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11月到今年2020年11月剛好滿一週年,這一年的動盪可以說是既是風雨也是晴,經歷了新冠肺炎、離開待了快四年的公司,陸續換了兩份工作的動盪。
如果你問了,再一次回到一年前,我還會買房嗎?
我還是會義無反顧選擇走向有房一族這一條路。
尤其擁有自己房子一年後,更能夠肯定的說,這一切 值得!
這樣的過程並不一定適合在別人身上,而且背後承擔的代價,我也不會跟你說一切是輕鬆快活的。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就花點時間看看我的心路歷程吧。
買完房後,清空的存款、負債的開始
在講好的一面之前,還是要跟你分享買房的現實...
當時的我買房準備了兩百萬的現金去支付頭期款加各種支出(仲介費、裝潢、搬家...等)
但出社會才三年多的我,又是一個沒爸靠的北漂族,自己的存款加上家裡贊助的10萬塊,也大概一百出頭萬,還是有一段差距,所以剩下的錢我就透過跟家人朋友借加上自己本身的跟會去湊足。
坦白說,在這樣的狀況下,買房真的挺緊的,我的心也是挺挫的,在許多的夜裡猶豫跟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夠去支撐這樣的一個負擔,想著有著百萬的存款,真的要這樣一次梭哈,還揹上一大筆房貸跟借款嗎?
最後我還是決定放手一博,面對出社會甚至是人生中最大一筆的消費,買房子。
其實會這樣做背後的推力,最重要的是生活品質的追求。
北漂8年了,前四年都住在學校當一個幸福的大學生,而在出社會後搬到了第一個租屋處,是大學教授的房子,有著不可思議的租金一個月只要兩千多。
接著不久後,認識了現在的女友,我的初戀。
再住了一年多後,開始找離工作地點近一點的租屋處。
才發現台北居,大不易。
條件不多,想找一個屬於兩人空間的套房,不要破爛得像鬼屋,不要跟陌生人「共生」,要有對外窗。
才發現一個月沒有15K以上,找不到
坦白說真要為一個租屋處花上1/3的收入,真的花不下手。
幸運的是,後來的租屋處也算是符合條件也在預算內。
可是相對遇到的問題就是,這是一棟五十年的公寓,房東也用低於市價的租金租給了我們,但是卻也有許多讓人困擾的問題。
像是位於一樓的房子,經常會有各種蟑螂、螞蟻,甚至蜈蚣喇牙來串門子,把我的女友嚇得花容失色。以及廁所在房間內,年久失修的管線,將糞管的味道飄散到房間,又因為一樓隱私的關係,並不能開窗透氣,住著住著我們兩人的身體狀況也變得越來越差...
大概描述了一下三年來在台北租屋的經歷,其實我的經歷就我聽過的比起來,已經不是太差了,更有甚者,居住在治安的死角、沒有窗戶的房子,僅容一張床的蝸居...等。
回到正題,買房一年了,我後悔嗎?
一點也不。
為什麼?
家的歸屬感,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下去努力追尋的。
前提是有頭期款的狀況下,其實買房比租房還便宜
以我的狀況來說,房子總價800萬,房貸利率1.31%,30年償還,寬限期2年。
其實在房價不漲不迭的假設下,擁有房子的支出大概就是利息+稅金,本金在賣掉的那一天都會還給我的。
這樣算下來我每月的利息大概落在6800元,一年的稅大概是兩千元,也就是平均每個月的成本落在七千塊左右。
花得比租房還少! 而且不用在擔心房子不租了、遇到爛房東、租金越來越貴...等的問題
回顧這一年來,不僅把借款還的差不多,而且還有一些存款,在還有一年的寬限期下,在不影響生活品質下,繼續累積資金。
現在的生活也是我們兩人都很喜歡的
一層一戶,能夠不受太多的打擾。 採光好的大面窗戶,每天都能夠浸浴在陽光的滋潤,不像套房只是一張床的空間,讓我們在一個家中能夠有更多空間的舒展。
在每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創造兩人的美好回憶
每天的生活,是錢也換不來的。
但這些美好的背後也是有相對應的代價,雖說支出是利息+稅金,但本金也還是要繳的...😂
這讓我更有動力為每一天的工作努力,雖然遇到疫情也遇到了換工作的動盪,但也同時瞭解自己在市場上多有價值,以及我到底只需要多少錢就可以過活。
反而因此能夠把心思放到錢以外的事物,注重在為別人的付出,讓自己有更大的成長。
所以買房一年了,我後悔嗎?
一點也不
我的人生並不是因為有了房子而有了意義
而是面對了這個挑戰,即使有所顧慮,在詳盡思考規劃後,仍然迎面而上。
在所經歷的人生中,有著愛人的陪伴、家人的支持、朋友的鼓勵。
讓我的生命多了層次跟厚度。
為此紀念 撰寫這篇文章。
謝謝:)
附上我家的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