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shtml?prodId=0000023031
我不斷講,這個人間是個大妄想。假如你把這個當作一個理論來面對,比如說,你隨時講生命是個大妄想,但是你沒有活出來,你沒有真正把它當作一個大妄想。這麼一來,它跟你真正的狀態完全不相關,這本身會不斷產生矛盾。
我們清清楚楚知道,面對眼前的任何狀態,自己有沒有反彈,有沒有帶來一個很大的情緒上的轉變,或是喜歡,討厭。眼前的人對我們有沒有帶來什麼情緒的轉變,眼前的事情是不是讓我們做一個反彈,眼前的東西,是不是.....
這是最清楚的方法,來觀察自己的狀態。
假如你還有種種的反彈,種種的抱怨,期待,不滿意。其實這個世界對你還是很真實。你還是在符合因果的作業。
這一來,一個人還是要老老實實的練習。
但是這個練習,可以很輕鬆的,最多也只是提醒自己---你本來就在家,本來就跟神沒有分手。
這麼一來,站在神的身分,來看這個世界。我才會講是"反復",也才會講說有一個方法。
你記得我說"我-在"的方法,讓你站在神的身分,提醒自己---一切,只有一體。一切,只有"我-在"。最多,只有"我-在"。
這時候,用呼吸連起來也好,不用呼吸,把祂活出來都可以。一個人就不斷地站在"我-在",看這個世界。用這個"我-在"的身分,自然會發現你已經在做臣服,也自然在做參。三個是一體,都沒有離開中心的理念。
這中心的理念最多也只是---接受一切。清清楚楚知道一切都OK,一切都剛剛好,都完全好。沒有期待,沒有對立,沒有反彈,沒有任何要求。任何念頭,自然都起不來。
這麼一來,假如還有一個念頭的話,輕輕鬆鬆地再問自己---誰還有一個念頭好談?為誰,還有這些念頭?這些念頭的來源,是在哪裡?
答案,最多也只是我。
是我啊。
我還有一個期待不期待好談的。還有一個要求不要求好談的。是我。一切是我啊。
接下來,我,我又是誰?
我,是誰?
這個沒有答案的答案,
會一路帶著你回家。
定 --- 楊定一博士著(天下出版社)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0171
引言
"定",梵文稱samadhi,也就是漢傳經典提到的"三摩地"或"三昧"。雖然"定"帶著一個完全專注的味道,但其實不光是專注,甚至不是專注於一點,而是含著一個身心合一的境界,這本身也是古往今來大修行者所追求的狀態。
它也含著一個止的觀念,也就是念頭的止。
不光是佛教強調"定",在大乘和小乘經典都有記載。天主教基督教也有這個觀念,透過祈禱,達到一種融入,一種合一。可以說,每一個修行的法門或領域都有這個觀念,只是以不同的用詞來表達。
我們每個人都想知道,除了早晚會凋零,時時都在變化的人生之外,有沒有一個可以永恆存在,而足以稱之為永久的真實?
答案其實很簡單,是有的。
人類從古到今都知道,"定"離不開生命更深的層面。
我之前在許多作品中稱之為"在",一體,因地。而且,這個更深的層面遠遠大於人生可見的一切變化,甚至是大得不成比例。所以,我才會稱之為生命的真實,而把人生的變化最多當作生命的前景,甚或幻覺。
隨時停留或"定"在生命更深的層面,透過這個層面看這個世界,一個人也就醒覺過來了。
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將聖人所談的"定",和"醒覺"的觀念連貫在一起,透過我個人的經驗,做一個與過去不同的整合。
你我可能都沒想過,修行和醒覺不光和生活有密切的關係,還可以隨時帶我們在人間走出最不費力,最快樂的一條路。我也表達過,這一生,甚至多生多世以來,沒有第二個追求可能比這個主題更重要了。
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