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郎朗在古典音樂人的心目中評價不高?

ss6289 wrote:
其實我覺得郎朗的問題...(恕刪)


你的看法和我古典樂的友人極為類似,我想郎朗賣的是視覺而非聽覺...
Behonest wrote:
你的看法和我古典樂的...(恕刪)

我也覺得是如此 但是我還是喜歡她的表演藝術
相較於郎朗,李雲迪的音色應該比較有料吧? 個人覺得...
我讀過朗朗的書, 寫他父親和他的音樂之路, 也"看"他的演奏會, 個人覺得某方面代表了部分大陸藝術家的共性, 就是極致的誇張, 他的技巧是無庸置疑的, 但演譯樂曲的感情能有多深刻, 可能就要自己去聽去看和體會了, 個人的兩個女兒也是學音樂的, 幫他們請的是烏克蘭的教授, 這些教授是真正的音樂人, 一輩子浸淫在音樂的國度, 雖然經濟很拮据必須到中國教授音樂謀生, 但是一演奏起來, 你會感到他們是那麼的純真和富有, 內人因為特別照顧這些外籍教授, 和她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所以常常在家裡有頂級的演奏會, 真的是超級享受, 小女在大陸的時候, 就和那些一起學琴的大陸小朋友格格不入, 那些小朋友整天苦練, 技巧精準, 身體和手的動作超級誇張, 小女無法和他們比較, 覺得有點挫折, 但是烏克蘭的教授告訴小女, 隨音樂感情的收放而自然的律動才是對的, 不用在乎別人怎樣, 也不用去學別人, 前年小女們去紐西蘭(初高中)留學, 參加鋼琴比賽(樂團配合演奏), 雖然掉了一個小節, 還是打敗大陸去的眾多高手, 僅次於當地的天才學生, 得了第二名, 這在中國是不可能發生的, 關鍵就是她能融入自己的演奏, 傳達了樂曲的情感, 評審們說他們知道那個小節, 但沒有感覺到情感的中斷, 所以給了她很高的評價, 小女非常高興, 不再有當年在大陸的挫折感, 本來我很捨不得初中就送她們離開身邊去留學, 但兩年來看到女兒們的成長以及快樂生活, 覺得做對了.
其實去讀讀S. Richter的口述生平,
技巧是基本,這必須要有天份,
技巧要練,最後在催動音樂時不受技巧所限而singing between ebony & ivory.
技巧練太過頭會失去平衡,但天份不夠自然得猛練,有時反而折損了手臂.
現在的時代與從前差太遠,
像Larrocha, ....這些10來歲就以
Mozart piano conerto debut來贏得名聲的prodigy幾乎沒有了
或Gieseking以全本Beethoven piano sonata出場,
嚇人!
在這個年代,已經與過往大不相同.
其實要慢慢體會 也不能直接否定他的成就
畢竟他有得過獎..

得過獎的意義也許不只是一個獎杯之類的 而是他有讓那些評審感動過

畢竟參加大賽的人並不完全只有好琴音而已
小弟覺得他比較像董至成耶~
波伽利頗受好評的義大利演唱會也有找他當來賓
小弟是覺得他舞台魅力的確大於音樂性
可能剛好是上海師奶最喜愛的那種類型....
台灣市場偏好 洋帥哥吧~
Unicorn88 wrote:
小弟覺得他比較像董至...(恕刪)


所以我才說:郎朗的演奏--視覺效果大於聽覺效果,如果真要講他的琴音,只有一種很shining中帶點"暴"的味道...個人感受。
去看看新唐人電視台

舉辨的全球華人鋼琴大賽

體驗真正的音樂 及

生命的內涵


我很感動

大家可去查一下

很優質的

小弟覺得可能要看演奏的曲目來論定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