 24bits 的FLAC, 我用紅線畫出來了

Hyla wrote:
測試一下你是不是「金耳朵」...

How Well Can You Hear Audio Quality?

每一首曲子都有 3 個樣本,分別是 WAV (未壓縮)、MP3 (320 kbps)、MP3 (128 kbps),一開始不會讓受測者知道各別的壓縮率為何...

把 3 個樣本都聽完後,將你認為「最高品質」的那個樣本「打勾」,之後每首曲子依此類推...

請問:我用2千多元桌上型電腦Hi-Fi喇叭 及 1千元的藍芽耳罩式耳機
每首曲子3個樣本 我很認真聽,聽起來都一模一樣!!!
是我耳朵很差? 還是喇叭跟耳機的關係?
Laura1020

我用2012年筆電+2千元有線耳機,每首都能聽出3個樣本有差異你改用有線聽聽看,如果連128kbps都聽不出來的話,不用說了就是耳朵的問題

2025-04-23 16:14
本樓砌自於2021, 今2025網友重起, 感覺差異頗大
10多年前我有在台北開封街的123買第一台帶解碼前級的耳擴, 先用耳罩式耳機聽, 然後換接後級, 用喇叭播放, 感覺喇叭聲音差耳機很多, 請教老闆耳機與喇叭的差異, 得到答覆 : 耳機除了音場遜些外, 一般需要十萬等級的喇叭和功放才能與萬元等級耳機相比...經過多年的實際體驗認知, 音樂音質聽感的差異, 與播放設備' 訊源格式轉換是有密切不可分的關連性

本版隔壁樓議題''Qobuz串流平台母帶級音樂分享'', ericcatz大提供, 他同時介紹feature.fm網站, 將多家串流平台併列, 例如潮汐是FLAC格式, Spotify是 320, YT, 亞馬遜...若您有開通登錄上列平台, 手機即可點聽, 或轉至串流機, 同一首歌同場比較, 即可得知不同音訊格式的差異...請參考附圖...另依某些國外網站資訊, Qobuz串流平台, 原版帶升頻直播之高音質音樂曲目已達2萬張, 最高升頻至DSD 512...
此外美國環球唱片,目前提供全球約400家音樂平台及數位FM電台, 播放版權唱片, 而許多平台直接以FLAC格式傳送播放, 無需VPN無須填表, 即可跨國收聽或互動...

母帶升頻版權問題解決, 播放設備D/A技術大幅提升, 網路頻寬傳輸流暢, 高清音質訊源的播放普及, 串流平台音樂迷人之處逐漸顯現, 對台灣樂迷來說, 怎可錯過或落人於後...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