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Sony發表「Blu-spec CD」藍光規格CD

james_666 wrote:
K2是一種maste...(恕刪)


關於Blu-Spec CD,XRCD,SHMCD...等多樣CD規格軟體,

這次接觸Blu-Spec CD的印象就有如10幾年前第一次聽到XRCD一般的驚喜,

但是卻更訝異其更貼近我聆聽LP所要求的細節,音像明確,動態範圍,暫態反應~~~

我覺得以幾種特點來分析比較客觀的.

1.Mastering

原本CD的16BIT/44.1KHZ規格就有表達完整錄音的天限,

不可否認的SACD和DVD AUDIO擁有完全勝出的規格,(市場中前者已顯疲態,後者已淡出市場)

很多標榜20BIT,24BIT/96KHZ的發燒錄音,

他們將原有16BIT/44.1KHZ升頻是為了得到更平緩的頻率曲線以利切割20KHZ以上的聲音頻率,

(事實上切割的斜率並不能像刀一般俐落的揮下)

在完成這些動作後仍需要經過降頻成16BIT/44.1KHZ讓大家都能在CD唱盤上使用,

而在這種重複升降頻的動作下到底會不會喪失原有音樂裡的細節,

很多廠商就不認為這複雜程序是好方法,

某些廠商只使用到20BIT然後降頻到16BIT的方式,

因為這個範圍的損失會比起24BIT降頻到16BIT來的少.

另有廠商乖乖的使用原有16BIT的CD規格不做任何升降頻的動作,

他們也是認為升降頻的手續會讓遠本就先天不足的數位訊號又損耗不少.

(很多HiEnd音響廠也認為如此,他們的CD唱盤內的DAC也不做任何升降頻動作,例如:Audio Reserch
他們認為把CD訊號做好就足夠了,雖然他們使用了24BIT/96KHZ的DAC晶片,但是還是只用
16BIT/44.1KHZ的規格不做升降頻,原因是現在24BIT/96KHZ的晶片大量生產成本低也比去找那些已停產的16BIT老晶片容易多了)



我打開了Blu-Spec CD發現是以SONY獨家DSD Mastering技術,記得是在SACD上所應用的,特點是把大家厭惡

數位音樂可能的冰冷生硬解決得到較接近類比音樂的水準.

DSD和K2相較呢....各有千秋吧...下面還有其他分析.

2.工程人員素質.

在Matering過程後結果該如何決定達到好品質目的,

當然是跟母帶做比較,

但這個比較可能就是人為因素,

當工程人員對於音樂素養專業度不夠或者有自己的聲音偏好,

出來的成果就不一定等於原始錄音想呈現的感覺了,

我聽過同一張專輯但不同地區mastering所造成的差異性之大令人驚訝,

大家也可能會發現以前聆聽XRCD的CD專輯,

不一定每張都成功的達到比原始CD更好的效果,

我就遇過一個例子:Diana Krall的The Look Of Love專輯,

我曾一口氣擁有CD,SACD,XRCD三個版本,

聆聽結果令人沮喪的是最貴的XRCD敬陪末座(SACD就只聆聽CD層)

這不是XRCD的失敗而是工程人員沒搞好罷了.

3.CD的材質

廠商無不在這部分做努力讓CD唱機能讀到最準確的訊號,

各家都有獨特開發的好材質,我不是物理專家所以也無力評論,

不過想到YBA老闆的一句話"老老實實把CD規格做好就很棒了"

(他也認為進行升降頻的動作將損失原本的完整訊號)

有趣的他說:CD是完美的訊源,因為使用方便簡單,他還認為CD在讀取上還是類比動作,

因此他對避震和承盤的設計特別用心.可惜的是他自己沒辦法設計自己理想化的雷射讀取頭,這也證明大家在CD材

質下功夫的確有其必要.




我目前已購入20張的Blu-Spec CD(今天股市漲又敗家了)

在張建隆古典爵士專門店還有家裡試聽都得到極度的感動,

Blu-Spec CD雖還不至於取代我的LP唱片,

(每天帶著疲憊的身體下班,回家聽LP雖是美事一樁..但LP唱盤的調整有時真是令人煩透了)

但Blu-Spec CD卻把數位訊源和類比訊源的差距拉近到我能接受的範圍,

初聽LP唱片時所得到的:

明確且輪廓如刀切般的飽滿音像,延升自然的高低頻,溫潤又通透的中頻,

定位精準又開闊的音場,對比強烈的動態表現,電光石火般的暫態反應,

這些LP的特點在Blu-Spec CD上都有雖不中亦不遠矣的好表現.

我也在Blu-Spec CD上聽到了CD音樂明確表達要進步的決心.

其實有多種的CD規格可選擇亦是一件好事,

建議大家都能去聽聽看比較一下.

Blu-Spec CD的確讓我聆聽音樂的生活變得簡單和豐富了.

有時忙了一天回到家時不需要敏感的因為某些聲音變化又得忙著調整LP唱盤的唱臂,唱頭,唱針....

回到家隨手按PLAY躺在沙發上...Blu-Spec CD美妙的靓聲就開始撫慰我一天的疲憊.

(個人並沒有擁有過SACD唱盤,因此無法提供SACD的聆聽經驗)

以上為個人聆聽的感覺,純屬分享.











記得LEON兄有一對很不錯的喇叭,
應該是聽什麼都好聽吧 :)

LEON_LO wrote:
聽下來古典精選這張音量壓的很小聲

音量會調的小,
通常是音樂裡有大動態要處理,
尤其是古典音樂裡有樂團時更是常見,
16bits必須要仔細規劃如何做Quantization,

有時也有可能是刻意將音量調小,
讓擴大機放大率可以調高.

LEON_LO wrote:
所以應該會先買一些XRCD及K2HD來聽聽或是跟朋友先借來試聽


K2HD推薦 Pepe Romero 的 Flamenco

XRCD推薦 Jazz at the Pawnshop

以上是任何人都會喜歡的名盤,
其他的就看各人喜好了,
像我也很喜歡國樂的"秋思幻想曲"XRCD
james_666 wrote:
記得LEON兄有一對...(恕刪)


有什麼人聲可以推薦
小弟使用管機所以聽人聲比較有味道
大編制的音樂小空間比較難以表現音場的深遠
聲音無法開太大聲
擴散不出去...
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LEON_LO wrote:
有什麼人聲可以推薦
小弟使用管機所以聽人聲比較有味道


推薦"The Super Extended Resolution Sound of TBM" XRCD,
三肓鼠(TBM)的音樂本來就很好了,
這張精選輯更是天碟等級,
專輯裡一半是人聲,一半是樂器,
樂器則以鋼琴與大提琴為主,
曲曲動聽,

蔡琴小姐也出了許多XRCD,
其中個人最喜歡"機遇" ,
"民歌"次之,
這兩張也幾乎是發燒友人手一張,

Esther的"Esther",
雜誌介紹是這麼寫,
「凡男性聽到她的嗓子,就想向她求婚。她的歌聲實在太美、太親切」,
也是錯過可惜的一張專輯,

Jacintha 也出了幾張XRCD,
聲音很甜美,
"Here's to Ben"這張蠻不錯的,
只是本人照片和聲音有點落差:)

斯德哥樂摩爾大教堂合唱團有一張俗稱"黑教堂"另一張俗稱"黃教堂"的XRCD都不錯,
不過這個就是大編制的專輯,
可能較不合您胃口,

最後,如果喜歡Eagles,
可以選擇"Hell freezes over",
畢竟有名曲"Hotel California",
XRCD版勝過一般CD/SHM-CD許多.

james_666 wrote:
斯德哥樂摩爾大教堂合唱團有一張俗稱"黑教堂"另一張俗稱"黃教堂"的XRCD都不錯,
不過這個就是大編制的專輯,
可能較不合您胃口,(恕刪)


黑教堂收了一張一般CD版
上次看到有K2HD太貴沒馬上買下去
不過編制有點大的堂音的表現
需要空間
小弟在家沒辦法感受到寬廣的堂音

人聲的部份再來注意
感謝
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還好兄台不是在友站精研, 否則稱"藍光CD", 正名之聲定不能免

Jimmy Chiu4216 wrote:
關於藍光CD,XRCD,SHMCD...等多樣CD規格軟體,

這次接觸藍光CD的印象就有如10幾年前第一次聽到XRCD一般的驚喜,

但是卻更訝異其更貼近我聆聽LP所要求的細節,音像明確,動態範圍,暫態反應~~~

我覺得以幾種特點來分析比較客觀的....(恕刪)
armiba wrote:
還好兄台不是在友站精...(恕刪)



正名了.........
我想請問各位大大 這種blu spec cd能像一般CD一樣rip成wav或mp3檔嗎?
kwang411 wrote:
我想請問各位大大 這...(恕刪)

可以啊,它只是製材跟製程比照藍光片的高精度,它的內容跟CD還是一樣的!
管妹...是誰啊?
remo2919 wrote:
可以啊,它只是製材跟...(恕刪)


太好了~ 這樣放到mp3 player上也能享受更好的音質了~
感謝大大的回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