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問個無損音樂的鳥問題

最近買了比較不錯的耳機,雖然音質有變好,
但是困擾也隨之產生,
原因就是耳機音質變好後,連帶的把mp3的缺點也都給放大了,
尤其是那種有大量音效的電子音樂和搖滾音樂,
用普通的耳機來聽覺得沒什麼不正常,但換成比較好的耳機後,
不但爆音明顯,一些原有正常的特效聲音也都變的有點怪怪的,
所以在懷疑是不是mp3壓的過程沒壓好,導致聲音變的相當奇怪。
想請教以下幾個問題,若是沒疑問的話想直接進攻無損音樂了,
好的耳機恐怕不適合在聽mp3格式,覺得耳朵很不舒服....
到時候又要再買個好的撥放器.....
荷包失血阿..............


以下是我的幾個小問題,麻煩前人解釋一下了。

一.

請教一下無損音樂大多以CD原有的音質以不壓縮為主,
除了網路下載和抓取原有CD的WAV格式音源外,
還有其他格式可以像WAV一樣無損但是容量大小還可以再縮小的嗎???

二.

用原來的WAV格式音源,轉壓成320kbps的mp3格式後音質會下降沒錯,但是其實好像不仔細聽也聽不出來跟原有CD音源有太大差異???

那如果反過來將320k的mp3格式在用軟體轉回WAV格式,音質會因此而復原變比較好嗎?




2014-05-21 2:3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音樂 鳥問題
一.
無損壓縮,flac ape tta tak等,音質"理論上"不損耗同等wav,但實際上你聽不聽的出來不確定
可以自己測試一下

二.
mp3 -> wav 不會變好,音質已破壞回復不了,只是看爽的而已

你可以自己找個音質好的CD,有些CD壓片不佳,自己過濾一下
測試轉檔成256K以上的AAC或是320K mp3看聽不聽的出來
網路抓得kbps有時候不準是假檔,有些是CD片壓的爛或錄製水準差
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1.WAV是屬於無壓縮線性PCM
另有無損壓縮格式
FLAC、APE、TTA、TAK、WMA、ALAC...等
(WMA有有損也有無損,一般都是有損居多)
理論上無損音質等同線性PCM
但實際上在壓縮解壓縮過程中
可能產生些微差異

一般播放設備最常支援的無損格式有
ALAC(Apple設備限定)、FLAC、APE


2.MP3是屬於有損壓縮
即便還原為WAV
損失的部分也回不來了
不過若聽不出來就沒差
省錢省空間也不錯
這樣的話那些無損格式還是免不了要佔用很大的容量了?
也就是說如果原來的音源本質不錯,壓成實在的320kbps的mp3格式來存放的話,
聽起來除了省空間外,差異性不仔細聽應該也是還可以接受囉???

電子大頭 wrote:
這樣的話那些無損格式...(恕刪)


佔空間一定是會的,這中間的差異…還是老話一句,要看個人耳朵,試著同一首歌用成WAV與320k的mp3試試。
如果真的受限播放器的記憶體空間,我覺得320k的還算是可以接受的選擇。
看你的設備等級和容量限制
我一般都是去買CD或抓FLAC,然後壓成 MP3 VBR -V0,比較省空間但是音質也不錯~
壓縮破壞的MP3檔就算轉成WAV或其它無損檔還是MP3的音質

從網路上抓到的無損檔有些確實是假的

但有些真無損檔卻因為下載過程也有可能會導致音質出現瑕疵

我之前從日本網站下載無損的音樂,結果發現播放過程有些問題

一開始以為是錄音品質問題但在試聽過程並沒出現瑕疵所以想說在重載一次結果就好

之前爬文看過有人說320k的MP3檔有些錄音品質好的話不只細聽是聽不太出來跟無損檔的差別
用越好的耳機就會越凸顯原音質的重要性
兩點問題前面人都講了就不多說了

不過不要認為自己現在是木耳就沒差
人耳的聽力還是可以訓練的
同一首歌你聽了一兩年的高音質無損
再回頭聽MP3,即便聽320k你仍然會感覺到不一樣(細節、層次、豐厚感都可能)

只不過就怕你會越聽陷越深
不怕你將木耳練成金耳
台灣老闆認為設計師不值錢,所以他們產品設計就不值錢
電子大頭 wrote:
差異性不仔細聽應該也是還可以接受囉???...(恕刪)


你問這種主觀性的問題不會有正確答案的

可不可以接受? 有人可以有人不行

CD是1411k, 壓成320k就是少了7成

1秒60張的動畫你拿掉30張, 看起來還是動畫, 但有人覺得順暢有人覺得會頓頓的

為什麼mp3 128k會是主流, 不是因為他聽起來沒差, 而是大部份人是聽音樂不是聽音質

簡單來說把周蕙的"好想好好愛你"轉檔壓縮1半也不會變成徐若瑄的"好愛你"

把部分細節切掉, 曲子還是完整的

如果你開始在意音質, 能用無損就用無損把, 不然就128k就好
(所謂的無損本身也是母帶損過來的, 而母帶則是類比原聲損過去的, 早就在損了, 有差嗎?)

多問只是徒增煩惱罷了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