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介紹幾位小提琴大師的演奏風格!

Mutte早年所演出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 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 實在到目前很難找到可以匹敵的版本, Mutter並非所謂的大師, 因為即使大師的演出在以上的曲目都不一定能贏.

個人倒不是喜歡目前她的風格, 但聽聽早期的名盤你會發現這就是貝多芬, 布拉姆斯, 孟德爾頌.
schung320 wrote:
Mutte早年所演出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 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 實在到目前很難找到可以匹敵的版本, Mutter並非所謂的大師, 因為即使大師的演出在以上的曲目都不一定能贏.

個人倒不是喜歡目前她的風格, 但聽聽早期的名盤你會發現這就是貝多芬, 布拉姆斯, 孟德爾頌


他早年你提這幾首小協我覺得都是卡拉揚的影子
我覺得並沒有特別突出,就是四平八穩,就使標準"卡式"風格。

就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來說
我覺得最好的米爾斯坦和鄭京和
像海飛茲的版本就是飛快,像機器彈的一樣
卻少了一份人類感情的氣息。
Mutter聽了幾次,就很少讓我再有心想要拿出來聽。

hpph wrote:
說實在的MUTTER...(恕刪)


+1

hpph wrote:
MUTTER我還不認為他是大師
總覺得他還有一段路要走


+1
這條路可能會很長很長很長吧....

hpph wrote:
說實在的
MUTTER我還不認為他是大師

總覺得他還有一段路要走


如果 Mutter 不是大師的話(這句話我也非常認同),那 Shaham 也不會是。

而且 Mutter 也沒有一段路要走。Mutter 在我認為最接近大師的時候是跟著卡拉揚的時候。

我認為 Auer 講的話非常正確:Arts begin when technique ends(藝術的開始,是技術結束的時候)。新一代的小提琴家中技術最穩健且開始越來越多自己風格的只有 Hilary Hahn,尤其現在 Perlman 年紀也開始大了,一些現場感覺越來越油條...

現在就 Zukerman 的琴音還是最棒以及 Hilary Han 的風格外... 其他不少人每次我看了看都滿臉狐疑的走出音樂廳... ... 甚至未必比一些第一線的首席強... 跟以前 Heifetz 時代所有跟他合作過的小提琴家所對他的崇拜來比相差甚遠。
我的 Blog http://snowmen-world.blogspot.com/
snowmen wrote:
如果 Mutter...(恕刪)

我年輕的時候不能體會海飛茲的厲害,就如同我對卡拉揚一直有偏見一樣,隨著音樂聽得多了,年紀漸長了,反而對他們佩服的五體投地。
feijan wrote:
我年輕的時候不能體會海飛茲的厲害,就如同我對卡拉揚一直有偏見一樣,隨著音樂聽得多了,年紀漸長了,反而對他們佩服的五體投地。


我年紀還沒長說...
我的 Blog http://snowmen-world.blogspot.com/

hpph wrote:
像海飛茲的版本就是飛快,像機器彈的一樣
卻少了一份人類感情的氣息。


機器?
妳一定是看樂評後才聽音樂的對吧

基本上,沒有任何一個真正用耳朵聽的人,會覺得 Heifetz 像機器一樣少了人類感情的氣息。抱歉,這不是 "個人喜好",這就像我可以不喜歡林志玲,因為是個人喜好。但是如果我說我不喜歡林志玲是因為她又矮又胖... ... 一定會有人說我瞎了一樣。

讓我告訴你 Heifetz 是怎麼表演的吧... (我沒有幸親自聽到他的表演。這是我其中一個指導者曾經跟 Heifetz 合作過講的)
他在樂團調音結束後走進來,會跟著 oboe 調一下音,然後跟指揮指示可以開始。開始後,他會憑著記憶跟著樂團的第一小提琴部一起合奏一段時間,可能是暖身也有可能是調音,沒人敢問神。在獨奏進來前幾個小節他會停止,接著就是獨奏進來。這看起來都很平常,可是他會一直不斷的跟首席打眼神。樂團中有重要的其他樂器的伴奏,他也會跟該部位的首席打眼神,這沒什麼因為本來 soloist 就會這樣。重點是,因為 Heifetz 是張開眼睛表演的,他會非常注意觀眾的反應。他要是覺得觀眾開始覺得有一點點無聊後,他會先跟指揮眼神指示一下,接著會在特定的地方速度加快或速度放慢著重一下,做的多過分是一直到觀眾表情大多是不無聊為止。所以 Heifetz 現場完全沒有一場是相同的,因為沒有一場觀眾是一樣的。這讓所有當時樂團中的所有小提琴手感到吃驚。對那群根本有辦法成為獨奏家卻因緣際會所以沒辦法的著名樂團小提琴手來看,他們就像學生一樣第一次感受到有神人可以這樣的玩音樂,也是唯一一個表演者有辦法這樣做到的。其他的表演者或許想做到,但是大多都未能做到或只能做到放慢而已,因為放慢和加快的音色不盡相同,所以真的不是說快就快說慢就慢,會影響到整個音樂的詮釋。幾乎所有小提琴家一把速度加快到 Heifetz 的速度就沒有辦法有效控制音色和大小聲...(最近的一個可以做到類似的是 Perlman,不過 Perlman 把罪怪在場次的問題。他說現在他要比 Heifetz 一年多拉 40 場,一個禮拜每天都表演相同的東西,到最後都變成機器了。而且他坐者不太能跟其他樂器的首席溝通...)。所以所有的小提琴家都把 Heifetz 放在跟他們自己不一樣的程度上,這不只是技術,而是配合上技術所能帶給的 "藝術",讓 Heifetz 可以盡情發揮。至於現代的表演者,根本沒有幾位會注意觀眾的表情而做出速度和音色的改變... 由於 Heifetz 這種特性,所以他在選鋼琴伴奏時有非常多嚴格的考驗。例如一個 Adante (慢版)會突然加速到 Presto(極快板)或突然反過來變得非常非常慢,然後突然跑到伴奏旁邊抽掉那一頁的東西,在翻譜的人撿起來之前,鋼琴伴奏要極力的瞎掰...

所以像機器一樣的表演?每次表演都不一樣耶~而且不是說只是一點點的不同,而是張力非常不同。所以當時才會有些人瘋到是 Heifetz 三天演奏三天都買,因為每一天聽到的都不同。

這邊有 Youtube 或許請您幫忙解釋一下,Heifetz 是如何 "缺少人類的感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Er9niydF18
我的 Blog http://snowmen-world.blogspot.com/
海飛茲是真的太神了, 一把小提琴在他手裡, 似乎甚麼困難也沒有, 拉起來又快又順 (他的節奏都比較快一點), 若是沒有仔細去聆聽, 再加上錄音都比較古舊, 就會讓人誤以為他很快,沒甚麼情感. 但其實真的要像樓上那樣聽才能夠真正體會海飛茲的偉大!
Monte920 wrote:
海飛茲是真的太神了, 一把小提琴在他手裡, 似乎甚麼困難也沒有, 拉起來又快又順 (他的節奏都比較快一點), 若是沒有仔細去聆聽, 再加上錄音都比較古舊, 就會讓人誤以為他很快,沒甚麼情感. 但其實真的要像樓上那樣聽才能夠真正體會海飛茲的偉大!


其實也不能說他拉的節奏都比較快一點...
當時的時空下,小提琴家都是要 "表演給觀眾高興" 的,而跟現代的 "表演原作想表達的管你觀眾想什麼" 非常不同。像我上面貼的 Ave Maria,Heifetz 就表演的比很多人慢。甚至 Heifetz 也有 Presto 的樂章表演的比別的小提琴家還來的慢的情況(如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4 第一樂章)。也因為 Heifetz 在速度上算是蠻放縱的,很多地方完全是為了觀眾加速減速,所以我個人其實不喜歡 Heifetz 在 Mozart 或 Bach 的一些表演(Bach Chaconne 完全例外,這首如果要我票選我最愛的肯定是 Heifetz 版本)。不過到浪漫時期和甚至爵士藍調或現代流行樂,Heifetz 的表演通常都是非常非常棒的。先不講加速和減速的地方是否過分濫情,光是 Heifetz 那特殊的琴聲,就可以把整個音樂表現的非常火熱... 這兩個也正是現代小提琴家最缺乏的東西: Phrasing 和自己特殊風格的 Tone。可能現代的小提琴家都在忙著閉著眼睛頭腦幻想著寧靜的湖之類的東西吧... 偏偏也不知道有多少觀眾能體會到,但是看著小提琴家猙獰的表情就覺得 "恩~應該很棒"...

其實 19 世紀/ 20 世紀初期的小提琴家才是我最愛的時空。真的要比快的話,Heifetz 的速度可未必比 Sarasate 快呢~ 你們可以去找這兩個人的流浪者之歌的錄音比較一下~

話說,有人跟我講說我給的 Ave Maria 的錄音是 Heifetz 16 歲的錄音,可能技巧還沒這麼純熟所以速度慢... 首先那個錄音是接近 20 歲錄的,至於當時的 Heifetz 技巧純不純熟... 請參考這首 Carmen Fantasy 最後一個樂章... (2 分 42 秒開始)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detailpage&v=CsdO-hU7lL4#t=161s 聽完後我也認同其實很慢所以鋼琴有點亂掉
我的 Blog http://snowmen-world.blogspot.com/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