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hiun wrote:
不切實際
我想可能有兩種解釋
一種是業主看太多電視或是雜誌上的案子
跟設計師提出我要像xxx那樣的
結果卻跟業主自身的使用需求或環境不符
另一種便是
要做那樣的太難搞
直接抬出不切實際的大旗
打消業主的念頭
Samiel wrote:
日本人家都實際做出來了,說不切實際,有可能是在對業主的實用上可能不大。但是要說真格,這樣的設計,有幾個台灣的工班做得出來?所以乾脆直接跟業主說不實際、然後做簡單好做的,迅速收錢比較好。
gameman01 wrote:
模組化設計師+模組化工班,才是目前台灣的主流吧!!!
優點:
用料單純標準化,增加COSTDOWN空間.........提高利潤。
提高工班施工的熟悉度,縮短工期,減少損耗....提高利潤。
.
.
.
缺點:
業主:我想要t$yyeu$w&reg。
設計師:這個工很複雜,工很貴....;這個沒人這樣做啦..............
Gotik666 wrote:
那4個設計師 為什麼不老實承認自己功力差作不到?
還找一堆藉口牽托...........
其實看了許多網友對『全能住宅改造王』這個節目的『推崇』,
筆者也是有幾句話想提醒大家一下…
日本的月亮並不會比較圓,
所以,一個綜藝性的節目到了日本,
它仍然是以節目的效果做為考量。
筆者個人在業主提出全能改造王的某個idea想要套用的時候,
通常也會跟業主分析那個idea的確不適用他家,
大部份的業主其實聽了說明與分析之後也都可以接受。
以上大致上提出幾個和業主溝通時比較常見的內容,
供各位網友在以後看節目的時候做為參考:
1.實際生活習慣:
由於民族性的不同,
台灣人並不像日本人那般地一絲不苟。
就像日本人每天睡在榻榻米上,
連懶惰如大雄都會很認真的天天從櫃中取出被褥舖好、
第二天一早起床再將被褥收回櫃中。
但是實際上在台灣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
筆者通常會請業主自己先想清楚,
是不是真的會每次使用完這張書桌之後,
就真的會將桌上的文具、雜物收拾乾淨並將檯面給收折起來?
而如果到時候這張檯面實際的狀況是變成隨時都張開使用的狀況的話,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直接做成一張耐用、損壞率低的固定檯面?
一座上閣樓儲藏室的梯子也許一年用不到二十次,
那麼做個可以收折的設計也許是合理的。
但是一座天天進出房間都要使用的梯子,
在台灣人的使用習慣上,
有多少人會每次進出房門都這麼大費周章地將它收進收出??
而如果這座梯子結果是根本就沒有人會將它收進去的,
但當初規劃的平面配置上,
主要的走道卻是以這座梯子收折之後的空間來計算的話,
未來是不是形成主要走道的寬度不足,
大家走得更辛苦??
2.耐用度:
這個節目的每一集,
幾乎都會出現某項『設計師的貼心設計』,
而這些貼心設計通常大部份時候都是一些『極具巧思』的特殊機關,
節目中業主們也會感動地掉下淚來,
配上節目感人的背景音樂,
的確十分地有說服力。
但是說句實話,
就筆者看這個節目至今,
這些『貼心設計』的特殊機關,
在正常居家使用頻率下能撐上個十年的怎麼看都不超過三成。
當然,這是筆者就個人經驗上的實務看法,
大家其實未必會同意。
不過筆者只是想大家以後看這個節目的時候,
不妨對這些特殊機關多思考一下:
既然是打算要設計一間讓人住上十年八年的房子,
為什麼要採用一個兩三年就會掛掉的設計??
3.操作安全性:
相信應該有不少細心的網友在觀看節目中那些貼心的巧思的時候,
會注意到操作中左搖右擺的數十公斤重的吊架,
或是滑出來的時候鬆軟變形的階梯。
這些設計究竟是節目噱頭的成份多一點??
還是實用的性質多一點??
你真的敢裝在自己家裡,
讓自己的小孩操作那個一鬆手就可能砸下來的架子嗎??
筆者確實相信,
也許某些設計師真的是因為『不會做』、『沒利潤』而推掉這些特殊的設計要求。
不過只是想跳出來提醒大家一下,
在這個時候其實可以和設計師好好討論一下,
也許他分析出來的邏輯是合理的,
你真的只是節目看太多,而不是他在推託…
最後回答一下samiel大的回應內容:
其實再怎麼特殊的設計,
主要的重點都在設計師能不能畫出讓師傅看得懂、會施作的圖面。
大致上台灣大部份的木作師傅,
只要有清楚的圖面,
其實做出來的東西我相信並不會輸給那些帶了兩把刷子的日本師傅。