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Sony發表「Blu-spec CD」藍光規格CD

james_666 wrote:
看來和您常有見解不同...(恕刪)

呵呵!是啊,的確有些見解上的不同!

其實我原本也滿信XRCD的,但不知怎麼的,後來我就不買了,原本買的更是不常聽,我雖沒去深究原因何在,但我想應該是聽感上未能受到討好!

不過我也是最近在友站,參考資深網友對“自錄音本身”開始的一些深入探討後,發現是越少後製越好!

而我這麼聽下來,也還是覺得XRCD該是排在最後,甚至不如我自己處理過的CD的聽感!若XRCD〈或SACD〉跟BLU-SPEC CD相比,後者更是很明顯的勝出!

我想XRCD或許規格上有“提升”,但這種屬於“外加”而非原貌的東西,雖有提升,卻很容易因為器材的不同而產生比較大距離的差異性〈這一點正是 LEON_LO兄上面這篇回覆,那位音響店老闆所說的!〉,而BLU-SPEC CD卻有可能在不同器材上,有著相同但相異性相去不遠的提升,而更接近錄音原貌!

另外讀取錯誤,我個人認為還是以“物理性”的錯誤為多,我在友站與資深網友一同驗證的密技,就得到他很深的認同!
所以要以處理原始訊號的方式來作到減少錯誤,我想如果把CD再細分為CD片上的訊號、CD片材質以及讀取CD片的器材,後兩者不求更進一步的精密度,那我想後兩者那看起來好像很精密的東西,其實是粗糙得把更精密的原始訊號給弄渾掉了!

當然每個人玩音響的想法各有不同,而我目前是以“正確、接近錄音原貌”為目標,要聽加料的,並不難啊!
當然這同時要有辨識聲響正確的能力,這還需要再多多學習!
管妹...是誰啊?
我把馬友友那兩片Blu-s系列買回家了.
有一個很大的感想!


價格未統一, 感覺價值就不高了.

FNAC原價賣九百多(詳細我忘了 ).
PCHOME原價賣七百多.

較高檔的產品基本上 "原價" 都會統一.
只有次級產品才會沒統一原價吧?

當我買回來享受這兩片Blu CD同時又上PCHOME看到價錢時...
心中只有那個字... X!
Lawrence
lawkuo wrote:
我把馬友友那兩片Bl...(恕刪)

哈哈哈!那根本不叫“原價”,您再好好想想就知道了!

而且用錢來將它定位,那不得不說您.......外行囉!

呵呵,沒有冒犯的意思,請多包涵!


不過PCHOME真賣七百多的話,絕對是可以買的,我當初跟人團購買,四張就3千1百多了!
管妹...是誰啊?

remo2919 wrote:

呵呵!是啊,的確有...(恕刪)


About your"那根本不叫“原價”,您再好好想想就知道了!

而且用錢來將它定位,那不得不說您.......外行囉!

"

願聞其詳~

Tell us more about your comment~
Lawrence
lawkuo wrote:
About your...(恕刪)

很簡單啊!

會有價差,那應該就是他們有各自的管道去進那些唱片,若要說“原價”,那以日幣換算過來就是啦!
其實這是sony出的唱片,理應由sony自己在台灣就代理跟發行,但並沒有〈可能是限量的關係〉,變成由我們台灣這邊的末端商家自己去透過管道自日本進口來賣,再根據各自的成本來定價格,這就跟一般有所謂有代理商代理進口發行,商家再跟代理商進貨來賣的情況不一樣了!

像這邊說的兩家有賣,但更早一點的有38度c 唱片行就有先賣了,目前好像博x來也有!不過一般唱片行應該是找不到,真的就跟一般唱片情形不同!

如過果pc home真的這麼便宜〈剛剛去看找不到〉,真的可以挑幾張來聽聽,絕對比xrcd、sacd或者shm-cd來得好,而且價格都比這幾種格式便宜或差不多,但聲音卻勝出許多,這也是我所說“以價格來定位”比較不恰當之所在!
像xrcd都幾乎千元左右,聲音雖比一般CD解析度高,但卻仍是較死硬的聲音,BLU-SPEC CD卻是相當活生與臨場感!

其實要再說更深入一點,以XRCD跟BLU-SPEC CD比較〈兩者也都是以用發行過的唱片再製為主〉,沒錯兩者都是為了更好聽的聲音而生,但XRCD的方式出來結果,雖說有得到贊賞,但在市場上未如預期,加上過高的價格,我想它應該就是聲音還不到那個價值,才會乏人問津!
反觀BLU-SPEC CD,它其實算有點搭便車的性質,因為它使用的材質並不是專門為BLU-SPEC CD而研發〈材質是它的賣點,XRCD是在於母帶的重新處理〉,而是從藍光CD拿來用而已,而且又不像XRCD還要再對母帶下那麼多功夫,徒增成本,自然價格就有競爭力,加上聲音表現超乎想像,自然出現以前沒有過的~對一種格式的唱片有那麼多人買的情形!

那這樣,價值所在,在何處呢?
管妹...是誰啊?
人的眼睛和耳多的分辨好壞能力還是有極限的,超過這個極限,再好的規格,一般人也聽或看不出它的優點!
bbvvccjojotv wrote:
人的眼睛和耳多的分辨...(恕刪)

這或許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說!

一是先天的,就如bbvvccjojotv兄說的極限,超過就聽不到,因為在於先天人生理上的極限!

不過在這個極限底下,還有者每個人體質上不同的空間!

像我之前有買nokia的n95,它有鼎鼎大名“三寶”瑕疵,其中一項是聽筒會一直發出高頻音,我後來把它轉賣給同事,同事才跟我說有高頻音,還當場與另一位同事拿來聽,結果只有他聽到,我和另一位同事都聽不到!
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了,所以我相信同事不是胡說的,雖然他不以為意,但我也暗暗心裡感到不好意思!




二是我們其實有聽到,但沒有感知到!
就好像很多人可以光看車子的後車燈,就知道它的廠牌甚至車型,但我記得我以前是只知道看到車子的屁屁,就知道~那是車子的屁屁!後來買車了,就“懂”了!

聽音響也是如此,相信有玩音響歷程的人,都會有那種感覺~自己對“聲響”的認知、喜好一路而來的改變與成長,慢慢的曉得什麼是.........嗯~不要用“好”這個字,用ok!知道什麼是ok的,再來更知道缺少了什麼,可以如何去增加或平衡它!


所以在論壇上大家一股腦的上來發表意見,但其實沒有相同的認知,也因此常常變成膚淺的爭議,而沒有更深入的探討!
管妹...是誰啊?
在現實環境中, 人體感官已經自動"過濾"掉不少資訊囉
人的感知能力, 經過適度開發, 或許要超過現有臨床實驗數據甚多
remo2919 wrote:
結果只有他聽到,我和另一位同事都聽不到!...(恕刪)

這好像和那種"青少年驅趕器"是一樣的效果,
年紀大了,某些頻率就聽不到了.....
chiang:人願意把15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你.......想想自己何德何能啊!
gameman01 wrote:
這好像和那種"青少年...(恕刪)

可是我還有提到在場有另一位同事他也聽不到,而他們兩位~是同年紀的!我才是最老的


armiba兄說的沒錯,而且那種感知難以言喻,不然就是說了沒人相信!
管妹...是誰啊?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